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琴
(山西省忻州市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山西 忻州 034000)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為城市生活提供日常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隨著自然資源的不斷開發(fā)利用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人口高度集中和城市化建設速度的加快,世界各國的垃圾以快于其經濟增長3倍的速度增長。數(shù)量龐大的各類垃圾正日益嚴重地污染著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威脅著人類的正常生活。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處理方法有焚燒法、堆肥法和填埋法。其中,填埋法雖然目前被認為是最終處理技術,但也存在不少技術問題。尤其是滲濾液中含有大量污染物,一旦發(fā)生泄露,對環(huán)境的危害將是十分巨大且難以控制的。國內外常有填埋場污染地下水的報道。據(jù)資料顯示,1997年,美國的18 500個填埋場中幾乎一半對水體產生嚴重污染[1];我國蘭州東盆地雁灘水源地因垃圾滲濾液污染而廢棄,西盆地馬灘水源地部分水井因污染而報廢;澳門與珠海市交界處的茂盛圍因澳門垃圾滲濾液污染造成當?shù)睾恿髦恤~蝦絕跡、農田失收等。垃圾滲濾液對周圍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會造成嚴重的污染。Calvert曾報道,距垃圾處理廠滲濾液收集池512 m處的一口水井中,其硬度、鈣鎂濃度、總固體含量和CO2含量都有增加。德國Lorg報道,距離填埋場4 km處的地表水下游的水質出現(xiàn)惡化。Nevenka Mikac等報道,滲濾液對含水層的影響不僅僅在表層,而且貫穿于60 m深的垂直截面。Susanc Haper等報道了滲濾液中重金屬對周圍環(huán)境及其后生物處理的毒性影響。國內鄭曼英等報道,廣州市老虎窟填埋場雖然在1992年封場,但直至1995年其排放的浸出液中OD、COD、氮和磷依然超標。
此外,填埋場還會產生大量可燃氣體及惡臭氣體,管理不善很容易發(fā)生火災、爆炸,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經調查,夏季時,距垃圾填埋場200 m~300 m處,NH3和H2S的濃度均高于國家允許濃度標準。據(jù)我國329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有關資料顯示,填埋場存在如下問題:無組織排放廢氣中H2S超標率為76%,超標倍數(shù)在0.5~24.0;NH3超標率為 10.8%,超標倍數(shù) 0.0 ~11.5[2-3]。
由此可見,在垃圾填埋場的選址時應綜合各方面因素,慎重考慮。
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的選擇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填埋場的選址主要遵循以下2個原則:一是從防止污染角度考慮的安全原則;二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經濟合理原則。安全原則是填埋場選址的基本原則,垃圾填埋場建設中和使用后應保證對整個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最小,不使場地周圍的水、大氣、土壤環(huán)境發(fā)生惡化。經濟原則是指垃圾填埋場從建設到使用的過程中單位垃圾的處理費用最低,垃圾填埋場使用后資源化價值最高。即要求以合理的技術、經濟方案,較少的投資達到最理想的經濟效果,實現(xiàn)環(huán)境保護的目的。
影響選址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從工程學、環(huán)境學、經濟學以及社會和法律等方面來考慮。這幾個因素是相互影響、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
首先,場址要滿足一定的庫容量要求。任何一個衛(wèi)生填埋場,其建設均必須滿足一定的服務年限。一般填埋場合理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特殊情況下不少于8年。其次,場址應交通方便、運距合理。場址應交通方便,具有能在各種氣候條件下運輸?shù)娜旌蚬?,且寬度合適,承載適宜,盡量避免交通堵塞。根據(jù)有關資料,垃圾填埋處理費用中約60% ~90%為垃圾清運費??s短清運距離,對降低垃圾處理費用具有關鍵作用。再次,場址周圍應有相當數(shù)量的土石料。所選場地附近,用于天然防滲層和覆蓋層的黏土及用于排水層的砂石等應有充足的可采量和質量來保證其達到施工要求。同時,黏土的pH值和離子交換能力越大越好,且要求土壤易于壓實,使其具有充分的防滲能力。
一是地形、地貌及土壤條件。場地地形坡度應有利于填埋場施工和其他建筑設施的布置,不宜選在地形坡度起伏較大的地方和低洼匯水處。二是地質條件。場址應選在工程地質性質有利且最密實或堅硬的巖層之上。它的工程地質力學性質應保證場地基礎的穩(wěn)定性,并使沉降量最小,有利于填埋場邊坡的穩(wěn)定性。三是氣象條件。場址宜選在位于具有較好的大氣混合擴散作用的下風區(qū),且白天人口不密集的地區(qū)。
環(huán)境學方面要求對地表水、地下水進行保護,且對居民的影響降到最低。在垃圾填埋場中,HDPE土工膜是防滲的靈魂材料。土工膜質量的好壞對保護地表水、地下水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加拿大索瑪國際土工材料有限公司(Solmax)生產的HDPE土工膜,不使用回料,全部采用原生全新樹脂制造而成,使HDPE土工膜達到最高的品質和最長的使用壽命。
