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秀榮
(邯鄲學院圖書館,河北 邯鄲 056005)
牛秀榮 女,1969年生。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與讀者服務。
促進社會閱讀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圖書館應為公民終身學習提供保障,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1]。電子媒介的應用為閱讀文化帶來了深刻變革和發(fā)展,新閱讀環(huán)境下的閱讀內容豐富、閱讀過程互動、閱讀環(huán)境開放、閱讀方式便捷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掀起了全民閱讀的熱潮。但新閱讀的快餐化、娛樂化、功利化的淺閱讀特征以及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又極易產生新的閱讀危機。圖書館應在閱讀的變革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方便快捷的服務,提供健康的、積極向上的閱讀內容以及綠色的閱讀環(huán)境,正確引導讀者的閱讀興趣。
閱讀文本的變遷導致了閱讀方式的轉變,每一次媒介的變遷,都會使閱讀發(fā)生革命性的變化[2]。人類大體上經歷了3次閱讀媒介形態(tài)變革,即口傳媒介、印刷媒介和數(shù)字化媒介。遠古口傳媒介的信息交流以及結繩、刻字、圖畫并沒有形成成熟的文字系統(tǒng),屬初級閱讀實踐。隨著文字的逐漸產生,書寫活動的開始,出現(xiàn)了天然材質媒介上的原始文獻,人類的閱讀活動才正式開始。這一時期的閱讀,局限于上流社會、貴族階層或士人群體,他們利用掌控的權力資源,占據文化制度的制高點,這是一種以釋義、注解方式為特征的閱讀活動。當手工刻寫型天然材質媒介文獻轉變?yōu)橛∷⑿偷募堎|文獻,閱讀的發(fā)展也逐漸成熟,當書面閱讀漸漸大眾化時,一個真正的閱讀社會來臨了。閱讀活動從少數(shù)精英走向大眾,閱讀從精讀走向泛讀。閱讀的內涵和外延固化起來并延續(xù)千年[3]。
20世紀以來,攝像、廣播和電視的普及,使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選擇,讀書看報等傳統(tǒng)閱讀活動受到了沖擊。21世紀初,計算機、互聯(lián)網、高速傳輸和高密度存貯等信息技術的蓬勃發(fā)展顛覆了人們的信息接收形式和生活模式。人們用在“新媒體”上的時間越來越多,紙質出版物的閱讀率不斷下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引發(fā)了新閱讀的出現(xiàn)[3]。
社會新閱讀是相對于傳統(tǒng)閱讀而言的,即隨著通訊技術和互聯(lián)網發(fā)展,在新閱讀媒介背景下產生的網絡化、數(shù)字化、多元化、個性化的閱讀方式。新閱讀包括:新的閱讀載體、新的閱讀形式和新的閱讀環(huán)境[4]。新的閱讀載體是指傳統(tǒng)紙質載體以外的各種信息化載體,尤其是計算機和數(shù)字化設備。新的閱讀形式是指傳統(tǒng)的文字、圖片閱讀之外的有關聲音、動畫、視頻的閱讀。新的閱讀環(huán)境是指在原有固定場所閱讀或本地閱讀之外出現(xiàn)的手機、電子書或其他終端形式的移動閱讀、在線閱讀與云閱讀。
新閱讀同傳統(tǒng)的書本式閱讀相比,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一是可提供無限豐富的信息資源。計算機的存儲空間所能承載的文字量是紙張無法比擬的,網絡文本的組成元素包括文字、圖片、聲頻、視頻等一切能記錄知識的符號,短時間內可以調動起人類全部感官。二是閱讀行為更加方便快捷。網絡特有的超文本鏈接方式,具有快捷方便的檢索功能,以便高效地檢索及獲取信息。三是可以提供雙向的、互動式的交流?;庸δ苁蔷W絡閱讀的重要特色。網絡的理念是平等和自由,尊重每一個獨立個體的話語權,為讀者提供了自由開放的互動對話空間。四是雙重開放的閱讀環(huán)境,既包括物理時空也包括精神和心理。超文本技術特征決定了閱讀環(huán)境的開放自由?;ヂ?lián)網就是由超文本和超媒體編織的巨大的信息系統(tǒng),網絡閱讀總是處于開放和自由的狀態(tài)之中。網絡閱讀的虛擬性和隱蔽性能使讀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因而讀者的閱讀心理也是自由開放的[5]。
但是,隨著新閱讀的快速發(fā)展,新閱讀的負面影響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新閱讀的過程中圖像閱讀代替了文字閱讀,快餐式瀏覽代替了精讀,功利式閱讀代替了經典閱讀。閱讀的過程追求感官刺激,快速瀏覽得到的是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怡悅。然而社會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需要人類不能僅停留于淺層次的瀏覽閱讀,還需要基于文字的抽象性思考,這是新閱讀所無法達到的[2]。
