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興德,李偉大
卵泡膜瘤-纖維瘤是起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間質(zhì)組織的一組良性腫瘤,約占全部卵巢腫瘤的4%~6%[1],術前誤診率很高。本文搜集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的12例卵泡膜瘤-纖維瘤,分析其MRI表現(xiàn),旨在提高對本病的認識。
12例卵泡膜瘤-纖維瘤患者,年齡28~70歲,平均52歲。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體檢發(fā)現(xiàn)6 例,下腹痛4例、月經(jīng)紊亂2例。全部病例均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
使用Philips Intera Achieva 1.5T 超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快速SE 序列,橫軸面T2WI、T1WI,矢狀面T2WI、T2WI-SPAIR(脂肪抑制),增強后行T1WI橫軸面及T1WI脂肪抑制橫軸面、矢狀面、冠狀面掃描。掃描參數(shù):T2WI(TR 2324.1ms,TE 80.0ms);T1WI(TR 497.1 ms,TE 7.0 ms),T2WI-SPAIR(TR 3337.4ms,TE 80.0ms)。掃描層厚4~5mm,間隔0.4~0.5mm,視野400mm×400mm,矩陣352×(264~296)或368×260。對比劑采用Gd-DTPA,劑量為0.1mmol/kg體重,經(jīng)靜脈注射。
12例卵泡膜瘤-纖維瘤中,卵泡膜細胞瘤4例,卵泡膜纖維瘤6例,纖維瘤2例。年齡28~70歲,平均52歲。腫瘤位于右側(cè)卵巢7例,位于左側(cè)卵巢5 例。腫瘤最大徑2.0~13.6cm,平均5.2cm。腫瘤呈圓形8例,卵圓形4例。全部腫瘤邊界清楚,8例可見包膜。腫瘤信號均勻8例,小囊變3例,直徑均>5cm,大囊變1例,直徑為13.6cm。全部腫瘤T1WI均呈低或稍低信號(與子宮對比),卵泡膜細胞瘤T2WI呈高或稍高信號(圖1),卵泡膜纖維瘤T2WI呈低信號5例(圖2),稍高信號1例,纖維瘤T2WI呈低信號(圖3)。全部腫瘤增強后均輕度強化。MRI同時顯示子宮內(nèi)膜增厚1例,腹盆腔少量積液4例。
卵泡膜瘤-纖維瘤是起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間質(zhì)組織的一組良性腫瘤,約占全部卵巢腫瘤的4%~6%[1]。常發(fā)生于老年女性,平均發(fā)病年齡為53~59歲,將近2/3的患者發(fā)生在絕經(jīng)后,很少發(fā)生在月經(jīng)初潮前。本組病例中發(fā)病年齡相對較低,平均52歲,最小28歲。卵泡膜瘤-纖維瘤是卵巢功能性腫瘤,部分腫瘤能分泌激素,患者多有雌激素水平增高,月經(jīng)紊亂,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等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胸、腹水及CA125升高。
根據(jù)腫瘤中所含卵泡膜細胞和纖維母細胞成分的不同,卵泡膜瘤-纖維瘤可分為以下3個亞型:①卵泡膜細胞瘤,幾乎全部由卵泡膜細胞構成;②卵泡膜纖維瘤,由卵泡膜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兩種成分不同比例構成;③纖維瘤,由纖維母細胞構成,幾乎不含卵泡膜細胞[2]。鑒于該腫瘤重疊的多向組織學分化的特點,病理學上有時也很難精確分類,WHO 建議將其稱為卵泡膜細胞瘤-纖維瘤組腫瘤[3]。
卵泡膜瘤-纖維瘤多為單側(cè)發(fā)生,極少為雙側(cè)性。本組病例均為單側(cè)。腫瘤大小不一,大體呈圓形或類圓形,也可呈分葉狀,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有完整包膜。腫瘤常為實性,質(zhì)較硬,部分腫瘤內(nèi)可見囊變區(qū)。鏡下腫瘤組織由密集的纖維瘤細胞和數(shù)量不等的卵泡膜細胞組成,纖維瘤細胞呈相互交錯的束狀、漩渦狀或編織狀排列,卵泡膜細胞常聚集呈小簇狀,核分裂像偶見,瘤細胞間可見水腫樣變性、玻璃樣變性、囊性變、梗死、出血、鈣化等多種改變。
