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馮 淼,喬明芝
(武警黑龍江省總隊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76)
普外科的患者,例如剖腹探查術后、胰腺炎、腸梗阻的患者均要求禁食水,這就需要大量的補液來維持人的身體所需。但是所補液體里面有對血管刺激性強、高滲性的藥液,如10%氯化鉀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等,因為鉀離子本身也是一種致痛因子,進入組織后作用于神經末梢感受器,使其去極化,引起疼痛。用藥不久之后血管就會出現(xiàn)紅腫,發(fā)生痙攣,輸液局部疼痛或放射痛,嚴重者補鉀時間過長,組織壞死或出現(xiàn)靜脈炎。一些患者拒絕使用此類藥物,患者的依從性降低對治療造成不利影響[1]。為了保護患者的血管,防止靜脈炎的發(fā)生,現(xiàn)有幾個既經濟又方便的小方法,介紹如下。
1.1 硫酸鎂濕敷原理:硫酸鎂屬鹽,其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被吸收,而50%硫酸鎂溶液對組織液而言相應的為高滲溶液,局部濕敷可產生高滲透壓,由于高滲透壓平衡原理,使腫脹部位組織水腫液在短時間內吸出、消腫,從而減輕水腫對局部組織的損傷,起到局部治療作用,臨床觀察無副作用及不良反應,方法簡便易行。
1.2 用法:把硫酸鎂濕紗布間斷外敷于患處,每日1~4次,用塑料薄膜包裹可延長外敷時間,可根據穿刺部位受損程度酌情調節(jié)外敷的次數(shù)。
2.1 用酒精濕敷的原理:酒精具有消毒防腐、局部麻醉及止痛作用,因此使用酒精濕敷可達到局部麻醉及止痛的效果[2]。酒精濕敷可達到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酒精易揮發(fā),揮發(fā)時可帶走機體的熱量,使局部皮膚溫度降低而達到冷敷的作用,有利于血管內皮細胞抗損能力的增強,還可抑制局部組織細胞活動,使神經末梢敏感性降低而減輕疼痛。
2.2 用法:間斷的用酒精紗布敷于患處,1d更換3次,為了使酒精揮發(fā)緩慢,可用塑料薄膜包裹。注入的量視紅腫部位的大小、紗布厚薄而定,以達紗布基本飽和為度,一般為5~10mL。
3.1 熱敷療法是用熱的物體如熱水袋或熱毛巾置于痛處來消除或減輕疼痛,這就是一種古老的熱敷療法。它能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速,起到消炎、消腫、祛寒濕、減輕疼痛、消除疲勞的作用。由于此法簡便易行,收效迅速,成為臨床常用療法之一。
3.2 用法:此種方法適用于穿刺部位紅腫較輕的患者,在輸液過后用熱毛巾敷于穿刺部位,2~3次/d,15~20min/次,熱毛巾切勿過熱,以防燙傷患者。
4.1 芒硝:別名硫酸鈉,是一種分布很廣泛的硫酸鹽礦物,是經過加工而得的精制結晶?,F(xiàn)代醫(yī)學證明其主要成份硫酸鈉能加快淋巴循環(huán),增加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能夠消炎去腫。
4.2 用法:①干敷法,將芒硝碾碎,裝入雙層紗布袋中,置于患處,待芒硝遇熱潮解或結塊時更換;②濕敷法,將芒硝適量溶入溫開水中,待涼,用其溶液浸濕毛巾后外敷患處,待毛巾變熱后再在溶液中浸濕,再敷,如此反復30min,4次/d,收效也很迅速。
5.1 中醫(yī)認為其具有消炎、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F(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馬鈴薯內含有大量淀粉,具有高滲作用,能緩解局部組織腫痛,且含有膽淄浣生物及龍葵堿,具有興奮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通的作用,從而達到活血消腫的功效[3]。
5.2 用法:馬鈴薯切成1~2cm薄片,敷于患處,外面積大于組織腫痛面積,每小時更換1次,待局部組織腫痛消失停止外敷。臨床護理工作一定要細心,勤巡視,勤看穿刺部位的皮膚,如果出現(xiàn)紅腫我們置之不理,導致血管受損,不僅對患者造成傷害,藥液不順利輸入還會影響治療效果。在加強巡視的同時還要注意患者的心理變化,患者不僅僅是受著血管疼痛的折磨,更重要的是病痛的折磨,這時患者情緒起伏是特別大的,所以我們應該多去關心、安慰開導患者,從心理上減輕患者對治療的抵觸,擔起護士的職責全心全意的去為患者服務,讓患者盡快的恢復健康,滿意的出院。
[1]吳 在德.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8.
[2]吳 阿鳳.酒精紗布濕敷在靜滴甘露醇時的應用[J].中華實用醫(yī)藥雜志,2005(12):13.
[3]王 雪梅.馬鈴薯外敷治療輸液外滲[J].中外健康文摘,201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