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偉 廖小新,2
(1.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2. 廣西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530022)
工程建筑項目作為國家實現(xiàn)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載體,是調整國民經(jīng)濟中產業(yè)結構的有效渠道。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實現(xiàn)高速增長,特別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國家更加大了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在程序尚未完備的情況下,各地一大批建設項目相繼動工興建,使得工程項目涉及的風險因素日益增多,由此導致的損失也觸目驚心。因此,建設工程風險管理已經(jīng)成為有效加強工程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工程項目,尤其是大中型項目往往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建設一般是在復雜的社會和自然條件下完成的,特點是周期長、技術要求高、投資額度大、內部結構復雜和外部聯(lián)系廣。在這個過程中,不確定的因素大量的存在,且不斷的發(fā)生變化,由此導致工程投資的超支,質量達不到標準、影響項目的進度工期乃至引發(fā)工程安全事故。因此在國內外都認為工程項目的風險巨大,而要確保項目能夠完成預期的目標,使項目參與的各方都能獲得相應預期的回報,就必須對項目進行系統(tǒng)的風險管理。至我國加入WTO之后,我國業(yè)界與世界交流合作頻繁,并有機會接觸和吸收他們先進的技術和規(guī)范管理。為此,本文試就對國內外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風險管理動態(tài)進行研究述評。
回溯到20世紀初,一戰(zhàn)結束后,德國曾為戰(zhàn)后重建提出了風險管理。在20世紀30年代,風險管理也開始在美國出現(xiàn),到了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一些大公司遭受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高層決策者由此深刻的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使得風險管理理論的興起并逐步發(fā)展成一門學科。1963年,美國出版的書刊中刊登《企業(yè)的風險管理》一文引起歐美各國的普遍重視[1]。1964年漢斯(Richard M.Heines)和威廉姆斯(C.Arthur.Williams,Jr)在合著的《風險管理與保險》中提出風險管理就是通過風險的識別、衡量與控制,用最低的成本使風險所導致的各類損失降到最低的限度的管理方法。[2]風險管理在美國很快繁榮發(fā)展起來,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的大學也開設了風險管理的課程,在全國各地也紛紛成立風險管理的協(xié)會組織。在工程實踐方面,在西方國家實施的一些大型能源工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0世紀70年代中期北美遙遠北部地區(qū)的極地管線項目;英國海底隧道工程等一大批高風險的項目運用了風險管理,使得風險有效規(guī)避而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1987年日本也成立了風險管理協(xié)會,風險管理逐步成為全世界專家學者普遍關注的問題。[3]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項目管理理論體系時,并沒有將其中的風險管理體系同步引入,導致我國對這一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1987清華大學郭仲偉教授出版的《風險分析與決策》標志著我國在工程項目中的風險管理研究領域正式開始。[4]20世紀90年代初,國外的風險管理顧問相繼進入中國,風險管理逐步的運用到工程項目實踐。天津大學主持的“三峽工程風險研究”課題堪稱我國工程風險管理的典范,對三峽工程建設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tǒng)評估并作出相應應對策略。除此之外,風險管理在我國的大亞灣核電站,京九鐵路,黃河小浪底水利工程等項目順利實施中充分運用,取得了重大的成果。[5]但是工程項目運用風險管理手段只是局部的情況,并不代表我國總體的情況,而且目前風險管理在項目中的運用還存在眾多問題。2006年許家雄在《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與運用》中認為:①政府和企業(yè)家的風險意識依然淡薄,大多數(shù)的企業(yè)家和政府主管官員不愿意在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增加風險的費用,風險的不公平轉移情況嚴重;②風險管理的技術難點,我國缺乏詳細的風險評估制度,風險識別困難致使風險管理成本過高;③風險評價的誤差大,由于基礎工作不扎實,風險評價中往往無歷史數(shù)據(jù)可查等。[6]雖然我國在風險管理的研究和運用還存在諸多的不足,但是隨著市場經(jīng)濟體制改革深入,該體系在大型項目中不斷運用和積累,管理者的技術和素質的提升,風險管理將被更多管理者、專家學者所關注研究運用,提出合適中國國情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技術將有著深遠的意義。
