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建
(淮海工學院文學院,江蘇連云港 222005)
宋代筆記詞語訓釋四則
王恩建
(淮海工學院文學院,江蘇連云港 222005)
宋代筆記作為語言研究的素材,較為真實地反映了撰著者本人使用的語言和筆記中所記載的當時的語言的狀況與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補充《漢語大詞典》《宋元語言詞典》等辭書在詞語釋義方面存在的不足。今就可商榷、補充之處,成札記數(shù)則,以就教于方家。
腳店;放停;賞口;敘封;詞語訓釋
數(shù)量巨大的宋代筆記大都出自當時的文人學士之手,用的基本上是文言,涉及的范圍和生活面廣,舉凡諸子百家、文學藝術(shù)、歷史地理、天文歷法、博物技藝、醫(yī)藥衛(wèi)生、典章制度、金石考據(jù)、民情風俗、人物傳記、宮廷瑣聞、神話傳說、現(xiàn)實政治等等,幾乎無所不談,無所不包,因而詞匯的容量比較大。[1](p5)較為真實地反映了撰著者本人使用的語言和筆記中所記載的當時的語言的狀況與變化。毋庸質(zhì)疑,盡可能地多去占有這些資料,必將大大地提高辭書釋義的準確性。
《漢語大詞典》:供人臨時歇腳的小客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民俗》:“其正酒店戶,見腳店三兩次打酒,便敢借與三五百兩銀器?!敝芰⒉ā督鸾渲浮罚骸斑@腳店孤立在村尾,離開最近的人家也有半里地?!盵2](p3921)
《宋語言詞典》:零售酒店,小酒店?!稏|京夢華錄》卷二《酒樓》:“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shù),其余皆謂之腳店?!薄抖汲羌o勝·酒肆》:除官庫、子庫、腳店之外,其余皆謂之拍戶?!盵3](p144)
《宋元語言詞典》:小零賣的酒店?!稏|京夢華錄》卷二《酒樓》:“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shù),其余皆謂之腳店?!庇志砦濉懊袼住保骸捌湔频陸?,見腳店三兩次打酒,便敢借與三五百兩銀器?!薄抖汲羌o勝》“酒肆”:除官庫、子庫、腳店之外,其余皆謂之拍戶?!薄秹袅轰洝肪硎熬扑痢彼杪酝?。[4](p833)
按:上述辭書皆引宋代筆記語料作為書證,比較三者釋義:《漢語大詞典》強調(diào)“供人臨時歇腳”,而《宋元語言詞典》與《宋語言詞典》則強調(diào)“零售酒”,如果僅看詞目釋義,難分優(yōu)劣。但如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加以分析考察,不難發(fā)現(xiàn)三者釋義均失之偏頗。請看《東京夢華錄·卷二·酒樓》對“腳店”的說明:
州東宋門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樓、藥張四店、班樓,金梁橋下劉樓,曹門蠻王家、奶酪張家,州北八仙樓,戴樓門張八家園宅正店,鄭門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靈宮東墻長慶樓。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shù),其余皆謂之“腳店”。
