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的素材與靈感只有來源于生活,才能使文章不局限于華麗的詞藻堆積,而是具有真情實感。但當下的作文教學,尤其是小學作文的基礎教學中,出現(xiàn)了許多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盲目指導學生脫離實際的創(chuàng)作。這樣流于表面的方式演變成了教學中的誤區(qū),盲目進行一些不切實際的情境創(chuàng)設,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厭惡感。
關鍵詞:小學作文;走進生活;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對作文的教學曾明確提出要求,大致內(nèi)容可以概括為,小學生寫作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要求學生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現(xiàn)實中許多教師卻在教學的過程中偏離了這一初衷,如今的許多小學生作文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在網(wǎng)絡上抄襲或是運用一些不符合他們這個年紀的成人化的模式作文。
一、當今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1.情境創(chuàng)設法的不合理使用
當情景創(chuàng)設這一教學方法被廣泛的應用在小學生的作文教學中的時候,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而盲目運用這一手段,效果也當然是可想而知的了。例如,在一次要求學生描寫自己最喜愛的動物的寫作練習時,教師為了在課堂上帶領大家更好的觀察小動物,于是讓學生將各自家中的小動物帶到了課堂,課堂瞬間演變成了動物世界,課堂也瞬間被動物的叫聲和學生的吵鬧聲所充斥,這種做法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擾亂了課堂秩序。
2.教學方式的形式化
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形式化,沒有真正為學生考慮,不貼近學生的生活。比如,習作要求學生描述一處景物或是一個人物,教師們通常會通過多媒體,播放幾張景物或人物的照片,就這樣草率地完成了他們的教學任務,而沒有考慮到這些學生是否真正接觸過這些事物,這樣是無法將真情實感反映到作文中的。他們只能摘抄一些名人對于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或是加以適當修改,這樣的作文猶如行尸走肉,毫無生機。
3.作文形式模板化
我們不得不說,教師在當今的小學作文教學中過于注重形式,而忘記了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F(xiàn)在的作文教學是從設置題目到讀范文再到寫作最后是修改,這樣千篇一律的形式根本無法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表達真情實感的作文。
二、走出誤區(qū)應采取的措施
1.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
俗話說,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教學有效進行的重要條件,為了克服學生對于寫作的這種厭惡和畏懼,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而輕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對于寫作不再恐懼。
例如,在學習狐貍和烏鴉一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了文章后,展開想象,續(xù)寫狐貍在搶奪了烏鴉的肉之后的故事。還可以在講述“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時,為學生講述本詩作者王安石在寫這首詩時,對綠字的數(shù)次揣奪。
2.注重學生文字駕馭能力的培養(yǎng)
要注重將學生的語言表達轉化為文字的形式,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中,每一單元都會有關口頭表達的一個訓練,教師要通過這項活動,讓學生大膽發(fā)言,并將所說的落實到文字上,既拓展了他們寫作的思路,也鍛煉了他們與人交談的能力。
3.強化師生角色扮演
注重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總體說來,學生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是一個主人公的角色,教師則是一個配角,一個線索,一個引導者。教師通過組織課堂上的討論交流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小組互評等環(huán)節(jié),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
4.尊重學生主體
教師應注重把握,讓學生的作文充滿屬于這個年紀的純真與快樂,而不是像成人所寫的文章那樣,開頭喊口號,文中唱高調(diào)。小學生的作文就是要保持著那份不成熟與自然和新鮮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會在這個純真的年代有他們的奇思妙想,將這些感受記錄下來,才是寫作的真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懂得根據(jù)自己學生的情況,適當?shù)膭h減課后寫作練習的內(nèi)容,對于符合實際情況的要保留,對于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在剔除后也要及時的以課外的內(nèi)容來補充。
我們通過一系列的舉例分析,探究出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重點和誤區(qū),只要我們堅持作文應具有真情實感,而真情實感來源于生活的初衷,我們定能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姚秀英.讓學生走進寫作的樂園:談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的積累[J].吉林教育,2012(12).
[2]丁則潔.牽起孩子的小手 走進寫作的殿堂:淺談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的指導[J].新作文,2011(09).
[3]張以磊.淺析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D],2007.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太山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