風險是個抽象模糊且籠統(tǒng)的概念,其基本的含義就是損失的不確定性。國內外的學者針對風險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不同的定義和解釋都是基于不同的研究視角和領域,至今為止尚未有一個適合各領域的統(tǒng)一定義。
1985年美國風險專家威廉姆斯(C.Arthur.Williams,Jr)將風險定義為:在特定的情況下可能結果的差異性。[7]1972年,羅森布朗(Jerry S.Rosen bloom)(著作《風險管理案例研究》)提出,風險管理即是處理純粹風險和決定最佳管理技術的一種統(tǒng)籌方法。[8]1983年美國風險與保險管理協(xié)會年會上,與各國與會專家討論并通過了“101條風險管理準則”并將其作為各國風險管理的一般原則,這標志著世界風險管理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9]1984年,美國項目管理協(xié)會制定的 PMBOOK將項目風險管理作為全書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并在2000年進行修訂。Haimes提出了全面風險管理理論,他認為對一定量的風險進行控制是風險管理的最終目的,嘗試將風險管理中的價格、偏好和概率三要素綜合起來系統(tǒng)和動態(tài)決策,從而實現(xiàn)對風險的全面控制。[10]
國內著名專家杜端甫教授對風險做出較為權威的定義,他認為“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會影響到人們對未來行為的決策,這種作用可能會使事情的結果與人們預期目標發(fā)生偏差,而風險就是各種負偏離的綜合。[11]1930年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定義由美國蕭伯納博士提出,我國臺灣學者袁宗慰總結出較為完整的定義,即是對不確定的或可能等因素進行考察、預測、收集、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識別風險、衡量風險、積極管理風險、有效處置風險以及妥善處置風險導致?lián)p失的一整套系統(tǒng)而科學的管理方法。[12]2000年我國李中斌教授(《風險管理解讀》)定義風險管理為,研究風險發(fā)生的規(guī)律和規(guī)避風險技術的一門新興管理學科,各經(jīng)濟單位通過風險的識別、評測和評價,并在其基礎上優(yōu)化組合各種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妥善處理風險所致的后果,期望達到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的。[13]
另外,1993年顧鏡清等《風險管理:理論與務實》[14],1996年雷勝強的《國際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15]等都介紹了國內外的風險管理的現(xiàn)狀、基本理論對學習了解風險管理有著重要作用。
風險管理就是一個識別、確定和測定風險,并制定、選擇和處理風險方案的過程,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也具有這些特點。2009年潘麗萍在《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應用研究》中基于工程項目風險及對其系統(tǒng)的認識,將其過程分為如下三個階段,見圖1所示。[16]
圖1 項目風險管理過程
工程項目種類繁多,且每個項目都有其獨自的特征,所以每個專家和學者對風險識別的步驟和方法的歸納都有所偏重和差異。綜合眾多學者的研究,2001年王曉在《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基于灰色系統(tǒng)理論的應用》中歸納得出風險識別包括以下3個步驟:①收集信息和數(shù)據(jù),掌握系統(tǒng)、完整詳實的信息和數(shù)據(jù)是識別項目可能出現(xiàn)風險的前提和保證;②對收集資料進行整理,把收集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進行篩選整理,辨別所發(fā)現(xiàn)和推測的因素是否符合分析的需要。通過篩選,將具有不確定的因素分離出來,建立初步的項目風險清單,其中包括政治因素、自然因素、經(jīng)濟因素等;③確定風險指標體系,確定分項因素指標體系是風險識別中的最核心任務。需要運用不同的方法對初步風險清單進行分析,得出各個單個風險之間的關系和單個風險與整體風險的關系,進而確定風險指標體系。還需將風險因素進行描述,并把每種風險出現(xiàn)的概率、產生的原因與結果進行說明,為后續(xù)的風險管理作出指導。[17]
2000年羅吉·弗蘭根和喬治·諾曼(著作《工程建設風險管理》)對風險識別方法中的專家調查法進行分析。其一般比較常見的兩種類型是智暴法和德爾菲法,它們是以專家為信息索取的重要對象,各領域的專家通過運用專業(yè)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找出各種潛在的風險并對此分析和評估。其優(yōu)點是在數(shù)據(jù)和原始資料缺乏的時候可以通過專家的集思廣益對風險進行定量估計和分析。但是,這屬于定性的方法,容易受到個人主觀影響,對個人的經(jīng)驗水平要求較高。[18]
