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明仙,李光富,王開昌,陳新舉
(1.湖北鄖縣楊溪鋪鎮(zhèn)農業(yè)技術服務中心,442514;2.湖北鄖縣農技推廣中心土肥站;3.湖北鄖縣農技推廣中心經(jīng)作站;4.湖北鄖縣農技推廣中心種植業(yè)站)
鄖縣甘薯資源利用現(xiàn)狀及產業(yè)鏈條延伸思路
耿明仙1,李光富2,王開昌3,陳新舉4
(1.湖北鄖縣楊溪鋪鎮(zhèn)農業(yè)技術服務中心,442514;2.湖北鄖縣農技推廣中心土肥站;3.湖北鄖縣農技推廣中心經(jīng)作站;4.湖北鄖縣農技推廣中心種植業(yè)站)
分析了鄖縣甘薯資源利用現(xiàn)狀、種植規(guī)模、甘薯營養(yǎng)特征、地方甘薯飲食習慣、甘薯角色轉換、栽培品種及技術應用等方面,提出了鄖縣作為綠色轉型發(fā)展創(chuàng)新區(qū),應圍繞甘薯產業(yè)素質提升、產業(yè)內部結構調整、開發(fā)前景展望及延伸產業(yè)鏈條等方面,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原生態(tài)產品和多途徑提高甘薯附加值。
鄖縣;甘薯;利用現(xiàn)狀;產業(yè)鏈條延伸
鄖縣地處湖北省西北部,秦巴山片區(qū)貧困地區(qū),是全國甘薯主產縣,為湖北省甘薯生產大縣之一,據(jù)湖北省鄖縣統(tǒng)計局2012年數(shù)據(jù)顯示,全縣甘薯常年種植面積7 640 hm2,年產鮮薯20.9萬t,實際種植面積8 666.7 hm2,實際產量32.5萬t。主要種植區(qū)域分布在滔河流域的梅鋪、譚山、劉洞、白浪、南化、白桑以及漢江流域的楊溪、安陽、青山、青曲、大柳共11個鄉(xiāng)鎮(zhèn),主栽品種為徐薯22、徐薯18、豫薯7號、鄂薯5號、鄂薯6號、紅心王等。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膳食結構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甘薯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也由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口糧作物轉化為需求量日益劇增的功能保健食品[1],富有地域特色的鄖陽紅薯粉、紅薯花粉,鄖陽三合湯、鄖陽薯條、鄖陽紅薯葉酸菜,鄖陽烤薯、蒸薯,鄖陽薯干酒,鄖陽薯面饃、面條等傳統(tǒng)薯類小吃名揚省內外。
進入21世紀,鄖縣甘薯主產區(qū)的滔河流域涌現(xiàn)一批甘薯加工企業(yè),以加工紅薯花粉、粉絲、鄖陽薯粉為主,包括傳統(tǒng)作坊式的手工鄖陽薯粉和先進的加工薯粉系列。其中鄂魯?shù)矸蹚S、戀家淀粉廠、鄖府薯業(yè)、鄖陽百味佳食品有限公司及民間手工漏粉共計60余家,年加工鮮薯21萬t,為市場提供成品薯粉1.5萬t,產值3.6億元,鮮薯產值2.52億元,僅十堰地區(qū)甘薯粉條年消費量為1.5萬~2萬t,而地方名吃鄖陽三合湯年消費量為5 000 t。但有關提高甘薯高附加值的技術仍很少或單一,如甘薯榨汁飲料技術、膨化食品、面包技術、薯脯、蜜餞[2]技術和再生生物能源技術等。同時,甘薯在鄖陽山區(qū)作為重要蔬菜,僅局限于將薯葉、薯柄泡制或腌制酸菜,菜用甘薯的芽尖生產深加工,諸如速凍甘薯莖葉、干制甘薯莖葉、甘薯莖葉保鮮飲料、甘薯莖葉罐頭等還是空白。另外,將薯藤曬干作為畜禽干飼料利用較為普遍,而特色薯、藥用薯、水果薯種植較少。
甘薯( Lam),又名紅薯、紅苕??墒巢糠?0%,含大量黏蛋白、維生素C,維生素A也很豐富,每100 g鮮甘薯中含能量414 kJ、水分73.4%、蛋白質1.1 g、脂肪0.2 g、膳食纖維1.6 g、碳水化合物23.1 g、胡蘿卜素750 μg、視黃醇當量125 μg、硫胺素0.04 μg、核黃素0.04 mg、尼克酸0.6 mg、維生素C 26 mg、維生素E 0.26 mg、鉀130 mg、鈉28.5 mg、鈣23 mg、鎂12 mg、鐵0.5 mg、錳0.11 mg、鋅0.15 mg、銅0.18 mg、磷39 mg、硒0.48 mg。
常吃甘薯能降膽固醇,減少皮下脂肪,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益腎陽,并有助于護膚美容,和血補中,寬腸通便,增強人的免疫功能和預防骨質疏松癥。甘薯中含有硒,具有抑制活性氧的生產、防癌抗癌、抑制癌細胞繁殖的作用。同時防動脈硬化,抗衰老。甘薯中所含黏液蛋白能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甘薯中的綠原酸可抑制黑色素的產生,防止雀斑和老人斑的出現(xiàn),抑制肌膚老化,減緩機體的衰老過程[3]。
甘薯塊根味甘,性平,微涼[3],入脾、胃、大腸經(jīng),可補脾益胃,生津止渴,通利大便,益氣生津,潤肺滑腸。莖葉味甘、淡,性微涼,入肺、大腸、膀胱經(jīng),可潤肺和胃、利小便、排腸膿去腐,應用于腸燥便秘?!侗静菥V目》記載甘薯為補益藥。