垃圾填埋場的選址應服從當?shù)爻鞘锌傮w規(guī)劃,符合當?shù)爻鞘袇^(qū)域環(huán)境總體規(guī)劃和當?shù)爻鞘协h(huán)境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要求。
一些中、小城市將垃圾填埋場選在山石溝中,認為這樣可以減少挖方量且不占用農田耕地。但是,山石溝的地質條件很難滿足填埋場的選址要求。且不說滲透系數(shù)大的石灰?guī)r等遠不能滿足防滲要求,就是滲透系數(shù)很小的巖石,也會因為巖石在生成過程中,因地震、人類活動等產生石紋、裂縫,而不能滿足防滲要求。如果在巖石上鋪設防滲層的話,首先必須先將巖石面開挖成一個平面,雖然減少了挖方量,但卻大大增加了其他工程量和成本,得不償失。再者,一旦發(fā)生地震或其他地殼變動,鋪設在巖石面上的防滲層很容易發(fā)生破裂而失去防滲作用。所以,山石溝并不是合適的填埋場選址。
中、小城市將垃圾填埋場選在土溝中的理由同樣是可以減少挖方量。有些土溝雖然可以滿足防滲要求,但絕大部分土溝是地表水和雨水等長期沖蝕形成的,在一段時間內可能觀察不到這些土溝中存在水流,并不意味著未來也一直不會有水流下來。如果把填埋場選在土溝中,那么就相當于堵住了泄水的渠道,一旦有水流到來,它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將是無法估計的。
設計規(guī)范雖然對填埋場與居民區(qū)的距離提出了要求,但是由于地區(qū)不同、填埋垃圾不同,所產生的影響也不一樣。例如,南方一般氣溫較高,產生的垃圾中有機物含量高、惡臭氣體多,影響范圍廣;相較于南方,北方氣溫低,垃圾中有機物含量低,產生的惡臭氣體少,影響范圍也就小些。但法律、規(guī)范是統(tǒng)一的,并沒有針對地區(qū)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所以,建議在氣溫高、垃圾成分中有機物含量高的地區(qū),適當增加填埋場與居民區(qū)的距離。
考慮到運輸費用,垃圾填埋場通常建在離廢物收集站不遠處。隨著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當初的填埋場將會被城市發(fā)展所包圍。每個填埋場都有一定庫容,當達到使用年限而停止使用后,這些完工的高臺狀的垃圾場將會帶來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由于填埋場釋放物及封場后的安全問題處理不盡人意,公眾將垃圾填埋場看成是一顆將來人為控制系統(tǒng)失效后隨時會發(fā)生爆炸的“定時炸彈”,故許多城市在新填埋場選址時遇到很大阻力,郊區(qū)農民拒收垃圾和反對在當?shù)亟ㄌ盥駡龅氖录乙姴货r,有的甚至激化為激烈的社會問題。
這在北方地區(qū)尤其突出。因為北方地區(qū)大風主要集中在冬、春季節(jié),如果考慮了全年主導風向而忽略了夏季主導風向,那么在惡臭氣體大量產生的夏季就很容易影響到下風向居民的正常生活。而在南方卻正好相反。由于南方一些地區(qū)常年氣溫較高,一年四季惡臭氣體產生量都較大,如果只考慮了夏季主導風向,而沒有考慮全年主導風向也可能會出現(xiàn)選址不當、影響當?shù)鼐用裾I畹那闆r。所以,選址中一定要分清全年主導風向和夏季主導風向,有些情況下需要將兩者結合考慮。
填埋只是對固體廢物的一種長時間存放,絕不是一種最終的處置方法。隨著地球資源的日益枯竭和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總有一天我們會將它們重新加以利用。
[1]鄭銑鑫.城市垃圾處理場對地下水的污染[J].環(huán)境科學,1989,10(3):89-92.
[2]陳夢熊.固體廢物污染的調查研究與地質處理[J].中國地質,1990(2):5-10.
[3]韋敬祥.城市垃圾處理要防止“二次公害”[J].上海環(huán)境科學,1987,6(10):41-42.
[4]Sged,Ceasim R,Jerrye Buthinal.Leaching from simulates landfills[J].JWPOF,1970,42(3):371-379.
[5]SHO,Boyle W C,Kham R.Chemical treatment of leachates from santitary landfills[J].JWPOF,1974,46(7):1776-1791.
[6]Nevenka Mikac.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a municipal water landfill(Zagreb.Croatis)[J].Wat Sci Tech,1998,37(8):37-44.
[7]Susan C H.Chrominum and nickel toxicity the biotreatment of hingh ammonis landfill leachate[J].Water Environ Res,1996,68(19):19-24.
[8]鄭曼英,李麗桃,邢益和,等.垃圾浸出液對填埋場周圍水環(huán)境污染的研究[J].重慶環(huán)境科學,1998,20(3):17-20.
[9]王旺盛,彭社琴.城市固體垃圾填埋場選址的地質條件評價[J].四川地質學報,2009,29(2):158-161.
[10]劉志堯,成湘?zhèn)?,劉慧林,?城市垃圾填埋場選址地質影響因素分析[J].有色冶金設計與研究,2008,29(2):49-52.
[11]石磊,邊炳鑫,趙由才,等.城市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惡臭的防治技術進展[J].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5,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