2002年趙振宇(著作《故障樹法引入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針對工程風險管理領域中引入故障樹法來進行研究。故障樹分析法是一種演繹的邏輯分析方法,根據(jù)結果找原因的原則,分析工程項目中的風險及產生原因間的因果關系。在前期預測和識別的各類潛在風險因素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順延著風險發(fā)生的路徑,求出風險發(fā)生的概率,并提供各種有效的控制風險應對方案。故障樹分析法經(jīng)常用于經(jīng)驗較少的風險識別,它的優(yōu)點是能全面的分析所有故障的原因,包括人為的因素,因而包羅 了系統(tǒng)內外的所有失效的機理,比較生動直觀。缺點是其中主要是構造故障樹的多余量相當繁重,難度也較大,對分析人員的要求也較高,因而限制了它的推廣和普及。[19]
2002年尹志軍在《我國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進展研究》中,詳細介紹了情景分析法在工程風險管理中的實際運用狀況。情景分析法是一種能夠分析引起風險的關鍵因素及其影響程度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運用曲線或圖表等形狀來描述當影響項目的某種因素作出各種變化時,整個項目情況的變化和其后果,供人們進行研究評判。情景分析法的結果是以簡單易懂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它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未來某種狀態(tài)的描述;另一類是未來若干年某種情況發(fā)生的變化鏈。當各種目標相互沖突的時候,情景分析的作用就尤為突出顯著,它可以看作是拓展決策者視野,增強他們分析預測未來能力的一種思維模式。然而所有的情景分析都是圍繞分析者當前的考慮、現(xiàn)實價值觀和信息掌握水平進行的,因此需要決策者意識到這點缺陷,充分結合其他方法進行估計而確保較為客觀公正的評判,但是,操作過程較為復雜,對操作者分析預測的思維邏輯能力要求較高。[20]
2001年王燕(著作《現(xiàn)代項目管理與評價》)對核對表法進行進一步分析,認為核對表法是對同類己完工項目的環(huán)境與實施過程進行系統(tǒng)總結后,建立該類項目的基本風險結構體系,按照風險來源以表格形式排列。核對表中不但羅列項目常見風險事件及來源外,還包含很多內容,例如項目成功的經(jīng)驗或失敗的教訓、項目各個方面(進度、成本、質量、安全、采購與合同)的規(guī)劃以及項目可用的資源等等。但是,從現(xiàn)在的建筑企業(yè)風險管理的執(zhí)行來看,行業(yè)缺少專業(yè)的風險核對手冊之類的基礎資料,每一個項目的風險識別都需收集大量相關信息和資料,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這就加大了風險管理的成本。[21]
1998年王核成(著作《項目風險分析與管理》)提到幕景分析法是一種分析引起風險的關鍵因素及其影響程度的方法。一個幕景就是對某一事件未來某種狀態(tài)的進行描述,它即可以通過曲線、表格或圖形等易懂的形式和類似于撰寫電影劇本的手法,描述當影響項目的某種因素做各種變化時,整個項目所要發(fā)生的前因后果,供項目人員進行比較研究和風險評估。其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優(yōu)勢,并被一些跨國公司在大型項目的風險識別中采用。由此派生出了空隙填補法、目標展開法、未來分析法等一些具體方法。其缺點是操作過程比較復雜,因此,目前此法在我國的具體應用不廣泛,大多停留在理論研究中。[22]
按照風險的來源,可以將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內的風險分為政治風險、建設風險、經(jīng)濟風險、運營風險、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1998年盧有杰等在《項目風險管理》[23],2002年劉迎春在《建筑企業(yè)進行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24]中進行解讀。
2001年鐘偉容等(著作《國際工程項目施工風險分析和研究》)認為,政治風險是工程實施的外部風險,屬于系統(tǒng)風險,它主要包括政策法規(guī)風險和政局風險。一般而言,將政治風險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進行分析,宏觀層次的政治風險影響和波及的范圍廣,而微觀層次的波及范圍僅局限于局部,即一部分或一部分行業(yè)遭受損害。政策法規(guī)風險是指因法律和法規(guī)變更或出臺,以及稅收、產業(yè)、環(huán)保等政策的改變而產生的風險。[25]
建設風險帶有濃重的個性色彩,建設風險指的是項目移交前的設計、施工、試運行等階段可能發(fā)生影響項目竣工和投入使用的風險。2004年王家遠和劉春樂(著作《建設項目風險管理對建設風險》)進行闡述。建設風險主要包括技術和設計上存在的風險、成本的超支風險、工期拖延風險和質量和安全等方面風險因素。業(yè)主方、建筑方、監(jiān)理方、設計方和供應方都屬于風險工程所涉及到的行為主體,但是不是所有的行為主體都需要共同承擔所有風險,風險責任的劃分是有嚴格的法規(guī)與合同規(guī)定的。[26]
2003年邱菀華(著作《現(xiàn)代項目風險管理方法與實踐》)對經(jīng)濟風險的產生的原因和影響進行研究。經(jīng)濟風險是指項目的發(fā)起人在從事經(jīng)濟活動中,由于一些不能控制的市場經(jīng)濟因素如通貨膨脹、緊縮、匯率、稅率、物價上漲等因素對工程項目產生影響。這些經(jīng)濟因素體現(xiàn)一個國家在經(jīng)濟領域的經(jīng)濟實力、經(jīng)濟問題解決等能力,這些能力構成了潛在的不確定因素。具體的講,利率風險包括存貸款利率變動風險,其他投資收益率變動的風險,稅率風險指國家的稅率變動對工程項目所能獲得的凈收益的影響。[27]
