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湖南省蔬菜體系武陵山片區(qū)試驗站 向 平 廖東海 何宗桃 秦桂芳
桑植縣永強蔬菜專業(yè)合作社 呂紹強
青花菜是武陵山生態(tài)區(qū)主要的反季蔬菜之一。近年來,武陵山片區(qū)試驗站探索運用漂浮濕潤育苗技術,不僅提早了青花菜生產季節(jié),而且培育出的菜苗根系發(fā)達、生長整齊、植株健壯;大田定植省工,成活率提高、發(fā)病率降低,平均產量大幅提升。青花菜漂浮濕潤育苗技術已得到山區(qū)菜農的普遍歡迎。
青花菜性喜冷涼,屬半耐寒性蔬菜。其發(fā)芽的最低溫度為3℃,最適溫度為20~25℃,最高溫度為35℃,植株生長適溫為20~22℃。青花菜要求光照充足,但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青花菜性喜濕潤,但不耐旱、不耐澇,對水分要求較嚴格,尤其在育苗階段,防旱和防澇是苗期管理的重點。武陵山生態(tài)區(qū)應用漂浮濕潤育苗設施,靈活控制溫光濕條件,能滿足青花菜苗期的生長需求。
育苗場地應選擇在背風向陽、地勢平坦、交通方便、靠近潔凈水源、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四周無污染的地方,且電源充足、地形開闊,便于建立標準育苗拱棚群,同時還要求兩年以上未種植茄科或十字花科作物。
塑料大棚規(guī)格為脊高2.5~3米,跨度8米,長度36米;二連棟以上大棚的單棟跨度8米、脊高4~6米、長度36米。育苗池建設如下:一個單體大棚8個育苗池,中間過道寬0.5米,兩旁各4個育苗池,每廂育苗池(內空)長8.2米 × 寬3.65米,苗床高10厘米,過道及苗池用規(guī)格為24厘米 × 12厘米水泥磚鋪設。在每棟大棚內靠門旁建一個洗手消毒盆,以及一個長3米、寬1.5米、深0.6米的營養(yǎng)池。
漂浮池建好后要清洗消毒,可用20%漂白粉700~800倍液或高錳酸鉀1000倍液浸泡20分鐘后,再用刷子刷洗。然后用自來水沖洗干凈,防止藥液殘留影響菜苗正常生長。
在漂浮池中加入10厘米左右深的干凈水,保持氮素濃度為150~200微升/升,施肥時將肥料溶解后再放入漂浮池混勻。注意肥料不能直接施在漂浮盤上,以免傷苗。
采用經過高溫消毒的基質加水拌和使之濕潤,加水量的多少以基質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為宜。再將基質填滿已消毒的育苗盤的孔穴,基質裝填要充足、均勻,松緊度要適中。裝好盤后將漂浮盤抬高約0.3米,然后自由下落2~3次,如果周圍沒有基質溢出,即可再將盤填滿打孔。
2.6.1 種子消毒 針對青花菜的主要病害選用相應的消毒處理方法。(1)熱水處理:把種子放入55℃熱水,維持水溫均勻浸泡15分鐘。(2)高錳酸鉀消毒: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0分鐘,用清水洗凈后催芽。(3)磷酸三鈉消毒:先用清水浸種3~5小時,再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20分鐘,撈出洗凈。
2.6.2 浸種催芽 消毒的種子用溫水浸泡8~12小時后撈出洗凈,置于發(fā)芽箱中28~30℃保溫保濕催芽。
當催芽種子70%以上露白即可播種。先將漂浮盤內有機基質澆足底水,水滲下后再薄撒一層有機基質,摸平漂浮盤表面基質,而后將種子直播至漂浮盤孔穴中。播種后覆蓋有機基質0.8~1.0厘米厚。