通過對本組12例卵泡膜瘤-纖維瘤的MRI表現(xiàn)進行分析,筆者認為該腫瘤主要有以下MRI表現(xiàn):①腫瘤形態(tài)多為圓形或類圓形,部分為淺分葉狀。②腫瘤的邊界清楚、光滑,大部分可見完整包膜。③腫瘤呈實性,信號多較均勻,腫瘤較小時囊變少見。文獻對腫瘤內(nèi)出現(xiàn)囊變的詳細論述較少,本組4例出現(xiàn)囊變,直徑均超過5cm,其中囊變范圍較大的1 例直徑為13.6cm,筆者認為腫瘤內(nèi)囊變是由于腫瘤增大缺乏血供而引起變性所致,囊變的發(fā)生、囊變的范圍與腫瘤的大小密切相關。④在T2WI上卵泡膜細胞瘤多呈高或稍高信號,纖維瘤多呈低信號,卵泡膜纖維瘤呈稍高信號、高低混雜信號或低信號。文獻報道卵泡膜纖維瘤由于含有豐富的纖維成分,MRI T1WI和T2WI均呈邊界清楚的低信號腫塊,較有特征性[4]。李文華等[5]認為,單純卵泡膜瘤或含纖維成分較少的卵泡膜瘤,由于腫瘤內(nèi)含有豐富的脂質(zhì)成分,T2WI呈高信號;卵泡膜纖維瘤由于含卵泡膜及纖維母細胞兩種成分,T2WI呈高低混雜信號;纖維瘤僅含纖維母細胞成分,T2WI呈明顯低信號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組資料也表明腫瘤在T2WI上的信號與腫瘤內(nèi)含卵泡膜和纖維母細胞成分的比例有關。⑤增強后腫瘤僅有輕度強化或無明顯強化。李雪丹等[6]發(fā)現(xiàn)早期增強病灶CT值較平掃僅上升4~20HU,延遲增強CT值僅輕度上升,認為是由于腫瘤缺乏動脈血管所致。本組12例腫瘤增強后均輕度強化,與文獻報道相符。⑥常合并胸腹水。卵泡膜瘤-纖維瘤和其它盆腔良性包塊一樣,易合并CAl25升高、盆腔積液,少數(shù)合并胸、腹腔積液,稱Meigs綜合征。文獻報道約30%的病例可以見到胸水或腹水。本組合并少量腹水4例,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胸腹水的產(chǎn)生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可能與血管內(nèi)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有關。也有研究認為腹膜炎癥、腫瘤壓迫對腹膜的刺激、淋巴管阻塞和通透性增加及腹膜間質(zhì)水腫,是腹水產(chǎn)生的原因。
卵泡膜瘤-纖維瘤主要與以下幾種疾病相鑒別。①漿膜下子宮肌瘤或闊韌帶肌瘤:漿膜下子宮肌瘤或闊韌帶肌瘤多表現(xiàn)為宮旁的實性腫塊,其T2WI信號也多為低信號,平掃表現(xiàn)與卵泡膜纖維瘤、纖維瘤相似,但肌瘤與子宮的關系密切,且增強掃描通常有明顯強化。如肌瘤的強化不明顯則兩者較難鑒別。②顆粒細胞瘤:顆粒細胞瘤也屬于性索間質(zhì)來源腫瘤,有時與卵泡膜瘤-纖維瘤易混淆,顆粒細胞瘤以實性腫塊內(nèi)多發(fā)囊變最常見,T2WI多為混雜高信號。③伴有腹水時需與卵巢癌鑒別:卵泡膜瘤-纖維瘤雖有腹水,但腹水量往往較少,腫瘤的邊界多清晰光滑,對鄰近臟器無侵犯,無淋巴結轉(zhuǎn)移,并且大多為單側(cè)性。④無性細胞瘤:無性細胞瘤多見于兒童和青年,強化程度比卵泡膜瘤-纖維瘤明顯,腫瘤內(nèi)的纖維分隔具有特征性。⑤黏液性囊腺瘤或漿液性囊腺瘤:表現(xiàn)為單房或多房囊性腫塊,有分隔,容易鑒別。
綜上所述,良性實性腫瘤的形態(tài)學特征及少血供的強化特點是卵泡膜瘤-纖維瘤的主要MRI表現(xiàn),根據(jù)這些特征,大部分的卵泡膜瘤-纖維瘤在術前都能得到正確診斷;不同亞型的卵泡膜瘤-纖維瘤因其所含的卵泡膜細胞和纖維母細胞成分的比例不同,其MRI表現(xiàn)也有所不同;腫瘤T2WI低信號結合少血供的強化特點,對卵泡膜纖維瘤及纖維瘤的診斷具有重要定性價值。
[1]Imaoka I,Wada A,Kaji Y,et al.Developing an MR imaging strategy for diagnosis of ovarian masses[J].RadiolGraphics,2006,26(5):1431-1448.
[2]Outwater EK,Wagner BJ,Mannion C,et al.Sex cord-stromal and steroid cell tumors of the ovary[J].RadiaGraphics,1998,18(6):1523-1546.
[3]回允中.女性生殖道病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614-621.
[4]Sala EJ,Atri M.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enign adnexal disease[J].Topin Magn Reson Imaging,2003,14(4):305-327.
[5]李文華,儲彩婷,祝明潔,等.卵泡膜瘤-纖維瘤的MRI評價[J].放射學實踐,2009,24(10):1131-1133.
[6]李雪丹,王曉楓,譚芳.卵巢卵泡膜細胞瘤的CT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5):53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