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6年,有個叫樂尊的僧人云游到鳴沙山腳下。
這時,夕陽西下,光芒照射在三危山上。他舉目觀看,忽然間山頂上金光萬道,仿佛有千萬尊佛在佛光中閃爍。一心修行的樂尊被這夕陽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動了,于是頂禮膜拜,決心在這里拜佛修行。他請來能工巧匠,在懸崖峭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從此以后,不斷有人來修建,石窟越來越多,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這就是敦煌莫高窟。據說,唐朝時這里的石窟已有一千多個,所以莫高窟還有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千佛洞”。
如果你走進莫高窟,那五彩繽紛的壁畫定會讓你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有人估算,莫高窟保留至今的壁畫,大約有四萬五千平方米,如果以壁畫的自身高度,把壁畫連接起來,其長度可達三十公里,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畫廊。
還記得四年級學過的課文《九色鹿》嗎?像《九色鹿》這樣動人的故事,敦煌壁畫還有許多呢!如《象護與金象》《善友太子入海取寶》《金毛獅子》等,讓你在享受閱讀之中明白許多事理。
再看右邊這幅圖,這是在2005年的央視春晚上,由殘疾人藝術團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美輪美奐的畫面震撼了國內外所有觀眾的心。這些匪夷所思的造型是怎么編創(chuàng)出來的呢?原來,這支舞蹈的靈感也來自敦煌莫高窟,脫胎于第三窟的千手千眼觀音壁畫。
關于莫高窟千手觀音的來歷,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莫高窟的壁畫不僅有動人的故事,還有許多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瞧,她們有的手捧蓮蕾,直沖云霄;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漫卷,悠然自得……帶給我們多么優(yōu)美而又空靈的想象世界。敦煌市的城市雕塑,就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形象。
同學們,莫高窟的壁畫讓我們嘆為觀止,但她的神奇還不僅于此,走進課文,遨游網絡,或者能親自去莫高窟,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
(《莫高窟》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