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語(euphemism)是人們在交際中用來表達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的言語,是人們談論那些令人不快或?qū)擂蔚氖虑闀r,所使用的較為禮貌的說法。委婉語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人類語言使用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
英語中的euphemism是從古希臘語借用而來的。其中 eu- 即“good”(好);phem(e)即“speech”(言語)或“saying”(說話),意思是“to speak with good words or in a pleasant manner”(以好聽的言詞或令人愉快的方式來說話)。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Extended Four Edition)將 euphemism 定義為“(example of the)use ofpleasant,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梢哉f,委婉語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為謀求較為理想的交際效果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
語用學是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話語,特別是研究在不同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下如何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束定芳(1995)根據(jù)Grice和Leech的理論,闡述了委婉語的使用與言語交際過程中的三個原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和自我保護原則)的關(guān)系,并提出了有待解決的有關(guān)委婉語的問題。徐海銘(1996)在他的《委婉語的語用學研究》一文中,運用語境理論、會話合作原則、關(guān)聯(lián)理論對交際中委婉語的選擇、理解及應遵循的原則(禮貌原則和保護面子原則)進行論述,并對交際中策略委婉語進行了討論。本文是在現(xiàn)有的委婉語的語用學研究的基礎(chǔ)上,主要從語用學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論即間接言語行為和合作原則來分析英語委婉語,旨在對英語委婉語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以便在交往中更為有效、得體。
1.委婉語與間接言語行為。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在很多情況下不是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通過某種特殊的方式間接地表達出來。語言中使用的這種“轉(zhuǎn)彎抹角”的現(xiàn)象稱為語言的間接性。從言語行為的角度來看,Searle(1975)認為間接言語行為是指通過一個言語行為來間接地實施另一個言語行為。例如,“It’s cold in here.”說話者只是在陳述一個簡單的事實,那么他的語言是直接的。如果他的意圖是想通過他的語言來促使聽者做出語言以外的什么事情,如打開空調(diào),那么他的語言就是間接的。人們的交際活動常常有各種各樣特定的交際意圖,容易與他們的利益發(fā)生沖突。委婉語這種間接言語行為的出現(xiàn),可以使矛盾沖突的言語行為得以進行,有利于交際的實現(xiàn)。Searle(1975)將間接言語行為分為常規(guī)性的間接言語行為和非常規(guī)性的間接言語行為。比如:
(1)Could you pass me the book?
(2)I’d rather you didn’t do it again.
(3)Could you be a little more quiet?
這些常規(guī)性的間接言語行為句子,在字面上只是一些詢問和陳述,但如果按照常規(guī),它們的施為用意卻是發(fā)出指令。這些委婉的表達方式都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fā),為了照顧對方的面子,較委婉、客氣、禮貌地表達自己的用意。
非常規(guī)性間接言語行為比常規(guī)性間接言語行為更為復雜和不確定,它更多地取決于互知的背景信息和語境。例如:
(4)Aunt:Won’t you have another piece of cake,Tommy?
Tommy:No,I thank you
Aunt:You seem tobe suffering from loss of appetite.
Tommy:That isn’t loss of appetite.What I am suffering from is politeness.
當 Tommy回答“No,I thank you.”的時候,他在話語里帶有間接以言行事意圖,只是Tommy和Aunt之間缺乏互知,結(jié)果Aunt只理解了Tommy表示“拒絕”這個字面上的施為用意,而不知道Tommy礙于面子,說得言不由衷,實際上是要表達愿意接受蛋糕這個間接的以言行事意圖。
人們使用間接言語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出自對聽話人表示禮貌。委婉語的使用是為了避免禁忌、尷尬或表達禮貌,保護面子。因此,委婉語是一種間接言語行為。
2.委婉語與合作原則。
1967年哲學家H.P.Grice在哈佛大學作演講時指出,為了保證會話順利進行,談話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于是他提出了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它由四條準則構(gòu)成,即量的準則(Quantity Maxim),質(zhì)的準則(Quality Maxim),關(guān)系準則(Relevant Maxim)和方式準則(Manner Maxim)??偟恼f來,這四大準則要求說話人說實話,講得簡明扼要,不要含糊離題。而委婉語的使用恰恰違背了這四個準則,因此,聽話人一方要根據(jù)當時的語境,須從委婉語的背后領(lǐng)會其言外之意,并推斷說話人的真正意圖。
首先,量的準則要求所說的話應包含交談目的所需信息,所說的話不應超出所需信息。委婉語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這一準則。為了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委婉語會因需要而采用省略手段,省去某些字眼,使其語義含混或隱去卑俗刺耳或不禮貌的部分。另外,也可能采用繞圈子的迂回陳述。例如:
(5)(A)Can I smoke here?
