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是體色最為豐富的陸生脊椎動物之一。色彩斑斕的鳥兒們在帶給我們審美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有趣的問題。
動物園里的火烈鳥為什么會褪色?為什么用木槌拍打翠鳥的羽毛,美麗的藍色羽毛就會變成白色的……鳥類羽毛之謎是一個既古老又新穎的科學話題。
幾十年來,科學家已經(jīng)知道一些鳥類之所以擁有黃色或紅色的羽毛,是因為它們從食物中攝取到了這類色素。例如,北美紅雀從紅色果子獲得紅色色素,火烈鳥從海藻和海洋甲殼類動物中獲得粉紅色色素。這類顏色叫色素色,是由各種色素在羽毛發(fā)生時沉積而形成的。
已知的決定鳥類羽毛色彩的色素有兩種:黑色素和脂色素。黑色素來源于黑色素細胞,產(chǎn)生黑、灰、褐色;脂色素來源于胡蘿卜素和卟啉,產(chǎn)生紅、橙、黃、紫等顏色。色素吸收某些波長的光線,反射某些波長的光線,只有反射光線才能到達我們的眼睛,成為我們眼中能夠看到的顏色。在光譜的可見光部分,我們能看到的最短的波是紫色波,最長的波是紅色波。如果沒有光線反射回來,我們看到的就是黑色;如果所有的光線都反射回來,我們看到的就是白色。
但科學家面臨的一個難題是,鳥類的藍色羽毛又是怎么來的?要知道,藍色不可能來自鳥類的食物,因為在鳥類消化食物的過程中,像藍莓等食物中所含的藍色色素會被破壞掉??茖W家曾經(jīng)認為,鳥類擁有藍色羽毛的原因與天空看起來是藍色的是同一個道理:紅色波和黃色波穿過了大氣層,但較短的藍色波則向各個方向散射開來,發(fā)出藍色的輝光,使整個天空看起來湛藍湛藍的。而現(xiàn)在,科學家已經(jīng)搞清楚了,鳥類的藍色羽毛源自于與色素完全不同的一類色彩,叫結構色(或物理色)。
結構色是因羽毛上皮表面的凹凸溝紋以及羽小枝內(nèi)的小顆粒、氣泡和液泡等對光線的折射和干涉作用而形成的,如許多鳥所擁有的藍色、彩虹色和金屬色澤。常棲息于小溪邊樹上、捕食水中魚蝦的翠鳥,其羽毛看上去是藍色的,但如果用木槌拍打就會變成原(白)色的。這是為什么?原來,翠鳥的羽毛為棱鏡結構,光線經(jīng)羽毛折射后變成藍色,而拍打破壞了羽毛結構,于是羽毛就變成無色的了。蜂鳥閃閃發(fā)亮的羽色是光衍射的結果。所謂衍射,是指光線在通過直徑接近或小于波長的孔隙時傳播方向發(fā)生彎曲,從而產(chǎn)生各種顏色。蜂鳥細小的羽枝交匯成網(wǎng),起到衍射光柵的作用,于是便產(chǎn)生了美麗的閃閃發(fā)亮的顏色。
關于鳥類羽毛還有很多有趣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多數(shù)種類的鳥都是雄鳥的顏色比雌鳥鮮艷,但有些種類的鳥卻是雄鳥的顏色比雌鳥暗淡,還有一些種類的鳥的雌雄鳥的顏色是相似的?這些問題都涉及到一點:鳥類多彩羽毛的作用是什么?
