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力
(貴州省黔西縣中心醫(yī)院,黔西551500)
資壽解語湯治療中風后失語37例
張 力
(貴州省黔西縣中心醫(yī)院,黔西551500)
目的 觀察資壽解語湯治療中風后失語療效觀察。方法 選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病房中風失語癥患者76例,治療組37例,對照組39例。治療組、對照組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加服資壽解語湯治療3周。結(jié)果 AQ評分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1%,對照組為79.4%。WEB評分后發(fā)現(xiàn)治療組語言功能恢復的效果高于對照組恢復效果。結(jié)論 資壽解語湯在治療中風后失語方面有理想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資壽平語湯;中風;失語;中醫(yī)藥治療
中風后失語是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喪失,是由于大腦皮層(優(yōu)勢半球)的語言中樞損傷所引起的。據(jù)國內(nèi)報道,腦卒中病人中約25%伴有言語障礙,急慢性腦血管疾病中有56%~69%出現(xiàn)言語障礙[1-2]。中醫(yī)稱該病為“喑痱”、“風暗”等,最早記載于《黃帝內(nèi)經(jīng)》。中醫(yī)認為本病常由于風、火、痰、瘀四邪傷及心、脾、肝、腎四條經(jīng)脈,擾及神明,閉阻舌竅而致失語。我院采用資壽解語湯治療中風后失語效果理想,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病房中風失語癥患者76例。治療組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齡最小者47歲,最大者75歲,平均年齡62.47歲;病程最短1月,最長3月;腦梗死22例,腦出血15例;首次35例,復發(fā)中風2例。對照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齡最小者45歲,最大者77歲,平均年齡61.58歲;病程最短1月,最長5月;腦梗死28例,腦出血21例;首次36例,復發(fā)中風3例。
1.2 入選標準 ①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中公布的腦卒中診斷標準;②出現(xiàn)中風后失語不超過1個月;③生命體征穩(wěn)定;④年齡20~80歲。
1.3 方法 治療組、對照組均采用我科病房的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加服資壽解語湯方藥組成如下:防風9g,附子6g,天麻6g,肉桂6g,羌活6g,酸棗仁6g,甘草3g。水煎服,2次/日。治療3周為1療程。
1.4 療效評價標準 治療前及治療后采用失語商AQ、西方成套測驗WAB評定患者語言功能恢復情況及治療效果。
AQ療效判定標準:治愈:失語完全改善,AQ>98.4;顯效:癥狀部分改善,AQ>84.4~98.3;有效:AQ>75~84.3;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AQ≤75。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AQ評分結(jié)果 治療組37例,痊愈6例,顯效12例,有效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9.1%。對照組39例,痊愈3例,顯效13例,有效15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9.4%。兩組總有效率經(jīng)χ2檢驗,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AQ評分結(jié)果比較(n,%)
2.2 治療前后WAB評分比較 治療3周后,治療組和對照組在口語表達、聽理解、復述、命名4方面得分較治療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比較,治療組在口語表達、聽理解、復述方面的得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語言功能恢復的效果高于對照組恢復效果,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WAB評分比較(χ±S)
資壽解語湯最早見于陳文治的《諸癥提綱》中,治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至清代不少名家將此方收入著作中,如沈金鰲的《雜病源流犀燭》。在《成方切用》中喻昌稱贊:“此方乃治風入脾臟,舌強不語之癥,至于少陰脈系舌本,腎虛風入舌不能吃緊之侯,古今從無一方及之?!?/p>
其中,防風散外風,羚羊角、天麻息內(nèi)風,酸棗仁寧心,甘草和中益脾,扶正祛邪,化痰息風面面俱到。而附子、肉桂不僅引火歸元溫脾土,同時可以溫補腎水,振奮心陽,促使心、脾、腎之脈上絡舌本,恢復功能,可為匠心獨俱。
[1]徐玲麗,沈志祥.失語癥的康復治療[J].中國組織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17):3387.
[2]陳鐘琴,羅本燕.失語癥工作記憶研究進展[J].國際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雜志,2010,37(3):284-286.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6.012
1672-2779(2013)-06-0021-01
??蘇 玲
20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