2002年劉迎春在《建筑企業(yè)進行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中對運營風險進行研究。其中指出,工程項目能否按業(yè)主提出的設計指標進行建設、如期投產和運營,是能否實現(xiàn)項目預測的現(xiàn)金流量的關鍵。運營風險包括運營成本風險和運營收入風險。運營成本風險即項目投產之后,成本能否夠控制在預算之內,而運營收入風險是項目投產之后能夠獲得預期的收入期望值。[24]
建筑市場是一個雙方競爭都激烈的市場,業(yè)主有可能選擇不到一個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承包商,承包商也會面臨接不到工程或被拖欠工程款的風險。2009年曾偉華(著作《工程保險與建設工程實施期風險管理》)對此進行深入研究。[28]
此外,2007郭捷(著作《項目風險管理》)提到,自然風險是由不可抗力因素如暴雨、洪水、臺風、地震等惡劣自然災害引發(fā)的,給項目本身帶來不確定的損失,甚者造成人員重大傷亡。這類風險給項目設施和經(jīng)濟效益造成直接和間接的損失。[29]
2004年金德民(著作《工程項目全壽命期風險管理系統(tǒng)理論及集成研究》)提到,當主要風險別識別之后,就需要選擇適當?shù)臄?shù)學模型來估計一個單一的風險事件概率的大小以及風險對項目所造成的影響程度。對收集起來的每個單一的風險事件進行統(tǒng)計和匯總,求出每個風險源發(fā)生的概率分布。以衡量整個項目的風險水平。我們把這個過程成為項目風險的估計。[30]2002年國家計委最近出版的 《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一書,對項目風險管理進行指導,所包括的內容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要求項目決策時要采用概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風險評價方法來進行項目不確定分析,以輔助決策。[31]
風險識別僅僅是發(fā)現(xiàn)工程項目存在的風險因素,對風險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和損失后果進行系統(tǒng)預測。但是沒有明確風險事件發(fā)生所引發(fā)的綜合后果,也為研究這些風險對工程項目實施的影響程度和工程項目行為主體能否承受這些風險。風險評價則是對工程項目所有階段的整體風險給予全面系統(tǒng)考慮。
2012年楊楓在吸取眾多研究人員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評價步驟,并在《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研究》中闡述,該步驟包含了3個部分:①制定工程項目風險評價的基準。它是針對每個建筑工程項目風險后果而確定工程項目行為主體可以承受的水平,一般來講,工期、費用、收益和風險損失等能夠用數(shù)據(jù)來計量,而員工滿意度、生命和財產的損失雖然難以用數(shù)據(jù)衡量,但也可以作為評價基準;②綜合所有個別風險,確定項目整體風險水平。通常來說項目風險發(fā)生的概率和后果的嚴重程度都能遵從帕累托二八原理;③風險水平同評價基準比較。當項目整體的風險不大于整體評價基準時,項目的風險可以接受,反之不可通過;當其大致與整體評價基準相等時,需要考慮重新擬定方案。[32]
2000年Makar and Hastak在《Model for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Risk Assess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中對調查打分法進行深入研究。它是風險評價方法中的最普遍常用的手段之一。該方法由于缺少項目所需具體數(shù)據(jù)和資料,主要依賴專家和決策者的意向來得出相應的結論。操作的流程首先是識別特定工程中潛在的風險,然后列出風險調查表,最后利用專家的經(jīng)驗對可能風險因素的重要性進行打分評價。[33]
2006年,Y.P.Poh和 J.H.M.Tah在《Integrated Duration-cost Influence Network for Modeling Risk Impacts on Construction Tasks》中對層次分析法進行詳細研究。這種方法的基本步驟是:首先根據(jù)問題和要達成的目標,將復雜的問題中的各種因素劃分為相互聯(lián)系有序的層次,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然后,對每一個層次的各個元素進行兩兩相互比較,構成判別矩陣;最后,根據(jù)特定的數(shù)學方法確定各因素相對的權重。這些方法可以完成風險的識別和量化、重要程度的排序及風險的評價,并選擇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34]
2002年鐘登華等人(著作《基于AHP的工程項目風險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種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工程項目風險分析模型,實現(xiàn)了項目風險因素的排序、系統(tǒng)整體風險的評價以及風險響應措施的選擇。[35]
蒙特卡洛模擬法一種數(shù)字模擬技術,其基本的思路是:通過考慮多種隨機因素影響,利用隨機數(shù)發(fā)生器產生與輸入變量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數(shù)據(jù),并輸入仿真模型,從而計算和模擬出與現(xiàn)實中可能發(fā)生相符的情況。
