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法國殖民統治對柬埔寨社會文化的影響

        2013-03-27 14:32:32李軒志
        東方論壇 2013年5期
        關鍵詞:柬埔寨文化

        李軒志

        (北京外國語大學 亞非學院,北京 100089)

        論法國殖民統治對柬埔寨社會文化的影響

        李軒志

        (北京外國語大學 亞非學院,北京 100089)

        1863年《法柬條約》 的簽訂,標志著柬埔寨正式淪為法國的“保護國”。長達90年的法屬殖民統治不僅使柬埔寨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發(fā)生了巨大改變,而且給柬埔寨的社會文化發(fā)展打上了深深的殖民主義烙印。一方面在法國文化殖民政策的踐踏下,高棉民族傳統文化停滯不前;另一方面卻也受益于殖民主義“雙重使命”所帶來的現代化氣息。但總的來說,法國忽視教育、將柬埔寨置于從屬地位的殖民文化政策限制了柬埔寨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是導致其近代以來社會文化發(fā)展滯后的重要原因。

        柬埔寨;法國殖民;社會文化;影響

        柬埔寨歷史上曾經是東南亞地區(qū)的一個文明古國,擁有東南亞最早建立國家之一的扶南王國和成就了輝煌歷史文明的吳哥王朝,這也賦予了它深刻的文化內涵。然而近代以來,柬埔寨政權頻繁更迭、戰(zhàn)亂不斷,經歷了一個由法屬殖民統治、到獨立后的柬埔寨王國、再到后來的“紅色高棉”極端主義革命以及長期的內部戰(zhàn)亂,最終回歸君主立憲體制的復雜過程。曲折、屈辱的歷史經歷不僅嚴重阻礙了近現代柬埔寨的政治經濟的發(fā)展,而且給柬埔寨的人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對其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形成了巨大沖擊。特別是在長達90年的法國殖民統治的過程中,柬埔寨不僅經歷了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的根本性變革,而且發(fā)生了社會文化的巨大變遷,一方面在法國文化殖民政策的踐踏下,高棉民族傳統文化停滯不前;另一方面卻也受益于殖民主義“雙重使命”所帶來的一些現代化氣息。本文將圍繞法國殖民統治者所采取的文化政策及其在柬埔寨的現實反映,對法國殖民統治時期柬埔寨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和變化進行重點闡述。

        一、法國對柬埔寨“文化殖民”的開端

        “我們在談及法國所控制的各殖民地的情況時,必須體現法國的政治、商業(yè)和文化在這些地區(qū)的巨大影響力,同時讓人們了解到法國通過其殖民行為所掌握的大量原材料……對于有著優(yōu)越地理區(qū)位的印度支那而言,其擁有2000萬的居民、錫礦和煤炭資源以及發(fā)展迅速的橡膠種植產業(yè),一些新近的項目將在未來呈現出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1]經濟利益的攫取是法國強占印度支那地區(qū)的直接誘因,盡管其實行殖民統治的最終目的在于滿足自身經濟利益的需求,維護殖民大國的地位,但在實現這一目的的過程中,大力推行同化政策和愚民政策,進行“文化殖民”也是必然的,其根源在于:

        首先,任何殖民統治者本身都存在“文化殖民”的需求,以通過建立其優(yōu)勢文化的統治地位,最大程度地為自身謀取政治和經濟利益;其次,法國殖民統治者有其自身的文化特點,即以法蘭西文化和民族影響的優(yōu)越感而自豪,“他們自認為法蘭西文明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文明,殖民地土著居民應通過受教育而接受法蘭西文化”[2],這也是法國實行殖民地同化政策的出發(fā)點之一;再者,法國殖民統治者在印度支那推行的同化政策是由該地區(qū)的實際情況決定的:法國殖民主義常以法蘭西文化和民族影響的優(yōu)越感而自豪,但在侵入印度支那后,卻遭到當地人民的強烈反抗。抗法斗爭不僅有群眾性的武裝斗爭,還有當地民族文化的抵制。這使得法國殖民者認識到,要征服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印支各民族,僅用暴力是不行的,只征服其國土還不夠,還要征服他們的靈魂。[3]

