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桑螟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的研究進展

        2013-03-15 03:21:06趙敘華白錫川施國方
        蠶桑通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蠶業(yè)桑園天敵

        趙敘華,白錫川,施國方

        (1.湖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湖州 313000;2.吳興區(qū)農林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浙江湖州 313000)

        桑螟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的研究進展

        趙敘華1,白錫川2,施國方1

        (1.湖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湖州 313000;2.吳興區(qū)農林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浙江湖州 313000)

        桑螟分布廣、繁殖力和擴散能力強,防治難度大,已逐漸上升為桑園主要害蟲,近年來已成為桑保界研究的熱門課題。本文敘述了目前全國各地對桑螟發(fā)生規(guī)律、生活習性、防治技術等方面研究的一些概況,為桑螟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桑螟;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技術

        桑螟[Diaphania pyloalis(Walker)]屬鱗翅目螟蛾科,谷名白蚰、油蟲、卷葉蟲、青蟲等[1]。除新疆外國內蠶區(qū)均有發(fā)生,江蘇、浙江、廣東、安徽、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廣西、重慶尤為嚴重。國外分布于東南亞、日本、印度等國。桑螟寄主植物單一,至目前除危害桑樹外還未發(fā)現(xiàn)在其它作物上危害。

        桑螟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一直不是桑樹主要害蟲,80年代后在江、浙、渝一帶成災現(xiàn)象漸漸增多。1989年重慶北碚蠶區(qū)第3代桑螟桑樹新梢危害率達67.6%,葉危害率46%[2];進入90年后,隨著高效農藥在桑園中推廣使用,桑蟥、野蠶、桑尺蠖等桑園主要害蟲被控制,在全國主要蠶區(qū)桑螟上升為一類主要害蟲,多次出現(xiàn)桑螟嚴重危害,影響秋蠶正常生產。桑螟頻繁暴發(fā),不但嚴重影響蠶繭生產,而且由于桑螟的微粒子病與家蠶有互感性,誘發(fā)了蠶種生產微粒子病流行,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在江浙一帶桑螟連續(xù)大發(fā)生。導致家蠶微粒子病大流行,蠶種淘汰率嚴重年份達到12.4%,蠶種帶毒率超過80%,桑螟的發(fā)生嚴重影響到蠶種生產安全。

        隨著大量農藥在桑園中使用,桑螟危害沒有下降,反而有進一步加重之勢。桑螟目前已經成為我國蠶區(qū)優(yōu)勢害蟲,成為影響我國蠶桑生產安全的重大問題。對桑螟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研究成為全國桑保界一個重要課題,研究發(fā)表的文章不斷增多。為了促進該領域研究工作的深入系統(tǒng)開展,本文簡要綜述有關桑螟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的研究進展,并針對該領域研究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1 生活習性

        桑螟年發(fā)生代數自北向南為3~10代。在山東或山東附近年發(fā)生3代,少數年份4代;浙江、江蘇、四川、安徽等地區(qū)年發(fā)生5代,少數年份有4代或6代發(fā)生[3,7,12];江西、貴州等地區(qū)年發(fā)生5~6代[13~14];福建等地區(qū)年發(fā)生7代[15];廣西年發(fā)生8~10代[8]。以幼蟲越冬,越冬盛期為11月。桑螟進入越冬狀態(tài)是由短期光照和低溫引起的兼性滯育,3、4齡蟲期是光感應的重要階段,完全滯育與非滯育,只有在一定的連續(xù)光照條件下才能產生。在溫度24.6℃,緯度30°53′,桑螟的臨界光周期為13 h 40min。解除滯育與春期有效積溫有密切關系,早春氣溫回升快,桑螟發(fā)生也相應提前,一代桑螟出現(xiàn)遲早對全年桑螟代數多少密切關系[16]。桑螟越冬時間在不同地區(qū)有些差異,在太湖流域每年9月底大多數桑螟幼蟲進入5齡期開始越冬,到10月中下旬越冬完畢[3];廣西一帶在10月蟲口密度仍較大,危害嚴重,11月中旬開始,桑螟以老熟幼蟲越冬[17]。桑螟越冬場所較多,在桑樹上老熟幼蟲在樹干的縫隙、蛀孔、枯枝落葉和根際表土中越冬;被養(yǎng)蠶采葉帶進蠶室的幼蟲在建筑物墻縫、墻與墻和墻與樓板等連結處、室內堆放物等場所結白繭越冬,越冬時間長達250 d左右。越冬代桑螟幼蟲羽化有二個特點,一是個體間羽化時間差異很大,前后可相差30多d,且羽化時間的遲早與越冬時間遲早和越冬場所關系不密切;二是越冬幼蟲群體在羽化過程中峰值不明顯[17]。所以桑螟有世代重疊現(xiàn)象,特別是桑螟大發(fā)生年,世代重疊尤為嚴重。