蒙特卡洛模擬法被普遍運用于各種工程實踐的風險分析中。1999年Van Duffey M.R等人(著作《Dependence in Risk Analysis for Project Networks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s》)將蒙特卡洛模擬法用于項目網(wǎng)絡計劃的仿真,以評估項目費用和工期進度所潛在的風險,他們還提出一種量化不確定性分布的行為活動之間關聯(lián)性的方法。[36]1997年王忠法等人(著作《風險分析方法與三峽工程投資風險分析》)對長江三峽工程的投資風險進行分析時,運用條件概率,建立了含相關因素處理的蒙特卡洛模擬法。[37]
2003年Sangyoub lee和Predictive (著作《Tool for Estimating Accident Risk》)提出大多數(shù)風險是不確定的、模糊,用經(jīng)典數(shù)學理論難以計算模擬,而運用模糊數(shù)學知識,可以用數(shù)學語言準確描述風險因素對系統(tǒng)整體的影響程度,建立合理的數(shù)學評價模型,從而得到有價值的結論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其理論還包含模糊評價、模糊聚類分析和模糊推理等方法。[38]
項目風險管理主要是對管理、經(jīng)濟和技術風險因素的管理,2001年李海凌(著作《工程項目風險管理》)[39]和2012年張蓓蓓(著作《淺談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與控制》)總結了建設工程項目中常用的風險管理策略。[40]
2003年張仕彬(著作《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方法研究》)認為,風險回避的主要意圖是中斷風險來源,使其不致發(fā)生或盡可能遏制其發(fā)展。該方法主要運用在非常嚴重的風險事件,通常可采取的手段有拒絕承擔風險和放棄業(yè)已承擔的風險以避免更大的損失兩種。例如,對于可能導致嚴重虧損的項目,不參與競爭。[41]
風險轉移是工程風險管理策略中最為普遍運用的一種方法,它的目標是設法將風險的結果連帶風險的對應的權利和義務都轉嫁到對方。2001年李海凌(著作《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歸納了實施該項策略需要遵循三個原則:風險轉移必須有利于降低工程造價和履行合同;誰能更有效地防止,控制風險發(fā)生或減少該風險引起的損失,就由誰承擔該風險;風險轉移應有助于調動承擔方的積極性,做好風險管理,進而降低成本,節(jié)約投資。[39]
2007年徐進(著作《工程項目風險分析與管理研究》)提出,風險緩解指的是將工程項目的風險發(fā)生的概率或者后果降低到風險承擔者所能承受的范圍內。[42]
2012年張蓓蓓(著作《淺談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與控制》)提出,在工程的實際管理運用中,風險自留是一種風險財務技術,其明知可能會有風險發(fā)生,但在權衡了其它風險應對方案后,出于更深層次的經(jīng)濟性和可行性的考慮,仍將留下風險,若風險造成項目損失,則依靠項目自身的財力,來彌補財務上的損失。[40]
風險利用一般僅針對投機風險而言。2003年劉伊生(著作《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理論與相關法規(guī)》)認為,原則上投機風險大部分有被利用的可能,但其操作具有高風險性和高難度,因為投機風險具有兩面性,因此有時弊大于利,有時利大于弊,而風險利用就是促進投機風險向有利的方向發(fā)展。[43]
風險最后一步是風險的監(jiān)督,為了保證項目監(jiān)督工作得以順利實施,最大限度降低風險因素和減少其造成損失,實現(xiàn)風險管理預期目標,必須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組織,確定相關責任人。2011年曾云楓(著作《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模型的應用研究》)提出,通過檢查風險管理方案的實施情況,對風險情況進行檢測,用實踐效果來評價風險管理的決策效果,在方案發(fā)生偏差的時候及時反饋糾正,最終達到方案的預定目標。[44]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工程項目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占據(jù)著項目管理的重要位置,它的成功實施與否關系到項目預期取得收益的大小?;谖覈L險管理不夠完善的現(xiàn)狀,本文試對國內外風險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成果進行研究,總結并做出綜述。建筑工程項目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重特大項目的實施中,我們要根據(jù)項目自身的特點,積極運用風險管理理論,系統(tǒng)全面的建立風險識別、應對防范體系,有針對性的采取風險規(guī)避手段,靈活掌握和運用各種策略和技巧加強風險管理,才能較少或避免風險發(fā)生的損失,并最大限度降低風險,從而創(chuàng)造出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
[1] Mehr &Hedges.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M]. University of Illinois,1963.
