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一說在民間廣為流傳,但無論是正規(guī)的中醫(yī)藥教材還是現代營養(yǎng)或醫(yī)學專著中都找不到相關內容,可在目前一些非專業(yè)的養(yǎng)生書籍中卻將“食物相克”描繪得令人生畏,甚至讓人提心吊膽。通過運用現代科學知識和大量的生活實踐證實,“食物相克”現象基本上都是以訛傳訛,缺乏科學依據。
“相克”是指相互之間的制約或抵制,食物相克是指某些食物同時食用時對健康產生的傷害??陀^地說,不同食物中的各種營養(yǎng)素或化學成分在人體消化、吸收和代謝過程中確實存在相互影響,其結果是影響某些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與利用。如茶葉中的鞣質可干擾食物鐵的吸收,菠菜中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鈣的吸收,如果我們把這些現象也歸為食物相克,可能有點牽強附會,因為混合性食物中本身就存在各種營養(yǎng)素的混雜,營養(yǎng)素之間的相互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某種營養(yǎng)素偶然增多或減少打破與其他營養(yǎng)素之間的平衡只是暫時的,機體完全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如動用儲備、減少排泄、增加代謝效率來保證器官功能的正常而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民間流傳的所謂食物相克多是一些危言聳聽內容,下面是我們收集到的一些關于食物相克的內容,為了使讀者消除對這些缺乏科學依據流傳的疑慮,我們將選擇性地對其進行點評。
1.言傳兩者同食會致死的食物分別是:雞肉與芝麻、鵝肉與柿子、豬肉與楊梅、豬肉與菊花、狗肉與黃鱔、牛肉與紅糖同食脹死人。
點評:只要食物本身不含有任何有毒有害物質和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任何食物相互搭配或同食都不會致人死亡。有一道曾受宮廷和達官貴人喜愛的夏季食療和美味湯菜叫做荏子雞湯,其主要原料就是雞肉、芝麻等;中國廚師在做紅燒牛肉時,常用紅糖做調料,這不僅使牛肉容易軟爛、色澤美觀,而且味道更美。
2.言傳兩者同食會引起中毒的食物分別是:豬肉+百合、雞肉+菊花、蛇肉+蘿卜、羊肉+竹筍、紅豆+羊肚、白酒+胡蘿卜、毛蟹+泥鰍、韭菜+牛肉、田螺+蛤、茄子+毛蟹、田螺+木耳、烏梅+豬肉。
點評:我國著名生物化學與營養(yǎng)專家鄭集,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對民間一些廣為流傳的14對所謂“食物相克”內容進行了動物實驗觀察,結果證實流傳的可引起中毒或死亡的“香蕉+芋頭、螃蟹+柿子、綠豆+狗肉、鯽魚+甘草”等均無相克現象。事實上,百合燒肉、韭菜牛肉卷、雞肉菊花火鍋等均為各地老百姓的家常菜肴或美食。幾年前,筆者也親自對“白酒+胡蘿卜”致肝臟中毒、損害一說進行了體驗,食后三天內并無肝臟損害的實驗證據。因此,可以肯定流傳同食引起中毒的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3.言傳兩者同食會引起霍亂的食物分別是:墨魚+茄子、馬肉+木耳、豬肉與荸薺。
點評: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一種消化道烈性傳染病,如果上述食物未受到霍亂弧菌的污染,任你怎樣同食都是不可能發(fā)生霍亂的,顯然流傳的說法完全是對霍亂的無知。
4.其他傳聞:豆腐與蜂蜜同食可致耳聾、土豆與香蕉同食可致生雀斑、芹菜與兔肉同食可致頭發(fā)脫落等等。
點評:疾病的發(fā)生機制是復雜的,有時某些疾病的發(fā)生可能與某些食物發(fā)生了巧合。在醫(yī)學欠發(fā)達年代或落后地區(qū),有人就誤認為是同時進食某些食物所致,并因此以訛傳訛,但今天的人們不應該不動腦筋就相信它。
