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南
(吉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吉林四平136000)
2008-2012年高考物理計算題規(guī)律探析
李化南
(吉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吉林四平136000)
理科高考物理試卷,能拉開考生之間距離的莫過于計算題了,因此對高考物理計算題有個深入了解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通過對2008-2012年《考試大綱》要求的詳細解讀以及對這幾年高考中計算題的深入分析,總結出了近五年的高考物理規(guī)律:2008年至今雖是新課標內(nèi)容但仍以力學、運動學、電磁學為主要考查內(nèi)容,但從2010年開始計算題中出現(xiàn)了必考和選考試題,側面降低了考試的難度.對高考試卷中出現(xiàn)的計算題分析后總結:命題繼續(xù)以能力測試為主導,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
高考;物理;計算題
物理學科本身知識點眾多,還要受到高考題目數(shù)量的限制,所以體現(xiàn)在高考試卷上的題目中就會蘊藏著過多過綜合的知識點.這樣一來對考生們的基礎知識掌握水平、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數(shù)學計算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對于理科生來說最難得到手的分數(shù)莫過于理綜卷上那120分的物理題中的計算題了.這樣,不但導致新課標之前的每年高考物理平均分不過20分,而且更是對考生的自信心是個很大的打擊.對物理高考計算題規(guī)律有了深入掌握不但可以幫助考生拿到更高的分數(shù),還可以在心理上讓考生重塑自信心.因此對高考計算題規(guī)律的探析就顯得十分得有意義.為了更好地探析高考物理計算題規(guī)律,本文采用參考文獻和總結歸納的方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分析高考大綱對計算題考查的內(nèi)容及能力要求.(2)針對必修的考題規(guī)律及考查內(nèi)容進行歸納總結.(3)對選修專題進行逐一分析,總結歸納高考選題出題規(guī)律.
2.1 考試大綱解讀
為了統(tǒng)一高考考查內(nèi)容及重難點,《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詳細介紹了高考各學科的考試范圍、命題思想、試卷結構等,并提供示范題型.這是指導高考命題的依據(jù),只有深入了解大綱要求,才可能參透命題規(guī)律及預測命題動向.
2008年物理《大綱》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考試的內(nèi)容范圍、題型示例均沒有實質性的變化.試題突出能力考查、突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題目的數(shù)量和難度與往年持平.高考物理計算題考查的是最常見、最重要的知識點,如平拋物體的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用萬有引力的知識解決天體運動、帶電粒子在電場與磁場中的運動、動量與動能等.2010年開始新課改,但是在能力、考試范圍以及命題要求上與往年仍完全一樣.知識內(nèi)容131個,說明14條,知識內(nèi)容的層次認定完全一樣.2010年高考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試題仍以中檔題為主,內(nèi)容仍以力學、電磁學等主干知識為主,熱學、光學、原子物理、機械波等以形式出現(xiàn).試題突出理論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實際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社會經(jīng)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唯獨不同之處便是在計算題中出現(xiàn)了選作題樣.在選修3-3、3-4、3-5這三本選修課程中任選一道計算題作答.這樣大大降低了考試難度,增大了得分的可能性.
2.2 必修計算題規(guī)律探析
新課改前,計算題數(shù)目為3道.每年必有的就是電磁場混合場問題和應用圓周運動公式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另一道便是運動學問題.但無論考哪個知識點,題干都是與實際生活相連.物理計算題以其綜合性強、知識容量大、能力要求高、題目設計新穎靈活為其主要特點.從2008-2012年的最后計算題都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題,如2008年的是有關“嫦娥一號”探月衛(wèi)星沿近似于圓形軌道繞月飛行的題及2009年的是有關地下儲藏石油的問題,表面上看兩道題沒有什么關聯(lián),但實際上這兩道題考察的知識點都是有關萬有引力的問題.而2012年的是結合拖把結構請同學們計算拖把在地上以不同姿勢工作時人所用力和角度的問題,這道題考察的是有關摩擦力的運動學問題.下面我們以2010年高考物理計算題為例對計算題的規(guī)律作詳細分析.題目是短跑名將博爾特在北京奧運會上創(chuàng)造了100m和200m短跑項目的新世界紀錄成績分別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賽時從發(fā)令到起跑的反應時間為0.15s,起跑后做勻加速運動,達到最大速率后做勻速運動.200m比賽時,反應時間及起跑后加速階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時間與l00m比賽時相同,但由于彎道和體力等因素的影響,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時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時間和達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此題以短跑名將博爾特在北京奧運會上創(chuàng)造了100m和200m短跑項目的新世界紀錄為背景,賦予背景下的真實的時間、加速度等真實物理數(shù)據(jù),讓同學們結合必修一中運動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性問題.學生比較習慣計算已知條件給的比較明顯的考題,而一但把已知條件放到實際生活中,考生就容易發(fā)蒙.其實,運用理科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正是新課改的一個要求.這道試題考查的是有關運動學的相關知識,實際上就是給出了兩種勻加速運動的問題,在這兩種運動中給出了一些共同量,即反應時間及起跑后加速階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時間是相同的.另外就是在這些共同量里有個反應時間,這個反應時間對于學生來說不是一個難點,只不過表達方式和平時計算題中是不同的.就是表征記時和實際運動時間關系的問題,記時是所謂的從零時刻開始到運動結束,而實際運動時間應該去掉這部分反應時間.最后就是這道題即使算式列對了,要想計算出正確的結果也不是很容易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平時要積累扎實的計算基本功.其運動表達式兩個勻加速運動的表達式解得t=1.29s,v=11.24m/s.這兩個表達式中的第一部分都是勻加速部分的運動,用平均速度與時間的乘積來表達這部分運動的距離.而這兩個計算式的后半部分都是勻速部分(也就是最大速率)的運動,用最大速率與實際運動時間(即總的運動時間減掉反應的時間和加速部分用的時間)乘積來表達這部分運動的距離.100米和200米運動都由這兩種運動構成的,所以運動的計算式都由這兩部分組成.