[2] 郭鐘偉.風險分析與決策[M].水利電力出版社,1997.
[3] 沈建明.項目風險管理[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4] 郭仲偉.風險分析與決策[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7.
[5] 余建星.工程項目風險管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6] 許家雄在.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與運用[D].南昌:南昌大學,2006.
[7] Williams C A.Heine R M.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New York: McGraw_Hill.1985.
[8] 楊建平,杜端甫.投資項目風險管理動態(tài)模型研究[M].海洋出版社,1996.
[9] The risk and insurance management association.1O1 Rules of Risk Management,1983.
[10] Haimes Yacov Y.Total Risk Management .Risk Analysis,1991,(2):169-178.
[11] 楊建平,杜端甫,李鼎.大型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展[EB/OL].http://www. project.net.cn/dn-2/htm.
[12] 王卓甫.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2003.
[13] 李中斌.風險管理解讀[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0.
[14] 顧鏡清,等.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3,13-18.
[15] 雷勝強.國際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6,8-37,188-197.
[16] 潘麗萍.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應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
[17] 王曉.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基于灰色系統(tǒng)理論的應用[D].南昌:南昌大學,2011.
[18] 羅吉·弗蘭根,喬治·諾曼.工程建設風險管理[M].李世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
[19] 趙振宇.故障樹法引入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現(xiàn)代典禮,2002(4),95-96.
[20] 尹志軍.我國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進展研究[J].基建優(yōu)化,2002(4),6-9.
[21] 王燕.現(xiàn)代項目管理與評價[M].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1.
[22] 王核成.項目風險分析與管理[J].中國管理科學,1998.
[23] 盧有杰.盧家儀.項目風險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4] 劉迎春.建筑企業(yè)進行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2.
[25] 鐘偉容,等.國際工程項目施工風險分析和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1(4).
[26] 王家遠.劉春樂.建設項目風險管理[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27] 邱菀華.管理決策與應用墑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193-205
[28] 曾偉華.工程保險與建設工程實施期風險管理[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6.
[29] 郭捷.項目風險管理[M].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
[30] 金德民.工程項目全壽命期風險管理系統(tǒng)理論及集成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4.
[31] 國家計委辦公廳.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Z].2002-15.
[32] 楊楓.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2.
[33] Makar and Hastak, Aury Shaked.ICRAM-1:Model for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Risk Assess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00,(1):59-69.
[34] Y.P.Poh,J.H.M.Tah. Integrated Duration-cost Influence Network for Modeling Risk Impacts on Construction Tasks.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006,(24):861-868.
[35] 鐘登華,張建設,曹廣晶.基于 AHP的工程項目風險分析方法[J].天津大學學報,2002,(2):29-33.
[36] Van Dorp,J.R., Duffey M.R.Statistical Dependence in Risk Analysis for Project Networks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9,58(1):17-29.
[37] 王忠法,黃建和,邱忠恩.風險分析方法與三峽工程投資風險分析[J].人民長江,1997,(7):5-7.
[38] Sangyoub lee. Predictive Tool for Estimating Accident Risk.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3,(4):431-436.
[39] 李海凌.工程項目風險管理[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1.
[40] 張蓓蓓,等.淺談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與控制[J].建筑科學,2012.
[41] 張仕彬.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方法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03.
[42] 徐進.工程項目風險分析與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6-7.
[43] 劉伊生.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理論與相關法規(guī)[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44] 曾云楓.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模型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