我去太行山寫生多次,每次都去不同的地方,每次都用積墨法表現(xiàn),畫很厚重的畫面,大約一天畫一張,有時候好幾天畫一張。曾有老師說每次可畫一個山頭,把它畫深入,畫具體,練習自己的深入能力和把握畫面整體的能力,不要每張都畫得很快,那樣就易草率,畫也不耐看。所以我前幾次都畫得很慢,而且有時候墨積得很黑,更沒有達到老師說的黑里帶著神秘感。就“神秘感”三個字,我到現(xiàn)在都不理解。
這次寫生之前我拜訪了恩師,問他我現(xiàn)在應該怎么去畫,他告訴我再寫生應該努力畫得與以前不同。我看了他去年在天水和太行山的寫生也深受感染和啟發(fā)。這次我打破了原來積墨數(shù)十遍的畫法,把前段時間臨摹黃賓虹的收獲一并用在這次寫生中,產(chǎn)生了畫面比較簡淡的效果,但同時又產(chǎn)生了問題。畫面松動的同時筆力不到家,不積墨的表現(xiàn)手法使畫面單薄而且花??次依蠋煵环e墨的畫既整體又靈動,我很難做到。在繪畫過程中我非常注重氣韻,古人講過精神集中的去畫才能氣韻生動。我每次都是找自己最想畫的景物和時刻,找到了再去畫。此次寫生我感覺比以前好的地方還是畫面的中心比較突出,能夠主動把握畫面中我最想表現(xiàn)的思想和主題。以前多次寫生中,由于經(jīng)常只對著大山頭和大石頭或單獨的樹叢寫生的緣故,使我的畫面基本沒有中心和主題。如果說從前的寫生是一張張稿子,那么現(xiàn)在的寫生就更接近于一幅幅作品。但是以前的寫生方法更適合初學寫生和山水畫的人,因為那樣會使人更加深入的了解客觀山水,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回報,只有了解山水,才能畫出心中的山水。
當寫生接近尾聲時,我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問題,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畫面中概念性的東西太多,寫生最忌諱概念,如果你的寫生和你的臨摹、創(chuàng)作差不多,那你為什么還要寫生呢?寫生就要抓住自然界中最靈動最本真的東西,它與創(chuàng)作比起來要更加生動,更符合自然,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樹點太多雷同,并且套用以前的符號。當我們面對一棵樹、一座山的時候應該努力去感受它,用自己的符號去表現(xiàn)它,如果還是重復的套用,如果梧桐、白樺、楊樹等的樹葉都沒有區(qū)別,那樣就失去了寫生的意義,香椿樹、核桃樹、榆樹等的葉子也很像,如果又套用一樣的符號,那就不叫寫生。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時,沒等解決它寫生就結束了。
我是帶著激情去,帶著問題回,盼著下次寫生能解決新的問題。寫生是國畫創(chuàng)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自古以來的大畫家沒有不重視寫生的,但寫生的路子也是各有千秋。我主張在寫生中尊重自然,充分了解自然,感受自然,摒棄平時繪畫的陋習,切忌套用從前的符號,應該在每一次寫生中解決舊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使自己的畫提高一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