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課程呼喚新課堂,美術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深入理解新的教育理念,并經常在實踐中反思、研究、改進,才能不斷地取得進步,美術課堂才會充滿生機。
關鍵詞:語言描繪;展示畫面;游戲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教育”的創(chuàng)導者李吉林老師認為:讓師生處于一種情境中,在較長的時間內,這種情境會作用于師生雙方的心理。即所謂“以情動情,有感而發(fā)”,它將成為影響“師”“生”實現“教”“學”目的的行為和力量,促使教學目的的實現。
那么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能更好地開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嗎?帶著這一疑問,在近幾年的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利用各種媒體,運用語言、畫面、游戲、音樂等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變“須學”為“樂學”“想學”,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語言描繪,啟情境的再現
教師的語言是課堂教學重要的傳導信息,學生由教師的語調、語義而引起思維,展開想象的活動。所謂“語言描繪情境”即教師語言對某一情境作具體描摹,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感受到的,不僅是聲音,而且仿佛看到了畫面。
二、展示畫面,促情境的遷移
圖畫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而形象的再造與表現又是美術教學中的關鍵。例如,在科教版二年級下冊《蒲公英》這一課時,學生很容易就能用語言描述出蒲公英,然而并不真正了解蒲公英的生長環(huán)境,如何讓他們用畫筆表現蒲公英的生長環(huán)境無疑有一定難度。我從網絡、素材庫光盤等媒介中尋求所需內容,根據學生描述設計制作如下環(huán)境:樹木如林、細雨如絲、蒲公英漸漸成長……使學生形象而清晰地看到了蒲公英的生長環(huán)境。
三、游戲活動,激情境的創(chuàng)設
愛玩與好奇心強是兒童的天性,而游戲往往能滿足于兒童的這一心理特點。如,科教版三年級上冊課本中的《神秘的地下宮殿》,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我整堂課就是和學生做游戲。具體物形由學生任意發(fā)揮,鼓勵想象,比一比誰能成為優(yōu)秀的設計師。學生在游戲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大膽想象,各盡其能,畫出了許多充滿童趣的作品。
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對每一樣事物產生好奇,從而引起興趣。如,教學低年級孩子認識三原色、三間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話語,學生是很難接受的。于是我就想出這樣一種做法: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試管內,再拿三個空試管,一齊放在試管架上。就拿試管做演示。學生像看魔術一樣看教師演示,興趣很濃,這樣學生記得牢,證明了知識的科學性,同時又學會調色方法。
五、音樂渲染,助情境的把握
音樂是一種抒情功能極強的藝術形式,當它作用于人的聽覺,產生感性的直接體驗時,必然會喚起聽者心理上的類似反映,情感上的共鳴,激起學生類似的想象和聯想,心馳而神往之。因此,在課堂教學、講故事、讀兒歌、欣賞范畫的同時,配以音樂伴奏,借助樂曲的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jié)奏的抑揚頓挫來渲染故事等所描繪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腦海中自覺地形成畫面。
總之,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所創(chuàng)設情境本身的豐富美感、鮮明的形象,伴以教師情感的抒發(fā)、渲染,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純真的情感參與教學活動。這樣,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光是靠耳朵聽,靠眼睛看,而且以教師的“情”去撥動學生的“心弦”,促使他們用“心眼”去學習,從而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
參考文獻:
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鋼鐵大街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