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提供的Ni2+摻雜地質聚合物催化劑的制備方法是利用工業(yè)固體廢棄物(粉煤灰、礦渣或鋼渣)為原料,在化學激發(fā)劑硅酸鈉的激發(fā)下分別生成粉煤灰、礦渣或鋼渣基地質聚合物,依次經過NH4+及Ni2+離子交換反應生成Ni2+摻雜的地質聚合物催化劑。將該催化劑用于工業(yè)廢水中亞甲基藍的降解,其降解率最高可達77.29%。該催化劑的制備及有機物降解過程工藝簡單易行,無需加熱,節(jié)能環(huán)保,可實現(xiàn)規(guī)?;苽浼皯谩?/p>
公開號 CN 102430419
公開日 2012年5月2日
申請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本發(fā)明涉及的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由多元醇酯類化合物為內給電子體的含鈦固體催化劑組分、烷基鋁組分及四烴氧基硅化合物作為外給電子體組成。由于內、外給電子體的合理匹配,使催化劑不僅能保持較高活性、高定向能力以及所產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分布寬的特點,同時可顯著提高催化劑的氫調敏感性,尤其是需要直接聚合得到高熔體流動速率聚合物的情況,而且制備方法簡單,可單獨使用,也可以同其他外給電子體復合使用。
公開號 CN 102432701
公開日 2012年5月2日
申請人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乙烯聚合的含鈦固體催化劑是通過以下三個連續(xù)步驟得到的:1)在鹵素或含鹵元素化合物存在下,使用金屬鎂和醇反應制備含鎂固體物;2)用有機金屬化合物或者有機金屬化合物和給電子體化合物的混合物處理該含鎂固體物得到含鎂的催化劑載體;3)在惰性有機溶劑存在下,用過渡金屬鈦的化合物處理該含鎂的催化劑載體后,再用鹵代醇類化合物處理得到催化劑組分。該方法工藝簡單、便于操作、工業(yè)化設備投資低及產品質量容易控制,催化乙烯聚合活性高、共聚合能力強,聚合物堆密度高、細粉含量少等。適合乙烯的淤漿聚合或氣相聚合,特別適用于催化劑以漿液形式進料的乙烯氣相流化床聚合工藝。
公開號 CN 102432716
公開日 2012年5月2日
申請人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本發(fā)明提供了在一種催化劑體系存在下乙烯聚合或者乙烯與α-烯烴共聚合的方法。該催化劑體系包含一種過渡金屬化合物、一種非鋁氧烷活化劑、任選地一種載體作為其成分。該方法包含一種預聚物的使用,該預聚物是在60~100 ℃下使各催化劑成分與乙烯和/或多種α-烯烴之一接觸制備的。該預聚物可以是分離的,也可以原位用于乙烯聚合或乙烯與α-烯烴(尤其是1-己烯)共聚合。通過使用該方法,該催化劑的熱穩(wěn)定性能得到改善,可提高催化劑活性且所產聚合物無形態(tài)上的任何惡化。
公開號 CN 102443084
公開日 2012年5月9日
申請人 英尼奧斯歐洲有限公司
本發(fā)明提供的負載型茂金屬催化劑包括載體和負載在所述載體上的烷基鋁氧烷和茂金屬化合物。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負載型茂金屬催化劑的制備方法、使用上述催化劑制備烯烴聚合物的方法和使用該方法制得的烯烴聚合物。該負載型茂金屬催化劑能夠在烯烴聚合過程中降低烷基鋁氧烷的使用量,從而降低了烯烴聚合物的生產成本;并且使用該催化劑得到的高相對分子質量聚乙烯形態(tài)較好、堆密度較高,而且該催化劑可以用于氣相聚合和淤漿聚合工藝。
公開號 CN 102453124
公開日 2012年5月16日
申請人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本發(fā)明提供的催化劑包括主催化劑和助催化劑,其中,主催化劑為有機鈦催化劑,助催化劑為一種混合物,該混合物是將三鹵化鋁的烴溶液與烷基鹵化鎂的醚溶液混合得到的。本發(fā)明提供的苯乙烯聚合方法是使苯乙烯在聚合條件下與上述催化劑接觸。本發(fā)明提供的催化劑中含有由價廉且易得的三鹵化鋁和易于制備的烷基鹵化鎂反應后制得的助催化劑,具有制備簡單、價格低廉、危險性相對較小、毒性小且用量少的優(yōu)點。
公開號 CN 102453174
公開日 2012年5月16日
申請人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乙烯及其與通式為CH2== CHR烯烴的混合物聚合的催化劑體系,其中,R是具有1~12個碳原子的烷基、環(huán)烷基或芳基。所述催化劑體系包含:a)固體催化劑組分,其包含Ti,Mg,鹵素和任選包含給電子體與Ti的摩爾比小于1的給電子體化合物;b)烷基鋁化合物; c)通式為(R1)mSi-(OR2)n的硅化合物,其中,R1是具有1~20個碳原子的烷基,R2是具有3~20個碳原子的仲烷基、叔烷基或環(huán)烷基,m是0~3的整數(shù),n是(4-m)。本發(fā)明的催化劑適合用于乙烯(共)聚合工藝以制備具有窄相對分子質量分布的聚合物。
公開號 CN 102459363
公開日 2012年5月16日
申請人 巴塞爾聚烯烴意大利有限責任公司
本發(fā)明公開的烯烴聚合催化劑包括多環(huán)1,4-二酯類化合物和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兩種給電子化合物,可有效解決使用單一給電子體化合物帶來的催化劑氫調敏感性差、產物相對分子質量分布過窄等問題。制備的催化劑平均粒徑為5~100μm,比表面積大于100 m2/g,催化劑呈近似球形且綜合性能好,可很好地滿足淤漿、氣相和本體法丙烯聚合工藝的要求,得到的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分布適宜。