(B)Would you mind if I smoke here?
在例(5)中,(A)和(B)兩句表達意義相同,即詢問對方是否允許抽煙,但(B)比(A)委婉,而且啰嗦,超過所需信息。又如:
(6)(A):Did you invite Bill and Mary?
(B):I invited Bill.
例(6)顯然違反了“量”的準則,(A)問(B)是否邀請了Bill和Mary來參加晚會,而(B)回答說邀請了Bill,卻有意不提Mary,從而隱含了不喜歡Mary之類的含意.
其次,質(zhì)的準則要求不要說自知是虛假或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委婉語從本質(zhì)上說違反了這一準則,它要么夸大事實,要么低調(diào)陳述原有現(xiàn)狀的缺陷或不足,于是有些學者把委婉語稱之為“l(fā)anguage of deceit”或“glided words”(欺騙的語言或虛飾的語言)。有些職業(yè)聽起來不那么好聽,所以也用一些委婉說法來代替。如hair dresser(理發(fā)師)稱為 beautician(美容師),farmer(農(nóng)民)稱為agriculture science specialist(農(nóng)業(yè)科學家),garbage collector(垃圾工人)稱為solid ecologist(固體廢物處理生態(tài)專家)。委婉語從字面上提高了這些職業(yè)的級別,同時也反映了低階層人們力求受到社會的承認與尊重的心理。又如人們把old people說成senior citizen,盡管一些老人過著孤獨無依、晚景凄涼的生活,聽起來還是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再看下面這個句子:
(7)(A):I am going to see a film tonight.would you like to come?
(B):I’d love to ,but I’m sorry I can’t.I’ve had another appointment with my friend.
對(B)的回答有兩種解釋:第一,他說的都是事實;第二,他的回答僅僅是婉言謝絕,其實,他并不想去看電影,而且也沒有跟朋友有約在先,他之所以這樣說只是為自己找借口脫身,同時也使(A)有臺階下。盡管(B)撒了個謊,違背了質(zhì)的原則,但對交際雙方都是有益而無害。試想一下,如果直截了當?shù)卣f:“Sorry.I don’t want to come.”那情形該是多么的難堪。又如例:
(8)(A):I bought a new skirt.
(B):It looks nice.You would look better if it is a little shorter,I suppose.
其實(B)對(A)的新裙子并不怎么欣賞,但由于(A)對自己的衣服非常滿意,情緒極高,(B)只好勉強應付說:“不錯”,間接表達了“我并不喜歡”的含義。接下來補充道:“要是短一點,會更好看?!逼鋵嵕褪钦f:“你穿起來太長了點”。(B)不惜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質(zhì)”的準則,是考慮到(A)的面子,讓對方容易接受。
另外,關(guān)系準則和方式準則要求講話要有關(guān)聯(lián),即要切題,緊扣中心,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澀和歧義。而委婉語的使用往往表現(xiàn)為旁敲側(cè)擊,閃爍其詞。當然,再委婉也不能超過正常語境下聽話者所能理解的限度。如:
(9)(A):Do you like my new hat?
(B):It’s pink.
(B)好像是答非所問,其實間接地表達了“我根本不喜歡”這個含義。按委婉語的最早的定義,是“好聽的話”,似乎并未用上動聽的字眼,但這里是通過語用含義來表達委婉。
(10)(A):Where’s your mother?
(B):She’s either in the house or at the market.
(B)不能準確地說出母親在哪,實際上就是不清楚。他完全可以如實回答I don’t know exactlywhere,但出自禮貌,他不想讓(A)失望,于是故意違反方式準則,把話說得模棱兩可,既滿足了(A)的要求,又隱約告訴(A)他并不能準確說出他母親到底在什么地方。
委婉語既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更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在日常交際中,說話人感到直接的說法可能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懷疑、拒絕、甚至厭惡時,出于忌諱或禮貌,就通過遣詞造句的調(diào)整,策略地運用委婉語,來克服上述的心理障礙。委婉語的使用通常是違反合作原則的某項準則或同時違反幾項準則,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效果??梢哉f,委婉語違反合作原則,是一種間接言語行為。恰當?shù)厥褂梦裾Z可以體現(xiàn)出語言使用者的語言交際能力,使人們在人際交往中能夠進行更為有效、得體、成功的交際。
[1]Searle,J.“Indirect speech acts”.in P.Cole&J.Morgan(eds.),1975.
[2]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束定芳.委婉語研究:回顧與前瞻[J].外國語,1995,(5):17-22.
[4]於奇.英語委婉語的語用功能分析[J].英語研究,2006,(6):18-21.
[5]徐海銘.委婉語的語用學研究[J].外語研究,1996,(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