        桑螟成蟲羽化在晨3~9時,交尾后數h至24 h開始產卵,以第1~2 d產卵最多,第1 d產卵量占總卵數50%,第2 d占總卵量25%左右;產卵時間以晚上18~24時最盛;中午不產卵。產卵葉位,季節(jié)不同差異較大,春季產卵于桑枝新梢頂部1~9葉為多,秋季產卵于枝條中下部葉為多,但桑條頂端的芽、苞、新嫩葉產卵數多于其他部位葉[18]。

        桑螟成蟲善于飛行,在離桑園較遠的城市高樓上也能引誘到桑螟蛾子;新開辟蠶區(qū),桑樹上最先出現(xiàn)的鱗翅目害蟲一般都是桑螟。遠離蠶區(qū)城市中間零星栽幾株桑樹也能出現(xiàn)桑螟嚴重危害。所以桑螟有遠距離遷移能力。

        桑螟卵小殼薄,在調查時非專業(yè)人員很難發(fā)現(xiàn)。遇高溫干旱,卵易干癟。卵孵以白天為主,孵化率在75%~95%左右,在氣溫低于16℃高于35℃時卵孵化率很差;秋季桑葉茂盛,常規(guī)性干旱對桑螟卵孵影響不大,如遇多霧天,孵化率可達到95%以上。卵在不同溫度下歷期分別是:21℃時為7.5 d左右,25℃時為6 d左右,28℃時為5 d左右,30℃時為4 d左右[20]。

        桑螟幼蟲初孵時很小,不細看很難發(fā)現(xiàn)。初孵幼蟲居葉背分叉處,食害下表皮和葉肉。3齡后幼蟲吐絲折葉或疊葉,潛伏其中進行取食,常見數頭一起危害。一葉食光再移食其他葉,全葉食盡,則吐絲下垂,隨風飄至其他株,或沿枝干下爬,向鄰株遷移。一般經5次脫皮后老熟化蛹。各齡幼蟲經過隨季節(jié)氣溫變化差異較大,在太湖流域各齡幼蟲經過如下表1[20]。

        表1 桑螟各代幼蟲歷期Table 1 The period of each larval generation of mulberry moth

        越冬桑螟幼蟲化蛹時間受翌年早春有效積溫控制,不同地區(qū)差異較大。在太湖流域一般在翌年4月中旬開始陸續(xù)化蛹,蛹期14~17 d左右,最長達到25 d,4月底能見到羽化初蛾,5月中下旬為羽化盛期。在廣西地區(qū)2月中旬開始陸續(xù)化蛹,2月底、3月初陸續(xù)羽化。蛹期經過隨溫度變化也有些差異,當日平均溫度在21℃時為14~15 d,24℃時為9~10 d,26℃時為8~9 d,28℃時為7 d,30℃時為7~8 d[3,8,9]。

        2 發(fā)生規(guī)律

        2.1 蟲源基數

        桑螟幼蟲越冬基數與翌年早春一代桑螟發(fā)生量大小關系密切,上一年越冬代桑螟發(fā)生量大,翌年桑螟發(fā)生就重。但第一代桑螟發(fā)生量與以后各代桑螟發(fā)生量關系不密切。桑螟在自然狀態(tài)下發(fā)生數量的變化幅度較大,前代桑螟數量多少與下一代桑螟數量多少不完全相對應。但桑螟暴發(fā),必定有一個蟲源基數。比如1997~1998年,在太湖流域2~3代桑螟基數很低,每公頃蟲量在15000條以下,四代桑螟發(fā)生量得到了一些恢復,每公頃達到了21480條和19500條,五代桑螟大暴發(fā),每公頃蟲量達到600000條和570135條,桑葉損失率達到15%。浙江湖州地區(qū),1999年3代桑螟每公頃蟲量達到159960條,第四代桑螟每hm2蟲量相應為339360條,桑葉損失率達10%;2001年四代桑螟每hm2蟲量158400條,五代桑螟每hm2蟲量相應為525600條,桑葉損失率達到11.2%[7,23]。