公開號 CN 102464731
公開日 2012年5月23日
申請人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本發(fā)明涉及的一種制備彈性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在包含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催化劑組合物存在下使乙烯、丙烯和非必需的二烯單體聚合的步驟。使用本發(fā)明的方法使在高溫下制備高相對分子質量的乙烯-丙烯或乙烯-丙烯-二烯彈性共聚物成為可能。
公開號 CN 102482366
公開日 2012年5月30日
申請人 LG化學株式會社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催化劑體系,使一種或多種烯烴聚合的方法,由其所得的聚合物和由此種聚合物制備的制品。所述方法包括在聚合條件下使一種或多種烯烴單體,優(yōu)選丙烯與催化劑體系接觸,該催化劑體系包含過渡金屬化合物和活化劑。與具有相同共聚單體含量的常規(guī)聚合物相比,所制聚合物組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布窄、熔點高。聚合物在薄膜和制造的部件應用中顯示改進的性能(如粒料穩(wěn)定性、抗沖擊性能、熱封性能和結構完整性)。
公開號 CN 102482373
公開日 2012年5月30日
申請人 埃克森美孚化學專利公司
本發(fā)明提供的烯烴聚合催化劑及制備方法和應用屬于烯烴聚合領域。該烯烴聚合催化劑由主催化劑和助催化劑組成,主催化劑由鹵化鎂載體、過渡金屬鹵化物、小于C5的醇、大于C5的醇、有機硅化合物和有機醇醚化合物組成;助催化劑為有機鋁化合物。其中,鹵化鎂、過渡金屬鹵化物、小于C5的醇、大于C5的醇和有機硅化合物的摩爾比為1.00∶(1.00~40.00)∶(0.10~5.00)∶(0.01~10.00)∶(0.01~10.00);鹵化鎂與有機醇醚化合物的質量比為100.00∶(0.10~20.00)。本發(fā)明的催化劑顆粒形態(tài)良好、呈球形,催化劑活性高、氫調敏感性好,適用于淤漿聚合工藝、氣相聚合工藝或組合聚合工藝。
公開號 CN 102492061
公開日 2012年6月13日
申請人 北京化工大學
本發(fā)明涉及的自成型乙烯聚合用催化劑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氣相流化床聚乙烯工藝淤漿態(tài)催化劑中的干粉制備;2)二次噴霧成型,向攪拌釜中加入回收的催化劑細粉、有機溶劑,升溫至40~120 ℃,然后加入鹵化鎂、鹵化鈦及烷基鋁等,攪拌1~6 h,再加入增稠劑攪拌3~6 h,然后將布袋過濾器中收集的淤漿干粉加入攪拌釜中,低速攪拌3~6 h,制得二次噴霧漿液,將該二次噴霧漿液霧化、干燥、分離,得到二次噴霧成型的淤漿催化劑干粉。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將布袋過濾器中收集的粒徑較小、破碎、強度不佳的催化劑干粉進行二次成型,將其變?yōu)榱捷^大、顆粒形態(tài)好的催化劑干粉,達到產品要求,減少了浪費,提高了產品收率。
公開號 CN 102492062
公開日 2012年6月13日
申請人 上海立得催化劑有限公司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環(huán)烯烴聚合及共聚合催化劑和催化體系的合成方法及其應用。該催化劑是鄰酚氧基N-雜環(huán)卡賓金屬釕催化劑,由配體與金屬化合物在有機溶劑中反應得到。該催化體系由所述催化劑與載體、助催化劑和引發(fā)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組成,該催化劑和催化體系作為均相或非均相體系用于催化環(huán)烯烴、含功能化基團環(huán)烯烴的、包括齊聚在內的均聚合與共聚合。該環(huán)烯烴聚合及共聚合催化劑和催化體系由簡單易得的原料制備,價格更加低廉,更具有工業(yè)化應用價值,適用于制備環(huán)烯烴開環(huán)易位聚合物和不同環(huán)烯烴單體的共聚物以及不同環(huán)烯烴交替共聚物。
公開號 CN 102504106
公開日 2012年6月20日
申請人 南開大學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稀土催化劑及共軛二烯烴在芳烴介質中的可控聚合方法。采用基于稀土金屬羧酸鹽的復合催化劑,在惰性氣體保護下,在芳烴介質中催化共軛二烯烴聚合來制備高相對分子質量高順式聚共軛二烯烴橡膠。采用本發(fā)明的稀土催化劑對于共軛二烯烴在芳烴介質中聚合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及高度定向選擇性,表現(xiàn)在共軛二烯烴單體轉化率可達70%以上,甚至可達90%以上;所得聚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順式含量高達97%以上,特別是可高達99%以上;所得聚共軛二烯烴的重均分子量為(2.0~15.0)×105,且參與共聚合的乙烯基芳烴的摩爾分數(shù)小于1%,甚至測試不出。
公開號 CN 102532356
公開日 2012年7月4日
申請人 北京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