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拗不過患有輕微腦血栓的父親,花約千元買了父親認為可以治愈疾病的藥物。買了之后覺得上當了,找店員退貨,人家不給退。沒辦法,他打電話給我,問是否可以投訴?我以藥監(jiān)局的名義給藥店老板打電話,對方很爽快地給退了貨。
待退了貨,我對朋友說,父親糊涂,你咋也糊涂?他說,父親看了廣告,就按廣告提供的治愈者的電話打過去,對方說自己原來患了很嚴重的腦血栓,吃了很多藥都沒治好,后來吃了這種藥,一個月就痊愈了。父親相信了,就逼著去給買,不買就發(fā)脾氣,說他“不孝順”。為了不讓父親生氣,他明知是白花錢,也只好給買了。
還別說,現(xiàn)在這種情況還真不少。有些老人就愛“看廣告吃藥”,看到“神藥”便讓兒女們去買;兒女若說廣告不可信,或者不想去買,便罵兒女“不孝順”。有些賣藥品或保健品的,瞅準了老人的這個“軟肋”,舉辦針對老年人的“健康講座”,組織老人免費游玩,雇用“托兒”給老人聯(lián)系,用盡一切手段騙老年人買藥。我的這位朋友算是幸運的,對方有店面,還能有機會將買的藥退掉,大多數(shù)人就不這么幸運了。
退休多年的老王最近很上火,因為家里的“藥品”快堆成山了,再吃一年也吃不完。原來,老王有一天在街上走,看到幾位年輕人在發(fā)傳單。剛接過傳單,對方又對老王說,到附近一家飯店去聽講座,能有機會參加免費旅游。老王一進講座現(xiàn)場,就見一“專家”手中拿著某“藥品”正在講課?!皩<摇闭f,他手中拿的“藥品”,對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都有神奇療效。于是,老王買了2 000元的藥,還應對方的要求留下了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沒過幾天,有人給老王打電話,說廠家搞優(yōu)惠,“別錯過良機”,老王就要求兒子再多買點。兒子怕老王罵“不孝順”,又給老王買了2萬多元的“藥品”。沒過多久,又有人致電老王,說其服用的“藥品”要大漲價了,最好再買些儲存起來慢慢吃。想到“專家”在講座上說,要長期吃才能有效,老王就又讓兒子給自己買了1萬多元的“藥品”。服用一段時間后,老王覺得“藥品”沒什么作用,便撥打對方留下的電話,想咨詢一下,令老王沒有想到的是,電話怎么也打不通。這時候,老王才明白自己上當了,找人一問,原來自己買的根本不是“對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都有神奇療效”的藥品,而是啥病也不治的保健品。面對堆成小山一樣無法退貨的“藥品”,老王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