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思維靈活與遲鈍的差別在更大程度上有賴于怎樣運用我們的思維,而不是思維本身的優(yōu)劣。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戴邦納博士總結了一套改善思維的方法。
把優(yōu)點、缺點擺出來
改善思維的第一步,是在觀察事物時,不要讓你的視野受到阻礙。你可以做這樣的實驗:環(huán)視房間,尋找紅色的物體,然后閉上眼睛,想想房間里有多少綠色的物體。再睜開眼睛時,你會感到驚奇,因為你之前把注意力集中在紅色的物體上,所以沒有注意到另外的顏色。
思維的情形跟這個例子一樣,大多數(shù)人第一次聽到一個新的想法時,都會本能地對它產(chǎn)生贊同或反對的看法。接下來,就會搜腸刮肚來為自己的看法辯護。要避免落入這樣盲目的陷阱之中,方法很簡單,試試列舉出這個新想法的優(yōu)點、缺點和使人感興趣的地方就行了。換句話說,列舉法是一種注意力分散劑,它能防止我們只注意到“紅顏色”。
估計后果
估計后果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哪一個決定最好。戴邦納把某個決定的后果分成四個階段來考慮:即時后果、短期后果(1到5年)、中期后果(5到25年)以及長遠后果(25年以后)。他在課程中往往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世界的石油用完了,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如果機器人代替了工廠里的工人,那將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們在對即時后果和短期后果進行估計以后,居然能夠預見到一些更加長遠的可能。
明確目的
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自己知道辦事的目的,但往往會被一些未考慮到的目的所阻礙。明確的目的往往能使你找到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有一個老奶奶想要打毛衣,可毛線卻被小孫子弄得亂成一團,老奶奶在盛怒之下把小孩關到圍欄里,但是小孩大吵大鬧,老奶奶只得又把他放了出來。這時,她才意識到她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小孩關起來,而是要把小孩和毛線分開。最后,老奶奶把小孩放了出來,把自己關進了圍欄里面,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尋找替代辦法
有時運用了前面的思維方法,仍然找不到滿意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試著拋開常規(guī)的思維方法來尋找其他可能性。愛迪生在尋找電燈絲材料時,曾經(jīng)試驗了幾千種看來不可能的物質,包括軟木塞、釣魚絲、瀝青等,最后使他成功的是一塊碳化了的厚紙板。我們應該學會“胡思亂想”,想象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包括那些通常被認為是不切實際和可笑的辦法,最后再憑你的判斷力決定取舍。
考慮其他觀點
有很多問題是由于和他人發(fā)生矛盾而產(chǎn)生的,比如和愛人、上司、鄰居。如果你能試著從對方的觀點和立場來考慮問題,那就能找到更妥善的解決辦法。
不久前,我買了一部最新的掌上電腦,店主極力推薦這款產(chǎn)品,事實卻說明它很差勁。我想去店里退貨,卻突然想到:作為店主,他一定會因他的判斷力受到質疑而生氣。因此,我采用了一種不同的戰(zhàn)術,其目的在于喚起他的自尊心。結果,他給我換了一臺好得多的電腦,還免收我兩種電腦的差價。
記?。骸坝妹厶潜扔么赘懿兜缴n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