        正是由于法國殖民宗主國的地位和屬性以及印度支那地區(qū)的現實狀況,決定了法國在印度支那“文化殖民”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而文化上的同化則成為了法國制定印度支那殖民政策的基礎,也是其殖民統治政策實施的典型特征之一。正如霍爾在《東南亞史》中所描述的那樣:“殖民地的自治從來就不是法國政策的目的,同化而不是聯合,才是它的主旨”。[4](P860)

        19世紀后半葉是法國實施對外殖民擴張政策的重要時期,柬埔寨正是在此時淪為法國殖民地的。法國在柬埔寨的殖民擴張有著濃重的宗教色彩,其本身就是以宗教文化的傳播為基礎的,傳教士是法國殖民柬埔寨的“開路先鋒”,在整個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早在17世紀時,柬埔寨王國就開始實行對外國傳教士開放的政策,允許西方傳教士在此自由傳教。法國傳教士從17世紀60年代起深入柬埔寨活動。[5](P215)法國的米希主教在離開曼谷前往金邊建立傳教據點之后,很快便取得了安東國王的信任并成為了國王的顧問。隨后他大力發(fā)展天主教,在短短兩、三年間,教徒就達500人,在柬埔寨建立起以米希為首的特別牧師會。[6](P558)特別牧師會的成立不僅給天主教及其宗教文化在柬埔寨的傳播和發(fā)展提供了空間,也為米希本人在后來以“發(fā)展法柬友好關系”為借口,幫助法國實現對柬埔寨的“保護”奠定了基礎。1863年《法柬條約》簽訂時,天主教在柬埔寨的合法地位得以鞏固,被作為正式條款寫入其中,邁出了法國“文化殖民”柬埔寨的關鍵性一步。根據條約第15款的規(guī)定:天主教傳教士可以在柬活動自由,并且有權修建教堂、宗教講習所、學校等等。

        可以說,在法國實現其對柬埔寨殖民意圖的整個過程中,傳教士被賦予了與外交官和軍人同等的地位,他們的活動遠遠超出了宗教的范圍,不僅從事跟宗教事務有關的工作,而且還“參與了法國領土擴張的政治意圖”[7](P155)。從法國實現對柬埔寨殖民統治的整個過程來看,“文化領域”的政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法國正是以“宗教文化的傳播”打開了殖民柬埔寨的窗口,并通過確立天主教在柬埔寨傳播的合法地位,實現了其對柬埔寨的“文化殖民”和全面控制。

        二、法國在印度支那殖民統治的不平衡性

        19世紀80年代以后,法國的殖民地從法律地位上講,分為三種類型,即直屬殖民地(Colonies incorprees);保護領和保護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托管地。法國對殖民地的基本看法是:法國是一個以自由平等和博愛為根本原則的共和國,所以不能把法國的海外領地看成是從屬于法國的附屬國,而應該當成是法蘭西共和國的一個組成部分?!词谷绱?,在上述三類殖民地中,也只有直屬殖民地被看成法蘭西共和國的組成部分。[8](P216-217)

        1887年10月,法國頒布法令,將越南的東京、安南和交趾支那與柬埔寨合并組成“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老撾也于1899年一并納入,由法國政府直接任命總督,對整個地區(qū)實施集權統治。從表面上的情況,交趾支那是印度支那五個分區(qū)中唯一可與殖民地等同的分區(qū),由法國政府直接管理,其余四個分區(qū)即安南、柬埔寨、老撾和東京都是保護國。[4](P860)由于印度支那各個分區(qū)的法律地位有所不同,且在進入殖民地時代前其各自的社會政治背景及經濟發(fā)達程度有較大差異,因此,法國采用殖民者慣用的分而治之的殖民統治方式,對不同的國家與地區(qū),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會集團采用不同的政策。[9](P337)

        “分而治之”的統治方式使得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表現出極大的不平衡性,越南始終處于核心的位置,而柬埔寨和老撾則從屬于越南。從印度支那的整體范圍內來看,法國對柬埔寨的重視程度不僅遠低于越南,而且還采取了“以越制柬”的間接統治方式,大量向柬埔寨移居越南人,并讓他們在殖民機構中擔任職位較低的官員,直接參與管理柬埔寨事務,以達到減輕自身負擔,減少與柬當地居民的正面沖突,緩和矛盾的目的。

