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娟
協(xié)作意味著食物,意味著勝利,更意味著生存質(zhì)量。不要以為團結(jié)是人類的特性,在無語的動物界,團結(jié)無處不在。
鬣狗捕獵的時候非常懂得協(xié)作。如果發(fā)現(xiàn)目標,鬣狗便迅速向同伴傳遞信息。很快,數(shù)十只鬣狗便會聚攏而來。它們會在短時間內(nèi)調(diào)整好隊形,然后各就各位,在目標附近做好隱蔽。目標靜,它們靜;目標動,它們也跟著動。如果目標有所警覺,快速逃竄,鬣狗便會從各個方向?qū)⒛繕藠A在其中,形成合圍之勢,然后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和拼命逃竄的目標比拼體力和耐力。
值得欽佩的是,鬣狗們有一套非常嚴謹?shù)淖鲬?zhàn)方針,發(fā)現(xiàn)獵物后,它們首先觀察,繼而圍攏、靠近,最后包圍、猛攻。這一系列動作只有在高度協(xié)作下才能完成,誰也不能分心、大意,誰也不能掉隊。這樣運作下來,幾乎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能從鬣狗的包圍圈中逃脫,目標基本是每獵必死。
除了鬣狗,獅子也是一種講究團隊協(xié)作的動物,而且它們更有智慧,更具耐力。如果獅子相中了一只長頸鹿,它們會保持安靜,絕不輕舉妄動。人家長得高大威猛,后蹄又粗又壯,被踢上一腳可不是鬧著玩的。獅子有的是耐力,它們會隱蔽在暗處靜靜地觀察。長頸鹿的活動范圍是地勢平整、開闊且有樹、有草的地方,因為它們體型龐大,只有在平坦的地方才能保持身體平衡。聰明的獅子深諳長頸鹿這一習性,它們會使出非常無賴的招數(shù)將長頸鹿驅(qū)趕到坑洼不平的山洞或者荒溝里。只要地勢不平,長頸鹿的大高個兒就會成為它最終喪命的軟肋。長頸鹿到了崎嶇之地后,完全成了殘疾,它踉踉蹌蹌,左搖右晃,站立不穩(wěn)。躲在暗處的獅子隨時伺機而動,只要看見長頸鹿身體傾斜或者有倒下的傾向,它們便立刻撲上去瘋狂撕咬。有時候,身在洼地的長頸鹿會靠小心翼翼暫時安然無恙。白天好說,到了晚上,長頸鹿就成了睜眼瞎。而獅子一到了晚上,就是名副其實的草原霸主。獅子的眼睛后面長有一層相當于鏡子的組織,可以反射外來光源的光,這部分光被透明細胞向后反射,穿透視網(wǎng)膜,形成一道超強光束向外發(fā)射,所以一到夜里,獅子就異常興奮,因為火眼金睛能使它看得更遠。長頸鹿就在它們的眼皮底下,驚惶失措,藏也不是,跑也不是。這時,獅群開始明確分工:有的負責挑逗長頸鹿,激怒它;有的分散它的注意力;有的負責看守,專門盯著它什么時候跑動、什么時候摔倒、什么時候自亂方寸。雖然獅子們提前做好了一切準備,但一切都在無形的變化中,它們沒法兒具體操作,只能等長頸鹿自己亂了陣腳,露出破綻。只要發(fā)現(xiàn)漏洞,獅子們便立刻一哄而上,一只咬住長頸鹿的腿將其放倒,另一只騎上它的背,有的則沖到前面狠狠地咬住長頸鹿的脖子,死不松口。這時候,獅子們之間還會相互調(diào)整分工以節(jié)省體力,直到長頸鹿不再掙扎為止。
有時,獅子們也會利用另外一個戰(zhàn)術(shù):專門等兩只雄長頸鹿爭奪交配權(quán)而相互斗毆,待兩敗俱傷時再出手。遼闊無垠的非洲大草原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群獅懶洋洋地躺在那里,看兩只動物互相撕咬的畫面。它們深知,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不需消耗體力,只要靜候佳音,打掃戰(zhàn)場便是。獅子雖然是獸中之王,有時捕獲大型獵物卻也會力不從心,但它們懂得結(jié)成同盟,有飯一起吃,有勁一起使,配合默契,各司其職,用集體的力量去捕獲獵物,每次都戰(zhàn)無不勝。這是低等動物的高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