        2.2 氣候條件

        桑螟卵的發(fā)育起點溫度為12.41±4.13℃,有效積溫63.14±8.68日度;幼蟲的發(fā)育起點溫度為11.12± 0.55℃,有效積溫187.36±6.48日度;蛹的發(fā)育起點溫度為13.40±1.11℃,有效積溫94.27±8.40日度;成蟲的有效積溫為14.60±2.66℃,有效積溫54.61±12.32日度;一世代的發(fā)育起點溫度為12.95±0.93℃,有效積溫為382.11±25.67日度[24]。

        桑螟卵小、殼薄,易受氣候影響,在多霧和多濕環(huán)境下卵孵化率高,相對濕度達到70%~80%時,卵孵化率可達到95%以上,甚至達到100%。農諺說“霧露多,生油蟲”[1]。但遇高溫干旱和強光易干癟,孵化率大幅下降,嚴重時下降到50%以下。所以,正常年份,在大田中6~7月份桑螟發(fā)生數量是全年最低。根據浙江湖州地區(qū)調查,第一代桑螟幼蟲基本上每公頃在22500條以上,第2~第3代(6~7月)每hm2在15000條左右,4~5代每公頃基本上150000條以上[7]。桑螟幼蟲在多雨多濕環(huán)境中生存率降低,遇高溫干旱能加劇桑螟危害程度。在太湖流域,秋季8~9月,桑園長勢茂盛,內部小環(huán)境濕度較高,而大氣氣候比較干燥,非常適合桑螟繁育,所以4~5代極易暴發(fā)成災。因5代桑螟在太湖流域極易成災,浙江湖州地區(qū)應用生物統(tǒng)計方法及分析各氣象要素對5代桑螟進行重點觀察分析其影響。8月上旬高溫多濕、8月中旬高溫干燥對5代桑螟發(fā)生量有明顯促進作用;9月上旬多濕和適度低溫、9月中旬干燥和適度高溫有利于5代桑螟數量增加[27]。多濕環(huán)境有利于桑螟卵的生存和孵化,干燥環(huán)境有利于桑螟幼蟲和蛹的生存。在桑螟羽化盛期或幼蟲孵化初期,遭遇連續(xù)大雨,下一代桑螟蟲量將大幅度下降,或危害高峰將延遲。如浙北地區(qū)在2012年9月上中旬,正是4代桑螟羽化盛期、孵化初期。9月8~11日,每只引蟲燈日誘蛾量達到1000只左右,5代桑螟呈暴發(fā)趨勢;但在9月12日后遭遇“海癸”臺風,連續(xù)大風大雨,結果5代桑螟發(fā)生量比歷年低,預期暴發(fā)并沒有出現(xiàn),少數地塊出現(xiàn)較重危害,危害高峰期也比預測期推遲5 d左右。

        桑螟屬暴發(fā)潛力較大害蟲,在自然環(huán)境中遇到適合環(huán)境條件,增加倍數可以達到30以上。據浙江湖州地區(qū),1998年四代桑螟數量為每公頃21000條,處在較低水平,至5代時每hm2數量突然增到600000條以上,增長了30.7倍[23]。所以,常規(guī)“壓前控后”的害蟲防治技術,不適合桑螟防治策略。