由于宋代的酒實行專賣政策,官府為控制酒的出產(chǎn),酒曲的制作權(quán)由國家壟斷。官府定量把酒曲賣給一些資本雄厚的大酒店,經(jīng)朝廷授權(quán),它們除從事酒的釀制和零售外,并在劃定地區(qū)內(nèi),也開展批發(fā)經(jīng)營,這就叫正店,如孫羊正店——《清明上河圖》中唯一出現(xiàn)的正店,只要審視一下后院大量倒置的酒甕,就可知規(guī)模極大。而腳店,較正店為小,資本也少,只能淪為正店的附庸,出售的酒多是從正店批發(fā)來的。[5](p141)如《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十之三記載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頒給三司的一道詔書說:“自礬樓酒店如有情愿買撲出辦課利,令在京腳店小戶內(nèi)撥三千戶每日于本店取酒沽賣。”即如果某人“買撲”到某一地區(qū)的酒稅以后,就可以獨占這一地區(qū)的酒利,于是其它小酒店只能到它那里買酒販賣。由此可見,“腳店”的突出特點就是“無力造酒而只能從正店買酒販賣”,還有就是比“正店小”。[6](p60)“腳”所具有的“小”義還見于其它詞語中,例如,魏泰《東軒筆錄》卷七:于是以腳船數(shù)十,前設(shè)巨礁,以搗流冰。”《漢語大詞典》亦收“腳船”詞條,釋義為“小船”。另外,“腳”有“小”義仍然保留在今天的河南方言之中,如做家具時剩下的小塊的木頭,做衣服時剩下的小碎布頭,都稱之為下“腳料”。例:這次做衣服哩下腳料,還可以做幾個書包。(這個書包不是用整塊布縫的,而是用做衣服剩下的許多小塊的碎布拼起來的)
《漢語大詞典》:予以釋放,停止服刑。宋蘇軾《奏為法外刺配罪人待罪狀》:“巽先充書手,因受贓虛消稅賦,刺配本州島牢城,尋即用幸計構(gòu)胥吏醫(yī)人托患放停。又為詐將產(chǎn)業(yè)重迭當出官鹽,刺配滁州牢城,依前托患放停歸鄉(xiāng)?!彼蝿⒉姟短J蒲筆記·卞氏二牒》:“宣徽院押到殿前承旨卞居讓,宿患癱風病,翰林院著醫(yī)官裴裔看驗,久遠不堪醫(yī)治,引見奉圣旨放停,送宣徽院者?!?/p>
按:《漢語大詞典》釋義不當之處有二:首先,釋義范圍過狹?!坝枰葬尫牛V狗獭本褪腔謴捅痪胁?、關(guān)押者或服徒刑者的人身自由,這一釋義中“放?!钡膶ο蟮姆秶黠@僅包括“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翻檢宋代筆記及其它文獻,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放?!睂ο蟮姆秶h不止此,如:
(1)或軍營放停,樂人動鼓樂于空閑,就坊巷引小兒婦女觀看,散糖果子之類,謂之“賣梅子”,又謂之“把街”。每日如宅舍宮院前,則有就門賣羊肉、頭肚、腰子、白腸、鶉兔魚蝦、退毛雞鴨、蛤蜊、螃蟹、雜燠、香藥果子,博賣冠梳領(lǐng)抹、頭面衣著、動使銅鐵器、衣箱、磁器之類。(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諸色雜賣》)
(2)是日,翰林學士張方平既退朝,會鎖院草制,方平即條對所問,夜半,與制書俱上,曰:“……凡此冗兵,非惟困天下財用,方且成天下禍階,若不早圖,后無及矣。望嚴令天下禁止召募,命逐路轉(zhuǎn)運使、提點刑獄,分案所部,揀選疲老,便與放停。若雖系禁軍而羸弱愿退就廂軍,亦聽從便。(清·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四十九》)
(3)仁宗曰:“李復圭,帥才也。”除知慶州。后責光化軍,有放停卒自陳乞添租刬佃某人官田者,公曰:“汝揀停之兵,如何能佃官田?”卒曰:“筋力未衰也?!惫唬骸叭暌运ス蕭?,既未衰卻合充軍?!焙舸套秩舜淘姺?,人皆稱之。(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十八》)