2.8.1 溫光管控 冬春育苗需蓋膜保溫,在保證秧苗不受凍害的前提下,盡量早揭晚蓋膜保溫;早春育苗白天溫度控制在18~20℃,夜間溫度控制在15~10℃;夏秋育苗需遮光降溫,適當控制水分,并適時逐漸撤出遮陽網,進行煉苗。苗期溫度管控詳情見表1。
2.8.2 壯苗指標 苗高15~20厘米、莖粗0.3~0.4厘米、5~6片真葉,葉片肥厚、葉色正常、根系發(fā)達、植株生長健壯,無病蟲危害斑痕。
2.8.3 雜草及病蟲防控 育苗盤中的雜草,可采用人工拔除。當地主要病蟲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和蚜蟲等,可采用物理防治或化學防治。物理防治方法如下:(1)連棟大棚內運用黃板誘殺蚜蟲。室內懸掛黃色粘蟲板或黃色板條(25厘米 × 40厘米),其上涂一層機油,數量為30~40塊/畝。(2)中小棚覆蓋銀灰色地膜驅避蚜蟲。(3)用40~50目防蟲網覆蓋隔離。采用化學防治時,使用的藥劑應符合GB4285、GB/T8321的要求。主要病蟲防治的選藥用藥方法見表2。
2.8.4 控水煉苗 菜苗移栽前7~10天開始控水煉苗。煉苗時把塑料薄膜剪破,讓池水流出去,便于排除積水;用泡沫磚將漂浮盤墊起來,然后每天澆水,菜苗水分含量以中午發(fā)生輕度萎焉、早晚能恢復正常為宜。
3.1.1 鹽分升高 如基質電導率過高,遇到高溫干燥的氣候時將使鹽分濃度升高,對菜苗造成危害。
3.1.2 菜苗螺旋根 播種過淺或基質裝填過于壓實時,如種子直接播在基質表面上,發(fā)芽后由于基質表面的肥水條件就可滿足菜芽的生長,因此根系成螺旋狀盤旋在基質表面,而不向下生長。
表1 苗期溫度管控指標
3.1.3 孔穴基質干燥 裝盤時基質水分不夠,而基質裝好后又放了一段時間才播種到漂盤,或基質裝填過松,都會在漂盤擺放到漂浮池中時,使基質從漂盤底孔漏出,孔穴中基質形成斷層,造成水分不能正常吸濕到表面,從而影響了出苗。
3.1.4 藍綠藻滋生 苗盤放入池后不能把池面全蓋嚴,為青苔、藍綠藻的生長提供了空隙;在漂浮育苗盤的基質上有水分也會導致青苔、藍綠藻生長。
3.2.1 噴水淋溶消除鹽害 發(fā)生鹽害的苗盤可見基質表面發(fā)白,有鹽分析出,通過噴水淋溶,即可消除鹽害。
3.2.2 提供正常扎根環(huán)境 減少螺旋根發(fā)生 裝填基質時要松緊適宜,用手指輕壓不再下落即可,確保基質不漏失,保證苗穴基質完整。播種深度以基質表面剛好看不到種子為宜,不超過0.5厘米??刂七M入漂浮盤內的水量剛好夠毛細管吸收利用;在種子萌芽階段,要注意天氣預報,盡可能避免寒冷、陰云天氣。
表2 主要病蟲化學防治
3.2.3 防止孔穴干燥 裝盤時控制好基質水分,不能過干,現(xiàn)裝現(xiàn)播現(xiàn)漂盤。裝盤時一定要將孔穴內基質稍加壓實,不能過松。出現(xiàn)干穴后,如果還未出苗,應及時用手壓實孔穴,補足不夠的基質,重新播種,并澆水使孔穴中基質潮濕,以加快水分上滲的速度。
3.2.4 綜合控制藍綠藻 嚴格控制苗肥中磷肥的濃度,一般氮磷肥的比例以1∶0.5為宜。做好舊盤的消毒工作,控制藍綠藻產生的源頭。育苗池與育苗盤配套,育苗盤放在育苗池中不留空隙,若有露出地方,宜用其他遮光材料將其覆蓋。及時通風排濕,控制棚內的溫濕度,減小空氣濕度。如果產生藍綠藻即可用硫酸銅、生石灰和水按照1∶1∶6的比列配置波爾多液噴灑在漂盤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