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鴻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四川雅安 625100
隨著臨床婦科腹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腹腔鏡下行子宮切除有普及的趨勢[1]。我科目前已經(jīng)廣泛開展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F(xiàn)對我科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間,30 例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患者及36 例腹式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除的臨床意療效及意義,探析安全合理的手術方式,報道如下。
選擇我科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在我院住院行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患者30 例,腹式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36 例?;颊邿o合并癥,術前、術后無輸血史,全部病例均病理證實為良性病變,無內(nèi)科合并癥。其中子宮肌瘤38 例,子宮腺肌癥26 例,頑固性子宮功能性出血2 例。腹腔鏡組年齡(37.310.2)歲,開腹組年齡(37.99.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腹腔鏡組:子宮次全切除術,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麻,患者膀胱截石位,氣腹針在臍部穿刺,建CO2氣腹,套管針穿刺置入腹腔鏡,腹腔探查,固定宮頸,采用5cm 懸切器電切,雙極電凝兩側(cè)子宮,單極電切至宮頸,套扎宮頸,懸切子宮體,殘端止血、套扎、縫合,腹腔鏡下檢查盆腔、沖洗腹腔,術畢,鏡下縫合陰道前后壁。最后腹腔再次充氣作盆腔檢查,查看有無出血,沖洗腹腔,完成手術。
開腹組:子宮次全切除術治療,術前準備腹腔鏡前,切斷圓韌帶、輸卵管、卵巢固有韌帶,縫合斷端,切除子宮體后進行相應處理等。
術后鎮(zhèn)痛使用率、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肛門排氣時間及術后住院天數(shù)、術中出血量、手術前后血常規(guī)變化情況。
采用SPSS13.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術前與術后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比較采用x2檢驗,以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腹腔鏡組術后鎮(zhèn)痛使用率、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明顯低或少于開腹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常規(guī)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常規(guī)比較
組別 項目 術前 術后 P腹腔鏡組 WBC(×109/L) 5.961.75 7.062.13 >0.05 GR(%) 62.328.97 69.986.78 >0.05 Hb(×109/L) 112.513.89 108.3414.67 >0.05開腹組 WBC(×109/L) 6.011.35 9.622.13 <0.05 GR(%) 60.358.67 74.346.89 <0.05 Hb(×109/L) 116.412.87 106.3213.56 <0.05
腹腔鏡組手術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開腹組(P <0.05),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腹腔鏡組尿路感染、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發(fā)生率低于開腹組(P <0.05)。見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WBC)、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GR)、血紅蛋白(Hb)含量比較,腹腔鏡手術前后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開腹術前、術后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對于血象的影響方面,表3 中可知,腹腔鏡手術前后WBC 及GR 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0.05),而開腹手術前后白細胞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0.05),這提示腹腔鏡手術,臟器在CO2環(huán)境中,機體毛細血管床擴張且血供增加,減少炎癥因子釋放,且手術創(chuàng)傷小,引起免疫細胞反應較輕,可減少對組織功能的損害,而開腹手術對機體都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均能引起WBC 及GR 的升高[2]。腹腔鏡手術前、術后Hb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腹式手術前后Hb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這提示腹腔鏡手術出血相對要少;但術中、術后補液可造成血液稀釋,亦可使Hb數(shù)值減少[3]。腹腔鏡手術術后鎮(zhèn)痛用藥及靜脈輸液少,身體恢復快,而開腹手術后補液較多,對Hb 值可能有一定的影響[4]。
另外,腹腔鏡手術中應用雙極電凝組織器官及血管等,減少了開腹手術中因鉗夾組織、損傷血管,損傷或破壞血供,影響愈合等缺陷[5-8]。再有腹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對腹腔內(nèi)環(huán)鏡干擾小,避免了腹腔內(nèi)臟器的暴露,胃腸功能恢復早,術后肛門排氣快,術后疼痛輕,下床活動早,恢復快,術后住院時間短[9]。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對血象影響的比較再次證實了腹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術后并發(fā)癥少,體現(xiàn)了腹腔鏡手術微創(chuàng)的臨床意義,對患者有利,值得臨床廣泛開展應用[10]。
[1] 李光儀.實用婦科腹腔鏡手術學[M].北京:人民生出版社,2006:7117-8108.
[2] 陳文彬.診斷學[M].5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44.
[3] 張建萍,盧丹.腹腔鏡與開腹子宮切除術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02,18(2):88-90.
[4] 高海伶.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6(15):28-29.
[5] 陳作珍,左月英.腹腔鏡下子宮全切除術30 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yī)學,2010,32(10):1244-1246.
[6] 梁革,甘精華,農(nóng)文政,等.腹腔鏡下大子宮次全切除術的臨床觀察[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2,7(1):21-23.
[7] 孫紅霞,陳昭日,張建軍,等.子宮全切術后陰道殘端愈合的臨床觀察[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1,9(5):1-3.
[8] 荊琳.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34):87.
[9] 沈立翡,沈育紅,等.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與陰式子宮切除術適應證的探討[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5,21(12):727-729.
[10] 范穎,李斌,沙立春.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740 例臨床分析[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6,6(4):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