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后殖民批評“三劍客”的理論內(nèi)涵及在文本解讀中的運用——以《印度之行》為例

        2013-03-22 09:56:43
        東岳論叢 2013年2期
        關(guān)鍵詞:印度理論文化

        于 丹

        (煙臺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汽車工程系,山東煙臺264006)

        “后殖民主義”出現(xiàn)并流行于二十世紀晚期,作為一種新興的國際文化思潮,它是對后殖民地社會依然無法擺脫前殖民主義宗主國的控制和影響的反映。后殖民主義理論直接針對后殖民主義的現(xiàn)狀,呼吁人們不能簡單地把文學(xué)看作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反映,應(yīng)該看到文學(xué)也參與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建構(gòu)。帝國主義的霸權(quán)以前是通過軍事沖突、民族遷移和財富掠奪等暴力得以形成,如今是通過隱性的殖民文化繼續(xù)侵略,是一個文化表征的過程①劉象愚:《外國文論簡史》,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433頁,第432頁。。后殖民主義理論的重要性在于:顛覆西方文化的傳統(tǒng)優(yōu)勢性地位,反對西方文化霸權(quán),為全球性語境中的思考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隨著經(jīng)濟的全球化發(fā)展,一批任職于歐美高等學(xué)府、同時具有第三世界文化背景的學(xué)者崛起于西方學(xué)術(shù)界,其中最負盛名、被稱為后殖民批評“三劍客”的是薩義德(Edward W.Said,1935-2003)、斯皮瓦克(Gayatri C.Spivak,1942-)和霍米·巴巴(Homi K.Bhabha,1949-)。他們站在處于中心和邊緣之間的獨特位置上,以跨文化的國際視野審視西方話語,分別從不同角度對歐洲中心論和霸權(quán)主義進行了批評,在西方學(xué)術(shù)界發(fā)出了自己獨特的聲音②劉象愚:《外國文論簡史》,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433頁,第432頁。。薩義德開創(chuàng)了后殖民文化的批評領(lǐng)域,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的聲望雖然不及薩義德,但同樣也為豐富后殖民主義理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摩·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是20世紀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在世界文學(xué)史中亦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印度之行》是其獲得最高聲望的作品,許多評論家都把它看成是一部政治小說。這部小說頗具政治與文化沖突意味的是,其主角分別來自兩個對立的世界:殖民宗主國英國和被殖民地印度,故事以不同國家民族、不同社會階層和不同文化背景為參照,批評了西方殖民主義者的種族偏見,表達了作者福斯特對印度人民的同情?!队《戎小返某霭鎸τ《泉毩⑵鸬搅丝陀^上的積極促進作用,這也是英國人第一次從本國作家的作品中看到了他們自己那副傲慢冷酷的嘴臉,同時也看到了身處殖民統(tǒng)治下的印度人民渴望追求獨立和自由的強烈愿望。但是,《印度之行》中除了表現(xiàn)歷史視角中的印度之外,還存在非常隱晦的東方學(xué)意義上的印度,這是因為福斯特始終無法擺脫其固有的西方立場,無法完全超越他的年代,因此,《印度之行》里也就隱藏了諸多后殖民主義的痕跡。本文分別對薩義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的相關(guān)理論進行梳理和分析,并通過解讀小說《印度之行》來深入剖析他們各自主要的批評思想。我們對后殖民理論的研究應(yīng)從更寬廣的視野、更多元的角度進行探討,在運用后殖民主義批評理論體系的過程中,我們應(yīng)采用全面綜合的視角,深入理解此種理論的意義內(nèi)涵。