        以教育為例,同屬于印度支那聯邦的柬埔寨和越南的教育發(fā)展狀況大相徑庭。早在1864年,法國就在南圻辦學校,訓練地方行政官員。1869年,南圻的法語學校已有120所,學生4481人。法國殖民者還有意送一些越南人到法國接受教育,1866年,到法國留學的越南學生有14人。1870年,已有90名越南人在法國學校就讀,畢業(yè)后多數回到殖民地行政機關任職。[9](P339)而柬埔寨的情況則截然相反,與越南相比,法國對柬埔寨教育事業(yè)的重視程度顯然不夠,其在柬埔寨建立的學校數量十分有限,學生人數也少得可憐。1867年創(chuàng)辦第一所小學,在校學生40名,但經過34年的發(fā)展,到1911年,小學校才發(fā)展到30所,在校學生人數不足兩千,再經過20年的發(fā)展,到1931年,小學校也才增加到101所,在校學生人數也才有10691人;1911年創(chuàng)辦第一所中學,經過35年的發(fā)展,到1946年,中學才發(fā)展到4所,在校學生僅525人。[10](P233)不僅如此,法國對柬埔寨的殖民國化政策還呈現出相當明顯的“越南化”傾向,法國駐金邊的殖民代表就曾公開表示:“柬埔寨的社會改革目標就是實現‘越南化’?!盵11]因此,在柬埔寨官辦的法語學校中,越南官員的子弟占了很大比例。如磅湛省,1913年的52名學生中有40名是越南人子弟。殖民者還以柬埔寨人文化落后,缺乏勝任的教員為由,“大量借用越籍行政官員任教”。在柴楨省,學校從1905至1913年都由越南人擔任校長。在金邊,一些官立學校競以越語作為學校教育的第一語言。[11]

        三、法國殖民統治對柬埔寨傳統文化的影響

        在柬埔寨淪為法國“保護國”初期,殖民統治體系并沒有對柬埔寨的社會文化體制、結構進行深層次的改革,原因在于法國覬覦柬埔寨的最初目的并不是將其作為攫取經濟利益的來源,而在于其關鍵的戰(zhàn)略區(qū)位,意圖通過對柬埔寨的控制穩(wěn)固其在東南亞地區(qū)的統治地位,從而與英國進行抗衡。因此,在法國實現對柬埔寨保護的最初十幾年的時間里(1863—1877),既沒有深入干涉柬埔寨的內部事務,也沒有對柬埔寨社會實行現代化的改革。[12](P10-11)隨后,柬埔寨雖然被并入“印度支那聯邦”,但依舊處于法國對東南亞殖民統治的“邊緣”地帶,其民族文化事業(yè)一直沒有得到充分重視,柬埔寨人也遲遲未能跟上世界近代文化發(fā)展的步伐。

        柬埔寨民族文化發(fā)展滯后,是法國印度支那殖民統治不平衡性的重要表現,其根源在于發(fā)展緩慢的教育事業(yè)。據統計,法屬時期,柬埔寨每年用于教育事業(yè)的財政預算經費十分有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還不到8%。[13](P226)到1935年時,法國才在柬埔寨建立第一所高級中學,1939年才畢業(yè)了4個學生,直至獨立前都未建立高等院校,而且還千方百計阻撓柬埔寨人去法國高等院校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只有1名柬埔寨人在法國獲得醫(yī)學學位。盡管一部分柬埔寨人獲得了前往法國人在越南開辦的學校讀書的機會,但名額也是十分有限的,1938年時,柬埔寨派往河內師范學校就讀的僅有3人,派往法國的1人也沒有。[14](P355)截止到1940年,僅有3名柬埔寨人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全柬只有一家醫(yī)院和一所高級中學,用以給當時的300萬柬埔寨民眾提供醫(yī)療和教育服務。[15](P84)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河內的印度支那大學才為柬埔寨人提供某種程度的大學教育,招收的柬埔寨學生不到30名。[16](P303)