        2.3 農事操作

        桑螟發(fā)生數量與農事操作有著密切關系。在春季,如果蠶桑生產布局合理,桑螟危害高峰出現(xiàn)之前,家蠶已經上蔟,通過夏伐,可以把大部桑螟帶出桑園,桑螟蟲口基數急劇下降。如果春蠶生產飼養(yǎng)延遲,在家蠶上蔟前,大批桑螟老熟化蛹,后代桑螟數量就大。在秋季,8~9月份是蠶桑生產中秋、晚秋飼養(yǎng)期,也是最適合桑螟發(fā)生期,如果養(yǎng)蠶生產布局合理,通過合理采摘桑葉,可以把大部分桑螟帶出桑園,可以控制桑螟數量和災害形成。如果桑螟危害高峰先于養(yǎng)蠶用葉高峰,桑螟的災害就會形成[7]。如湖州地區(qū)在1997年和1998年調整秋蠶生產布局,把傳統(tǒng)的早、中、晚3季秋蠶改為早中秋蠶和晚中秋蠶兩期,發(fā)種時間是:早中秋8月20日和9月10日,與秋期四、五代桑螟發(fā)生期完全重合。結果連續(xù)兩年5代桑螟大暴發(fā),桑葉損失在15%以上,導致許多農戶中晚秋蠶無法正常飼養(yǎng)。之后,對秋季養(yǎng)蠶布局又進行了調整,把中秋蠶發(fā)種時間調整到8月25日至9月1日之間,把晚秋蠶發(fā)種時間調整到9月20日至9月25日之間,結果從2000年至2012年五代桑螟一直沒有出現(xiàn)嚴重危害。家蠶和桑螟都是鱗翅目昆蟲,以桑葉為食,如果家蠶先食盡了桑葉,桑螟由于缺乏食料就不能順利完成世代,所以,通過合理安排養(yǎng)蠶采葉、伐條等農事操作,可以調節(jié)桑螟發(fā)生數量,影響桑螟發(fā)生規(guī)律。

        2.4 天敵昆蟲

        桑螟生存策略為r對策,由于眾多天敵控制,使其數量受到壓制;桑螟天敵有,卵期寄生蜂[28]:廣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松毛蟲赤眼蜂(TdendrolimiMatsumura)。由于桑螟卵很小,在大田調查中很少發(fā)現(xiàn)卵寄生蜂。

        幼蟲期寄生天敵有[28,29]:混腔室繭蜂(Aulacocentrum confusum He et van Aehterberg)桑螟絨繭峰(Apanteles helerusiae Wilkinson),甲腹繭峰(Chelonus sp.),菲島愈腹繭(Phanerotoma philippinensys Ash-mead),紅胸齒腿姬蜂(Pristomerus erythrothoracis Uchida),守子蜂(Cedria paradoxa W iakinson),菲島長距繭蜂(Macrocentrus philippinensis Ashmead)。各寄生蜂都在桑螟1~4齡期開始寄生,有的能在桑螟幼蟲暴食前致其死亡,有的則在桑螟老熟后致其死亡。

        桑螟蛹期寄生蜂有3種[28~29]:廣黑點瘤姬蜂(Xanthopimpla punctata Fabricius),體長10~12 mm,黃色。單寄生,跨期寄生于老熟幼蟲至蛹,于桑螟蛹內化蛹、羽化。廣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雌蜂體長5.2~6.5mm,雄蜂略小。單寄生,跨期寄生于老熟幼蟲至蛹,在寄主蛹內化蛹、羽化。柄腹姬小蜂(Pediobirs sp。)體長1.5~2.3 mm,體淡綠色,有金屬光澤。多寄生,從寄主蛹內羽化,1頭桑螟蛹內可羽化出20~30頭姬不蜂。蛹期寄生蜂田間寄生率較低,一般不超過1%。

        重寄生蜂有3種[28]:中華橫脊姬蜂(Stictopisthus chinensis Uchida)單寄生于桑螟絨繭蜂體內,由絨繭蜂體內羽化。次生大腿小蜂[Brachymeria secundaria(Ruschka)]。桑螟廣肩小蜂(Eurytoma sp.)單寄生于桑螟絨繭蜂體內。

        捕食性天敵有茶翅蝽,步行蟲,黃蜂等。

        桑螟雖然各時期都能被天敵寄生,但主要被寄生時期是幼蟲期。據余虹、于香軍等[28,30~31]調查,桑螟幼蟲優(yōu)勢寄生蜂主要有2種,分別是混腔室繭蜂和桑螟絨繭蜂,并對這兩種寄生蜂的生活習性和寄生規(guī)律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詳盡描述。

        混腔室繭蜂:最高寄生率可達59%,平均寄生率為50.54%。其寄生方式是容性寄生,即被其寄生后的桑螟幼蟲,在老熟前不表現(xiàn)任何癥狀,保持正常取食,直至老熟時其身體不顯紅色而呈乳白色,體縮短,用手擠壓其腹部可見一內含物隨之滾動,即寄生蜂的幼。不久,寄生蜂幼蟲鉆出寄主體外,并繼續(xù)吸附于寄主幼蟲體上取食,隨著桑螟幼體逐漸干癟,寄生蜂幼蟲身體迅速膨大,然后葉絲結繭,此過程僅需1 d即可完成。

