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波
(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5)
公安偵查人員具有邏輯能力,能合理地使用邏輯方法和技巧,是偵查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正因如此,在我國各種層次的公安院校中都開設了邏輯課程,讓即將踏上工作崗位的預備警官們,能較為系統(tǒng)地學習邏輯理論,掌握一些常用的邏輯方法,給將來的執(zhí)法工作打下基礎。
一個合格的偵查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yè)邏輯素質,這已是毋容置疑的,于是,對公安院校的學生進行邏輯素質的培養(yǎng)就成為必然。但是,公安偵查人員應具有哪些邏輯素質?如何培養(yǎng)公安院校學生的專業(yè)邏輯素質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從邏輯的研究對象分析,邏輯素質應該是指抽象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從公安偵查的特點分析,偵查人員在偵查破案時的思維活動大多是抽象思維,這也是各公安院校的邏輯課均以形式邏輯理論為基礎的原因。也就是說,在偵查活動中對邏輯方法的使用就是偵查邏輯;或者換種說法,偵查邏輯就是研究如何在偵查活動中正確合理地使用邏輯方法的學科。拉……別爾金在 《刑事偵查隨筆》中就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偵查邏輯模式,即:獲得原始證據(jù)建立假說——根據(jù)假說推出結果——檢查結果——鑒定假說 (如果得不到證實,這一過程要重新進行)。[1]
一名偵查員要充分滿足偵查工作的需要,就必須了解偵查邏輯理論,掌握并能靈活運用各種邏輯推理方法,在偵查活動中,對各種邏輯推理方法自覺、靈活的使用便是偵查推理。偵查人員偵破案件的過程,就是對所獲得的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比較分析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從已知推新知的過程,始終離不開邏輯思維,離不開邏輯推理。通過對案件已獲材料的研究,確定它們的因果聯(lián)系和真假關系以及在案件中的地位,并據(jù)此推測案件性質、案發(fā)時間、作案動機、作案手段、作案工具、作案者與被害人的關系乃至作案者本身等等。這是一個非常繁雜,而又要?求非常準確的思維程序,它由嚴密的偵查推理來完成,一旦正確的推理得以實現(xiàn),便意味著找到了破案的捷徑。因此,一名優(yōu)秀的偵查員必須具備偵查推理能力,具備提出偵查假說的能力。
偵查推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正確地提出偵查假說。凡從事過偵查工作的人都知道,偵查初期正確的假設,對案件的偵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假說演繹法在偵查思維中的突出作用是任何其他方法所無法替代的”[2]。這種假設的提出是以偵查推理為根據(jù)的,稱為 “偵查假說”。很多偵查人員都能對案件情況提出假設,可他們對于為什么要提出這個假設,總是說不清楚,也就是無法提出足以支持其假設的依據(jù),這種假設不是偵查假說;偵查假說雖然也是一種假設,但它的提出有偵查推理作根據(jù),其支持者是強大的邏輯理論,偵查假說的提出實際上是邏輯推理的結果,其作用在于給以后的偵查工作的開展明確方向和范圍。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偵查工作大多是圍繞偵查假說而展開的論證活動。
在偵查工作中,任何偵查人員都應該就案件有關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清楚明白地表達出對案件認識的傾向,這種思維傾向性往往是通過偵查假說表達出來。若偵查人員對案件的認識沒有思維傾向性,則表明他對案件有關情況不能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說缺乏主見,于是就無法確定偵破方向和偵查范圍。當然,偵查假說所表明的思維傾向性未必都是正確的,但卻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審訊是突破犯罪分子最后一道防線的戰(zhàn)斗,而審訊技巧則是這場戰(zhàn)斗中重要的武器。審訊離不開語言,語言技巧是審訊技巧的主要組成部分,審訊人員若能巧妙地使用審訊語言,不僅可以獲得許多普通偵查不能獲得的案件線索,有時還能直接迫使被審訊者不得不供認自己的犯罪行為。在審訊中,通過分析被審訊者的辯解和陳述,推斷其犯罪的可能性或其它與案件有關的信息,并運用嚴密的推理論證被審訊者與本案的關系,這些都離不開邏輯的語言技巧,即邏輯推理技巧在審訊語言中的靈活運用。
所謂偵查推理能力、偵查假說能力和審訊中的邏輯語言技巧,就是一名合格的偵查人員應當具備的邏輯素質。