        為了鞏固法蘭西文化在柬埔寨的統治地位,法國殖民統治者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其本土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如強行以法語為官方語言,以確立法語在柬埔寨社會中的主導地位;在柬創(chuàng)辦的小學和中學,通常規(guī)定學生以學法文為主,聘用法國教師,僅開設法國歷史課,并不開設柬埔寨歷史、地理等課程。法國殖民當局甚至還一度計劃用拉丁字母取代高棉語的傳統書寫方式,遭到了僧侶們的強烈反對。直到1938年,小學教師中只有柬埔寨人238名,至于中學教師,幾乎完全是法國人。[14](P355)此外,法國在柬埔寨各地開設的鴉片煙館、酒館、賭館和妓院,也在很大程度上敗壞了柬埔寨的社會風氣,限制了高棉傳統文化的發(fā)展。

        四、法國殖民統治對柬埔寨現代文化的“雙重使命”

        對大多數亞非拉國家而言,殖民地化是它們在近代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不得不經歷的一個階段,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客觀現實,盡管從理論上講,如果亞非拉國家的發(fā)展進程不被殖民地侵略所打斷的話,它們是會依靠自身的動力走上更高層次的發(fā)展道路。但歷史事實也表明,在殖民入侵前,許多亞非拉國家仍處于較低級的社會狀態(tài)之中。只是在經受西方資本主義入侵的刺激后,新的社會因素才在這些國家出現并逐步發(fā)展起來。[7](P322)這便是殖民統治的“雙重使命”。

        在法國對柬埔寨實施壓迫的同時,也給柬埔寨帶來了某些現代化的氣息。盡管在法國殖民統治時期,傳統的寺廟教育仍然是柬埔寨教育的主要形式,法國在柬埔寨建立學校的數量十分有限,且實施的都是奴化教育,但這些按照法國模式建立起來的學校將現代化的教育模式引進柬埔寨,造就了一批早期民主知識分子,也為獨立后柬埔寨現代教育的大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空間。

        現代教育的出現還刺激了柬埔寨新聞出版行業(yè)的發(fā)展。新聞出版業(yè)的興起是近代柬埔寨文化變遷的重要標志之一,被柬埔寨學者譽為“現代文化發(fā)展動力之代表”[17](P115)。在殖民統治之前,柬埔寨沒有印刷廠,更沒有用本地文字編寫的正規(guī)出版物,19世紀末法國殖民當局發(fā)行的法文簡報是柬埔寨歷史上的第一份正式出版物。20世紀初,柬埔寨新聞出版業(yè)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各類出版物陸續(xù)出版發(fā)行。1911年,第一份法文報紙在柬埔寨出版;1925年,《法柬小學教育》雜志創(chuàng)刊;1926年,關于柬埔寨歷史文化和佛教研究的《柬埔寨太陽》雜志正式出版,這本雜志直至21世紀初??霸诩砥艺娜宋难芯款I域依舊具有相當的影響力;1946年發(fā)行的《教師》雜志和1952年發(fā)行的《祖國報》也是殖民統治時期柬埔寨有代表性的新聞出版物。雖然這一時期柬埔寨出版發(fā)行的刊物數量不多,且絕大多數以法文為主導,但新聞出版行業(yè)的興起在柬埔寨是開創(chuàng)性的,特別是到殖民統治后期,柬埔寨鉛字排版印刷研制成功,以高棉語創(chuàng)作并印刷出版的一部分書籍和報刊相繼問世,為其獨立后民族文化的復興奠定了基礎。

        殖民統治時期的柬埔寨文學也發(fā)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盡管法國當局極力推行法國文化,不斷壓制和扼殺柬埔寨民族文學,嚴重阻礙了民族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的進程,但隨著西方文化的滲入,柬埔寨開始出現使用白話文創(chuàng)作和反映現實生活的現代小說作品。對于該時期的柬埔寨作家而言,他們多數選擇以宗教或愛情為題材,并采取迂回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一方面避開了法國當局在文學作品出版發(fā)行方面的嚴格限制,另一方面又顧及了尊崇佛教信仰的人民大眾的喜好。因此,宗教色彩濃厚、注重宣揚因果報應便成了該時期文學作品的主要特點。其中較有影響力的作品有:托瑪年·烏的《母親之死》(1877年)、波羅巴拉伯的《千金少爺》(1887年)、門伯阿薩旦的《權利》(1899年)、索道布雷杰恩的《精神世界》(1920年)、紐泰姆的《拜林玫瑰》(1936年)和《愛情之魔》(1940年)、林·根的《梭帕特》(1938年)、金哈的《洞里薩湖淚》(1941年)、篤森亨的《海濱白馬》(1942年著)、努·岡的《狄歐艾克》(1942年著)等。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這些文學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是按照西方現代小說的模式進行創(chuàng)作的,如《洞里薩湖淚》、《拜林玫瑰》、《梭帕特》和《精神世界》。其中,以頌揚純真愛情為主題的《珠山玫瑰》和《梭帕特》堪稱柬埔寨早期小說文學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作者通過人物塑造和大眾化故事情節(jié)的演化,突出表現了柬埔寨民族化的特點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柬埔寨獨立后,這兩部小說曾被作為教材收入中學課本。同時,這一時期也出現了一些大眾性較強的現代詩歌作品,如韓延的《寓言故事集》、根萬薩的《少女的心》、苗儂的《阇耶跋摩七世》、塔圖恩的《堅強的寡婦》等,有力地推動了柬埔寨文學向前發(fā)展。