        桑螟絨繭蜂:對各代桑螟的幼蟲均能寄生,最高寄生率達到55.41%,平均寄生率為33.99%。絨繭蜂多寄生于桑螟1~2齡的幼蟲,偶爾寄生3齡幼蟲,而4、5齡幼蟲已不適合絨繭蜂寄生。刺激桑螟絨繭蜂搜索寄主的利它素存在于寄主幼蟲、為害葉、糞便之中,熱穩(wěn)定性好,能被甲醇、二氯甲炕、氯仿所抽提。被桑螟絨繭蜂寄生的桑螟低齡幼蟲,體色由水綠色變成淡黃色,行動緩慢,發(fā)育延遲,至3齡末4齡初時,幼蟲開始急躁好動,爬行迅速,可透視腹部內呈淡紅色的桑螟絨繭蜂幼蟲。不久,桑螟絨繭蜂幼蟲從桑螟幼蟲體內鉆出,并附著在桑螟幼蟲體外繼續(xù)吸取寄主體液,直至桑螟幼蟲干癟死亡,桑螟絨繭蜂則在其附近的桑葉背面結繭化蛹。所以,被寄生的桑螟幼蟲大部分死于4齡暴食前,對于控制當代桑螟的危害和次代桑螟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據浙江湖州地區(qū)調查[7],桑螟天敵自然寄生率最高可達到70%以上。在桑螟數量最多的第4、第5代相對寄生率較低,翌年第1代桑螟時天敵寄生率開始回升,至第2代時寄生率達到高峰,第3代桑螟時天敵寄生率開始下降。即在桑園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天敵與桑螟種群處在一個相對動態(tài)平衡之中。天敵隨著桑螟種群的數量上升而上升,桑螟隨著天敵的數量上升而下降,天敵下降而桑螟上升。天敵控制著桑螟,依賴于桑螟生存繁殖。天敵與桑螟種群的動態(tài)過程呈現(xiàn)出跟隨現(xiàn)象。

        2.5 化學農藥

        桑園在化學農藥沒有使用前,主要害蟲是桑蟥、野蠶、桑毛蟲,桑螟一直是次生害蟲?;瘜W農藥引入到桑園中之后,考慮到家蠶飼養(yǎng)安全,使用的都是廣普、高毒、短殘留農藥,桑蟥、野蠶逐漸被控制,目前危害很輕。但桑螟隱蔽性較強,折葉危害大,對桑蟥、野蠶高效的農藥,對桑螟控制效果一般,對螟類高效的農藥,由于其對家蠶殘效期太長,在桑園中不能使用。并且,由于蠶農長期在養(yǎng)蠶間隙使用農藥,使桑螟發(fā)生世代與家蠶飼養(yǎng)重合度很高,防治難度越來越大。桑螟是一類災變能力極強害蟲,在極短時間內能快速翻倍增長,在上一代桑螟蟲源基數很低的情況下,遇到適合的環(huán)境條件,能迅速暴發(fā)成災。所以,隨著近年農藥大量、不規(guī)范的使用,桑螟危害卻在逐年加重,桑螟逐步成為桑園主要害蟲。

        3 防治技術

        桑螟成災特點:桑螟災害形成不但在于桑螟數量,也和養(yǎng)蠶采葉有很大關系。桑螟食葉與家蠶食葉都有一個漸變過程,1~3齡食桑曲線平緩,4齡時開始轉折,5齡達到高峰。所以,桑螟危害高峰先于養(yǎng)蠶用葉高峰,災害就形成,如養(yǎng)蠶用葉高峰先于桑螟危害高峰,災害損失就不會形成。

        桑螟防治策略:桑螟防治,應從桑螟災變合成條件入手,改變桑螟生存環(huán)境,輔之化學農藥防治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3.1 農業(yè)防治

