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鐵鋒,中學高級教師,南京市基礎教育專家,曾任南京外國語學校副校長、蘇州國際外國語學校校長,現任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校長。"/>
◎/錢鐵鋒
>>錢鐵鋒,中學高級教師,南京市基礎教育專家,曾任南京外國語學校副校長、蘇州國際外國語學校校長,現任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校長。
任何一個系統(tǒng)都必須具有封閉性,教育也是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有一個范圍規(guī)定性對教育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否定學校的封閉性,完全開放,實踐證明那樣的學校教育是無法操作的。但另一方面,教育又必須具有開放性,要善于吸納國內外各種先進觀念和資源,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育具有開闊的視野,才能把其他好的教育經驗借鑒過來,讓學生突破教室這樣一個空間,
事實上,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過分強調封閉性,完全將學生“圈養(yǎng)”起來,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課堂封閉。絕大部分學?,F在的課堂仍然是封閉的,基本不開放。課堂僅僅是教師和學生的課堂,甚至是教師一個人的課堂,既隔斷了外界信息的進入,也拒絕了監(jiān)督力量的介入。這也成為“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難以改變的原因之一。
校園封閉。很多學校把學生封閉在教室里上課、做作業(yè),甚至很少讓他們休息,許多場地和設備使用率很低,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封閉的校園固然帶來管理的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學校的安全。但是如果為了管理的方便就以犧牲學生發(fā)展為代價,這無異于因噎廢食。
學校封閉。整個學校就是關起門來自己辦學,不去接觸社會,尤其對安全問題顧慮重重,社會實踐、戶外活動盡量減少甚至取消,這種情況愈發(fā)嚴重。
教育封閉。教育跟其他行業(yè)的聯(lián)系很少,跟國外的聯(lián)系也很少,盡管現在通過互聯(lián)網有所聯(lián)系,但這種聯(lián)系只是一個維度,不可或缺的實踐維度卻恰恰是我們現在最缺乏的。
總的來講,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非常封閉,和歐美國家的基礎教育相比有明顯的差距,他們的學生有很多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而且經常走上社會,跟各行業(yè)直接接觸。
“圈養(yǎng)”學生對教育本身造成了在校園、社會乃至全世界從事他們喜歡的事情。所以,教育同時也必須是開放的。傷害,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更是后患無窮。
教師閉門造車、孤陋寡聞、效率低下。有的教師冥思苦想創(chuàng)新了一種做法,殊不知別人早已想到,而且已經做得很成熟、很完善了;有的教師幾十年延續(xù)一種舊有的教學模式,固守陳舊的教育觀念,強迫學生重復、低效地學習,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落后。這樣的情況我們經常能夠遇到。
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發(fā)展有缺陷。人是社會動物,是在與外界的交往中形成自己的各種觀念的。學生如果根本不接觸社會,很少接觸生活,交際圈很小,大腦無從產生相關“聯(lián)系”,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就難以有全面、科學的發(fā)展。
學生的視野、知識面、技能、能力全面落后。學校就像一個實驗室,學生只能在非常確定的、可控制的范圍內做事情,范圍再大一些就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不佳。學生在學校較少鍛煉,很少跟人交往,也沒有多少波折,有的只是單調的學習,所以學生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的優(yōu)化受到了很大局限。
學生大腦開發(fā)甚少,大腦畸形發(fā)展,潛力有限。熟悉腦科學的人都知道,神經具有可塑性,大腦可以根據環(huán)境刺激來改變內在結構。嬰兒出生時大腦中已經有了10億個神經元,那些沒有使用的會逐漸萎縮,而那些經常得到有效刺激的神經元則會更加發(fā)達。如果學生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很少參加其他實踐活動,大腦相應的部分就會退化,導致潛力有限。
學生很難經風雨、見世面,不適應社會需要。因為學生根本不去接觸真實的社會,沒有經歷過必要的挫折,沒有豐富的經歷,所以大部分學生進入社會以后很難適應。
不科學的評價制度、考試制度。目前的評價制度只看成績,只看升學率,這樣的制度在宏觀上給大家造成非常大的束縛。這種束縛既表現為教育者的價值追求,也表現為將學生“圈養(yǎng)”起來追逐高分。
教育管理者觀念保守,眼界狹窄。很多人思維不開闊,總是害怕,認為教育開放跟考試、課堂教學沒關系,甚至有悖于學校教育,于是不敢把教室門、學校門打開。
教育者的線型思維。人的思維有三種不同層次,最基本的是線型思維,高一層次是扇型思維,再高一層次是球型思維。現在很多教育者還沒有擺脫線型思維這樣一個層次,看問題很直觀,沒有考慮其他途徑。要想考得好就要學得多、練得多、講得多,這就是線型思維的典型特點。
教育督辦、監(jiān)管不力。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辦學最大的作用應該是督導和監(jiān)管,發(fā)現違反辦學規(guī)律、有悖辦學方向的行為應該干預,事實上很多教育主管部門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好,只看升學率而不管、少管其他方面。
開放觀念。辦教育的人必須有大教育的觀念,必須有超出教育范疇的視野,不僅要看到自己任教的那門課,還要看到所有學科、整個學校,看到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終身教育,看到教育和經濟、社會的關系,看到中國教育和世界教育的關系等。思維應該是球型的、全方位的,如果我們做教師的視野太狹窄,培養(yǎng)出的學生恐怕也會比較狹隘。
開放課堂。課堂要經得起看,領導、同行、家長,誰來看都應該歡迎,同時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要加緊推進。
開放校園。打開教室門,讓學生更多地到戶外活動。學校的運動場所和設施,藝術科技方面的器材、功能室,以及圖書館等,都應充分向學生開放,讓學生能接觸更多方面的教育內容,進入更大的空間。
大力投身社會實踐??梢詭ьI學生到工廠、農村、部隊、商場、貧困地區(qū)、養(yǎng)老院、孤兒院等地方。學生在這個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不接觸社會,對社會沒有什么概念、看法,如何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體系呢?大力投身社會實踐是必不可少的,是不可能留待將來再去彌補的。所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應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應該在時間和空間上予以確保。
努力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梢耘c國外學校開展為期一年的中期留學、短期游學或友好學校交流。當然國際化不僅是這樣一些內容,比如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國際高中各種不同的辦學形式,眾多的外籍教師,以及學校教育理念中的國際化因素,也都是教育國際化。雖然目前大部分學校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但是應該有這樣一種意識,并且抓住一切機會開展國際交流活動,多種渠道學習、借鑒國外教育理念。
教育培養(yǎng)的是完整的人,是內涵豐富的人,是能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所以,教育必須堅決地拒絕“圈養(yǎng)”,讓學生在廣闊的世界接受更豐富的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