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知識與信息傳遞中心,提高全民素質的主要社會教育陣地,在人類的閱讀活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促進社會閱讀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之一[6]。而不論這種閱讀需求是社會自發(fā)、自覺的要求還是在國家、外力的推動下所開展的,不論其程度如何,圖書館一直都踐行著促進社會閱讀的使命,這是圖書館存在的基本職能所在[7]。圖書館有效地引導讀者閱讀則成為圖書館人不可推卸的責任。新閱讀時代,圖書館應提倡正確的閱讀理念、健康的閱讀內容以及深層次的閱讀。
新閱讀時代,圖書館必須轉變服務觀念。目前閱讀文化呈現(xiàn)多種閱讀形式并存的形態(tài),利用各種閱讀資源的優(yōu)勢,實現(xiàn)高效率的文獻信息服務,是現(xiàn)代圖書館的文化責任。圖書館在完善傳統(tǒng)服務的同時,應從信息收集者和保存者轉變?yōu)樾畔⒌漠a生者和處理者,從被動的借閱服務轉變?yōu)橹R導航和知識評價、信息咨詢、充當用戶的信息顧問,從文獻實物的占有者變成了電子信息的開發(fā)者與傳遞者。
圖書館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讀者提供跨時空的交流和研討,創(chuàng)新服務載體,從傳統(tǒng)的圖書館向數(shù)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發(fā)展,應用現(xiàn)代化技術,推進圖書館數(shù)字化、網絡化、虛擬化建設,從封閉式服務轉向開放式服務,借助社會公共網絡設施,使讀者享受到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快捷的、完善的圖書館服務。
2.3.1 努力創(chuàng)建綠色新閱讀環(huán)境
網絡信息資源海量且良莠不齊,信息污染程度加深,信息內容繁雜、混亂,安全存在隱患。讀者想要快速找到有用信息,需要自己再進行篩選和鑒別,這極大地浪費了讀者的時間,因此需要館員對其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篩選整理工作。此外,面對網絡閱讀的負面效應,圖書館作為承擔教育職能的文化機構,具有構建良性閱讀環(huán)境的責任。要調動各種技術手段加強“防火墻”的研制,凈化讀者的上網環(huán)境[5]。
2.3.2 加強對讀者網絡閱讀的指導
網絡信息資源內容繁雜、形式多樣,信息分散、無序、不規(guī)范,這就需要圖書館員對讀者的網絡閱讀進行指導,以便讀者迅速、快捷、準確地找到所需內容。第一,對館藏文獻信息資源進行導航。圖書館應有針對性、有重點、有選擇地將本館有價值、有特色的館藏信息資源逐步轉化為數(shù)字資源,并在網上建立Web網站,制作館藏網頁,提供上網服務。具體包括開發(fā)、揭示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編制館藏文獻信息目錄、轉換館藏數(shù)據、建立館藏數(shù)據庫、引導讀者對館藏文獻信息進行查詢,使讀者快速找到高質量的適合自己的閱讀內容。第二,對網絡信息進行導航。圖書館向讀者推薦熱門站點或相關站點,這是網上導讀利用最多、最簡單直接的導讀方式。圖書館應當在網上有重點地選擇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和電子報紙;選擇優(yōu)秀作者和專業(yè)研究人員的個人網頁;選擇內容準確、更新及時、檢索方便的權威數(shù)據庫和聯(lián)機數(shù)據庫服務商的產品。對那些難以搜尋的免費網上資源,分別描述其內容特色和檢索利用方法,記錄其網址,建立本館的網絡信息資源目錄,同時為讀者提供集成化的專業(yè)信息檢索界面。
2.3.3 以讀者需求為導向,提供優(yōu)質服務
第一,圖書館依據用戶閱讀需求以及閱讀行為,可以提供專業(yè)閱讀或者休閑閱讀服務,依據作品表現(xiàn)形式,可以提供純文字閱讀、圖片閱讀、圖文閱讀、視聽資源閱讀等服務。第二,圖書館可以將一些特色資源加工整理,如培訓資源(新書入館教育視頻資料,圖書館舉辦的各類講座、培訓)、名人訪談節(jié)目、教師的授課視頻資料等,整合到圖書館網站上,方便讀者閱讀。第三,圖書館依據用戶閱讀時間等條件限制,可以提供完整篇幅的長篇或中篇文獻閱讀,或者提供以章、節(jié)為主的短小精悍的“裁剪式”短篇閱讀模式。第四,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圖書館根據新閱讀時代讀者的閱讀需求及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吸引更多讀者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的閱讀功能,比如布置各種宣傳欄、開辦各種講座和培訓班、舉辦各種展覽、組織專題俱樂部、開辟文化交流服務項目等。
