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曉 李 珂 萬乃寶 張 偉
(山東和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青島 266061)
油脂作為能量飼料的重要來源,可滿足動物的能量需要,同時為畜禽提供了必需脂肪酸。鴨油作為一種優(yōu)質、高效的能量飼料,其原料來源豐富,脂肪酸組成平衡。關于鴨油在豬上的消化能及代謝能的研究未見報道。關于油脂在飼料中的添加量缺乏科學依據,對資源造成浪費的現象屢見不鮮;另外,由于美國NRC推薦的添加量及代謝能值是基于國外品種上的研究結果,對于本國品種的指導意義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本文參考了家禽測定油脂代謝能值的方法測定了豬在鴨油上的表觀消化能和表觀代謝能值以及常規(guī)養(yǎng)分的表觀利用率,為鴨油在豬飼料中的合理應用提供能量價值參數。
飼料用鴨油由山東和實集團油脂板塊青島和實中潤油脂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鴨油由新鮮的鴨碎皮、板油經過高溫煉制而成。
試驗選用16頭平均體重為35 kg的三元雜交DLY去勢公豬(杜洛克×長白×大約克),按單因子設計隨機分為2個處理,每個處理8頭豬。兩處理組分別飼喂基礎飼糧和鴨油飼糧,鴨油飼糧為在基礎飼糧中添加4%的鴨油。
試驗基礎飼糧參考NRC(1998)配制,為玉米-豆粕型飼糧。基礎飼糧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試驗在四川農業(yè)大學動物營養(yǎng)研究所科研基地代謝試驗室進行。所有試驗豬采用單籠飼養(yǎng)于代謝籠中,常規(guī)飼養(yǎng)管理。每日喂料3次(8:00、14:00和20:00),飼喂粉料,自由飲水。試驗豬預飼期7 d,正式試驗期4 d。預飼期自由采食,記錄平均采食量,正式試驗期按自由采食量的90%飼喂。
正式試驗期收集試驗豬的全部糞樣和尿樣。糞樣收集到帶蓋塑料桶中,每100 g糞樣加入10%鹽酸10 ml,另加甲苯數滴防腐。每天早上將前1 d收集的糞樣混勻,按15%的比例取樣,-20℃保存。尿樣收集到盛尿瓶中,每100 ml尿樣中加入10%鹽酸10 ml。每天早上將前1 d收集的尿樣混勻后取3%,保存于密封容器中,-20℃保存。
表1 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試驗結束后,把同一頭豬所有的糞樣混合均勻,60℃烘干后在室內平衡水分,回潮24 h后稱重,粉碎過40目篩后-20℃保存待測。來自同一頭豬的所有尿樣混合均勻后取樣,-20℃保存待測。
①測定飼糧、糞樣的干物質(DM)、粗蛋白(CP),計算飼糧DM和CP的表觀利用率。
②采用全自動氧彈式測熱器測定飼糧、糞樣和尿樣的總能,計算飼糧表觀消化能、表觀代謝能和能量的表觀利用率,并根據替代法原理計算鴨油的消化能和代謝能值。
油脂的表觀代謝能=(鴨油飼糧-基礎飼糧×基礎飼糧占鴨油飼糧的比例)/鴨油飼糧中鴨油的比例。
所有數據采用Excel計算,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各試驗處理組中的數據均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
由表2可知,基礎飼糧與鴨油飼糧的干物質、粗蛋白和總能利用率無明顯差異(P>0.05),但鴨油飼糧的消化能和代謝能值均顯著高于基礎飼糧組(P<0.05)。
表2 試驗飼糧與基礎飼糧的養(yǎng)分消化率及有效能值
按照替代法計算公式,根據基礎飼糧和鴨油飼糧的能值分別計算出鴨油的表觀消化能和表觀代謝能分別為35.75和34.43 MJ/kg。
表3 鴨油與其他油脂的脂肪酸組成(%)
由表3可知,比較鴨油與豬油、豆油的脂肪酸組成,鴨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于豬油,其U/S值(2.41)大于豬油(1.77),小于豆油(7.5),油脂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豬的消化能或者代謝能值越高。
鴨油作為一種高能量、高效的飼料,能夠補充畜禽絕大多數的能量。本試驗中基礎飼糧和鴨油飼糧的總能利用率分別為87.15%和87.89%,鴨油飼糧的能量利用率高于基礎飼糧,其原因可能是添加油脂延長了養(yǎng)分在腸道內的排空時間,從而提高了養(yǎng)分在體內的消化吸收率[2]。
