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方
(河南省虞城縣公療醫(yī)院,虞城476300)
中藥自然康復枕治療頸椎病224例
趙東方
(河南省虞城縣公療醫(yī)院,虞城476300)
目的 研究中藥自然康復枕治療頸椎病的療效。方法 選擇224例頸椎病患者為治療組,采用中藥自然康復枕及手法治療,與100例采取坐位直線頸椎牽引及常規(guī)手法治療的對照組比較,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P>0.05),但顯效率差異有顯著性(P<0.05),隨訪6個月治療組長期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中藥自然康復枕及手法治療頸椎病,療效肯定,療程較短,療效持久,值得推廣。
頸椎;中藥自然康復枕;臨床研究
頸椎病是骨科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治療上方法多種多樣。筆者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利用中藥自然康復枕及手法治療頸椎病患者240例并與100例對照組比較,效果滿意?,F(xiàn)總結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頸椎病的診斷標準確診。
治療組歸屬A組224例,給予中藥自然康復枕及手法治療,基本資料:男137例,女87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8歲,平均(38±13.5)歲;病程7天~21年不等,平均(3.6±0.8)年;頸型21例,神經(jīng)根型123例,脊髓型11例,椎動脈型53例,交感神經(jīng)型16例。對照組歸屬B組100例,給予坐位直線頸椎牽引及常規(guī)手法治療。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68歲,平均(38±12.3)歲;病程6天~22年,平均(3.2±0.6)年。頸型10例,神經(jīng)根型55例,脊髓型5例,椎動脈型26例,交感神經(jīng)型4例。
1.2 入選標準[1]①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頸痛伴上肢放射痛,頸后伸時加重,可出現(xiàn)受壓神經(jīng)根皮膚節(jié)段分布區(qū)感覺減弱。②體征:壓頸試驗或上肢牽拉試驗陽性。③X線檢查顯示:頸椎生理弧度變直或后突,鉤椎關節(jié)增生明顯,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④MRI或CT可見椎體贅生物及椎管變窄,神經(jīng)根受壓。
1.3 方法 治療組(A組) 224例均采用中藥自然康復枕并配合手法治療。中藥自然康復枕的制作方法:用棉布制作一個10cmX15cmX40cm的藥袋,將炮制好的Ⅰ號中藥裝入袋內,然后將藥袋用紗布包好裝入于制好的
枕皮前側,再用6cm高20cm寬40cm長的強力海綿裝入枕皮的后半側,最后將炮制好的Ⅱ號中藥細顆粒裝入35cmX12X10cm的2個布袋內,分別裝入左右枕皮邊緣部,布袋全部從枕頭背面裝入后將拉鎖拉住即可。
Ⅰ號中藥組方 決明子100g,晚蠶沙100g,黑豆2000g,綠豆300g,細辛6g,艾葉30g,花椒30g,威靈仙20g,桑葉30g,磁石30g,川芎10g,白芷10g,石菖蒲30g,合歡皮30g,鉤藤30g,牛膝20g。
用法:將諸藥烘干,把決明子、晚蠶沙、黑豆、綠豆與粉碎后的藥粉混合均勻后裝袋。
Ⅱ號中藥組方 荊芥15g,防風15g,菊花100g,桑葉100g,夏枯草10g,燈心草200g,側柏葉200g,艾葉50g,薄荷100g,白芍200g,甘草100g,當歸100g,茉莉花100g,琥珀10g。
用法:將以上諸藥烘干,共研細末裝入布袋備用。
對照組(B組) 患者取坐位,行枕頜布帶直線牽引,重量6Kg,并做常規(guī)手法治療,治療時間及療程同治療組。
2.1 療效評定標準 以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能參加工作及正常生活為顯效;以臨床癥狀體征有改善,工作及娛樂活動有受限為有效;以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為無效。
2.2 綜合療效比較 兩組均于治療4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定(10天為一療程)。結果A組224例中顯效167例,占74.55%,有效39例,占17.41%,無效18例,總有效率91.96%;B組100例中,顯效58例,占58%,有效32例,占32%,無效10例,總有效率9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AB兩組在總有效率相比較(P>0.05),無明顯性差異。但顯效率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P<0.05)差異有顯著性,說明治療組高于對照組。3個月后隨訪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5%,對照組為90.5%??梢妼φ战M完成4個療程后,3個月后隨訪,長期療效與治療組完成4個療程后仍然使用中藥自然康復枕的長期療效相比其有效率則下降。見表1、表2。
表1 頸椎病治療效果統(tǒng)計表(n)
表2 顯效病例療程及隨訪統(tǒng)計表[n(%)]
頸椎病為臨床常見病之一,主要是由于頸椎椎間關節(jié)退變,壓迫神經(jīng)及血管而產生的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即存在椎間盤、椎體關節(jié)、韌帶等退變的內在因素,又有勞損、外傷等外在因素,從而導致異位壓迫或化學刺激,使椎體及鄰近組織活動調節(jié)功能障礙而發(fā)?。?]。治療上應糾正頸部軟組織損傷及椎體錯位,緩解神經(jīng)、血管的壓迫,消除炎癥刺激、建立新的、正常的內外動靜力學平衡,臨床多選牽引、推拿等中醫(yī)綜合治療,95%以上的頸椎病可用非手術療法痊愈或好轉[3]。
頸椎病患者X線常表現(xiàn)為椎間隙狹窄,椎間孔變形,曲度異常及骨刺形成及骨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等,頸椎牽引可以拉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減少椎間盤壓力,從而改善頸椎生理曲度,使神經(jīng)根所受刺激和壓迫得到緩和,使扭曲推動脈得到伸張,從而消除患者臨床癥狀。牽引治療頸椎的關鍵在于對牽引角度的把握,因而臨床治療經(jīng)驗相當重要。而中藥自然康復枕依據(jù)自牽引功能進行臥位牽引,并在牽引同時配合使用中藥,中藥中含有散粒狀的黑豆、綠豆、決明子等,它們可以完成頸椎牽引的黃金角度而自行牽引并呈持續(xù)性牽引,由于中藥自然康復枕有自調功能,故而可以使受累神經(jīng)根及血管的定位而采取不同角度自牽,以取得最佳療效。中藥自然康復枕有自然的調節(jié)功能,并含有中藥黑豆、綠豆、決明子、晚蠶沙、威靈仙、川芎、細辛、牛膝等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滋補腎陽、祛風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加上顆粒藥物的自我按摩作用,可以解除頸椎肌肉的損傷,中藥自然康復枕利用生物力學原理,前面是顆粒中藥,后面是低于前面的裝置,這樣頸椎在睡覺時就不會出現(xiàn)中空現(xiàn)象,而是踏踏實實的枕在中藥袋上面,頭部則枕于自然康復枕后半部,使頸椎有一個后伸的自牽功能,從而達到動靜結合,維護頸椎內的靜力學平衡。緩解肌肉痙攣,糾正關節(jié)錯位,改變壓迫與受壓迫之間的關系,這樣就能盡快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恢復正常功能,并能保持長久預防功能,加之中藥自然康復枕左右兩側鑲有特殊中藥袋,有芳香功能,對神經(jīng)衰弱、失眠、高血壓、頭痛等癥也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1]李建成,付有芽,陸小平.不同角度頸椎牽引配合仰臥位手法治療頸椎病臨床觀察[J].中醫(yī)正骨,2003,15(5):22-23.
[2]彭寶涂,施杞.頸椎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概況[J].中醫(yī)正骨,1997,9(3):55.
[3]趙定麟.頸椎傷病學[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1994:14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010
1672-2779(2013)-15-0017-02
楊 杰
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