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病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糖尿病人往往比較擔心高血糖,事實上,嚴重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更甚,輕者表現(xiàn)為心慌、出汗、頭暈、癱軟無力,重者會嚴重損害中樞神經(jīng),導致意識障礙、昏迷乃至死亡;而且,低血糖會使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而導致心腦血管意外(如心梗、腦血栓等)。另外,長期慢性低血糖,還會影響智力甚至導致癡呆(特別是老年人)。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chǔ),對于降低血糖、控制體重十分重要。但是,飲食治療不等于“饑餓療法”,而是應(yīng)在確?;颊呱砘顒铀璧那疤嵯拢m當限制食物的總熱量,同時還要維持營養(yǎng)平衡。過度節(jié)食或者偏食,將會導致熱量不足、營養(yǎng)不良、貧血、饑餓性酮癥,降低身體的抵抗力,過度節(jié)食還會導致低血糖后血糖反跳性升高,不利于血糖的平穩(wěn)控制。另外,飲食治療不能搞“一刀切”,對明顯消瘦或者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應(yīng)當適當放寬飲食控制。
例如,嚴重高血糖的病人、合并腎功能損害的病人、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絞痛的病人,活動期眼底出血的病人都不適合運動。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著手運動鍛煉之前,有必要做一次全面體檢,聽取醫(yī)師的意見。
我們知道,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對超重者減肥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降糖藥物的療效。但是,也并非越瘦越好,應(yīng)當以符合標準體重為宜。因為過度消瘦會導致營養(yǎng)狀況惡化,機體免疫功能以及抗感染能力下降。而且,消瘦病人由于肝糖元儲備降低,對低血糖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下降,發(fā)生低血糖的風險增加。
運動療法也是糖尿病的基礎(chǔ)治療之一,適當?shù)倪\動對糖尿病人益處多多:可以增加機體熱量消耗,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心肺功能;預防骨質(zhì)疏松、提高身心健康等等。運動要求循序漸進,掌握好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否則,會適得其反。劇烈的運動(屬于“無氧運動”)可以興奮交感神經(jīng),導致兒茶酚胺等胰島素拮抗激素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此外,運動時間過久、運動量過大(特別是在空腹狀態(tài)下),將會顯著增加低血糖的危險性。
需要說明的是,并非所有的糖尿病人都適合運動,
許多糖尿病人心理包袱很重,經(jīng)常失眠,整日沉浸在焦慮悲觀、自怨自艾中不能自拔,導致血糖升高或波動。雖說目前糖尿病尚不能根治,但只要控制得好,照樣可以長壽。因此,作為患者,一定要正確對待糖尿病,既來之,則安之,思想上既不能不重視,又不能被它所嚇倒。整日憂心忡忡、焦慮不安,不僅于事無補,相反,還會引起血糖的升高和波動。因此,病人要盡量保持心理平衡,積極配合治療,這樣才能真正有助于血糖的平穩(wěn)控制。
有些患者覺得糖尿病沒啥不舒服,不妨礙吃喝,不過就是血糖高點而已,因此滿不在乎,根本不把醫(yī)生的叮囑當回事,非但不用藥治療,還照樣胡吃海喝;還有些患者,開始很重視,時間一久,覺得沒什么大事,就逐漸放松了警惕和要求,于是擅自停藥,飲食上也不注意了。殊不知,糖尿病往往是“秋后算賬”,到那時候,恐怕吃后悔藥也來不及了。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便病情不重,也萬萬不可大意,否則只會自食其果。
這里包括兩層意思:一是不要過于依賴醫(yī)生。糖尿病的良好控制,不是醫(yī)生單方面的事,而需要醫(yī)患(包括患者家屬)雙方的共同配合;需要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而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所謂“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就是這個意思。二是不要過于依賴藥物。藥物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飲食和運動的配合,如果不注意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即便藥物再好,也很難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那種“不控制飲食光靠藥物”的思想絕對要不得。
糖尿病患者看病時經(jīng)常聽到醫(yī)生說:“您的胰島功能不好,只有正常人的20%”,“你的機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很差,應(yīng)該使用胰島素增敏劑”,“你需要測一下糖化血紅蛋白,看看你這兩個月的平均血糖是多少”等等。其實,在糖尿病的診治中,許多判斷結(jié)果是通過數(shù)據(jù)計算出來的,如:胰島功能的強弱可通過空腹血糖值和空腹胰島素值計算;平均血糖值可通過糖化血紅蛋白計算。
糖尿病患者如果掌握一些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的計算,對了解自己的病情,調(diào)整用藥是非常有益的。
胰島分泌功能的計算:“胰島功能”即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正是由于胰島功能進行性下降,才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生。胰島功能可用“胰島β細胞分泌指數(shù)(HOMA-β)”表示:HOMA-β=20×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3.5)。胰島β細胞分泌指數(shù)大于50,提示胰島β細胞的功能正常;胰島β細胞分泌指數(shù)介于40~50之間,提示胰島β細胞的功能受到輕度的損害,病人可選用雙胍類藥物治療;胰島B細胞分泌指數(shù)介于30~40之間,提示胰島β細胞的功能受到中度的損害,病人需用磺脲類藥治療;胰島β細胞分泌指數(shù)小于30,提示胰島β細胞的功能受到重度損害,病人需用胰島素治療。例如:某病人空腹胰島素值為10微單位/毫升,空腹血糖值為10.5毫摩爾/升,則其胰島β細胞分泌指數(shù)=20×10÷(10.5-3.5)=28.5。這個結(jié)果就提示該病人需要用磺脲類藥物治療了。
平均血糖值的計算:“糖化血紅蛋白”是評估病情控制狀況的金指標。通過測糖化血紅蛋白可以計算出近兩個月的平均血糖值。平均血糖值=(172×糖化血紅蛋白)-3.37。例如:某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為8%,則其近兩個月的平均血糖為172×8%-3.37=10.39(毫摩爾/升)。這個結(jié)果顯示該病人的平均血糖較高,說明近2個月來,其血糖控制得不好,應(yīng)增加降糖藥的劑量。
運動量的計算:合理運動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種重要手段。衡量運動量是否適宜的方法有許多,其中用心率計算運動量大小的方法最實用。以往將“170-年齡”作為人們在運動中的最適宜心率。但實踐證明,對于糖尿病或冠心病患者來說,如心率達到“170-年齡”,則表明運動量明顯過大,就可能加重病情。因此,現(xiàn)提倡用心率=0.5×(運動時能達到的最大心率+起床前的心率),作為糖尿病或冠心病等患者在運動中的最適宜心率。例如:某病人在運動時能達到的最大心率為110,起床前的心率為60,則其在運動中最適宜的心率應(yīng)為0.5×(110+60)=85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