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自勉
(中共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州委黨校,新疆庫爾勒841000)
隴南罐罐兒茶民俗文化谫論
剡自勉
(中共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州委黨校,新疆庫爾勒841000)
隴南罐罐兒茶器用獨特,飲俗獨特,功用更是獨特。它是隴南各民族文化以及茶馬古道文化疊化的結晶。隴南罐罐兒茶是隴南各族人民獨特的美食休閑方式,是隴南物質民俗文化遺產。
隴南;罐罐兒茶;飲俗;禮俗;民俗
罐罐茶是我國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遍布甘肅、陜西、四川、云南、寧夏等省,除漢族人民有喝罐罐茶的習俗之外,回族、土家族、羌族、藏族、彝族、苗族、佤族、普米族、哈尼族、白族、傈僳族等眾多少數民族也都深愛此道且各有造詣。按照茶罐不同,罐罐茶分為大罐與小罐兩大類。大罐的罐罐茶可供數人飲用,而小罐的罐罐茶僅供一人飲用。隴南罐罐茶屬于后者,當地人兒化音“罐罐兒茶”的感情色彩即包含有“小得可愛”的韻味。隴南罐罐兒茶獨特的器用、獨特的品飲方式、獨特的精神享受,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一)隴南傳統(tǒng)罐罐兒茶必需的器用
一盆火、一茶壺水、一只燒茶罐兒、一支茶篳、一撮茶葉和一只茶蠱,便是隴南傳統(tǒng)罐罐兒茶的最簡單家當。火生在擱于架子上的火盆里,生火的上好材料為煤炭,木材次之,草稈也可。火盆放在熱炕上,燒茶罐兒煨在火邊,火上面搭上三腳架,一邊喝茶一邊燒水或者做飯。其他用具和茶點擱在火盆架子上,取用方便。燒茶罐兒是一種用土燒制出來的無釉陶器,土黃色或淺黑色,八厘米左右高,單耳,圓底,鼓腹,帶流,底面直徑不足三厘米。茶篳一般是把竹質筷子攔腰截斷,再從中間豎直均勻切開而得來的,九厘米左右長。茶壺用于往燒茶罐兒中加水,裝一碗多點水為宜。茶盅鴨蛋大小,其容積一般與燒茶罐兒相當。茶葉現多選用已加工至半熟的云南大葉茶。喝罐罐兒茶的特殊環(huán)境是一坨熱炕,舍此則情調全無。隴南多雨,氣候寒冷潮濕,炕是主要取暖工具,喝罐罐兒茶時人盤腿坐在熱炕上,在煙火繚繞處看著茶水潮起潮落,就是隴南罐罐兒茶的傳統(tǒng)情調了。
(二)隴南罐罐兒茶的熬法
以熬法論,隴南罐罐兒茶分為清茶和油茶兩種。最簡單的清茶熬煮法是先把燒茶罐兒烤熱,放入一撮茶葉,倒入開水至七八成滿,煮至茶水沸溢即可傾入茶盅飲用。然后又將開水倒入燒茶罐兒里,煮開后倒入茶蠱再飲。因為越到后面茶味越不容易煮出來,因此越到后面煮的時間越長。略講究的清茶中可加進紅棗、枸杞、人參等佐料,也有人喜歡在茶蠱里放上糖。最簡單的油茶熬煮時先在茶罐里加入少量清油,待油燒熟冒煙時放入茶葉,用茶篳迅速攪拌,旋即倒入開水,以免茶葉炒焦,煮好后將茶水倒入放上鹽的茶盅里。講究些的油茶熬煮時也可放入特制的油面、肉丁、核桃仁、杏仁等,這樣熬制出來的茶汁,茶味的清香中溶著佐料的濃香,余味無窮。
(三)隴南罐罐兒茶的飲法
喝罐罐兒茶的前提是不能空腹,否則色如咖啡的濃茶會致人頭暈嘔吐。因此,喝罐罐兒茶前必須先吃茶點,隴南農民傳統(tǒng)的茶點一般為自家做的饃饃或餅子。等茶煮好了將茶水倒入茶盅,其量以多半盅為宜,剩下的留在燒茶罐兒里,以貯藏茶汁。這樣,就可保證下一盅茶的濃度,也可以此方式將喝茶時間拉長。飲法是可倒出即飲,但必須呼氣吹開茶霧,吸氣即啜進茶汁,以避免茶水燙傷嘴唇。也可涼至溫熱再飲,其標準以不燙嘴唇為佳,但絕對不能冷飲,否則茶水會滯積在胃里釀成胃病。喝完一盅茶,再吃茶點,此時茶罐里加上水再煮,如此反復,煮到“茶薄”(即茶汁沒有茶味了)時,一般也就吃飽喝足了。一天的勞作,就這樣從喝完罐罐兒茶開始了。
