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水
科學家顏寧被人稱為“最美科學家”,她卻對此不以為然。在顏寧看來,最美的是自然之美和科學之美,如果非要跟自己聯(lián)系起來,還可以加上人生之美和生活之美。
顏寧的人生確實是美的,她未滿30歲時就被聘為清華大學的教授和博導,在2012年1月,她又成為霍華德·休斯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得主之一。她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留學時,從事過抗腫瘤方面的研究,在2007年10月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后,“白手起家”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帶領(lǐng)一個科研小組從事膜蛋白的研究。2010年8月,清華大學聘請國際同行對顏寧的生物醫(yī)學研究方向進行評估,對方認為:“無論以哪個標準衡量,她都已位居世界最優(yōu)秀的年輕結(jié)構(gòu)生物學家之列。未來5年到10年,她將成為杰出青年女性科學家的榜樣。”2012年1月,顏寧與人合作,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論文,揭示了轉(zhuǎn)錄激活因子樣效應蛋白(TALE)特異識別DNA的分子機理。這一發(fā)現(xiàn)令人振奮,顏寧相信:“之前我們一直在做非?;A層面的研究,距離實際應用比較遠,但這次的發(fā)現(xiàn)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p>
然而,在許多人看來,顏寧的科研成果和榮譽都是用辛苦的汗水換來的,她的生活未免太苦了。每天除了回家、吃飯、睡覺,顏寧差不多有14個小時“宅”在實驗室里,到了緊張的攻堅階段,甚至不分晝夜連軸轉(zhuǎn),實驗室成了她另一個家。但是在顏寧心中,做科研跟搞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一樣,是很美妙、很令人激動的事情,根本談不上苦。她說:“別人老問我苦不苦,其實只要是你著迷的事情,怎么會覺得苦?所謂苦,就是不得已做你不想做的事。別人可能會覺得做實驗、寫論文很枯燥,但我自己樂在其中。就像有些人打游戲上癮似的,著迷嘛?!?/p>
顏寧的這番話是真知灼見,也是肺腑之言。一個人如果為了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而不得已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心里的滋味肯定是苦的。在顏寧最初決定做科研時,有位老師曾鼓勵她說:“不要整天想著柴米油鹽,只要你現(xiàn)在努力做到最好,未來的路就會越走越寬,根本不用為找工作發(fā)愁?!币簿褪钦f,老師希望她能夠超越對柴米油鹽的顧慮,用追求啟動生活,用理想激活人生。顏寧牢牢地記住了老師的話,而另一對教授夫婦的人生實踐更讓她難以忘懷,使她看清了以后要走的路。那是在普林斯頓大學留學時,顏寧回憶說:“我是個夜貓子,很多時候晚上11點多了,還能看見那對夫婦在各自的實驗室里觀察顯微鏡下的果蠅。那種淡定、從容、簡單和執(zhí)著讓人感動。我覺得將來自己就是要這個樣子,簡單地做自己喜歡的研究?!?/p>
顏寧還動情地說:“做科研會讓人身心輕松,喜怒哀樂都變得特別簡單。在實驗室里我很輕松,不用去想任何其他的東西。我感到,這個世界就是我的,沒有其他任何限制,你思維有多廣闊,就能走到多遠的地方??傊?,是一種挺美好的感覺?!?/p>
實際上,這種“簡單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人生也是誠實的人生,正如詩人顧城所言:“一個徹底誠實的人是從不面對選擇的,因為那條路永遠會清楚無二地呈現(xiàn)在你面前……”因為少了選擇的苦,生活和人生都容易簡單、輕松、自由和充滿樂趣,并因此令人對其深深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