甘薯被國內外專家認為是21世紀最理想的食物之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作物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經(jīng)3 a的研究和評選,甘薯在13種蔬菜中位列冠首,被稱為“冠軍菜”,而甘薯葉被亞洲蔬菜研究中心稱為“蔬菜皇后”。
鄖縣農業(yè)局種植業(yè)站的技術人員在近半個世紀的甘薯生產中相繼引進推廣勝利百號、徐薯18、豫薯868、豫薯403、豫薯603、豫薯607、紅心王、豫薯6號等品種。進入21世紀,相繼引進鄂薯5號、鄂薯6號、徐薯22、豫薯7號、豫薯12、豫抗病1號等高淀粉品種。與此同時,根據(jù)市場、城市消費需求,又引進鮮食型的鄂薯7號、浙薯132等品種,特色型品種鄂薯8號、徐紫1號,濟薯18等紫色薯品種及菜用型品種福7-6、BCO3、BCO4,烤薯加工兼用型品種西農431紅心系列。
鄖縣屬典型的北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降雨量860~960 mm,≥10℃的年有效積溫5 190℃,無霜期246 d,年日照時數(shù)1 900 h,是甘薯生長的最適宜區(qū)域,甘薯栽培面積大、時間長,高產栽培技術和新品種引進、起壟技術、配方施肥技術、覆膜高產栽培技術、貯藏保鮮技術、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應用廣泛。鄖縣是甘薯一年二熟制區(qū)域,春薯占全年種植面積和產量的70%和80%,夏薯占全年種植面積和產量的30%和20%,夏薯主要供翌年繁殖、鮮食及蒸、煮、烤等。2011-2012年,在國家甘薯科學家馬德夫先生、湖北省農業(yè)科院糧食油料作物研究所資深甘薯研究專家楊新筍先生的指導下,鄖縣先后引進鄂薯5號、鄂薯6號等高淀粉薯,在主產區(qū)域梅鋪鎮(zhèn)示范推廣面積近2 000 hm2,經(jīng)測產驗收,鄂薯6號淀粉含量高達28%,鮮薯667 m2產量6 051 kg,引進的菜用甘薯BCO3、BCO4、福7-6莖尖667 m2產量達到3 147.4、2 289.7和1 726.6 kg;每667 m2產值達到10 074.70、13 848.60元和7 597.04元[4]。鄂薯6號成為甘薯龍頭加工企業(yè)鄖府薯業(yè)定點定單專用品種,僅鄂薯6號就為區(qū)域農民凈增效1 500萬元以上。
5.1 薯蝌蚪
將薯干碾成面,取薯干面2.5 kg,加水4~5 kg漂4~6 h后,鍋中加水5~7 kg,燒開后,將漂過的薯面糊倒入燒開過的鍋中,反復攪拌,煮熟為止,取一大盆,盛上涼水,將煮熟的薯面糊陸續(xù)加入薯蝌蚪漏瓢(葫蘆干后,鋸兩半,去掉瓤,鑿小圓眼,直徑約0.6 cm),用勺子按壓,使其均勻漏入盛水盆中,換水1~2次,盛入碗中,然后澆上調味品(蒜汁、花椒、辣椒、酸漿汁、鹽、油)即可食用。
5.2 薯面滸
外形近似北方水餃,上捏一小咀狀。將碾好的薯干細面,加水揉成團,分成小面團,捏成片,內包上餡,下鍋煮熟,加入薯葉酸菜,即食,味獨特。
5.3 薯面刀削面
將碾好的薯干細面揉成團,按扁后放在木墊板上,切成薄扁條入沸水鍋中,煮熟后,加入適量鹽、薯葉酸菜和油,其味鮮美。
5.4 薯面饃
將碾好的薯干細面揉團加入發(fā)酵粉,揪成小團,做成面團或包子上鍋蒸,約25 min后起鍋即食,色黑而有韌勁,嚼之有味而特別香甜。
5.5 涮薯饃
鮮薯洗凈,取一鐵片,用小鐵釘釘成小眼,將洗凈的甘薯在鐵片上來回刷,漏下的鮮甘薯汁渣加入適量鹽、油、蔥花、辣椒面少許,用手拍成小圓餅形,在鍋中炕熟,即食,味可口而鮮美。
5.6 鄖陽三合湯
將傳統(tǒng)的手工漏紅薯粉浸透后,150 g放入竹漏勺后在牛骨湯中反復煬熟后,放入碗中,放熟牛肉若干片,然后澆上麻辣牛骨湯,放香菜、蔥花、蒜汁加水餃若干一同食用,為鄖陽特色風味。
除此之外,還有紅薯面條、紅薯黃酒、紅薯條等膳食。處于生活困難時期滔河流域農民為變換甘薯膳食法,別出心裁地變換吃法,將甘薯膳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6.1 技術應用推廣和產業(yè)素質提升
以主產區(qū)的滔河流域為主,進行科學規(guī)劃和布局,實施地域集聚,規(guī)?;N植高淀粉型、食用加工型、色素加工型、飲料型品種,主要為鄂薯5號、鄂薯6號、鄂薯7號系列,徐薯22、豫薯12、紅心系列及特色型的鄂薯8號、渝紫263、徐紫1號等。全面推廣配方施肥、覆膜起壟、省力化等技術,提高單產和產品質量。分村分區(qū)域定品種,推廣工廠化繁育薯苗。在主產區(qū)建3~5個甘薯標準園、高產示范園,推廣機械化作業(yè)(起壟、覆膜、有害生物防治、采收、整地、分級),實施技術集成。
6.2 食用加工兼用型及特色薯、水果薯、菜用型甘薯布局
以漢江河谷和距市場近的周邊鎮(zhèn)規(guī)劃一批專業(yè)村以生產食用型甘薯和菜用型甘薯。主要以鄂薯7號、浙薯132、豫薯12、紅心系列、特色薯系列的濟薯18、鄂薯8號、徐紫1號及菜用型的福薯7-6、BCO3、BCO4。
在蔬菜主產區(qū)重點推廣菜用甘薯和適當擴大菜用甘薯種植面積,為市民餐桌提供盡可能多的綠色放心菜,近郊發(fā)展特色薯、水果薯生產。
6.3 出臺優(yōu)惠政策,多措并舉