有人說,大多數(shù)公安人員都是不懂邏輯的,還不是照樣破案。筆者在偵查實踐中,通過和偵查人員共同工作了解到,許多偵查人員是在憑經(jīng)驗和感覺辦案,他們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案件的分析進行得很少、很淺,只是 “搞到看”,反正錯了就重來,于是經(jīng)常或繞了彎路浪費了時間,或貽誤戰(zhàn)機讓罪犯逃之夭夭,甚至辛苦數(shù)十天一無所獲,究其原因便是缺乏邏輯素質。如果偵查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yè)邏輯素質,能靈活地使用邏輯的各種方法和技巧,那么他對案件的認識就 “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這里的 “然”就是偵查假說, “所以然”就是偵查推理。
公安院校的學生是未來的偵查員,偵查員應具有的邏輯素質,學生們也應具備。偵查員可以在實踐中總結工作經(jīng)驗,逐步培養(yǎng)邏輯能力,而學生卻不可能通過實踐工作去培養(yǎng)邏輯能力,他們的邏輯素質幾乎完全依賴于學校的教學。筆者認為,要培養(yǎng)公安院校學生的邏輯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由于我國實用邏輯的研究比較落后,雖然迄今許多從事偵查邏輯教學和研究的學者在不斷努力,但目前尚沒有能被公認的、能滿足實踐需要的偵查邏輯體系。雖然不少公安院校邏輯教材被冠以 《公安邏輯》或 《偵查邏輯》的稱謂,究其內容卻仍是 “形式邏輯原理+公安例子”的“拼盤”結構,如果這就叫 “公安邏輯”或 “偵查邏輯”,那么 “形式邏輯原理+醫(yī)學例子”豈不就叫 “醫(yī)學邏輯”了。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工具,若按現(xiàn)行教材進行教學,學生面對枯燥的邏輯理論,生吞活剝著并不實用的邏輯方法,以至最終產(chǎn)生了畏懼,使邏輯成了 “不學還明白,學了卻糊涂;不用尚清楚,一用就恍惚”的怪物。
用這樣的教材教學,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備覺艱難,而后又發(fā)現(xiàn)自己苦苦學到的東西,在工作中并無多大用處,甚至沒法運用,雖然他們系統(tǒng)地學習過邏輯學,但畢業(yè)一、兩年后,還能回憶起邏輯知識的已是非常非常少了,能自覺運用一點邏輯方法的則幾乎沒有,這種教學無異于誤人子弟,其后患無窮。
偵查思維過程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它要求偵查人員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可是,現(xiàn)行的教科書是以必然推理為主要內容,對或然推理僅僅是略有提及。從推理的形式及思維進程分析,必然推理的結論,沒有超出前提所斷定的范圍,其思維缺乏創(chuàng)造性;而或然推理的結論,已經(jīng)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范圍,雖然因此結論不能保證必真,但這種推理具有思維創(chuàng)造性卻是毋容置疑的。因此,在偵查實踐中常用到的推理大多是偵查歸納推理、偵查類比推理、偵查回溯推理和演繹推理的一些或然形式等或然推理。
為了使我們的教學能適應偵查實踐的需要,首先就應該完全擺脫現(xiàn)有教材的束縛,打破傳統(tǒng)邏輯的框框,重新構建能為偵查實踐服務的 “偵查邏輯”體系。如果教材的體系能滿足實踐的需要,那么通過教師認真的教學,才能談得上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邏輯素質。
也就是說,改變現(xiàn)行教材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素質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學生邏輯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可以說教師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素質的第一要素,把邏輯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并指導學生將其運用于偵查實踐,是教師的責任。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教學,明確地告訴學生:偵查邏輯就是為偵查工作提供思維捷徑的科學。我們的教學未必一定要求學生掌握傳統(tǒng)邏輯體系,教學的目的是給學生提供一件趁手的 “工具”,并教會學生在偵查工作中能靈活地使用。因此,公安院校邏輯學科的教學,應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為偵查實踐服務的原則,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能運用于偵查活動的邏輯方法,掌握方法的目的,在于實踐運用。
對于教師來說,要將邏輯方法交給學生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教會學生在偵查活動中能自覺、靈活、合理地使用這些方法,則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公安院校的邏輯教師或許懂得邏輯,可未必懂得偵查,這是教師們面臨問題。很難想象,一個從未從事過任何偵查工作的教師,可以上好 “偵查邏輯”,能培養(yǎng)和提高公安院校學生的專業(yè)邏輯素質。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邏輯素質,就要求教師在弄通純邏輯理論的基礎上,經(jīng)常深入公安第一線,將邏輯理論與偵查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并從中找到特點和規(guī)律。只有教師先進行偵查推理的實踐,能在偵查活動中對各種邏輯方法運用自如,才有可能教會學生使用偵查推理;若希望學生能根據(jù)案件的有關材料準確地提出偵查假說,首先就要求教師在偵查實踐中反復檢驗自己提出的假說能力。