        一、薩義德的東方主義理論

        眾所周知,薩義德有關(guān)東方主義的闡述是后殖民主義文化理論的基石。無論何時,當論及后殖民理論的時候,我們都不能繞開薩義德,因為他的《東方主義》正是后殖民批評興起的顯著標志。東方主義是薩義德后殖民理論的核心,要深入了解它的實質(zhì),首先必須清楚“東方”在薩義德觀點中的根本內(nèi)涵。我們通常所說的東方和西方是一個地理概念,二者的差別是自然的、空間上的差別,但在薩義德的理論中“東方”是被人為建立起來的一種話語模式和符號,“將歐洲之東的地域空間命名為‘東方的’這一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的做法部分地是政治性的,部分地是宗教性的,部分地是想象性的;它并不表明在東方的實際經(jīng)驗與有關(guān)東方的知識之間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①[美]愛德華·W·薩義德:《東方學(xué)》,王宇根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版,第268頁。薩義德指出,西方作家描繪的東方,并不是作為一種歷史存在的東方的真實體現(xiàn),而是在東、西方的對立模式下,以西方為中心映射出來的產(chǎn)物,這些關(guān)于東方的描述使西方人民產(chǎn)生了虛妄的文化優(yōu)越感,更使殖民者的侵略得以合法化。由此可見,東方主義并不是描述、研究真正的東方,而是西方文化霸權(quán)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所虛構(gòu)的東方,是為了控制和壓迫東方的一種話語系統(tǒng)②許曉琴:《東方·東方學(xué)·東方主義:賽義德后殖民批評與東方學(xué)批判》,《語文學(xué)刊》,2010年第2期。。從根本上說,薩義德運用東方主義表述西方世界與東方世界的后殖民關(guān)系,并揭示了隱含在其內(nèi)部的文化霸權(quán)以及從西方如何看東方的視角,批判西方文學(xué)作品中體現(xiàn)的東方主義審美觀。薩義德研究的是西方帝國主義文本中的東方,注重邊緣閱讀,旨在挖掘文本中未提到的、故意隱藏起來的真實的東方?!拔曳磳ξ宜f的東方主義,原因不在于它只是對東方語言、社會、民族進行文物式的研究,而是因為作為一種思想體系,東方主義從未經(jīng)批判的本質(zhì)主義立場出發(fā),來研究一個異質(zhì)的、動態(tài)的、復(fù)雜的人類現(xiàn)實;這意味著既存在一個永恒的東方現(xiàn)實,也存在一個相反的,但同樣永恒的西方本質(zhì)……我寄希望于這樣的人文研究:努力超越思想上根深蒂固的局限,追求一種非獨斷和非本質(zhì)主義的知識類型?!雹郏勖溃輴鄣氯A·W·薩義德:《東方不是東方:瀕于消亡的東方主義時代》,唐建清,張建民譯,《文化理論研究》,1997年第1期。按照薩義德的說法,他并不贊成用被美化過的西方來侵蝕東方,也不贊成用民族式的東方去抵抗西方,他力求超越二元對立的東、西方?jīng)_突模式,構(gòu)建平等對話、融合共生的新型關(guān)系。從薩義德的后殖民視角出發(fā),小說《印度之行》中有很多細節(jié)都帶有明顯的東方主義立場,尤其體現(xiàn)在景物描寫、人物塑造和宗教信仰方面。