(4)紹興中,鈞容直舊管四百人,楊存中請復收補,權(quán)以舊管之半為額,尋聞其召募騷擾,降詔止之。及其以應奉有勞,進呈推賞,又申諭止于支賜一次,庶杜其日后希望。紹興三十年,復詔鈞容班可蠲省,令殿司比擬一等班直收頓,內(nèi)老弱癃疾者放停。教坊所嘗援祖宗舊典,點選入教,雖暫從其請,紹興三十一年有詔,教坊即日蠲罷,各令自便。(元·脫脫等《宋史·卷一百四十二》)
(5)凡募人充役,并募土著之人,其放停兵及嘗為公人者,并不許募。既有募人,官不得復追正身。募人憑藉官勢,奸害善人,斷罪外,坐募之者。高宗在河朔,親見閭閻之苦,嘗嘆知縣不得人,一充役次,即便破家,是以講究役法甚便。(同上,卷一百七十八)
(6)先是,河北忠烈、宣勇無人承替者,雖老疾不得停籍。至是,詔自今委無家業(yè)代替者,放令自便。自是以至天禧間,并、代廣銳老病之兵,雖非親屬而愿代者聽。河北強壯,恐奪其農(nóng)時,則以十月至正月旬休日召集而教閱之。忠烈、宣勇、廣銳之歸農(nóng)而闕員者,并自京差補;戍于河上而歲月久遠者,則特為遷補;貧獨而無力召替者,則令逐處保明放停。(同上,卷一百九十)
以上諸例中“放?!钡膶ο笫恰氨保@些人在“放?!睍r一般都要給予一定的官方文書——放停公據(jù)、放停公帖以證明其身份,這里的“放停”應指軍人因年老疾病等原因而從部隊回到地方。如:
(7)大中祥符四年,敕諸路轉(zhuǎn)運使副巡行屬部,同知、通都監(jiān)監(jiān)押揀選本城牢城人員節(jié)級兵士。慶歷五年,乃差內(nèi)臣往福建等路揀選,其就糧禁軍及本城兵士,如病患可醫(yī)者減充半分,剩員久或不堪,與給放停公據(jù),若曾有戰(zhàn)功,及陣亡人子弟侄子孫令仍舊。自后每監(jiān)司分揀,于是有剩員指揮。(宋·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卷十二》)
(8)熙寧初,洛陽有老人黨翁者賣藥,日于水街南北往來,行步甚快,少年不及也。自言五代清泰年為兵,嘗事柴世宗,有放停公帖可驗。戴卷腳幞頭,衣黃衫,系革帶,猶唐裝也。有妻無子,問其事,則不答。至元豐中,不知所在。余嘗親見之,亦異人也矣。(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十七》)
在另外一些用例中,“放?!钡膶ο笫窃诼毠賳T,如:
(9)此間諸事,但問清師即詳也。清又游禮,練事多能,可喜!可喜!海惠及隆大師,各計安勝。每念鄉(xiāng)舍,神爽飛去,然近來頗常齋居養(yǎng)氣,自覺神凝身輕,他日天恩放停,幅巾杖屢,尚可放浪于岷峨間也。(宋·蘇軾《蘇軾集·卷八十一》)
(10)右具如前,已指揮殿前承旨左第二班,依圣旨放停,仍便開落姓名,今付卞居讓。依此。(宋·劉昌詩《蘆浦筆記·卷十》)
其次,《漢語大詞典》的釋義還存在義例不合的問題。我們來看《漢語大詞典》所引宋劉昌詩《蘆蒲筆記·卞氏二牒》,例中的“卞居讓”身份是殿前承旨,顯然不是在服刑期間,“放停”的原因是“宿患癱風病”、“久遠不堪醫(yī)治”,此例中的“放?!睉腹賳T的被準許離職、去職。
綜上,“放?!钡慕缍ù笾滦枰獌蓚€方面的區(qū)別性特征:一方面官職、刑罰、兵役的中止;另一方面官職、刑罰、兵役中止后允許自由離開。
《漢語大詞典》:亦指賞賜給人的奴仆。唐韓愈《唐故河南府王屋縣尉畢君墓志銘》:“尚書生坰,家破時,坰生始四歲,與其弟增以俱小漏名籍,得不誅,為賞口賊中?!?/p>
按:《漢語大詞典》中“賞賜給人的奴仆”釋義較為寬泛,似不確切。請看下例,如:
(1)渭州蒿店有巡檢廨宇,率命班行領(lǐng)卒數(shù)百戍焉,慶歷中,羌人入冠,巡檢張殿直者應援于外,其家悉為番賊所俘虜。既入賊境,骨肉皆為賞口,其妻分隸一番酋,俾主汲煬之役,每荷汲器至水次,必南望,大慟而后歸其家。一犬亦攘掠而得者,常隨妻出入,屢銜其衣,呦呦而吠,搖尾前行十數(shù)步,回顧又鳴,如此者半歲。(宋·張師正《括異志·卷三》)