(一)罐罐兒茶的科學性
喝罐罐兒茶時必須先吃茶點,這避免了茶葉中包含的茶堿傷胃。實腹喝茶,有助于對茶汁的消化吸收,更是為了避免釅茶刺激大腦,從而防止出現頭暈。此外,煮罐罐兒茶與熬煎中藥極其相似,不知道熬煎中藥來源于煮罐罐兒茶,還是煮罐罐兒茶得益于熬煎中藥。喝罐罐兒茶時,起初燒開即飲,以后熬煮時間越來越長,時間長度呈正比例遞增之勢。茶汁在一次次的熬煮中被充分榨出,一點也不浪費。在中國茶道中,幾乎再沒有哪種茶能達到如此境界。罐罐兒茶入口則苦,下咽則甜。喝罐罐兒茶,每盅都是熱的;喝罐罐兒茶,每盅都是香的。在中國茶道中,幾乎再沒有哪種茶能喝出如此質量。宛若隴南花兒,罐罐兒茶是隴南物質文化遺產,其喝法之科學性在世界茶道中也幾難一見。
(二)罐罐兒茶已進入美食行列
改革開放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tǒng)罐罐兒茶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茶點上,人們開始追求高質量富營養(yǎng),并且增加了小菜;器用上,人們?yōu)榱饲鍧嵭l(wèi)生,開始用小電爐取代了古老的火盆。佐料上,補品普遍進入燒茶罐兒,在便餐與飲料的基礎上,人們開始注重罐罐兒茶的保健功能。男人在罐罐兒茶中佐以枸杞補腎,女人在罐罐兒茶中佐以大棗補血;腦力勞動者在罐罐兒茶中佐以核桃仁健腦,體力勞動者在罐罐兒茶中佐以黃芪補氣;人們在罐罐兒茶中加入不同的營養(yǎng)品,提高了罐罐兒茶的質量,也有人對罐罐兒茶進行了創(chuàng)新,加入了中藥材,如五味子、甘草、人參等等,用以療治某些慢性疾病,實踐證明竟然效果極佳。罐罐兒茶的物質內涵已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它的現代轉型實際上已使它進入了美食行列。
(三)罐罐兒茶與休閑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隴南人民逐步從苦累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人們的閑暇時間越來越多,這使得人們有充足的時間處理勞動之外的其他問題,也使休閑成了生活的需要。歷史遺留下來的罐罐兒茶成了休閑性處理勞動之外的其他問題的方式,人們一邊吃茶點,一邊喝茶,一邊商討解決問題,一邊聊天,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解決了其他問題,也滿足了精神需求。無論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喝罐罐兒茶,還是親戚朋友們坐在一起喝罐罐兒茶,罐罐兒茶都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帶來了生活情趣。喝罐罐兒茶的節(jié)奏就像打太極拳,吃茶點,加水,倒茶,喝茶,談笑,都要眼到、心到、手到,動作自然和諧。它所包含的物質文化內涵與精神文化內涵悄無聲息地滋潤了人們的身心,這是所有休閑方式的最高追求,罐罐兒茶做到了這一點。在時間上,罐罐兒茶可以喝一個小時,也可以邊喝邊續(xù),喝整整一天。因此,喝罐罐兒茶是隴南人民理想的休閑方式。
隴南是我國產茶區(qū)之一,也是我國最早飲用茶的地區(qū)之一。它位于甘肅南陲,東連陜西,南接四川,西鄰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高山、深谷、丘陵、盆地錯落相間,李四光稱其為“寶貝的復雜地帶”。文縣碧口、康縣陽壩、武都裕河林區(qū)生長有大量野生茶樹。“中國從發(fā)現和利用茶至今,已有約5 000年的歷史。”唐陸羽《茶經》云:“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鄙褶r即炎帝,其活動區(qū)域為“姜水”,包括今隴南白龍江流域。西漢時,士大夫已將飲茶作為高雅的享受。王褒《僮約》中所載“武都買荼”,可能就與隴南茶葉有關。然而隴南罐罐兒茶此時是否出現,無法斷定。但隴南先民飲茶的歷史可上溯到神農時代,是可以確定的。這是隴南罐罐兒茶出現的重要物質條件之一。
