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佛大學政治管理系桑德爾教授在美國通過使用數(shù)臺平板電腦現(xiàn)場錄像,再連通互聯(lián)網(wǎng),把他的學生同來自日本、中國、巴西以及印度等四國的大學生組織到一起,就道德一致性這一復雜問題,以及因愛國主義、成員身份和集體責任感等因素而導致我們在抉擇時往往處于兩難境地的情況進行了共同討論。
對于桑德爾的學生來說,這已經(jīng)是他們第三次同其他國家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學習了。而且,這次互動的學生人數(shù)之多,足以說明桑德爾教授的教學嘗試逐見成效。由于該網(wǎng)絡課程僅在美國時間的周一和周三上午舉行,所以數(shù)以千計的本科生爭先恐后地加入到這一課堂,以求一機,來聆聽他們的“國際校友”是如何看待桑德爾教授那些難以回答的道德問題。
Net Power&Light是一家創(chuàng)立不久的公司,其基地位于美國舊金山市,該公司開發(fā)了一種名為Spin的網(wǎng)絡技術(shù)產(chǎn)品。借助于這種產(chǎn)品,桑德爾教授開辦了他的全球網(wǎng)絡課堂。他認為,“由于參與討論的人數(shù)增多了,學生在倫理推理和道德爭辯中,潛移默化地使自己的性格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
“我認為,學生們從這次嘗試性的網(wǎng)絡授課中得到了諸多啟示,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對于同一問題,不同國別與相同國別的人之間,看法大同小異;同樣的,對于倫理和道德原則,看法上的分歧與國別亦無必然聯(lián)系。”
桑德爾教授一邊在他的講臺上踱著步子,一邊揮動著他獨具特色的手勢,接連大聲地給學生們拋出了一個又一個道德問題,鼓勵他們相互討論:“對于那些和我們有相同歷史的人,以及那些和我們生活有聯(lián)系的人,我們應該為他們的行為負責任嗎?”
然后,桑德爾教授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向哈佛大學課堂上的學生以及東京、上海、圣保羅州和新德里的學生發(fā)問,他們是否會在奧運會場上支持主辦方運動隊。雖然贊成的學生占絕大多數(shù),但仍有少數(shù)人回答說他們未必如此,其中包括一名來自新德里的女生。
這名女生解釋說:“如果我們選擇支持某一方,,那就必然選擇了不支持其他方,因此我認為我們應當對每個選手都持一種博愛的態(tài)度?!?/p>
接著,桑德爾教授又把問題向前推進了一步。他說:“為了把這個問題討論得更加深刻,下面我們舉一個從道德上很難做出選擇的例子。如果你參加奧運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名隊友使用了興奮劑,你會頂著讓自己的隊伍失去獲得金牌的壓力而舉報隊友嗎?”
通過舉手表決,贊成這一觀點的學生占絕大多數(shù),這說明這些學生寧愿舍棄對自己國家的義務,也會檢舉使用興奮劑的隊友。舉行奧運會就為了在公平的基礎上進行競賽,而比賽中的作弊行為,按照一名哈佛大學學生的說法,“有損于這一宗旨”。
桑德爾教授在他的“正義課”上,通過使用數(shù)臺平板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把他面前的學生同來自日本、中國、巴西以及印度等四國的大學生組織在一起。(攝影:喬恩·奇思)
然而,一名同是來自新德里的男生則持相反的觀點,他認為國家利益和代表隊的使命至高無上。這名學生反駁道:“他是我的隊友,他代表我們的國家參賽。我們之間的共同利益決定了我不會去揭發(fā)他作弊這一事實?!?/p>
接下來,桑德爾教授給學生拋出了另一個類似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學生中間引起的反應更為強烈。
“從道義的角度來看,”他沉思了一下接著問:“我們有無必要去糾正我們祖先的過錯嗎?”桑德爾教授給出了幾個具體的實例,例如,今天的德國人是否應該為納粹集中營中慘遭受屠戮的猶太人負責;澳大利亞政府是否該對遭受不公待遇的土著居民公開道歉;美國政府是否該對黑奴的后裔進行賠償。
來自圣保羅州的一名女生認為這不僅是我們責無旁貸的義務,而且還應該世代承擔下去。她說:“父債子還,理所當然。”來自東京的一名男生則認為我們不該為別人所犯下的錯誤承擔責任。他的理由是:“一個人無權(quán)力左右別人的決定?!?/p>
但是,哈佛大學本科一年級學生柯燕娜·威格爾斯沃思根據(jù)經(jīng)濟學中的默許理論提出了相反的看法。她認為,“如果我們這一代因祖輩的過錯而受益,那么我們就應該承擔起責任”。
課下,威格爾斯沃思告訴記者說,與世界各地的學生共同討論,有助于使辯論更加深入,而且還可以凸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學生之間的共性和差異??偠灾裉煺n堂上所討論的關(guān)于如何解決歷史上遺留的不公問題在全球具有普遍性。
威格爾斯沃思說,桑德爾教授的課堂“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全新的觀念,能讓我用新穎的視角來看世人所思所想。諸如日裔美國人遭受囚禁和黑奴制度這類的問題,不僅僅在我們美國存在?!?/p>
桑德爾教授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采用互動的方式給這么多的聽眾授課了。早在2009年,他就同波士頓公共電視臺合作,開設了系列電視課程。去年,他又開設了遠程視頻課堂,哈佛、上海和東京的學生同上一節(jié)課。該課也在日本東京廣播電視臺播出。桑德爾教授的網(wǎng)絡課堂風靡世界,超過一千兩百萬觀眾在哈佛大學的網(wǎng)絡公開課和優(yōu)酷視頻上收看了他的課程。
由于要求“正義課”在網(wǎng)上公開的呼聲日益高漲,開設全球性網(wǎng)絡課堂這一想法便日趨成熟。桑德爾教授說,下一步我們的任務是“讓學習這門課的全球?qū)W生都參與進來,互相討論學習?!?/p>
桑德爾教授還說:“由于新技術(shù)的出現(xiàn),遠程學習已經(jīng)不成問題了。如今,我們能夠把全世界各地的學習者組織到一起,讓他們參與到哈佛課堂上,參與到桑德爾劇場里……科技為人們的學習提供了便利?!?/p>
哈佛大學一年級學生麥特·桑德爾斯也說,他很樂意花些時間參與到這個課堂上,聽聽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學生是怎么討論這些問題的。
“這樣上課讓人覺得耳目一新,這一點很刺激……可以和世界不同地區(qū)的人溝通,聽聽他們的想法是和我們一致,還是完全不同。這真是太酷了!”
作者:哈佛大學Colleen Walsh,編譯:蘇福根(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余達(北京工業(yè)大學耿丹學院)
文章出處:http://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2/ 12/a-class-open-to-the-world/2012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