(2)構(gòu)子炕,天寶末為廣平太守,拒安祿山,城陷,覆其家。贈戶部尚書。炕生,始四歲,與弟增以細弱得不殺,為賞口。河北平,宗人宏以財贖出之。后舉明經(jīng),為臨渙尉。徐州節(jié)度使張建封高炕節(jié),聞篤行,表署幕府,攝符離令。后調(diào)王屋尉,以謹廉聞。喜賓客,家未嘗以有無計。及歿,無貲以治喪云。(宋·歐陽修《新唐書·卷一百二十八》)
(3)于翼,字文若,太師、燕公謹之子。美風儀,有識度。年十一,尚太祖女平原公主,拜員外散騎常侍,封安平縣公,邑一千戶。大統(tǒng)十六年,進爵郡公,加大都督,領(lǐng)太祖帳下左右,禁中宿衛(wèi)。遷鎮(zhèn)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武衛(wèi)將軍。謹平江陵,所賜得軍實,分給諸子。翼一無所取,唯簡賞口內(nèi)名望子弟有士風者,別待遇之。太祖聞之,特賜奴婢二百口,翼固辭不受。尋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唐·令狐德棻《周書·卷三十》)
(4)俊臣以告綦連耀功,賞奴婢十人??〕奸喫巨r(nóng)婢,無可者,以西突厥可汗斛瑟羅家有細婢,善歌舞,欲得以為賞口,乃使人誣告斛瑟羅反。諸酋長詣闕割耳面訟冤者數(shù)十人。會俊臣誅,乃得免。(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百六》)
首先,“賞口”的來源是罪人、俘虜及其家屬,上文例(1)是巡檢張殿直家悉為番賊所俘虜;例(4)是西突厥可汗斛瑟羅家“細婢”,也是女性。例(2)炕與弟增以細弱得不殺而為安祿山部所俘虜;例(3)是平江陵時所賜軍實,也是戰(zhàn)爭俘虜或其家屬;例(4)是來俊臣誣告西突厥可汗斛瑟羅謀反,其“善歌舞細婢”因連坐而淪為罪人。其次,“賞口”的人員構(gòu)成是婦女或少年兒童?!肚迨犯濉な池浿疽弧罚骸胺裁?,男曰丁,女曰口。男年十六為成丁,未成丁亦曰口?!比缋?)是巡檢張殿直“骨肉”,明確提及者是“其妻”;例(2)是炕與弟增,前者“始四歲”,后者年齡更??;例(3)是名望子弟有士風者,即名門望族的年輕后輩。
綜上,“賞口”,用作名詞時,特指古代因為戰(zhàn)爭俘獲或犯罪而淪為奴仆的婦女、少年兒童。
《漢語大詞典》:封建時代按官吏的官階和爵位,封其妻、母、祖母、曾祖母。《宋史·職官志十》:“敘封……其余升朝官已上遇恩,并母封縣太君;妻,縣君。雜五品官至三任與敘封,官當敘封者不復論階爵?!?/p>
按:《漢語大詞典》釋義范圍明顯過狹,請看如下用例:
(1)李昉為宰相,上言:“臣叔父超,故任工部郎中、集賢殿學士;叔母謝氏,故陳留郡君,是臣本生父母,臣不報罔極之恩,為名教罪人。今郊祀覃恩,望與追榮。”太宗皇帝嘉之,淳化四年二月乙丑,詔贈超為太子太師,謝氏鄭國太夫人。然此猶因昉有請而從之也。至真宗天禧元年八月辛未,詔文武升朝官,父不在,無嫡母、繼母者,許敘封本生父母。則四海之內(nèi)均沾寵惠,雖于古禮違悖,亦忠厚之至也。(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二》)
(2)(李先)積官至秘書監(jiān)致仕。兄兌尚無恙,事之彌篤。以子敘封,得太中大夫,閑居一紀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棄官歸養(yǎng)。人賢其家法云。(元·脫脫等《宋史·卷三百三十三》)
(3)壬戌,甘州回鶻、蒲端、三麻蘭、勿巡、蒲婆、大食國、吐蕃諸族來貢。大赦天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文武官并遷秩,該敘封欲回授祖父母者聽。四品以上,迨事太祖、太宗潛藩或嘗更邊任家無食祿者,錄其子孫。(同上,卷八)
