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曦
湖南省耒陽市人民醫(yī)院,湖南耒陽 421800
在產科手術中, 患者出現(xiàn)的最可怕并發(fā)癥之一就是下肢血栓性靜脈炎,可能會導致肢體出現(xiàn)不可逆的損害以及肺栓塞、腦栓塞等。 對于這種疾病的處理還存在著很多困難的地方,目前對該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有效的預防, 在臨床上面有著重要的意義[1]。 為了降低該院產科患者術后出現(xiàn)該疾病的幾率,探究分析產科血栓性靜脈炎臨床預防的分析, 該院2011 年3 月—2013 年3 月應用綜合預防治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選自該院產科進行手術的患者共80 例,以隨機的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40 例。 觀察組患者中進行婦科手術的患者有29 例,進行過剖宮產的患者有11 例。 年齡最大的為40 歲,年齡最小的為18 歲,平均年齡為28.2 歲。 對照組患者中進行婦科手術的患者31 例, 進行過剖宮產手術患者9 例,年齡最大的為43 歲, 年齡最小的為20 歲。 兩組一般資料情況相似,患者婦科手術主要如下:子宮全切、附件切除、卵巢囊腫切除、次全切、異位妊娠病灶切除等需從腹部作為切口的手術。
觀察組40 例患者當中有婦科疾病患者29 例, 其中子宮肌瘤手術11 例,卵巢囊腫手術9 例,畸胎瘤手術4 例,異位妊娠手術2 例,黃體破裂手術3 例;足月待產孕婦有 11 例。 對照組40例患者當中婦科疾病患者31 例,其中子宮肌瘤手術13 例,卵巢囊腫手術8 例,畸胎瘤手術6 例,宮外孕手術4 例,黃體破裂手術1 例;足月待產孕婦9 例。
上述所有病例均以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在觀察組40 例患者中:進行附件切除以及卵巢切除手術的患者有8 例,進行子宮全切以及次全切除手術患者5 例, 進行剖宮產手術患者27 例;對照組40 例患者中: 進行附件切除以及卵巢切除手術患者7 例,子宮全切以及次全切除手術患者7 例,剖宮產手術患者26 例。
一般情況下,在手術之后的3~7 d 期間患者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下肢疼痛以及腫脹、皮膚顯示蒼白色、皮紋消失、溫度出現(xiàn)異常、 難以使用足底著地且著地時伴有針刺感、 直腿伸踝試驗(Homan 征)結果顯示陽性、進行腓腸肌壓迫試驗(Nouhof 征)結果顯示陽性、栓塞部位可以觸及索狀物且會產生壓痛感。 可以使用彩色超聲多普勒對診斷進行協(xié)助檢查。 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在臨床上面會出現(xiàn)Ⅰ級到Ⅳ級的下肢血栓性靜脈炎; 分別表現(xiàn)如下:①Ⅰ級下肢淺靜脈炎患者下肢會出現(xiàn)輕微疼痛,腫脹的程度并不明顯,使用彩超等進行檢查沒有顯示異常,只需要進行一般性治療就可以迅速緩解病癥; ②Ⅱ級下肢淺靜脈炎形成患者下肢疼痛感覺較為嚴重,出現(xiàn)較為明顯腫脹,活到受到限制,有的患者會伴隨有低熱現(xiàn)象; Ⅲ級盆腔靜脈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在產后或者是術后出現(xiàn)了寒戰(zhàn)與高熱之間交替的現(xiàn)象, 體溫最高可以達到40 ℃,病程時間相對較長;Ⅳ級下肢深靜脈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主要是會累及股靜脈,有血栓性靜脈炎的那一側出現(xiàn)明顯的腫脹以及變粗現(xiàn)象,疼痛程度甚至難以站立,伴隨有體溫升高以及局部皮膚變白,病程時間相對較長。 除了Ⅰ級之外,后面3 級均可使用彩超等現(xiàn)代檢查儀器,見到靜脈里面有明顯的血栓形成。
在分析了血栓形成的原因之后該院有針對性的應用綜合預防治療方法,具體如下:①停止患者在手術之后常規(guī)的使用止血藥等方法, 因該方法會對患者的凝血因子還有纖溶系統(tǒng)造成消極影響,并不科學;②手術之后,當天即常規(guī)使用低分子左旋糖酐250 mL 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進行1 次/d,連續(xù)使用 3~5 d。這樣不但能夠起到擴容的效果而且對于血小板凝聚有抑制作用,促進纖溶;③患者進行手術之前,對血常規(guī)、血糖、血小板、血糖以及紅細胞比容等進行檢查,如果以上檢查結果顯示異常,在手術之后服用阿司匹林、雙嘧達莫等藥物,除了上述檢查結果異常的患者之外,肥胖以及有口服避孕藥病史的患者也需要服用;④在手術過程中,患者保持舒服的姿勢,特別是在進行陰式手術的時候,為了防止下肢因為受壓到對靜脈回流有所影響,在手術之后需要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 對小腿定時按摩以便靜脈回流;⑤患者的左髂總靜脈上方被左髂總動脈覆蓋,對于本身的血液回流有所影響, 而左下肢靜脈的回流途徑相對于右側來說不但長而且曲折,所以容易導致左側靜脈內血流速度緩慢。 所以在手術過程中不應該使用左下肢靜脈穿刺輸液而應使用上肢輸液。
見表1。
表1 2 組患者治療前后效果對比[n(%)]