甘薯主產區(qū)地方政府應為民謀利,大膽探索經(jīng)營模式和土地規(guī)模經(jīng)營機制,加強產業(yè)的運營指導,突出抓好產銷對接,充分利用社會和民間資本,引進加工企業(yè) (包括淀粉制品、飲料榨汁技術、面包、膨化食品、莖葉速凍蔬菜、莖葉保鮮飲料、莖葉罐頭、色素、飼料、生物能源等),提高附加值,出臺優(yōu)惠政策,鼓勵建立甘薯家庭農場,規(guī)模化種植,產業(yè)化經(jīng)營。
6.4 以科技為支撐,加大深加工研發(fā)力度
縣級政府和主產區(qū)域地方政府應走出去請進來,以科技為支撐,與國家食品研究機構、省農科院、華中農業(yè)大學等科研院所聯(lián)姻,加大甘薯品種選育和食品加工研究的研發(fā)力度,從而促進區(qū)域甘薯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拉長產業(yè)鏈條,提高附加值。
6.5 舉辦甘薯節(jié),利用媒介,促推區(qū)域甘薯產業(yè)
鄖縣滔河流域與河南、陜西接壤,素有二月二、三月三廟會,主產區(qū)域應充分利用這一傳統(tǒng)習俗,試辦甘薯節(jié),推介甘薯深加工產品、優(yōu)良品種展示、技術咨詢、甘薯傳統(tǒng)膳食文化等,促推甘薯產業(yè)。
綜上所述,甘薯具有可種面積大、增產潛力大、投入少、產出多、耐瘠耐旱、單位面積可食用的干物質居各作物之首的特點,可綜合利用。正如臺灣權威學者陸之琳所說,甘薯是營養(yǎng)最豐富、平衡的保健食品,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水資源區(qū)應著力發(fā)展甘薯產業(yè),充分利用甘薯資源,為人類社會造福。
[1]楊新筍,周開平,程航,等.湖北省甘薯科研生產的歷史現(xiàn)狀與對策[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5(5):7-10.
[2]高廣金,劉作斌.圍繞市場抓調整 發(fā)展甘薯增效益[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0(1):3-5.
[3]王開昌,姚定勇.鄖縣甘薯生產現(xiàn)狀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J].長江蔬菜,2011(10):67-69.
[4]王開昌,陳新舉,張鋒,等.鄖縣菜用甘薯新品種清潔栽培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1(7):46-47.
[5]肖愛英.有機紫薯種植技術[J].現(xiàn)代種業(yè),2013(2):52-53.
[6]蔡健,王薇.新型紅薯葉食品加工技術[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3,24(6):64-66.
Utilization Status of Sweet Potato Resources in Yunxian and Its Industry Chain Extension
In the paper,we analyzed the utilization status,planting scale,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local dietary customs, role transition,planting cultivars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sweet potato in Yunxian.And as a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zone,Yunxia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weet potato industry,adjusting industry internal structure,forecasting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extending industrial chain,and provide more original products for consumers and improve the added value of the sweet potato by all means.
Yunxian;Sweet potato;Utilization status;Industrial chain extension
S531
:A
:1001-3547(2013)16-0075-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3.16.024
耿明仙(1972-),女,大專,農藝師,長期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電話:13508677580,E-mail:1399891835@qq.com
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