科學家指出,正如鳥鳴的進化不是為了讓我們用耳朵聽起來更“悅耳”一樣,鳥類羽毛顏色的進化也不是為了讓我們用眼睛看上去更“賞心悅目”。大多數(shù)種類的鳥都是雄鳥的顏色比雌鳥鮮艷,幼鳥的顏色也不同于成年鳥。雄鳥鮮艷的色彩可以幫助它們吸引配偶,而不顯眼的色彩則可以保護巢穴里的雌鳥和幼鳥。有些種類的鳥如磯鷂,雄鳥的顏色比雌鳥暗淡,這是因為這種鳥是雌鳥求偶,雄鳥孵蛋。如果雄鳥和雌鳥共同孵卵和哺育幼鳥,那么它們的顏色通常就是相似的。
鳥類的羽毛色彩同時還是它們的保護色。色彩不顯眼的羽毛可以幫助鳥類躲避被其他動物捕食的危險,被稱為“隱藏色”。 將“隱藏色”發(fā)展到極致的是那些能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鳥類,比如生活在北極、亞北極和北半球高山地區(qū)的一種雷鳥屬的巖雷鳥。以雄性巖雷鳥為例,其羽毛顏色會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冬天,雄鳥是白色的,這與茫茫雪原融為一體;春天,雄鳥的頭、頸和胸部出現(xiàn)栗棕色橫斑,這是為了更好適應正在融化的冰雪大地;在初夏開始的短短幾天中,雄鳥的體色很快就變成了黑褐色,但兩翅和中央尾羽是白色的,如此強烈的明暗對比,目的是吸引雌鳥;到秋天,雄鳥又變成栗棕色的,與枯黃的植被顏色接近。
有斑點的鳥類采用的是一種被稱為“反蔭蔽”的羽色策略。一種叫做環(huán)頸鸻的水鳥,它們深色的背部與淺色的腹部形成非常強烈的黑白對比,背部的深色羽毛吸收光線明亮的身體上方的大部分光線,腹部的淺色羽毛則反射光線較暗的身體下方的大部分光線,從而起到很好的隱蔽作用。絕大多數(shù)的水鳥都采取這種“反蔭蔽”策略。
還有一種鳥類保護色叫“混隱色”,就是鳥類利用醒目的圖案來混淆身體的輪廓,這是一種避免被天敵發(fā)現(xiàn)的策略。比如,生活在西半球的一種胸部有兩道黑紋的雙領鸻,在一些環(huán)境下就很難被天敵發(fā)現(xiàn)。
最近,科學家對于鳥類的藍色羽毛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為了弄清楚鳥類羽毛的藍色是怎么來的,美國鳥類學家理查德·普魯姆和他的同事們在伊利諾伊州的一個國家實驗室里分析了無數(shù)的羽毛,幾乎涉及了所有擁有藍色羽毛的鳥類品種。
他們觀察到,一些鳥類在生長過程中,其藍色羽毛會產(chǎn)生一些驚人的變化:每個細胞內(nèi)的纖維角蛋白分子與水分離,就像油與水分離開來一樣。當細胞死亡時,水分干涸,留下的空間被空氣取代,在角蛋白分子結構中形成一個個氣泡,就像海綿一樣。當白光照射在藍色羽毛上時,這種角蛋白結構令紅色和黃色的波相互抵消,而藍色的波則得到增強,并反射到觀看者的眼睛里。
如此看來,鳥類的藍色羽毛是光線與羽毛細胞中的3D結構產(chǎn)生交互作用的結果,細胞中氣泡和角蛋白形狀和大小的不同導致產(chǎn)生深淺不同的藍色。普魯姆說,如此精確的納米結構是進化工程的一個異乎尋常的成就。
為什么許多不同種類的鳥類都獨立進化出了藍色羽毛呢?一種理論認為,一身漂亮的藍色羽毛標志著良好的健康和營養(yǎng)水平,這是雄性鳥類向潛在的配偶宣揚自己優(yōu)良基因的一種方式。普魯姆說:“就像人類的‘速配網(wǎng)’一樣,你得展示你引以自豪的一些個人信息,比如你在銀行有多少存款,你的家世背景,你有沒有患什么傳染性疾病,等等?!?/p>
目前,普魯姆正運用高科技手段研究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藍色羽毛與物理學和數(shù)學的關系。他說:“藍色羽毛之謎可能涉及到物理學和數(shù)學,但對于雌鳥來說,它們真正關注的,也許就是美之本身?!?/p>
鳥類因色彩斑斕而美麗,但鳥類向我們展示的不僅僅是讓我們賞心悅目的羽毛色彩,在它們美麗色彩的背后還隱藏著太多的科學奧秘,等待我們破解。(編譯 方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