隴南已發(fā)現文物中,陶罐從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zhàn)國以后各代均有出土。茶葉的烹飲器具,往往決定著茶的品味和品飲方式。隴南罐罐兒茶所用主要器具燒茶罐兒,其雛形當是距今約4 000年左右的齊家文化單耳陶罐,但考古發(fā)現之齊家文化單耳陶罐無火燒火烤痕跡,故其不是用于燒茶。2007年夏新疆發(fā)掘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墓中出土的烤煮器皿帶流單耳陶罐,形狀與今隴南燒茶罐兒一模一樣,其主人就是居住地從隴南綿延至若羌的古羌人。以此推測,隴南先民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也已使用烤煮器皿帶流單耳陶罐,但是否用來煮茶,還得進一步考證。但它卻是隴南罐罐兒茶出現的另一重要物質條件。今隴南市成縣沙壩吊溝里、徽縣富鎮(zhèn)龍王洞、禮縣大潭花兒溝仍保留有手工制作燒茶罐兒的作坊,其燒制出來的燒茶罐兒,器表粗糙,顏色以橙黃色和黑色居多,素面,古色古香。由于廣泛使用的生活器具具有可變性小、傳承頑強等特點,故此應是考察燒茶罐兒歷史的重要佐證。
(一)物質文化內涵
隴南罐罐兒茶的第一物質本質是便餐。傳統(tǒng)上,隴南以農業(yè)經濟為主,農民下地勞作,早餐吃好喝好非常關鍵。在長期的實踐中,當地農民選擇了吃饃饃喝罐罐兒茶,饃饃耐餓,罐罐兒茶耐渴,二者的結合遠能應付農忙的勞作。等到渴餓時回家,最簡單的解餓解渴的辦法還是吃饃饃喝罐罐兒茶。罐罐兒茶實際上成了當地農民的便餐。隴南罐罐兒茶的第二物質本質是飲料。隴南農活辛苦,農民體力消耗大,大量流汗需要補充體內水分,過分乏累需要增加體力。罐罐兒茶選用的茶葉中含有較多興奮劑,它能在補充體內水分的同時刺激神經興奮,增加體力,因此乏累時喝上一罐子罐罐兒茶,既解渴又來勁。隴南罐罐兒茶的第三物質本質是保健湯藥。隴南罐罐茶所煮濃茶中含有少量嗎啡因,故久飲必成癮,停之則口干舌燥,精神萎靡,有氣無力,頭暈眼花,甚者頭痛難忍,乏累嗜睡。因此,一旦喝上罐罐兒茶,你就對它有了依賴性,就很難戒掉它。但由于罐罐兒茶具有健脾開胃、明目潤肺、消暑醒腦等功效,因此隴南大多農民群眾在60歲后仍能堅持下地干活,這明顯與罐罐兒茶的保養(yǎng)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禮俗文化內涵
第一,罐罐兒茶用于祭祀神靈。隴南民俗文化中,農民要祭祀土神、家神、灶神、龍神、方神、山神、馬王爺等與自己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神靈。在農業(yè)文明衍生出來的所有祭祀中,罐罐兒茶和酒一樣都是獻祭所不可缺少的圣物,農民們將罐罐兒茶擺上供桌,將自己的祈求貢獻給神靈,以獲得勞作的信心與生活的希望。
第二,罐罐兒茶用于招待客人。喝罐罐茶是隴南人民迎賓接客不可或缺的禮俗,無論紅白喜事還是喬遷新居,招呼來人上炕喝茶都是主人熱情好客的最佳舉動。
第三,煮罐罐兒茶的茶葉用于饋贈親戚朋友、孝敬老人。逢年過節(jié),男婚女嫁,饋贈茶葉在隴南再流行不過了。茶葉聯(lián)系了親情,增進了友誼,在隴南人民的生產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精神文化內涵