        從風景描述方面來看,昌德拉普爾小鎮(zhèn)“那么卑微而敗落,那么單調(diào)而無生氣”④[英]福斯特:《印度之行》,楊自儉,邵翠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頁,第137頁,第74頁,第43頁,第37頁,第73頁。;馬拉巴山洞的“樣式單調(diào),缺乏變化……真是難以一一分辨清楚”⑤[英]福斯特:《印度之行》,楊自儉,邵翠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頁,第137頁,第74頁,第43頁,第37頁,第73頁。;阿齊茲的家是通過他自己的話語進行描述的:“那是一座令人厭惡的簡陋房子,在一個低洼的市場附近。實際上里面只有一個房間,房間里面有許多小黑蒼蠅亂飛?!雹蓿塾ⅲ莞K固?《印度之行》,楊自儉,邵翠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頁,第137頁,第74頁,第43頁,第37頁,第73頁。從人物塑造方面來看,阿齊茲的熱情好客被描寫得過分殷勤,奴性十足;他對伊斯蘭教的崇敬被看作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分子的行為;他還時不時地認同殖民的外來文化,流露出自卑羞愧感。參加鵲橋會的印度女士,“她們的姿態(tài)有些古怪,變化無常,好像在尋求東方和西方都沒有的一種新的方式……一會兒畏縮著,一會兒又有了精神…表露出贖罪或者失望的情緒?!雹撸塾ⅲ莞K固?《印度之行》,楊自儉,邵翠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頁,第137頁,第74頁,第43頁,第37頁,第73頁。沒被邀請的印度人,“他們赤身露體,只束著一塊腰布,有些人甚至連腰布也沒有……他們的人品行為低下多變,超過了有知識者的想象,所以他們根本不會受到邀請?!雹啵塾ⅲ莞K固?《印度之行》,楊自儉,邵翠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頁,第137頁,第74頁,第43頁,第37頁,第73頁。從宗教信仰方面看,當摩爾太太在白人罕至的清真寺里,遵守伊斯蘭的風俗脫鞋膜拜時,竟使阿齊茲對她刮目相看,可以想象英國人平時是多么霸道,印度文化處于多么卑微的地位;通過阿齊茲的口,他對印度教徒是這樣評價的:“散懶的印度教徒——他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社會交往……他們沒有衛(wèi)生設(shè)備,家里臟得很?!雹幔塾ⅲ莞K固?《印度之行》,楊自儉,邵翠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頁,第137頁,第74頁,第43頁,第37頁,第73頁。這些明顯無法擺脫帝國意識的東方主義話語,處處體現(xiàn)著薩義德東方主義揭示出的二元對立的觀點:印度風景與歐洲風景相對立,印度人與歐洲人相對立,印度宗教與歐洲宗教相對立??傊罢叨际锹浜蟮?、低下的、消極的,而后者則是先進的、高尚的、積極的。這些對比性的描述都是為了迎合西方讀者的口味,暗示著落后的東方印度需要先進的西方文明來拯救。在殖民主義背景下,由于歐洲種族文化的優(yōu)越感早已深深嵌入以福斯特為代表的殖民地國家作家的腦海,因此他們根本無法擺脫帝國主義意識,必然傳承歷代殖民主義學(xué)者對被殖民地的書寫套路。所謂的印度及其他東方國家的骯臟落后表現(xiàn),實際上是由英國及其他帝國主義的經(jīng)濟剝削和政治侵略造成的,而這些殖民地國家的作家只看到了東方國家消極的一面,他們無法明白,也根本不愿意深究東方國家落后的根本原因。小說《印度之行》中,英國指派專人到印度擔任總督,管理印度,在政治上實行殖民統(tǒng)治;另一方面,為了制造殖民統(tǒng)治合理化的假象,英國殖民者還對印度人民實施文化侵略。英語成為印度的官方語言,迄今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印度的語言①劉 曉霞:《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印度之行〉:論福斯特的反殖民主義意識與殖民主義意識》,《重慶工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2009年第2期。,可見,英國殖民統(tǒng)治對印度傳統(tǒng)文化的壓迫之深重。薩義德作為一個東方人對西方的東方主義話語進行批判,認為西方殖民者從自身的立場,懷揣著對東方的偏見和歧視的態(tài)度,因而他們無法看到東方國家的燦爛文化和東方人民的勤勞熱情。某種意義上,薩義德的東方主義觀點折射出“東方”突破西方壓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崛起。

