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曄
(信陽市第二中醫(yī)醫(yī)院內(nèi)科 河南信陽 464000)
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HHS)是指由于嚴重高血糖而引起血漿滲透壓升高、嚴重脫水及意識障礙進行性發(fā)展為特點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多數(shù)患者伴隨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經(jīng)癥狀,但并非所有患者表現(xiàn)出昏迷,且部分患者可合并酮癥酸中毒,故既往將HHS稱為“高滲性非酮癥性糖尿病昏迷”并不十分準確[1];臨床上HHS、糖尿病乳酸酸中毒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為糖尿病的三大急性并發(fā)癥,如若處理不及時,往往會導致患者死亡。現(xiàn)將信陽市第二中醫(yī)醫(yī)院有關(guān)糖尿病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的臨床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3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齡53~74歲,平均年齡為64.3歲;發(fā)病前無糖尿病病史12例,41例既往糖尿病病史2~18 a。
1.2 臨床表現(xiàn) 患者均急診入院,其中重度脫水12例,中度脫水18例,輕度脫水23例;嗜睡17例,淺昏迷8例,中度昏迷5例,深昏迷3例;惡心、嘔吐29例;發(fā)熱35例;腹痛6例;伴隨酸中毒11例;低血壓13例,休克狀態(tài)3例。
1.3 診斷標準[2]凡是血糖超過33.3 mmol/L、血漿滲透壓超過320 mOsm/L、血鈉增高或正常、尿酮體弱陽性或陰性,一般無酸中毒明顯表現(xiàn)者(CO2結(jié)合力>15 mmol/L)可診斷為HHS,但注意與DKA鑒別,但兩者有時可同時存在。
1.4 實驗室檢查 患者血糖值為34.5~45.9 mmol/L,血漿滲透壓值為334.7~397.8 mOsm/L,血鉀 3.9~5.8 mmol/L,血鈉 137~175 mmol/L,尿素氮 21.52~37.47 mmol/L,血 CO2結(jié)合力10~16 mmol/L,尿糖 ++~+++,尿酮-~+。
1.5 治療
1.5.1 迅速大量補液[3]:入院后患者應建立雙通道進行靜脈輸液,失水量達體質(zhì)量的10%~15%時,于4 h內(nèi)補充完總量的1/3,依據(jù)患者的心率、血壓、尿量、末梢循環(huán)狀況以及是否出現(xiàn)發(fā)熱、嘔吐、腹瀉等決定液體輸入的速度和量,伴隨心腎疾病者酌情監(jiān)測患者中心靜脈壓,1天內(nèi)補液量可達6 000~8 000 ml,開始時可使用等滲溶液如生理鹽水,因等滲溶液大量靜脈滴注后不會導致溶血,并且有利于恢復患者有效血容量,糾正休克狀態(tài),改善腎血流量及恢復腎調(diào)節(jié)功能等。休克者可輸注全血或血漿;若休克已糾正或無休克,靜脈滴注生理鹽水后若出現(xiàn)血鈉>155 mmol/L、血漿滲透壓>350 mOsm/L,則可酌情靜脈滴注低滲性溶液如0.45%氯化鈉;并視患者具體情況考慮胃腸道補液。
1.5.2 胰島素:同時進行小劑量胰島素注射,一般采取每小時靜脈滴注4~6 U,每1~2 h監(jiān)測患者血糖1次,若2 h后患者的血糖值下降幅度<2 mmol/L,或者反而增加,則暗示胰島素使用劑量不足,這時可將胰島素劑量在原基礎(chǔ)上增加50%~100%;當血糖值降到14~17 mmol/L時,則可使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同時調(diào)整胰島素劑量為2~3 U/h,靜脈滴注[4]。
1.5.3 糾正電解質(zhì)酸堿失衡[5]:治療前血鉀<3.5 mmol/L即可立即補鉀,2~4 h可靜脈滴注10%氯化鉀1.0~1.5 g+500 ml生理鹽水,同時可口服枸櫞酸鉀,24 h補充氯化鉀可達4~6 g,最多不超過15 g,同時嚴密觀察患者尿量(每小時不少于40 ml)、心電圖及血鉀濃度等;若患者血鎂低時可肌注25%硫酸鎂0.05~0.1 ml/kg;若血鈣低可緩慢靜推10%葡萄糖酸鈣10 ml;若血清濃度低于9 mmol/L時,可補充5%NaHCO3,4~6 h后復查,大于10 mmol/L時可停止。
1.5.4 其他:積極抗感染治療,同時給予吸氧及防治并發(fā)癥等。
經(jīng)過積極治療,53例患者中48例搶救成功,血糖及血漿滲透壓逐漸恢復至正常,1~5 d意識清晰;另5例患者因心肺功能衰竭及腦血管意外等死亡。
糖尿病HHS發(fā)生率較DKA低,但死亡率卻高于DKA,約為10%左右,HHS死亡率與患者血漿滲透壓密切相關(guān),其值<350 mOsm/L時為7%,大于375~400 mOsm/L時可達37%,此時患者預后差,特別是并發(fā)心、腦、腎疾病者[5]。
HHS患者根據(jù)血糖及血漿滲透壓診斷并不困難,因滲性脫水是糖尿病HHS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故迅速大量補液是治療的重中之重,以擴充血容量、降低患者滲透壓;同時使用胰島素以降低患者血糖濃度,患者多存在電解質(zhì)酸堿失衡,主要是失鈉、失鉀及酸中毒,嚴格掌握補堿指征,應按上述治療積極糾正,多數(shù)患者經(jīng)過補液及胰島素輸注后,隨組織缺氧與腎功能不全恢復,一般不用堿性藥物,酸中毒即自行糾正;若過早補堿,酸中毒糾正過快反而加重低血鉀甚至導致呼吸抑制,故補堿應慎重。
[1]劉喆隆,肖新華.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診治進展[J].藥品評價,2010,(19):7.
[2]隋洪君.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病例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12):5071.
[3]陳元正,趙躍斌.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20例臨床觀察[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0,17(11):1047.
[4]沈亞非,馬顯振,李少昊.糖尿病合并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37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34):75.
[5]崔曉艷.老年人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的診治進展[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5,5(9):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