        通過合理規(guī)劃農事操作,提高桑園科學栽培管理水平,可以收到很好防治效果。一是通過科學安排蠶種飼養(yǎng)布局,使養(yǎng)蠶用葉高峰先于桑螟危害高峰,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下,能起到很好調節(jié)桑螟種群的數量。比如,近年氣溫升高,春季桑螟出現(xiàn)時間提早,如果蠶種飼養(yǎng)沿襲傳統(tǒng)習慣時間,就容易出現(xiàn)桑螟災害性危害。所以,通過適當提早蠶種飼養(yǎng)時間,在桑螟危害高峰沒有到來前,已通過養(yǎng)蠶大面積采葉和伐條,把大部分桑螟帶出了桑園,防治效果遠勝于化學農藥;在非常適宜桑螟發(fā)生的中晚秋時期,可以預測出主危害代桑螟幼蟲孵化和危害高峰期,通過調整中晚秋發(fā)種時間,使養(yǎng)蠶用葉高峰先于桑螟危害高峰,通過養(yǎng)蠶采葉,把桑螟帶出桑園,桑螟發(fā)生數量雖沒有減少,但不會造成桑葉實際損失,同時少用了一次蠶期農藥,對確保秋蠶飼養(yǎng)安全有著積極意義,可以收到農藥防治收不到的效果。二是科學安排全年蠶種飼養(yǎng)次數。近年在太湖流域蠶種養(yǎng)飼養(yǎng)次數越來越少,大部分農戶夏蠶、早秋都不飼養(yǎng)。至中晚秋時,桑園非常茂盛,郁蔽度、濕度高,通風差,非常有利于桑螟繁殖。通過增養(yǎng)家蠶次數,采摘了下部桑葉,一則可帶走下部桑螟,減少桑螟蟲源基數,同時改善了桑園農事操作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桑園化學農藥防治質量。三是及時夏伐,春季余葉的桑園不能留養(yǎng)致秋期,這樣減少了桑螟從春夏至秋的過渡性橋梁寄主,不僅減少了當代桑螟數量,也減少了下一代桑螟蟲源基數。四是及時做好桑園的結束和解束工作。據調查,桑螟有79.74%在束草內越冬,2.26%在樹穴內越冬,因此。在每年養(yǎng)蠶期結束后,及時在桑樹上束草或桑園四周堆草,為桑螟老熟幼蟲提供越冬場所。在翌年2~3月,幼蟲開始活動前集中燒毀草束及堆草,可大幅度降低桑螟越冬蟲口數,對防治桑螟有較好效果。五是建設健康型的桑園,單位面積內合理種植桑樹株數,均衡施肥,桑園中溝渠通暢,清除桑園內的枯枝殘葉,建立一個有利于降低桑螟繁殖系數、桑樹健康生長的環(huán)境。

        3.2 生物防治

        桑螟天敵資源十分豐富,在桑園管理、采葉過程中可隨時保護和利用天敵。如在采葉時,若發(fā)現(xiàn)被采桑葉上有桑螟絨繭蜂小白繭,應將其放在桑樹上,讓它羽化寄生,減輕桑螟的危害;在桑樹落葉前或落葉時,收集桑葉上的小白繭,至翌年4月再將小白繭放回桑園,以抑制第1代桑螟的發(fā)生;應盡量少施用對該天敵有殺傷力的農藥,以保護桑螟絨繭蜂。利用有利于天敵繁衍的耕作栽培措施,選擇對天敵較安全的選擇性農藥,并合理減少施用化學農藥,保護利用天敵昆蟲來控制桑螟種群。

        3.3 物理防治

        桑螟成蟲有著明顯的趨光性,生產上可以利用頻振式殺蟲燈或黑光燈進行誘殺,從而有效降低成蟲種群密度及后代發(fā)生數量。

        3.4 化學防治

        桑螟的防治指標為[32]:春夏季為24000~30000頭/hm2,秋季為36000~60000頭/hm2。防治桑螟的藥劑種類較多,在桑樹上登記、防治效果較好的種類及其使用濃度為:40%滅多威乳油2000倍液、8%殘殺威可溶性粉劑1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60%敵·馬合劑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

        當前,桑螟對桑園上常用的化學農藥已產生較大抗藥性。對滅多威抗性達到35.2倍;對雙效磷抗性10.6倍,對敵敵畏抗性已達到很高水平,實驗室檢測的半致死濃度已高于大田防治的推薦濃度;對辛硫磷和毒死蜱的抗性在5倍左右,處于低水平抗性階段??箿缍嗤纳C废祵Χ舅莉绮淮嬖诮换タ剐?,所以,在對滅多威已產生很高抗性的地區(qū),防治桑螟時可用毒死蜱與滅多威交替使用或鑲嵌使用,延緩桑螟抗性發(fā)展[33]。