        二、斯皮瓦克的女性主義理論

        作為當代重要的后殖民主義理論批評家之一,斯皮瓦克最突出的特點是其鮮明的女性主義理論。她出身第三世界,躋身于第一世界學(xué)術(shù)陣營,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她對第三世界女性所遭受的壓迫有著格外敏銳的深切感受。斯皮瓦克在《屬下能說話嗎》中,列舉并分析了印度寡婦登上已故丈夫的火葬堆以身殉夫的陪葬制度,英國殖民者進入印度后,廢除了這個習(xí)俗,宣稱他們解放了印度婦女,給她們帶來了文明,“白人正在從褐色男人那里救出褐色女人”②[美]佳亞特里·斯皮瓦克:《從解構(gòu)到全球化批判:斯皮瓦克讀本》,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頁。。通過解救婦女,把她們作為自身種族的保護對象,帝國主義冠冕堂皇地建構(gòu)起社會建設(shè)者的良好形象,從而為西方文明優(yōu)越論和殖民入侵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與此相對的是印度土著保護主義者的論點:“婦女實際上想要那樣死”③[美]佳亞特里·斯皮瓦克:《從解構(gòu)到全球化批判:斯皮瓦克讀本》,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頁。,認為她們是自愿陪葬的。斯皮瓦克指出,在這兩種似乎截然不同的觀點背后,真正屬于印度婦女自己的聲音消失了。她更深一步揭示出,這些印度婦女成為西方殖民主義者和土著保護主義者用以證明各自理論合法性的工具,兩者實質(zhì)上都是在壓迫婦女,印度婦女遭受到男權(quán)主義和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她們的聲音受到雙重遮蔽④劉象愚:《外國文論簡史》,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440頁。。“在父權(quán)制與帝國主義之間、主體構(gòu)成與客體形成之間,婦女的形象消失了,不是消失在原始的虛無之中,而是消失在一種瘋狂的往返穿梭之中,這就是限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第三世界婦女’錯置的形象?!雹萘_鋼,劉象愚:《后殖民主義文化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第154頁。在斯皮瓦克看來,女性群體內(nèi)部也并不統(tǒng)一,在批判男權(quán)主義的同時,還要批判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西方第一世界的白人女性忽視第三世界婦女存在的因不同階級、種族、地區(qū)和文化背景造成的差異,把自己的利益和觀點強加于第三世界的婦女,并以優(yōu)等文化代表者自居,把第三世界婦女看成是一個邋遢落后、毫無反抗精神的低等群體⑥李小林:《后殖民主義視野中的女性主義批評》,《婦女研究論叢》,2003年第1期。。可見,將后殖民主義批評與女性主義批評融為一爐,是斯皮瓦克顯著的批評特色?!队《戎小分形鞣桨兹伺耘c印度女性之間的對話,以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義視角進行解讀,可以看出第三世界女性的聲音被湮沒在西方優(yōu)勢話語權(quán)之下,甚至被完全剝奪。

