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冬梅 高長遠 程艷麗
(河北省盧龍縣醫(yī)院中醫(yī)科,河北 盧龍 066400)
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是指排便出口附近組織、器官的功能性改變,導致排便困難或羈留性便秘的一種綜合征,臨床以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排便時程延長、肛門直腸下墜為主要表現(xiàn)。2010-04—2012-06,我們運用解表化瘀法治療OOC 43例,并與復方蘆薈膠囊治療43例對照觀察,結(jié)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86例均為河北省盧龍縣醫(yī)院中醫(yī)門診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齡26~69歲,平均(42.16±1.32)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6.08±0.57)年。對照組43例,男13例,女30例;年齡25~68歲,平均(41.82±1.53)歲;病程5個月~9年,平均(5.88±0.74)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我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1]中OOC的診斷標準確診。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采用解表化瘀中藥治療。藥物組成:羌活 10 g,防風 10 g,牛蒡子 10 g,葛根 15 g,蒼術(shù) 10 g,澤瀉10 g,當歸15 g,白芍藥15 g。風寒者重用羌活、防風;風熱者重用牛蒡子、葛根;風濕者重用蒼術(shù)、澤瀉;熱瘀重者加白芍藥30 g、丹參15 g;寒瘀重者加當歸30 g、桃仁15 g;氣虛者加黃芪15 g、黨參15 g;血虛者加何首烏30 g、火麻仁15 g;陰虛者加生地黃15 g、玄參15 g;陽虛者加肉蓯蓉15 g、肉桂3 g。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
1.3.2 對照組 予復方蘆薈膠囊(河北萬邦復臨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3020306)1粒,每日2次口服。
1.3.3 療程 2組均以2周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1.4 療效標準 痊愈:無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和殘便感,排便時程<5 min;顯效:排便順暢但便后仍有便不盡感及下墜感,排便時程﹤10 min;有效:排便困難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便不盡感,排便時程﹤15 min;無效:癥狀無改善[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OOC是功能性便秘中的常見類型,與肛門直腸的慢性局限性炎癥、盆底肌肉痙攣綜合征或排便時肛門括約肌不協(xié)調(diào)等因素有關(guān)。焦旅忠等[3]研究發(fā)現(xiàn),便秘者排糞造影有功能異常者達83%,說明OOC發(fā)病率較高。復方蘆薈膠囊是以蘆薈為主要藥物研制而成的中成藥,具有清肝瀉熱、潤腸通便的作用,臨床應用治療便秘具有較好的療效[4]。
OOC屬于中醫(yī)學大便難、不更衣等范疇。中醫(yī)認為主要為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亦與肺、脾、胃、肝、腎有密切關(guān)系?!秲?nèi)經(jīng)》有言“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我們認為造成OOC發(fā)生有3個方面因素:①內(nèi)傷氣血,陰陽不足,導致大腸推動及濡潤功能減弱;②外邪侵襲肛門、直腸等出口部位,造成肛周攣急,出口梗阻[5];③大腸瘀血因素影響大腸的傳導功能。瘀血不僅是一種病理產(chǎn)物,而且是一種致病因素,在某些便秘的形成過程中,血瘀就是其關(guān)鍵的病因[6]。其中瘀血有寒熱之分,即熱瘀(亦可稱為瘀熱)和寒瘀。熱瘀病機學說為周仲瑛教授所倡導,認為熱瘀是多種外感、內(nèi)傷疾病的病變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一種復合病理因素[7]。熱瘀多由于陽盛之體、飲食辛熱厚味、五志化火等因素,致使熱邪侵入大腸,日久傷陰劫液,血流不暢,凝結(jié)形成熱瘀證,為葉天士之“血分證”。寒瘀多由于陽虛之體、貪涼飲冷、坐臥受寒等因素,致使寒邪侵襲大腸,日久血脈凝泣,形成寒瘀證,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理論基礎(chǔ)。在OOC中熱瘀、寒瘀往往同時存在,又相互影響,寒瘀日久化熱可轉(zhuǎn)化為熱瘀證,熱瘀遇寒瘀則更加瘀結(jié)難散,故臨床可采用解表化瘀之法治療。
我們多用方中羌活、防風、葛根、牛蒡子、蒼術(shù)、澤瀉能疏風解表、暢疏出口,可以較好地解除肛門直腸的攣急狀態(tài);白芍藥酸苦微寒,涼血和營,舒緩腸氣,用于慢性有虛象之排便不暢,有瘀熱者甚為恰當;當歸辛甘溫,養(yǎng)血活血,散寒止痛,潤腸通便,對血虛血瘀寒凝之排便不暢有很好療效,與白芍藥相須配伍,對大腸血瘀證有顯著療效。古有《謝映廬醫(yī)案·便閉門·脾陽不運》:“治大便不通,古人有逐血之法,有疏風潤燥之法,有流行肺氣之法……無往而非通也,豈僅大黃,巴霜哉?!苯裼胁捎没钛?、宣肺調(diào)氣法治療頑固性便秘的成功報道[8],更證實了解表化瘀法在治療便秘中的作用。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采用解表化瘀法治療OOC臨床療效肯定,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縮短排便時間,促進排便,臨床應用安全可靠。
[1] 中華消化學會胃腸動力學組.我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5,8(2):119-121.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
[3] 焦旅忠,索春玲,王溪,等.鋇灌腸與排糞造影對功能性便秘的 X 線診斷[J].上海醫(yī)學影像,2007,16(1):51-52.
[4] 談釗,熊秀芳.復方蘆薈膠囊治療便秘100例[J].四川中醫(yī),2001,19(8):35.
[5] 盛冬梅,高長遠,程艷麗.宣幽湯合增液湯治療外感引起陰虛型慢性功能性便秘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2,34(6):818-820.
[6] 陳慶慶,于永鐸.活血化瘀法治療慢傳輸性便秘32例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07,27(9):23.
[7] 周學平,葉放.中醫(yī)理論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J].中醫(yī)雜志,2009,50(2):101-103.
[8] 陳道恒.活血化瘀宣肺調(diào)氣法治療頑固性便秘:程煥章臨診經(jīng)驗談[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1,35(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