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頌 董 宇 夏偉奔 周劍青張環(huán)曦 李 非 張東亞
1)河北省地震局秦皇島中心臺,秦皇島 066100
2)河北省張家口市科學技術和地震局,張家口 075000
3)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北京 100045
4)北京市昌平區(qū)地震局,北京 102200
(作者電子信箱,于春頌:2005ycs@163.com)
防震減災宣傳是基層地震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提高防震減災宣傳的效果,需要按照宣傳工作的基本原理,結合防震減災工作的自身特點,以模塊化的管理方式,讓防震減災宣傳更加貼近群眾,以期進一步樹立良好的地震工作形象、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模塊化的管理方式最早起源于19世紀的鐵路公司管理,于20世紀中期廣泛應用于計算機業(yè)和機械制造業(yè)[1]。各種文獻對模塊和模塊化的定義不盡相同,目前比較通行的是:模塊,就是可組合成系統(tǒng)的、具有某種確定功能和接口結構的、典型的通用獨立單元;模塊化,就是為了取得最佳效益,從系統(tǒng)觀點出發(fā),研究產品(或系統(tǒng))的構成形式,用分解和組合的方法,建立模塊體系,并運用模塊組合成產品(或系統(tǒng))的全過程[2]。模塊化的管理方式,其優(yōu)點在于可以將整個系統(tǒng)進行分門別類地劃分,使各個子系統(tǒng)的內容更加翔實。在可預見的情況出現(xiàn)時,以滿足目標任務的最優(yōu)工作組合方式實現(xiàn)預定目標;在不可預見的情況出現(xiàn)時,最大限度地滿足目標任務的相關要求,有效避免完成任務時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能和效果。
地震基層單位是防震減災宣傳的第一線,直接面對普通群眾、中小學生、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和各級領導干部,包括日常科普宣傳和應急狀態(tài)宣傳等。因此,基層宣傳工作的多層次性和多角度性特點較為突出[3]。
多層次性包括不同的知識層次、年齡層次等[4]。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希望從宣傳中得到的信息不同。通過對以往宣傳的統(tǒng)計調查,學生等年齡較小的人群,求知欲較強,更希望對地震的成因有深入的了解;中年人和老年人對家人及個人的安全比較注重,希望掌握家庭住所結構安全、政府應急準備措施等信息。
多角度性是指面對不同的職業(yè)類別、宣傳時段,選取的宣傳角度也不盡相同[4]。面對大眾宣傳時,簡單、直觀的宣傳材料效果良好;面對政府機關人員宣傳時,他們更希望明確自身的職責等內容。在廣場、小區(qū)等實地宣傳中,宣傳工作應具有良好的普適性和全面性;而在出現(xiàn)地震謠言、周邊發(fā)生有感地震等應急狀態(tài)下,宣傳工作應針對這些情況,重點將相關問題說清楚、說透徹。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防震減災宣傳必須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親和力,才能讓防震減災更能貼近宣傳對象,實現(xiàn)更好的宣傳效果。
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就是根據宣傳對象的年齡層次和知識層次,在不同的宣傳時段,將宣傳重點放在其最感興趣的方面。在對各級領導和政府機關的宣傳中,將宣傳的重點放在地震工作架構和地震應急體系上,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部門在日常地震工作和地震應急工作中的職責所在,以及工作中的不足和難點,爭取讓更多的人關心地震工作,贏得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在2012年5月28日唐山有感地震發(fā)生及之后出現(xiàn)的地震謠言時,我們的地震宣傳首先通過短信、電視、電臺等媒體告訴公眾 “我市近期沒有發(fā)生破壞性地震的可能”;其次說明“各級地震部門掌握的地震和前兆信息沒有明顯異常”;再次說明 “我市地震監(jiān)測臺網的密度和部署概況”;最后再次強調破壞性地震不可能發(fā)生。從群眾所最關心的地方出發(fā),一點點引導群眾接收我們的想法,最大可能地消除群眾顧慮,使宣傳達到預期效果。
提高宣傳的親和力,從宣傳對象的自身想法出發(fā)選取宣傳材料和宣傳手段,努力做到以人為本。在秦皇島市開展抗震設防管理之初,為了讓群眾更快地了解建設工程進行防震減災行政審批的必要性,我們印制了《買房要買放心房》的宣傳材料。用直白的語言告訴大家,保證房屋的抗震性能,在其建設過程中必須經過地震部門的相關審批,這樣的房屋質量才更能有保障。這種方法比單純的宣傳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效果要好許多。而在宣傳地下活斷層探測工作過程中,我們的宣傳口徑是 “您家的房屋在斷裂帶上嗎?”。以對話的方式告訴民眾,開展城市地下活斷層探測,目的是探測出可能引起地表破壞的活動斷層,指導城市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盡可能減少地震引發(fā)的建筑物破壞,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秦皇島市北戴河實驗小學的實地宣傳中,我們將宣傳課件的重點放在 “你如何從教室中逃離”,現(xiàn)場與學生取得良好互動,宣傳效果良好。