        特頓夫人,昌德拉普爾市的市長太太,在鵲橋會上假惺惺地用烏爾都語講了幾句表示歡迎的話,“她學(xué)了幾句烏爾都語,但她只對她的傭人講,所以她只知道動詞的命令式,卻根本不知道還有比較客氣的說法。”⑦[英]福斯特:《印度之行》,第43頁。當她聽到一位印度女士說“你們的語言我們可能會說幾句”⑧[英]福斯特:《印度之行》,第43頁。,特頓夫人很驚訝,“什么!奇怪!她懂英語!”⑨[英]福斯特:《印度之行》,第43頁。當另外一位印度女士提到巴黎,特頓夫人肯定地說:“她們只是路過巴黎,這是無疑的?!雹猓塾ⅲ莞K固?《印度之行》,第43頁。特頓夫人的話“好像是在描述候鳥的活動……她發(fā)現(xiàn)這群印度女士中有的已經(jīng)西洋化,也會用自己的尺度來對待她這位市長夫人,所以她的態(tài)度便更加冷漠了?!盵11][英]福斯特:《印度之行》,第43頁??梢?,在特頓夫人與印度女士進行交流的時候,故作熱情地與她們攀談,其真正目的是顯示自己的本國語言,展示自己的身份優(yōu)勢,她幻想著對那些聽不懂或者不會說英語的印度女士加以蔑視和恥笑;但事實恰恰相反,當其中一些印度女士能夠講她的語言的時候,她變得失落,繼而冷淡,也為失去語言的優(yōu)勢感到憤慨,因為她得知有些印度人已經(jīng)西化,也會用她的社交禮節(jié)同她打交道,顯然這觸及到了她高高在上的話語權(quán),動搖了英語的霸權(quán)地位。特頓夫人,作為西方白人女性的代表,她只關(guān)注西方白人世界的女性,東方的、黑人的或是第三世界的女性根本不在她的視野范圍內(nèi),正如她向摩爾夫人介紹參加聚會的那些印度女士一樣,“不管怎么說,你比她們都高貴。不要忘記,在印度,除一兩個女幫主之外,所有的女人都在你之下。她們都是一類人?!雹伲塾ⅲ莞K固?《印度之行》,第42頁。這便是西方白人女性對第三世界婦女的歧視和壓迫。作為第三世界女性形象的代表,這些參加鵲橋會的印度婦女是處于被壓迫國家的被壓迫群體的位置,她們一方面在國內(nèi)受到傳統(tǒng)男權(quán)文化的壓迫,另一方面又受到英國殖民主義的壓迫,雙重的壓迫使第三世界的女性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話語權(quán)利,正如一位印度女士不肯定地表述,“你們的語言我們‘可能’會說幾句”,還沒來得及說上幾句,就被特頓夫人一連串的驚訝、奇怪打斷了,她沒有了繼續(xù)說話的機會,更被剝奪了繼續(xù)說話的權(quán)利,因為她的身份是第三世界的女性。面對西方第一世界的文化霸權(quán)主義,第三世界的婦女遭受到最為沉重的文化壓抑,同在女性群體內(nèi)部,第一世界的白人女性人為地設(shè)定了對第三世界女性的認知標準,將她們自己主觀的標準設(shè)定為全世界女性共同的、唯一的參照②巴微:《多重的身份,自由的視角:斯皮瓦克理論綜述》,《新西部》,2008年第14期。,不接受也不允許其他不同形式的女性存在方式,視不同于她們的女性就是落后、未開化的低等群體。同時擁有雙重身份即第三世界有色人種身份和女性身份的斯皮瓦克,其后殖民主義理論中的女性主義理論,認為第三世界的女性是最值得關(guān)注與研究的群體,尤其提倡恢復(fù)她們的話語權(quán)。與以往的女性主義不同的是,她的第三世界女性主義批評不僅包括對男權(quán)主義的反擊,還包括對種族主義、殖民主義的抵抗。簡言之,就是反對“統(tǒng)治與服從”的現(xiàn)存狀態(tài),旨在顛覆“宗主與臣屬”的二元對立結(jié)構(gòu)。伴隨后殖民主義文化興起而產(chǎn)生的第三世界女性主義批評理論,斯皮瓦克正在努力使人們認識到:第三世界女性遭受到更深的權(quán)利制約和壓迫,要把種族、階級等內(nèi)容融入到性別理論的批評中,恢復(fù)和實現(xiàn)第三世界女性的話語權(quán)。