        總的來說,以西方文化為主導的殖民統治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柬埔寨近代文學的發(fā)展進程,但西方文化所帶來的現代小說題材和創(chuàng)作模式對柬埔寨文學發(fā)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雖然此類作品在創(chuàng)作形式、創(chuàng)作內容和出版發(fā)行等方面都受到了來自殖民統治者的嚴格限制,但就文學發(fā)展的整體而言,這的確是一項突破。

        五、法國殖民統治對柬埔寨社會文化的后續(xù)影響

        柬埔寨獨立后,盡管西哈努克大力推動民族文化發(fā)展,但長達90年的法屬殖民統治給柬埔寨人民在某些方面帶來的陰影卻是揮之不去的。以語言為例,法語在獨立后的柬埔寨影響力依舊不減,法語借詞的使用更是柬埔寨語交流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一些來自法語的與度量單位、現代科技或是新生職業(yè)相關的詞匯在柬埔寨語中被廣泛采用,如卡片、報紙、電子、檢查、機器、警察、公斤等等,即使某些詞匯通過柬文可以表達,人們也更習慣于使用法語的借詞,因為在殖民時期法語是作為一種身份象征而被使用的,這種情況直至今天依舊存在于柬埔寨社會之中,就像柬埔寨學者宋修在《文明運動》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法國殖民統治者的做法讓許多柬埔寨人對自己民族的語言產生了厭惡感,而這種厭惡不僅僅停留在表面,是深入骨髓的,即使到獨立后的西哈努克時代,仍然有柬埔寨人厭惡自己民族的語言,以致于對使用高棉語進行交流和書信往來極其抵制。對西哈努克本人而言,雖然他大力提倡國民使用自己民族的語言,并把高棉語作為官方語言寫進憲法,但在實際的工作中,他往往以法語為主,甚至一些書面文件也都使用法文,使得只懂高棉語的人只能傻傻地站在體制之外,無法進入政府工作。這便是法國殖民統治影響柬埔寨民族語言的延續(xù)?!盵18](P204-205)

        另一方面,法國的“主動出擊”也使得其影響能夠在獨立后的柬埔寨得以延續(xù)。柬埔寨獨立后,盡管法國失去了對柬埔寨的控制權,但其在柬埔寨仍有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商業(yè)利益,因此,法國迫切希望能夠保持與柬埔寨的聯系,保證其語言和文化在柬埔寨的影響力,以維護其自身利益。我們從而看到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即在某種程度上,法國對柬埔寨的重視甚至超過了殖民時期,如成立法國文化使團,為柬埔寨的教育機關、大學、中小學校提供教授、教師、設備、經費、書籍,以便柬埔寨人學習掌握法語和繼續(xù)使用法語,從而跟法國有更直接的聯系;法國甚至還“發(fā)給柬埔寨人獎學金和助學金,允許他們去法國,并且協助他們安排在法國的學校住所”[7](P365)。

        長達90年的法屬殖民統治給柬埔寨的社會文化發(fā)展打上了深深的殖民主義烙印,法國以“傳播宗教文化”為由敲開了殖民柬埔寨的窗口,并在文化領域大肆推行奴化政策,對柬埔寨民族傳統文化不斷施加影響,企圖用其引以為豪的“法蘭西文化”取代高棉民族的傳統文化。