鴨油飼糧的干物質及蛋白質利用率均高于基礎飼糧,均在87%以上,但是差異不顯著。Forman等(2004)[2]研究報道了在家禽日糧中添加油脂可促進氨基酸的消化吸收,如肉粉、肉骨粉日糧中氨基酸消化率可提高5%,而且對所有的氨基酸都有一致的作用。另外,在飼糧中添加油脂可以提高飼糧的生產性能。Dove等(2012)[3]在540頭25日齡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5%油脂,日增重和飼料效率明顯提高(P<0.01)。王天益(1993)[4]研究表明,在斷奶仔豬飼料中添加油脂,可改善日糧的適口性,增強仔豬食欲,提高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提高飼料轉化率。同時穆曉峰(2007)[5]研究表明,在肥育前期和肥育中期飼糧中分別添加5%和3%的油脂,仔豬日增重、飼料報酬、生長速度和胴體瘦肉率均能達到理想水平。
在配制飼料時,油脂的消化能是決定油脂添加比例的關鍵因素,由于當前的文獻對飼用油脂的消化能值鮮見報道,因而生產中均是根據經驗添加油脂,這不僅無法考慮到飼料配方的能量和蛋白質平衡,使得飼料營養(yǎng)物質的供給不能均衡地滿足動物生長發(fā)育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營養(yǎng)物質以及能量資源的浪費。根據飼料配方的原則和我國常用的飼料原料的能量含量,張子儀(2000)[6]建議制定配方時,必須添加油脂以確保能量和蛋白質的平衡。
不同種類的油脂在動物體內消化能有差別,這與油脂中脂肪酸的組成和結構有關。應用最新版的飼料成分數據庫中的數據[7],進行相關性分析可看出,亞油酸和棕櫚酸與消化能有極顯著的相關性,其硬脂酸也與消化能相關性較高。根據本試驗中鴨油的脂肪酸組成報告可看出,鴨油的營養(yǎng)價值比其它動物油脂相對要高,主要是鴨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而膽固醇含量相對較低,特別是單不飽和脂肪酸高于豬油,也高于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接近橄欖油。前人的研究表明,脂肪的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越高,則消化能值越高;當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達到4時為最佳比例。這可能是鴨油消化能高于其它動物類油脂的主要原因之一[8-9]。
油脂作為一種特殊的飼料,測定能值時不能直接進行飼喂,只能采用替代基礎飼糧的方法。但是替代比例的多少是決定能值差異的重要因素,油脂添加水平較低時,油脂與日糧之間產生互作,測定結果偏大,組內變異大,誤差較大;油脂添加水平較高時,家禽對油脂的消化率低,測定結果偏低;如果過高,造成油脂不經消化直接排出體外,所得油脂代謝能值不但誤差很大,而且測定結果脫離實際[10]。鄒曉庭等(1995)[11]報道此法測定油脂代謝能時,其替換比例在10%~20%時較為合適,該方法是研究和使用歷史最長并被廣泛認同的一種方法。由于添加油脂能提高其它營養(yǎng)成分的消化率,為了避免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不平衡,應該在套算的同時,添加適量的礦物質等微量元素。
本試驗采用套算法進行試驗,實施進展順利,所測得的鴨油對豬的消化能是35.75 MJ/kg,與《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yǎng)價值表》(第22版)[7]中公布的家禽脂肪(飼料編號4-17-0003)的消化能35.65 MJ/kg基本一致,說明了本試驗所得鴨油消化能值的可靠性。
鴨油在豬上的表觀消化能和代謝能值分別為35.75 MJ/kg和34.43 MJ/kg;根據《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yǎng)價值表》(第22版)中的數據可知,鴨油的消化能值優(yōu)于其它動物類油脂。
綜上所述,本試驗測得豬飼用鴨油的表觀消化能為35.75 MJ/kg,表觀代謝能為34.43 M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