        三、霍米·巴巴的混雜性理論

        前殖民時代的傳統(tǒng)文化被來自西方的殖民主義文化所摧毀,新的文化正在建立之中,面對這種過渡的局面,如何確定自己的文化身份,是生活在后殖民時代社會的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也是后殖民理論批評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出生于印度,現(xiàn)任教于美國芝加哥大學(xué)的霍米·巴巴對此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文化的混雜性理論,即不同民族的文化無論優(yōu)劣、大小,總是呈現(xiàn)出一種混雜的形態(tài),特別是在全球市場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文化交流日漸迅速和頻繁,民族文化之間的混雜及其由此引起的變化廣泛而深刻,民族文化要想保持自己鮮明獨特的民族性已經(jīng)成為不可能③姜飛:《跨文化傳播的后殖民語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頁。。“那些作為文化之間進行比較的基石的東西,比如同質(zhì)化的、自愿的、鄰近的歷史性傳統(tǒng)的傳播,或者有機的種族社區(qū),正面臨著重新定義的深刻過程?!覂A向認為,精神的愛國熱情這方面有著壓倒一切的例證,說明了想象社區(qū)的混雜特點的跨國性和譯轉(zhuǎn)性?!雹蹷habha,H.K.,The Location of Cul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p.5.巴巴認為對生活在后殖民時代社會的人們來說,要解決文化身份的問題,首先要承認文化的混雜性,必須把這種理論工作的指涉和制度要求重新定位在文化差異(不是文化多樣性)領(lǐng)域。文化多樣性是一個知識論問題,即文化是經(jīng)驗知識的對象,而文化差異則是這樣一個過程:宣布文化是可知的、權(quán)威的,可以充分構(gòu)建文化認同系統(tǒng)⑤羅鋼,劉象愚:《后殖民主義文化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196頁。。文化多樣性把文化視為一個客觀的、靜止的、沒有發(fā)展變化的、科學(xué)研究的對象;而文化差異則是一個過程,是在不斷與外界、與異文化打交道的過程中形成的,只要這個過程存在一天,文化就始終是混雜的?;裘住ぐ桶驼J為,一種文化是在與不同文化的交往過程中,在尋找差異的過程中肯定自己和確認自己的,文化身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不斷混雜的結(jié)果。霍米·巴巴試圖通過混雜理論顛覆殖民話語的權(quán)威,揭示殖民化過程中被殖民文化與殖民權(quán)力的種種矛盾。殖民者想要樹立權(quán)威,使殖民話語始終處于支配地位,就勢必要和當?shù)氐恼Z言、文化互動接觸,以達到“同化”的目的,并聲稱“拯救”被殖民者落后、野蠻的本土文化。在權(quán)威本土化的過程中,異質(zhì)的兩種文化發(fā)生碰撞、交流,同時由于他者語言的吸收,殖民話語變得具有混雜性,失去本真,殖民話語本身從內(nèi)部遭遇到挑戰(zhàn)。在霍米·巴巴看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勢必要發(fā)生碰撞,進一步溝通和轉(zhuǎn)化,弱勢的被殖民文化不一定非要被強勢的殖民文化完全吞沒,可以通過雙方互相對話、協(xié)調(diào),達到一種均衡的文化認同;反之,如果雙方的文化權(quán)利不均衡,勢必要產(chǎn)生矛盾,弱勢的被殖民文化就要挑戰(zhàn)強勢的殖民文化的霸權(quán)地位。對《印度之行》中的菲爾丁這個人物,可以從霍米·巴巴的混雜性理論視角進行解讀,透視殖民霸權(quán)從內(nèi)部發(fā)生的瓦解。