        桑螟暴發(fā)能力強,常規(guī)“壓前控后”防治技術對桑螟不是很適合,因為即使上代基礎很低,只要環(huán)境條件適宜,就會暴發(fā)成災。浙江湖州地區(qū)提出桑螟化學防治策略是“治好第1代,兼治2、3代,重點防治4、5代”。蠶種生產桑螟防治策略為:主要做好越冬代桑螟防治和清理工作。桑螟化學防治技術核心是:及時防治;在桑螟沒有出現(xiàn)折葉危害的3齡前,及時進行化學防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效果[34]。

        4 結束語

        桑螟目前已成桑園主要害蟲,桑螟災害控制已從一項純單純的噴藥防治技術演變?yōu)橐豁棌碗s的系統(tǒng)控制工程,其控害消災的目標也應從噴藥治蟲提高到環(huán)境保護和蠶業(yè)可持續(xù)性的高度來認識,隨著蠶桑生產結構調整和桑螟的演變,桑螟防治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對桑螟發(fā)生規(guī)律,特別是暴發(fā)規(guī)律和控制技術研究工作還任重道遠,今后還需要多學科眾領域的交

        [1]黃爾田.實用桑樹保護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11~221.

        [2]黃偉書,白麗濤.桑螟蟲綜合防治方法探討[J].蠶學通迅,2008,28(3):32~34.

        [3]錢祥明,洪志英,王衛(wèi)明,等桑螟的生物特性研究[J].蠶業(yè)科學,1995,21(1):50~52.

        [4]吳華,嚴余高,張春鳳等.鹽城市中部地區(qū)桑螟大暴發(fā)原因及其防治對策[J].江蘇蠶業(yè),2001,(2):24~25.

        [5]王衛(wèi)民明,方利民,朱引根等.桑螟暴發(fā)性特征指數分析與預測模型的研究[J].江蘇蠶業(yè),2007,(4):49~52.

        [6]沈永泉,盧春松.桑螟暴發(fā)原因淺析及防治對策[J].蠶桑通報,1997.

        [7]白錫川,楊海江,洪纓莉.桑螟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策略[J].昆蟲知識,2002.,39(5):366~369.

        [8]陳小青,朱方容.桑螟為害與發(fā)生規(guī)律的研究[J].廣西蠶業(yè),2006,43(3):29~33.

        [9]莫現(xiàn)會,陳小青,林強,等.我所桑螟發(fā)生及為害調查初報[J].廣西蠶業(yè),2001,38(1):30~31.

        [10]王文學,楊勝特,胡仕葉,等.遵義地區(qū)桑螟發(fā)生原因及綜合防治技術[J].植物保護學.2012,11:137~139.

        [11]方樹友,滕淳茜,肖建京.淳安縣桑螟加重發(fā)生的原因與防控對策[J].中國農技推廣.2008,24(2):40~41.

        [12]舒衷遠,李政.桑螟蟲發(fā)生為害規(guī)律及防治對策[J].四川蠶業(yè).2000,(1):20~21.

        [13]王文學,楊勝特,胡仕葉,等.遵義地區(qū)桑螟發(fā)生原因及綜合防治技術[J].2012,(11):137~139.

        [14]徐俊,盧鵬,余春華.修水縣桑樹主要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方法[J].植物保護與推廣.2001,21(7):20~21.

        [15]羿紅.桑螟的發(fā)生與防治研究[J].蠶業(yè)科學,2000,26(3):182~183.

        [16]白錫川,楊海江,陸鴻英,等.光周期對浙北地區(qū)桑螟滯育的影響[J].蠶業(yè)科學.2002,28(4):329~332.

        [17]王敦崇,張巖.越冬代桑螟羽化規(guī)律調查與分析[J].江蘇蠶業(yè).2007,(2):20~21.

        [18]王建新.桑樹害蟲的系統(tǒng)預測及其方法[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

        [19]謝立群,毛建萍,浦冠勤,等.桑螟實驗種群生命的研究[J].蠶業(yè)科學.2003,29(3):222~225.

        [20]何春華,金一林.桑螟飼養(yǎng)方法及發(fā)生規(guī)律初探[J].蠶桑通報.1990,20(2):20~22.