綜合治療是目前治療糖尿病最有效的手段。飲食治療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措施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現根據一些相關的文獻報道,簡要地介紹一些有輔助調節(jié)血糖的食物或藥食兩用材料,供大家參考。
番石榴:據廣西醫(yī)學院糖尿病科對166例糖尿病人的初步觀察,認為有一定的療效。并發(fā)現番石榴葉的降糖效果比鮮果更好,動物試驗證明葉中有效成分為黃酮苷,該物質對胰島素水平無明顯改善。因此推想其機理不是改善胰島功能,很可能是提高機體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據此,糖尿病人長期用番石榴葉煎水代茶飲是有益的。
苦瓜:苦瓜中含有多種具有降糖作用的有效成份如苦瓜甙、臭苦瓜素、多肽類物質及生物堿類物質。苦瓜的降糖作用不僅在實驗動物身上得到驗證,而且也有較多的臨床應用報道,國內有人以苦瓜曬干碾粉壓成片劑給29例糖尿病患者服用2個月,發(fā)現降糖顯效率達65.52%;一組以苦瓜皂苷制劑治療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報告稱其降糖效果明顯;另一組同樣以苦瓜皂苷制成的降糖膠囊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100例的臨床觀察稱多數患者在用藥2周內臨床癥狀消失、血糖明顯下降,有效率達82%。雖然苦瓜制劑不能直接增加病人體內胰島素水平,但認為其降血糖作用可能與激活胰島B細胞、增加胰島素釋放而間接提高胰島素水平和增加組織內葡萄糖攝取、葡萄糖氧化及肝內糖異生有關。鑒于苦瓜的食療或藥用價值,糖尿病患者在遵循飲食控制原則的基礎上,食譜中盡可能多安排苦瓜,也許會有某些意想不到的收獲。但以苦瓜做菜也要因人而異,如有些人生來就對苦瓜厭惡,勉強為之,可導致心理、生理上的不適而影響食欲;有的人吃苦瓜后則發(fā)生腹脹、腹瀉等反應。
南瓜:南瓜中含有葫蘆巴堿、蔗糖、戊聚糖及甘露醇等,臨床上有人觀察到用南瓜代替部分主糧,可見血糖下降而無饑餓感。也有人采用南瓜粉30克/日作為糖尿病的食療手段,認為對改善糖尿病癥狀有效。糖尿病病人合理地食用南瓜是有益的,我們在130問中專門對此進行了討論。
鱔魚:有人從黃鱔魚中提取“黃鱔魚素A”和“黃鱔魚素B”,這兩種物質具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和恢復正常調節(jié)血糖的生理功能的作用。如果兩種物質同時使用,血糖高的可以降糖,血糖低的可以升糖。實驗證明,黃鱔魚素對高血糖具有顯著的類胰島素降血糖作用。因此,糖尿病人經常食用鱔魚(烹調方法不限)是有益的,一般堅持每天食用100~150克,連續(xù)3~4周可見空腹血糖下降,尿糖減少。
銀耳:又稱白木耳,含豐富的膳食纖維,且熱能較低。據研究報道,銀耳含有豐富的銀耳多糖,其對胰島素降糖活性有明顯影響,經近年有關動物實驗研究表明,銀耳多糖是以配基修飾的形式影響胰島素活性的,可將胰島素在體內的作用時間從3~4小時延長至8~12小時。此外,白木耳中的膳食纖維有延緩血糖上升的作用。
桑葉、桑椹:許多報道顯示桑葉、桑椹有輔助治療糖尿病的作用,其對血糖調節(jié)起作用的物質為桑葉總多糖,但其作用機理尚不十分明確,可能與桑葉多影響雙糖酶的活性、延長了淀粉在小腸內的消化時間有關。用桑葉泡茶長期飲用不會對病人病情產生不良影響,有條件的病友不妨一試。
事實上,許多食物或藥食兩用材料對血糖的控制均有幫助,我們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fā)現下面這些食物或中藥具有一定的調控血糖作用,現摘錄供病友參考:苦蕎麥、薏米、燕麥、綠豆、鷹嘴豆、山藥、魔芋、苦瓜、冬瓜、南瓜、蘿卜、大蒜、洋蔥、芹菜、枸杞嫩葉、菠菜、馬齒莧、蕹菜、番薯葉、香菇、木耳、銀耳、冬蟲夏草、富鉻酵母、豬胰、鱉肉、黃鱔、鯽魚、海參、蠶蛹、螞蟻、蜂王漿、綠茶、桑葉、苦丁茶、玉米須、紅景天、血絨花(火絨花)、番石榴、天花粉、僵蠶、蛤蚧、黃芪、人參、枸杞、女貞子、麥冬、知母、蘆薈、黃精、玉竹、蒼術、黃連、三七、夏枯草、月見草、仙鶴草、地骨皮、虎杖、葛根、竹節(jié)草、三白草、絞股藍、昆布、荔枝核、葛根、靈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