2.4.1 建立網絡交流平臺
圖書館應建立網絡交流平臺,通過 BBS、E-mail、QQ(群)、BLOG(博客)等網絡交流方式,為讀者與圖書館、讀者之間、讀者與作者、讀者與編者等眾多人群之間雙向的、互動式的、平等的閱讀交流服務。
2.4.2 開展真人圖書館活動
真人圖書館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將人作為圖書借給讀者,通過借人的方式解決讀者需要解決的問題,談論的主題則是出借人的專長,目的在于面對面的溝通,最大限度滿足讀者多方面、不同層次的需求,鼓勵交流和參與,營建圖書館與用戶之間、人與人之間良好的關系。
以數(shù)字化、網絡化為特征的新閱讀時代,使更多的人獲得平等的閱讀機會,這對于推進全民閱讀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面對社會的發(fā)展和讀者的需要,圖書館一方面要加強數(shù)字化、網絡化建設,更重要的是,圖書館是讀者提高自身修養(yǎng)、完成自身繼續(xù)教育的場所,無論閱讀形式怎樣發(fā)生變化,圖書館都會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xù)擔負著引導社會閱讀的主要職責。圖書館應重視引導讀者進行思考性、研究性的“深度閱讀”,在提倡生態(tài)閱讀、紙質閱讀、深度閱讀、經典閱讀的同時,正確引導時尚閱讀、淺閱讀、網絡閱讀,使全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完成學習和研究[8]。
青少年是新興的多媒介的數(shù)字化閱讀的主要群體之一,新閱讀的快餐化、娛樂化、功利化正影響著一代青少年的閱讀習慣。然而,青少年時期也正是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關鍵期,德國有關教育研究中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人在15歲之前還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和興趣,那么他就很難在以后的人生過程中尋找到閱讀的樂趣。因此,圖書館在閱讀理念的推廣過程中,應注重對青少年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加大對青少年的導讀力度,讓他們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和質疑。同時,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實現(xiàn)社會閱讀的重要內容,其中一個關鍵性的要素就是要建立起系統(tǒng)化的閱讀推廣計劃。引導青少年從淺閱讀走向深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是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重心之一。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進入了新閱讀時代。作為社會文化知識與信息傳遞中心的圖書館,在人類的閱讀活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新閱讀時代圖書館應轉變閱讀服務觀念,在完成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的同時,采取多種措施引導大眾的閱讀方式、閱讀內容,推進全民閱讀社會健康和諧發(fā)展。
[1]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服務宣言[EB/OL].[2009-12-20].http://www.lsc.org.cn/CN/News/2008-10/EnableSite_Read-News1120725791225123200html.
[2]蔡麗萍.近十年來國內閱讀研究綜述[J].圖書館,2010(4):74-76.
[3]張旭.淺談大學生新閱讀[J].圖書情報研究,2011(2):16-20.
[4]范并思.圖書館學與閱讀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0(2):1-4.
[5]田磊.閱讀文化的變遷與圖書館的文化責任[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9):6-9.
[6]陸書紅.基于書目推薦視角下的公共圖書館與社會閱讀[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5):90-92.
[7]劉秋讓,燕輝.論閱讀社會構建中的圖書館價值定位[J].圖書與情報,2011(3):37-40.
[8]陳園.圖書館要堅守“深度閱讀”陣地[J].公共圖書館,2010(1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