地震基層單位的宣傳任務較多,而工作人員一般較少,切實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親和力,將現(xiàn)有的宣傳內容細化,努力實現(xiàn)宣傳的模塊化管理,是提高基層宣傳工作的現(xiàn)實手段。
將防震減災宣傳內容分解為地震形成機理、我市所處的地震構造和面臨的地震形勢、我市的地震監(jiān)測設施、地震預報手段及發(fā)布流程、地震破壞的類型、地震引發(fā)的次生災害、政府地震應急措施、逃生手段、自救互救常識、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分布、災后重建規(guī)定等內容,分別歸納,力爭讓各個子目錄的內容詳實、可信,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同一子目錄中的宣傳內容,針對不同的人群和特定的時段,編制符合宣傳對象思維習慣和特定需求的宣傳材料。以 “逃生手段”子目錄為例,不同環(huán)境下逃生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應按照普通群眾、學生、工廠工人等人員類型,結合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高層建筑、平房等其所在建筑物特點,以及環(huán)境因素等,從不同的角度編制有針對性的宣傳材料,使其更貼近宣傳對象的切身感受,更易引起聽眾共鳴。這樣,就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同一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基本可以涵蓋各類預設情況,形成了基本的宣傳模塊,為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親和力奠定了基礎。
將宣傳內容細化、分解,編制成較為全面的宣傳模塊后,針對特定宣傳活動、宣傳對象、宣傳時段,對現(xiàn)有模塊進行重新組合,更加快捷、高效地組織好整體宣傳材料,更加容易實現(xiàn)宣傳目的。例如,當有感地震發(fā)生后或出現(xiàn)地震謠言時,各級領導對本地地震形勢、監(jiān)測設施和應急準備情況需要及時了解,就可以將其子目錄中的宣傳材料按照要求進行組合,在短時間內形成系統(tǒng)的匯報宣傳材料,并能及時添加即時工作信息,讓領導較為清晰的了解各方面情況,形成對地震工作的良好印象,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
模塊的建立,雖然可以對預設情況做到基本覆蓋,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必須對模塊內容的不足進行必要的補充,尤其是在不同情況下的宣傳口氣也需要進行調整。因此,要對模塊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使宣傳材料的整體性良好,符合特定的宣傳環(huán)境。
模塊化的宣傳材料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尤其是地震形勢、應急準備措施等子目錄的內容的時效性更強。因此,要建立定期更新機制,更改、完善相關內容,使宣傳材料不落伍。
防震減災宣傳是將地震工作推向深入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實行模塊化的宣傳方式,才能讓防震減災宣傳具有良好的針對性和親和力,讓防震減災工作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為防震減災事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貢獻更多力量。
(作者電子信箱,于春頌:2005ycs@163.com)
[1]Baldwin C Y,Clark G B.模塊化管理.經濟導刊,2000,45(3):62-68
[2]童時中.模塊化的概念與定義.電力標準化與計量,1999(4):22-25
[3]李煒,李彬,林靜,等.新時期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的特點與對策.國際地震動態(tài),2005(10):37-40
[4]郭心,胡毅濤.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新思路新方法的探索研究.科技信息,2012(18):61-63
[5]顧良豐,許慶瑞.企業(yè)知識的模塊化管理與全球化戰(zhàn)略.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3):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