一般情況下產后出現(xiàn)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是十分罕見的情況,一般情況下血栓靜脈炎都是源于胎盤附著處子宮壁的感染;患者一般會分娩之后出現(xiàn)低熱、心動過速等癥狀,有一定可能是和血栓分解產生還有異體蛋白存在一定的關系。 患者產后并發(fā)下肢血栓性靜脈炎, 在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出現(xiàn)壞死或者梗死的狀況,但是有可能會并發(fā)嚴重的肺栓塞,一旦出現(xiàn)則對患者的生命會造成嚴重的威脅。
血栓形成誘因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在19 世紀中期時候外國著名學者將靜脈血栓會形成的因素歸納為3 個大類,主要為:靜脈壁受到損傷、高凝狀態(tài)以及血流滯緩。 上面這3 個因素只是單獨存在一個的話并不會導致病情的發(fā)生, 只有這3 個因素進行組合之后才有可能讓患者出現(xiàn)血栓,而手術方面諸如:應激、制動以及創(chuàng)傷等也會導致血栓出現(xiàn)。
靜脈壁受到損傷的情況如下: 在手術過程或者剖宮產的時候,可能會對患者的盆腔有所損傷;手術過程或者術后下肢靜脈穿刺以及輸液的時候可能對于靜脈內皮產生機械性的損傷,特別是輸入如抗生素或者高滲葡萄糖等具有激惹性溶液的時候;高凝狀態(tài)情況如下: 產婦在妊娠之后凝血因子以及纖維蛋白原會有所提升,而抗凝血因子卻會相應的減少,機體因為體內出現(xiàn)纖維抑制物而保持在高凝狀態(tài), 與此同時手術過程中被破壞的組織代謝產物也有可能會讓凝血系統(tǒng)受到激活; 靜脈血流滯緩情況如下:產婦在妊娠后期的靜脈血容量會有所增加,靜脈血管出現(xiàn)擴張, 妊娠時候子宮的壓迫會使得盆腔還有下肢的靜脈壓力有所增加,手術之后患者需要臥床休息以及活動的減少等,都會使得靜脈血流出現(xiàn)滯緩的現(xiàn)象。 其中左下肢靜脈注入下腔靜脈的途徑相對于右下肢靜脈注入的途徑藥廠, 所以出現(xiàn)左下肢靜脈血栓的概率相對來說要高于右下肢。
對于血栓性靜脈炎的防治,除了在手術之前的準備之外,還需要對患者的術前準備有所重視。 手術之后對于患者的體溫還有下肢變化以及中性粒細胞高方面的臨床特點需要有密切的觀察,這個也是早期診治的關鍵點之一。
減少此類疾病對于產科患者,尤其是剖宮產婦女的危害,關鍵一點在于預防。 外國學者研究結果表示,使用小劑量的肝素還有加壓橡皮襪,對于血栓的形成有很好的防止作用。 如果患者為高危因素的在進行手之前應該要完善各項檢查。 及時補充患者的體液以及因為禁食還有灌腸所引起的脫水現(xiàn)象, 手術操作過程要盡量輕柔避免對組織以及血管造成損傷。 手術之后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并且及早下床進行活動, 也能夠有效的預防下肢血栓性靜脈炎出現(xiàn)。
婦產科手術之后下肢淺靜脈炎的治療原則, 與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存在很大的差異性, 前者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厭氧菌的感染,厭氧菌會在人體里面分泌出肝素酶對肝素進行分解,導致凝血過程的加快, 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主要是以殺菌還有溶栓兩種作為首選方法。 后者的發(fā)病大多數(shù)都是與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存在一定的關系。治療該疾病一般以抗凝溶栓作為主要的手段。對于該疾病主要的治療手段主要如下:抗感染、溶栓抗凝以及治療療法等。
在進行溶栓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進行溶栓治療之前需要對患者的子宮收縮情況有密切的關注, 需要確保產婦的子宮收縮良好才能夠使用溶栓治療手段;②在使用諸如阿司匹林進行抗凝治療的時候, 要對凝血酶原時間進行定期的檢測,保證凝血酶原時間維持在原來基礎的20%~30%最好。
該研究結果顯示了綜合預防能夠對產婦手術后下肢出現(xiàn)血栓性靜脈炎的發(fā)病概率顯著下降,對患者的早日康復有良好效果。
[1]許金秀.綜合預防婦產科術后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療效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16):254-255.
[2]吳晶,甘泉.肝素預防PICC 置管并發(fā)血栓性靜脈炎的效果評價與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2):112-113.
[3]楊安平,何麗瓊.產婦可手術后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5):135-136.
[4]同小利.血栓性靜脈炎的預防和護理[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14):267-268.
[5]張青.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 置管并發(fā)血栓性靜脈炎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4):354-355.
[6]李曉健,胡靈,溫志國,等.下之前靜脈曲張合并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的外科治療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8):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