        然而,殖民時期柬埔寨落后的教育狀況及法國所實行的“以越制柬”的間接統治方式使得這一影響在柬埔寨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和階層性,換而言之,除首都金邊和上層官員外,柬埔寨廣大農村地區(qū)和社會平民階層所接受的法國文化還是比較有限的。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法屬殖民統治時期柬埔寨社會文化所受到的最嚴重的沖擊,并不在于其在多大程度上被法國文化所同化,而在于法國忽視教育、將柬埔寨置于從屬地位的殖民文化政策限制了柬埔寨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1] I.W.Brock.French Colonial Possessions of Today[J].The French Review,Vol.5No.6,1932.pp.479-484.

        [2] 李一平.論法國對印度支那殖民政策(1887-1940年)[J].南洋問題研究,2004,(4).

        [3] 梁志明.論法國在印度支那殖民統治體制的基本特征及影響[J].世界歷史,1999,(6).

        [4] D·G·E·霍爾.東南亞史[M].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5] 梁志明.殖民主義史:東南亞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陳顯泗.柬埔寨兩千年史[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7] 姆·耳·馬尼奇·瓊賽.泰國與柬埔寨史[M].廈門大學外文系翻譯小組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

        [8] 高岱,鄭家馨.殖民主義史:總卷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9]余定邦.東南亞近代史[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

        [10]王士錄.當代柬埔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11] 汪新生.論法國殖民政策與越柬關系[J].東南亞研究資料,1986,(1).

        [12] 迪索帕.柬埔寨政治、經濟和社會(1863-1978)[M].金邊:勝利出版社,2009.

        [13] 付巖松,胡偉慶.柬埔寨研究[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4.

        [14]王民同.東南亞史綱[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4.

        [15] 農·索提蒙.柬埔寨史概述(公元1世紀-20世紀)[M].金邊:大吳哥書局出版社,2009.

        [16] 李晨陽,瞿健文,盧光盛,韋德星.列國志——柬埔寨[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17] 柴迪.文化綜述[M].金邊:柬埔寨大學本科基礎教材編寫委員會印制,2010.

        [18]宋修.文明運動[M].金邊:奔珺女士出版,2005.

        責任編輯:潘文竹

        Influences of French Colonial Domination on Cambodian Social Culture

        LI Xuan-zhi

        ( Schoo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

        The conclusion of the1863Franco-Cambodia Treaty showed that Cambodia officially had become aFrench protectorate.The90-year French colonial domination in Cambodia not only brought about huge changes to its social politics and economic structure,but also left its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deep imprint of colonialism.For one thing,trampled by French cultural colonization policy,traditional Khmer culture remained stagnant.But for another,it also benefited from the modernization brought by the"dual mission"of colonialism.But generally speaking,the French neglect of education and its colonial policy of regarding Cambodia as subordinate restricte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ambodian culture,and we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y it lagged behind in its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Cambodia;French colonialization;social culture;influence

        K335

        A

        1005-7110(2013)05-0048-04

        2013-06-2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東方文化史”(批準號: 11&ZD082)階段性成果。

        李軒志(1980-),男,山東人,博士生,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柬埔寨語言文學和東南亞歷史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柬埔寨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柬埔寨·貢布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柬埔寨鮮芒果出口猛增
        柬埔寨·金邊
        柬埔寨:失落的天堂
        誰遠誰近?
        《柬埔寨日報》因欠稅宣布關停
        人民周刊(2017年17期)2017-10-23 11:48:24
        亚洲av天堂久久精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九九|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网站| 99re免费在线视频| 男女发生关系视频网站| 涩涩鲁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欧美高h视频| 蜜桃在线高清视频免费观看网址|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电影| 好男人日本社区www| 国产高清a| av网址在线一区二区| 中国孕妇变态孕交xxxx|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麻豆密入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草手机在线免费视频| 深夜爽爽动态图无遮无挡|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九九99久久精品午夜剧场免费| 不卡av一区二区在线|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熟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麻豆 | 日本欧美在线播放| 日本熟妇视频在线中出| 欧美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色戒| 手机看片福利日韩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成人自拍视频国产一区| 成年人干逼视频水好多|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最好的99精品色视频大全在线|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性| 国产农村妇女高潮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