2.3 選修計算題規(guī)律探析
從2010年之后,國家開始使用新課標試卷.卷中計算題出現(xiàn)了選考字樣.對于物理計算題來講基本有三道選考題,分別出于三本選修教材3-3、3-4、3-5.
對于3-3,結合考試大綱和整冊書來看,能在高考物理計算題中出現(xiàn)的只有氣體部分和熱力學定律部分.類似于這種定律定理之類的內(nèi)容是非常重要的,針對這冊書來講只要掌握好定律大方向和一些不變量,在高考計算題中基本不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對于3-4內(nèi)容,這本書中知識點基本都是機械波計算和光波計算方面.對于機械波,主要是已知波的一部分內(nèi)容,讓考生分析某質點在接下來時刻的運動情況,或者是求某質點做機械振動時的波長等方面問題.知識點不難,高考容易出現(xiàn)的幾個問法也無非以上幾種,所以只要考生牢牢掌握質點震動圖像和質點波動圖像的區(qū)別,以及波長、周期、頻率等物理量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道題便可迎刃而解.針對光波部分的內(nèi)容,高考中的考點無非是讓考生求解某介質的折射率或者臨界角等應用折射定律解決實際的問題.內(nèi)容也比較簡單,只要知道可見光中波長長短分布規(guī)律以及可見光在射向介質時發(fā)生偏折規(guī)律,解決此題便也非常容易.主要就是記憶和對情景的物理抽象,分析出題中考的物理模型,套用公式便可大功告成.對于3-5內(nèi)容,課改以來這三年當中,無一年不見動量守恒內(nèi)容.所以這部分知識點還是不容各位考生忽視的,如果決定選擇學習這本教材的話,那這部分知識點可稱得上是重點之重了.在這部分選考題中除一道必考的動量題之外,另一道必考題涉及的知識點就不是這么固定的了.但大體上主要還是從光電效應、原子結構特點、核聚變、核裂變幾個方面考察.至于這道題的分數(shù),如果考生想拿到的話就需要多方面掌握基本知識了.
簡而言之,高考物理計算題必考的只有兩道,一道是電磁場綜合場問題,另一道便是運動學問題,規(guī)律性極強.至于選作題中,高考試卷上會出現(xiàn)三道計算題,每題十五分,分別有兩個問,涉及不同知識點.這三道題分別出自三本選修教材中,而且每本教材中考察的問題往往也都是固定的.如3-3中兩道題中一定會出現(xiàn)熱力學定律內(nèi)容.3-4中則一定會出現(xiàn)機械波和光波的問題.3-5則是動量守恒定律了.
〔1〕胡郁斐.新課改背景下我國高考理綜(物理)試卷分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08-10.
〔2〕魯太輝.近兩年高考模式對物理教學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09.01.
〔3〕彭前程.新課程理論下的高中物理教學[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1(Z1):03-05.
〔4〕成樹明.高考電磁學壓軸題探秘[J].高中數(shù)理化,2011(08):06-11.
〔5〕冉光德.高考物理試題的統(tǒng)計分析和溯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32.
〔6〕李秀美.二十年物理高考試卷的縱向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6.01-04.
〔7〕楊曉真.高考中檔題低分歸因探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10(03):06.
〔8〕劉婧.1978年以來我國高考物理考查內(nèi)容的特點及演變規(guī)律[D].西南大學,2007.21.
O4-4
A
1673-260X(2013)12-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