        菲爾丁,一個英國派駐印度的文化官員,他溫和理智,沒有狹隘的種族觀念,在整個昌德拉普爾市,菲爾丁無疑是和當?shù)赜《热吮3钟押藐P(guān)系最成功的英國人的正面形象,“他不像其他英國官員那樣對印度人冷嘲熱諷,菲爾丁是個健壯又快樂的人,他喜歡嬉戲逗樂。他做過很多錯事,可他學(xué)生的父母卻設(shè)法為他掩蓋,因為他深得他們的愛戴。聚會上招待人員端來茶點的時候,菲爾丁沒有回到英國人那一邊去,而是同印度人一起吃辣味鷹嘴豆去了。他與什么人都談得來,什么東西都能吃。許多印度人都接近他……”①[英]福斯特:《印度之行》,第46頁,第73頁,第366頁,第368頁。可是他骨子里的文化身份決定了他必須從西方的視角審視東方,“神秘只是臟亂的一種動聽的說法,不管是神秘還是臟亂,兩種說法分不出優(yōu)劣……”他眼里的印度“的確是一個臟亂的國家?!雹冢塾ⅲ莞K固?《印度之行》,第46頁,第73頁,第366頁,第368頁。他眼里的印度人也是愚昧低俗的:阿齊茲是個憤世嫉俗、無能的家伙;拯救阿齊茲的各派印度人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印度人民的游行示威在他看來都是無理混亂的荒唐之舉;甚至是戈德博爾教授也只是個貪吃鬼的形象。阿齊茲蒙冤被拘禁,菲爾丁卻勸他放棄賠償,這些都是因為菲爾丁是一個來自殖民地國家的英國人,從西方殖民主義立場出發(fā)考慮問題。一方面,他是文化使者,在印度各地開辦學(xué)校,和印度人友好相處,接觸的是印度文化;另一方面,他又是英國殖民者,他推行的一系列教育都是為了間接鞏固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深受英國文化的影響。當他經(jīng)受兩種不同文化碰撞的時候,他失去了均衡,傾向于英國的殖民霸權(quán)地位,他與阿齊茲交往的前提是堅持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他嘲笑阿齊茲建立獨立印度的愿望,“大英帝國真的不能廢除,因為它還不成熟……要是離開了我們,印度人會馬上衰敗下來。”③[英]福斯特:《印度之行》,第46頁,第73頁,第366頁,第368頁。在這種前提條件下,菲爾丁的愿望“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不能成為朋友呢?”④[英]福斯特:《印度之行》,第46頁,第73頁,第366頁,第368頁。注定要失敗,他的靜悄悄的殖民之路注定會瓦解。事實上,菲爾丁混雜的文化身份決定了他在印度找不到真正的友誼,在英國也實現(xiàn)不了自己的理想,他注定找不到自己的歸屬,英國人和印度人都容不下他。在后殖民話語范圍內(nèi),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始終處于對立的位置,歐洲殖民者認為自身是文明進步的,而東方被殖民者是野蠻沖動的;西方殖民者把東方被殖民者構(gòu)建為他者,用殖民文化去影響或同化被殖民國家的民族文化,嘲笑貶低他們;但同時又迫使被殖民的人們遠離白人文化中心,在各個方面壓迫他們。所以,按照霍米·巴巴的觀點,殖民者是處于一個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混雜世界里,在沖突的生活現(xiàn)實中試圖尋求他們的身份認同。事實上,霍米·巴巴自身也始終處于一種身份認同上的兩難境界,即活躍于西方學(xué)術(shù)界,卻出身于第三世界,因此對民族文化的認同也是不確定的(既有對自己民族的懷舊,又有對宗主國的肯定)。毫無疑問,霍米·巴巴的混雜身份對他的混雜性理論是有影響的。作為一個來自印度、來自后殖民地國家的學(xué)者,霍米·巴巴的使命是從內(nèi)部摧毀西方歐洲中心主義,他的策略就是讓殖民內(nèi)部混雜化,消解其固有的權(quán)威性。他從被殖民者的視角對殖民文化的霸權(quán)地位提出質(zhì)疑,因為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關(guān)系是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西方話語對東方的表述,表露出強烈的矛盾狀態(tài)——被殖民地既是西方帝國主義欲望的目標,又是被他們嘲笑的目標⑤王波:《霍米·巴巴的混雜性理論述評》,《史教資料》,2007年第11期(上旬刊)。——殖民侵略的后果讓西方帝國主義自身產(chǎn)生了復(fù)雜的混雜狀態(tài),使殖民者矛盾不安,從而達到從內(nèi)部瓦解殖民霸權(quán)的目的。

        結(jié) 語

        如今,后殖民主義理論不僅成為第三世界與西方世界試圖對話所借鑒的文化策略,而且也是邊緣文化尋求重新認識自己民族文化光輝前景的一種有效途徑。后殖民主義理論讓我們認識到,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發(fā)展過程,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以作為判斷另一種文化的絕對尺度,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權(quán)利,也有能力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面對當今多元化的世界,任何事物都在不斷變化當中,因此,我們的后殖民主義批評視角和方法也應(yīng)該不斷變化、更新,我們要靈活運用后殖民主義理論體系,不能片面關(guān)注某個評論家的某個理論,要全面系統(tǒng)地加以研究學(xué)習(xí),并深入發(fā)掘其重要的理論價值。

        猜你喜歡
        印度理論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chuàng)新 引領(lǐng)百年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jié) 印度
        幼兒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相關(guān)于撓理論的Baer模
        誰遠誰近?
        印度式拆遷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专区|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中文字幕av在线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视频另类专区| 亚洲天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av网址大全|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不卡二区|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传媒| 亚洲综合无码| 热热久久超碰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区色婷婷| 人妻熟女一区二区三区app下载 | 日韩美女高潮流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播放| 大陆国产乱人伦| 女人色毛片女人色毛片18|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免费xxx在线观看| 国产chinese在线视频| 五月婷婷开心五月播五月|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超高清丝袜美腿视频在线| h视频在线播放观看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超污|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如何看色黄视频中文字幕|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解|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2021国产最新在线视频一区| 激情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v熟妇高潮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