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紅 王曉波 杜海峰 賀 宇 蔣 靜 關 娜 李 明 馬 琳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承德0670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腎損害17例
張學紅 王曉波 杜海峰 賀 宇 蔣 靜 關 娜 李 明 馬 琳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承德067000)
目的 探討中藥與西藥合用對過敏性(HSP)紫癜腎損害的治療效果。方法 對符合過敏性紫癜診斷的3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中藥+西藥治療,對照組單純西藥治療,進行療效比較觀察。結果 治療組在控制病情進展及預防過敏性紫癜腎損害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防治過敏性紫癜腎損害安全有效。
中西醫(yī)結合療法;過敏性紫癜;腎損害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以皮膚紫癜、出血性胃腸炎、關節(jié)炎和腎臟損害為特點的臨床綜合征,又稱Schonlein Henoch綜合征。過敏性紫癜所致的腎損害稱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SHN),簡稱紫癜腎。臨床除有皮膚紫癜等主要表現外,尿常規(guī)檢查以鏡下血尿、蛋白尿最為常見。如果血尿、蛋白尿長期存在亦可伴有慢性腎功能不全,甚至導致腎功能衰竭。腎損害是過敏性紫癜的基本病變之一,紫癜性腎炎發(fā)生率為37.6%[1],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是較為公認的是,各種致病原刺激具有敏感素質的機體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產生自身抗原繼而產生自身抗體,形成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或基底膜,造成免疫損傷[2]。研究表明,血清內皮素(ET-1)在HSP患兒腎組織ET-I表達明顯增多,引起系膜細胞過度分裂、增生,從而破壞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導致腎炎發(fā)生。西醫(yī)學治療主要以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為主,癥狀緩解時間相對較長,毒副作用明顯。筆者根據臨床經驗,發(fā)現過敏性紫癜腎損害多為脾腎兩虛,瘀血濁毒阻絡而致,選用補益脾腎,活血祛毒通絡中藥,自擬紫腎合劑治療本病,取得較好的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擇觀察病例全部來自本院門診及住院病人,共35例,均符合《實用兒科學》關于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中藥+西藥治療組(簡稱治療組)17例和西藥治療組(簡稱對照組)18例。
1.2 對照組西藥常規(guī)及對癥治療 蘆丁20mg每天3次口服,雙嘧達莫(5mg/kg·d)口服,同時補充鈣劑、維生素C。治療組為中藥+上述西藥,中藥方用自擬紫腎合劑:龜甲10g,土茯苓10g,地龍10g,烏梢蛇10g,小薊15g,茜草15g,牡丹皮10g,赤芍10g,白花白花蛇舌草25g,魚腥草20g,側柏葉15g。癢者加澤瀉、防風,腹痛者加白芍、甘草,尿血者加大薊、地榆,浮腫明顯者加車前子、冬瓜皮、大腹皮,關節(jié)疼痛者加忍冬藤。治療8周。
1.3 療效標準 治愈:紫癜全部消退,伴隨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各項指標恢復正常;顯效:皮膚紫癜消失或明顯減少,全身癥狀減輕,實驗室各項指標明顯好轉;無效:皮膚紫癜未退或退而復發(fā),實驗室檢查無改善??傆行?(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并觀察治療前后的尿蛋白、尿紅細胞以及血清內皮素(ET-1)等。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和尿蛋白、尿紅細胞、血清內皮素(ET-1)。停藥后隨訪4周、8周觀察尿蛋白、尿紅細胞、血清內皮素(ET-1)。
1.5 血清ET-1檢測方法 被檢者均于早晨抽取空腹靜脈血2mL注入含10%EDTA-2Na 30μl和抑肽酶40μl的試管中,混勻后置4℃,3000rpm離心10min,分離血漿。血漿置-20℃保存,及時檢查。ET-1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試劑由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說明書操作,用西安凱普機電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FM-2000型γ-免疫計數器測量。質控批內CV值控制為5%,批內CV值控制在10%以內。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方差分析(±S)。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痊愈12例,好轉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88.2%;對照組痊愈4例,好轉3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55.56%。兩組經統(tǒng)計學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
2.2 兩組治療前尿蛋白、尿相差顯微鏡紅細胞數(uRBC)比較 同組治療后,尿蛋白、尿相差顯微鏡紅細胞數均較治療前后明顯減輕,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尿蛋白、尿相差顯微鏡紅細胞數均明顯減輕,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尿蛋白、尿紅細胞比較(±S)