(4)子左驍衛(wèi)上將軍重信為檢校太保、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以權(quán)知河陽軍州事周瑰為安州節(jié)度使。詔:“中外臣僚,或因差使出入,并不得薦屬人于藩鎮(zhèn),希求事任。如有犯者,并準唐長興二年敕條處分?!蔽焐?,中書舍人陳改左散騎常侍。應在朝文武百僚及見任刺史,先代未封贈者,與加封贈;母、妻未敘封者,并與敘封。辛亥,天和節(jié),帝御長春殿,召左右街僧錄威儀殿內(nèi)譚經(jīng),循舊式也。(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卷七十六》)
(5)州防御使史彥超、前耀州團練使符彥能等,領(lǐng)兵先赴澤州。辛巳,制:“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諸貶降責授官,量與升陟敘用,應配流徒役人,并放逐便。諸道州府所欠去年夏秋租稅并放。內(nèi)外見任、前文武職官并與加恩,父母在者并與恩澤,亡沒者與封贈,其母妻未敘者,特與敘封”云。前涇州節(jié)度使史匡懿卒。(同上,卷一百一十四)
上述諸例中,(1)“敘封”的對象是官員的父母,(2)是官員的父親,(3)是官員的祖父母,(4)、(5)則是官員的母、妻。
此一制度,起于晉與南朝宋,至唐始備。最初僅及于父母,唐末五代以后,始上追曾祖、祖、父母三代,如宋洪邁《容齋四筆·宰相贈本生父母官》:“封贈先世,自晉宋以來有之,迨唐始備。然率不過一代,其恩延及祖廟者絕鮮,亦未嘗至極品……唐末王季,宰輔貴臣,始追榮三代,國朝因之?!盵1](p1273)
“敘封”又常作“封敘”,宋代筆記作品習見,如:
(6)天圣中,詔每遇覃霈,朝臣中兄弟俱該封贈者,許列狀陳乞,特比常例,優(yōu)加封敘。從王子融請也。(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五》)
(7)當是時,藝祖皇帝歷試諸難,親總師旅,慶天順人,歷數(shù)有歸,則躬定軍制,紀律詳盡。其軍制親衛(wèi)殿禁之名,其營立龍虎日月之號。功臣勛爵,優(yōu)視公師。至檢校官皆令仆臺憲之長,封敘父母妻子,榮名崇品,悉以與之;郊祀赦宥,先務贍軍衍士,金幣緡錢,無所愛惜。(宋·王明清《揮麈后錄馀話·卷一》)
[1]王锳.唐宋筆記語辭匯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0.
[2]羅竹風.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3]劉堅,江藍生.宋語言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4]龍潛庵.宋元語言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5]吳錫標.試論宋代商人的經(jīng)營之道[J].浙江社會科學,2005,(4).
[6]郜彥杰.《東京夢華錄》方言詞語札記[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3).
責任編輯鄧年
I207.23
A
1003-8477(2013)08-0119-03
王恩建(1972—),男,淮海工學院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痦椖浚航K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YYD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