任何教師都不可能僅借助于教科書上的原理解說和案例分析,就能教會學生在公安偵查中自覺、靈活、合理地使用各種邏輯方法和技巧。因此,公安院校教師必須具備大量的偵查實踐經(jīng)驗和偵查實踐研究,才能滿足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邏輯素質教學的需要。
目前,在國內各公安院校中,雖然不得不開設邏輯課,卻很少得到學校的重視,不少學校將其視為 “雞肋”,既忽略教師的勞動,也無視教學的質量。當然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能力有限,又缺乏好的教材,按現(xiàn)行教材照本宣科,學生學不能用,長久下去,便會覺得不堪忍受,最后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并且,由于邏輯思維與習慣思維的差異,使學生的學習和掌握都比較困難,因此,學生最怕的學科是邏輯,畢業(yè)以后最先忘記的也是邏輯,于是便得出了 “邏輯無用”的結論。二是許多學校領導不懂邏輯,也不了解邏輯的作用,認為公安院校的學生只要學好專業(yè)課,在業(yè)務上就合格了。
其實,邏輯科學不是任何學科可以代替的。從偵查工作的角度來看,只有 “偵查邏輯”才系統(tǒng)研究偵查思維活動,也只有 “偵查邏輯”才給偵查人員提供思維傾向的依據(jù),才能說明確定偵破方向、偵查范圍的思維根據(jù),因此, “偵查邏輯”在偵查實踐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
如果學校有足夠的重視,一方面加大教學力度,鼓勵教師大膽超越現(xiàn)有的教學大綱,盡可能擺脫現(xiàn)有教材的束縛和傳統(tǒng)邏輯的糾纏;一方面加大實踐力度,讓教師在偵查實踐中去體會偵查推理的運用、偵查假說的提出和邏輯語言技巧與審訊方法的結合,只要教師有足夠的能力,相信可以在以后的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明白并且掌握偵查邏輯的理論和方法,學生也將會在偵查實踐中體會到邏輯的力量。只有當教師的教學內容展現(xiàn)了自己在實踐中對邏輯的運用,才談得上對學生專業(yè)邏輯素質的培養(yǎng),只有當學生體會到邏輯的力量時,才談得上已具備了一定的專業(yè)邏輯素質,此時的邏輯教與學將不再困難,邏輯也已成為既有用又有趣的學科。
偵查實踐中所運用的,并不是深奧的邏輯理論,而僅僅是一些最簡單的普通邏輯方法的反復和交叉使用,比如人們通常所認知的演繹法和歸納法。拉……別爾金認為偵查邏輯既是歸納又是演繹的應用:建立假說的整體過程有歸納的性質,而演繹是獲得經(jīng)驗推論的手段。[1]
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常常有意無意地將邏輯復雜化、神秘化,使學生尚未開始學習便已產(chǎn)生了畏懼,將邏輯視為 “玄學”。也許教師的本意是提醒學生要努力學習,但卻適得其反,早早就給自己的教學設置了障礙。
如果在教學中能緊緊圍繞偵查實踐這個服務對象,擯棄不符合實際需要的內容,用實際案例突出或然推理和偵查假說,學生將在較輕松的學習中,學到能被實際所容納的邏輯,這樣的教學是成功的,那么,提高公安院校學生的專業(yè)邏輯素質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每一個人或強或弱都具有一定的邏輯能力,在工作、生活、學習中或多或少都會使用一些邏輯方法,這種邏輯能力是自發(fā)邏輯。若通過專門的邏輯學習和訓練,能有目的、有技巧地使用邏輯科學去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就叫自覺邏輯。公安院校邏輯教學的目的,就是要用邏輯推理去解決偵查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就是要將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自發(fā)邏輯,轉變成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自覺邏輯,這個過程就是邏輯素質的培養(yǎng)過程。也就是說,公安院校學生專業(yè)邏輯素質的培養(yǎng),實際上就是通過教學手段,使學生掌握并能自覺地在偵查工作中靈活運用各種邏輯方法,這也是邏輯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有這樣,公安院校所培養(yǎng)的學生,才有可能成為 “偵查能手”、 “破案專家”。
[1](蘇)拉……別爾金.刑事偵查學隨筆(中譯本)[M].北京:群眾出版社,1983.
[2]繆四平.從一起殺人案的偵破看假說演繹法在偵查思維中的作用[J].犯罪研究,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