第一,罐罐兒茶凸顯了隴南人民的天倫之樂。在舊社會,“熱炕、大火、新席墊”被隴南人稱為“在家三寶”。罐罐兒茶將此三者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一個家庭動態(tài)系列:喝茶的準備工作由兒童完成,取燒茶罐兒,倒水,洗茶盅,取茶點;大人喝茶,高興時獎勵兒童一盅薄茶,一家人邊喝茶邊拉家常,針砭時弊,贊賞孝道,灌輸思想,傳授知識;喝完茶再由兒童掏茶葉,收拾茶具。罐罐兒茶在這個過程中訓練了兒童勞動,顯示了長幼之序,聯(lián)系了親情,附于其上的天倫之樂凸顯出了家的希望與和諧,隴南人民在此滿足了純樸的精神需求。
第二,罐罐兒茶是隴南人民“家”的符號。在隴南人眼中,因為罐罐兒茶是隴南人民最簡單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即便是剛分開家沒有喝罐罐兒茶習慣的年輕夫婦,他們也備有喝罐罐兒茶的所有家當,在當地人的心目中,有罐罐兒茶的人家才算是真正的一家人。第三,罐罐兒茶是村民間聯(lián)系感情的紐帶。隴南農民農閑時都有串門的習慣,村民們圍爐向火,在喝茶聊天的過程中交流了思想,增進了相互了解,溝通了情感,罐罐兒茶成了隴南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載體。
隴南罐罐兒茶是隴南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也是隴南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是具有隴南特色的物質民俗文化遺產。實際上,它更應該屬于世界遺產?!八^‘世界遺產’就是經過權威認定的具有突出的價值、為人類罕見、無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財富。世界性、杰出性、獨特性是世界遺產的顯著特征?!彪]南罐罐兒茶器用獨特,熬法獨特,喝法獨特,其營養(yǎng)價值、保健價值、休閑價值是它物所無法替代的,它具有獨特性、杰出性,因而應該更具世界性。“文化是活的生命體,一旦失卻了生長、生命,文化就至多是一種遺存”,隴南罐罐兒茶民俗文化在休閑日益成為世界人民生活需要的今天,更應該走出隴南,走出甘肅,成長為世界文化,豐富世界人民的物質生活,造福全人類。
[1]隴南:寶貝的復雜地帶[N].隴南日報,2010-7-5.
[2]黃志根.中華茶文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
[3]吳覺農.茶經述評(第二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
[4]方健.“烹荼盡具”和“武都買荼”考辨——兼與周文棠同志商榷[J].農業(yè)考古,1996,(02).
[5]王定隆.茶文化中的煎茶學問與茶具講究[J].文史雜志,1994,(01).
[6]王沛.大西北之魂——中國花兒[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7]高兆明.多民族國家中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主體問題[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0).
G 122.42
A
2095-0829(2013)04-0054-04
2012-12-17
剡自勉,中共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州委黨校基礎理論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