        [21]東永杰,孫緒艮,張衛(wèi)光,等.桑螟越冬幼蟲體內水分、脂肪、甘油的變化與抗寒性的關系[J].蠶業(yè)科學.2005,31(1):22~25.

        [22]東永杰,孫緒艮,張衛(wèi)光,等.桑螟越冬幼蟲體內蛋白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變化與抗寒性的關系[J].蠶業(yè)科學.2005,31(2):111~116.

        [23]白錫川,楊海江,陸鴻英,等.1998年桑螟消長動態(tài)分析及防治[J].蠶桑通報.1999,30(2):20~23.

        [24]劉康成,楊志華,習平根,等.桑螟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的研究[J].昆蟲知識.1996,33(2):85~87.

        [25]張建強.桑螟實驗種群數量動態(tài)研究[J].蠶業(yè)科學. 1990,16(2):108~110.

        [26]謝立群,王衛(wèi)明,浦冠勤.桑螟實驗種群數量變動的模擬[J].蠶業(yè)科學.2002,28(3):261~264.

        [27]毛美紅,白錫川.氣象要素的時間分布對五代桑螟數量影響分析[J].昆蟲知識.2009,46(1):56~60.

        [28]余虹,周勤.浙江省桑螟寄生蜂調查研究[J].蠶業(yè)科學. 2003,29(4):330~334.

        [29]于軍香,毛建萍,謝立群,等.桑螟寄生性天敵昆蟲的研究[J].蠶業(yè)科學.2002,28(4):273~276.

        [30]余虹,周勤.宋毓.桑螟絨繭蜂的生物學特性[J].浙江大學學報.2004,30(5):557~560.

        [31]于香軍,毛建萍,謝立群,等.桑螟絨繭蜂的生物學特性[J].昆蟲知識.2005,42(2):199~201.

        [32]浦冠勤,毛建萍,于軍香,等.桑螟食葉量測定及其防治指標的研究[J].蠶業(yè)科學.2004,30(2):207~210.

        [33]白錫川,呂美坤,張德明.桑螟對桑園常用農藥抗性調查[J].植物保護.2005,31(6):81~83.

        [34]白錫川,楊海江,陸鴻英.桑螟化學防治策略[J].蠶桑通報.2001,32(2):22~24.

        Research Progress on Outbreak Regu larity of Mulberry Moth and Control Techniques

        ZHAO Xu-hua1,BAIXi-chuan2,SH IGuo-fang1
        (1.H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zhou 313000 Zhejiang,China; 2.Wux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Huzhou 313000 Zhejiang,China)

        The mulberry moth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primary pest in mulberry fields because of its wide spread, strong fecundity capacity,terrible diffusion ability.This articlemainly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outbreak regularity,life habit and control technique ofmulberry moth.

        mulberrymoth;outbreak regularity;control technique

        S888.7

        A

        0258-4069[2013]03-005-06

        趙敘華(1959-),男,農藝師。主要從事蠶桑技術推廣工作。E-mail:zhaoxuhua1959@163.com

        猜你喜歡
        蠶業(yè)桑園天敵
        重視桑園管理 強化養(yǎng)蠶基礎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敵
        淺談現(xiàn)代高標準桑園建設與管理
        四川蠶業(yè)2021年總目錄
        淺談種繭育夏伐桑園的冬季管理
        天敵昆蟲
        ——管氏腫腿蜂的應用技術
        《四川蠶業(yè)》稿約
        四川蠶業(yè)2020年總目錄
        《四川蠶業(yè)》2021年征訂啟事
        天敵昆蟲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討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91九色极品探花内射| 少妇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摸进她的内裤里疯狂揉她动图视频| 中国丰满熟妇xxxx| 日本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农村妇女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人妻性色av专区0000|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 少妇饥渴偷公乱a级无码|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抖射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色|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高清| 水蜜桃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成人精品av|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 综AⅤ| 东京道一本热码加勒比小泽|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 全黄性性激高免费视频|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人人丰满视频网站| 免费在线观看草逼视频|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人妻|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狠狠色成人综合网|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 亚洲国产天堂av成人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色哟哟|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免费| av有码在线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演员表| 久久婷婷夜色精品国产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国内自拍偷国视频系列 | 全亚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