表1 兩組尿蛋白、尿紅細胞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治療組治療8周后與對照組治療8周后比較,△P<0.05
組別尿相差顯微鏡紅細胞數(/hp)尿蛋白(g/24h)治療組治療前31.2±10.1 2.56±0.89治療組治療后6.4±9.3*△0.12±0.87*△對照組治療前30.6±9.7 2.47±0.88對照組治療后22.6±10.1*0.97±0.91*
2.3 兩組ET-1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清ET-1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在停藥后隨訪,發(fā)現治療組4周、8周的血清ET-1仍較治療前明顯降低,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隨訪4周、8周的血清ET-1數值反彈,尤其是8周以后較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ET-1比較(±S)
表2 兩組ET-1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同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后4周治療后8周治療組ET-1(ng/L)97.54±6.94 85.26±7.12*87.47±7.51*90.18±6.77*對照組ET-1(ng/L)96.73±7.51 84.38±6.46*90.41±7.05*△95.33±6.81△
本研究顯示,中西醫(yī)聯合治療過敏性紫癜腎損害,能夠有效地減少尿蛋白,在停藥隨訪8周血清ET-1仍較治療前明顯降低,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而單純西藥治療卻沒有改善。表明中藥作用顯著且持久,從根本上阻斷了過敏性紫癜腎損害的進程。
中醫(yī)古籍中無過敏性紫癜腎炎病名記載,根據其臨床癥狀特點,過敏性紫癜作為一種以出血為特征的疾病,其病變在絡,具體一點說應該是在血絡。正如《靈樞·百病始生》云:“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后血?!睂儆谥嗅t(yī)“血證”,“肌衄”,“葡萄疫”范疇。中醫(yī)文獻早有記載,《諸病源候論·患斑毒病侯》:“斑毒之病,是熱氣入胃……其熱毒蘊積與胃,毒氣積與肉,狀如蚊蚤所嚙,赤班起,乃匝遍體?!惫什∥辉谖浮!夺t(yī)宗金鑒》中有記載:“感受疫癘之氣,郁于皮膚,凝結成大小青紫斑點,色狀若葡萄……”。熱毒內蘊,灼傷血絡,最終瘀血濁毒阻絡。毒邪與氣血相搏,灼傷血絡,以致迫血妄行,外溢肌膚。陽絡感邪,若毒邪不去,再傳入陰絡,閉阻腎絡,致使腎封藏失職,開闔失司,精微泄漏[3],表現為便血、尿血。陳實功《外科正宗·葡萄疫》:“葡萄疫……郁于皮膚不散,結成大小青紫斑點……邪毒傳胃,根出血,久則虛人?!庇纱丝芍?,過敏性紫癜病情遷延,故導致脾腎兩虛,瘀血濁毒阻絡。筆者根據這一思路,自擬紫腎合劑,方中龜板滋陰、潛陽、補腎、為君藥;土茯苓解毒、除濕,歸脾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稱地龍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之功,共為臣藥,健脾除濕,活血通絡;小薊、茜草、牡丹皮等均有活血祛毒之效。
過敏性紫癜常侵犯腎臟,腎臟受累的程度決定著過敏性紫癜的預后,其發(fā)病機理尚未明了。資料顯示其是一系列復雜的免疫和炎癥反應導致的結果。各種致病原刺激具有敏感素質的機體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產生自身抗原繼而產生自身抗體,形成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或基底膜,造成免疫損傷。血管內皮細胞(EC)位于血管內壁,內皮素(ET)是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含有21個氨基酸殘基的血管活性腸肽,人的ET有三種基因表達,即ET-1、ET-2、ET-3,其中以ET-1活性最強。它是迄今為止已知最強的收縮血管物質,可使腎臟血管,尤其是入球小動脈收縮,還可引起系膜細胞分裂、增生和收縮,從而減少腎單位血流量,降低腎小球濾過率。有研究表明,HSP患兒腎組織ET-I表達明顯增多,引起系膜細胞過度分裂、增生,從而破壞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導致腎炎發(fā)生。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夠降低過敏性紫癜腎損害患者血ET-1水平,提示中藥可能有修復已經破壞的毛細血管基底膜,從而阻斷導致腎炎發(fā)生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為治療過敏性紫癜腎炎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1]李風峰,安和兵,王萍,等.青紫湯聯合腎上腺皮質激素預防腹型過敏性紫癜腎損害的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0,32(8):1165-1167.
[2]熊娥,趙曉東.小兒紫癜性腎炎診治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03,21(3):184-185.
[3]李曉強,劉春援.從“毒邪傷絡”探討過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機[J].吉林中醫(yī)藥,2012,3(32):222-22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20
1672-2779(2013)-05-0032-02
蘇 玲
201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