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英
【摘要】“三言”公案小說雖然不可避免地帶有題材的陳陳相因、敘事方式的模式化等弊病,然而細細品味則能發(fā)現(xiàn)情節(jié)、結構方面的匠心獨具。敘事藝術首先表現(xiàn)在故事情節(jié)的同中有異,這一點通過情節(jié)的峰回路轉、一波三折來實現(xiàn)。其次懸念的設置、情節(jié)巧合性的利用等都是“三言”公案小說的結構特色所在。
【關鍵詞】情節(jié)曲折;懸念設置;情節(jié)巧合性
“三言”中的公案作品,在思想和藝術兩方面均達到了較高水平,尤其在藝術描寫上,與同時代的短篇公案小說集相比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叭浴惫缸髌返臄⑹乱巡粷M足于對案件的順序敘述,而力求達到細節(jié)生動、情節(jié)曲折。
一、故事取材同中有異,避免了小說敘事的雷同
對于小說情節(jié)中作者要善于同中顯異的觀點,清代著名評論家毛宗崗有過一番深刻的議論:“作文者以善避為能,又以善犯為能。不犯之而求避之,無所見其避也。唯犯之而避之,乃見其能避之。”簡而言之,犯而見避,同中顯異乃是作文的高超手法。“三言”公案故事雖然大略分為6個題材類型,然而每類題材中的案件故事都有所不同,正體現(xiàn)著上述取材上的優(yōu)點。
奸情類作品《陳可常端陽仙化》(《警》7卷)寫的是侍女新荷和府中的錢原都管有奸,而新荷聽從了錢都管的分付,誣陷陳可常奸騙了她,并有了身孕。陳可常被冤枉后圓寂,后真相大白。這一篇的情節(jié)設置很簡單,篇幅也比較短。如《任孝子烈性為神》(《喻》38卷)、《玉堂春落難逢夫》(《警》24卷)、《況太守斷死孩兒》(《警》35卷)、《陸五漢硬留合色鞋》(《醒》16卷),這四篇都屬于奸情類的公案小說,都出現(xiàn)了人命案,但是所套的故事類型則不單一,如第一篇的結尾,任珪隨著天氣氣象的變化而坐化并附魂于他人最終被人祭拜的神化描寫;第二篇中玉堂春案件的審問人便是之前與她山盟海誓的王三公子;第三篇中的女主人公則是封建禮教制約下守節(jié)女性的悲劇命運的承載者,等等。每篇故事情節(jié)的設置都有與其他同類公案故事不同的特點,在統(tǒng)一的題材類型下包含著不固定的個性化情節(jié)安排。
二、懸念的設置使情節(jié)發(fā)展更為曲折并意趣盎然
所謂“草蛇灰線”,文章充滿懸念,當然前部必有伏筆,隨著事情的發(fā)展,懸念一個個揭曉,又由于伏筆的作用,讀者并不會感到謎底解開地很突兀而是倍增閱讀興趣。如《三現(xiàn)身包龍圖斷案》(《警》13卷)、《簡帖僧巧騙皇甫妻》(《喻》35卷)、《小夫人金錢贈少年》(《警》16卷)、《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醒》13卷)、《十五貫戲言成巧言》(《醒》33卷)五篇都有著很特別的結構。其共同點是,此5篇公案小說在前半部設置了一個到底誰是兇手的謎,并且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慢慢揭開這個謎底。讀者往往看到故事的后半部時才恍然大悟。
突出體現(xiàn)這一寫作藝術的故事非《三現(xiàn)身》莫屬,這個公案故事由一個算卦先生李杰斷定孫押司當日三更三時死為開頭進行情節(jié)的展開,隨后不久便寫道,大孫押司果然如算命先生所言。隨后大孫押司的冤魂屢次出現(xiàn)在迎兒前且求她替他申冤雪冤。最后包公出現(xiàn)解了大孫押司托夢的謎底,破了疑案,指出兇手便是大孫押司的妻子和后來和她成婚的小孫押司。故事的最后一段將事情的本末交待清楚。細看本文,則也能找出孫文被害死的伏筆,如迎兒沒有看住大孫押司,“迎兒又睡著,叫不應”,孫文渾家“見丈夫先去睡,分付迎兒廚下打滅了火燭”,給小孫押司打扮成大孫押司假裝跳到井里這一事的發(fā)生做好了環(huán)境及氛圍上的充分準備。
三、巧妙地利用了情節(jié)的巧合性來推展故事
正如“無巧不成書”,“三言”公案故事往往都寫得出乎意料。如《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喻》卷40)中在鄉(xiāng)下的大兒子沈小霞在其妾聞淑女的勇敢機智的周旋應付下,帶著押送他的李萬去了馮主事家。路上沈小霞正好趁著李萬去“毛坑上自在方便”的功夫逃脫了,也就得以在馮主事家避難。而另一邊,聞氏在對付李萬、張千兩個差人時,通過向眾人哭訴的方式贏得了同情,并在“那一日正是放告日期”的巧合下終于脫逃復仇人的魔掌,最終為家人冤案昭雪。
將這一寫作藝術發(fā)揮到極致的一篇則是《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醒》卷33)。一巧在于錢數(shù),劉貴的丈人資助他的錢數(shù)是十五貫,崔寧賣了絲帳討得的錢數(shù)也是十五貫。從而枉殺了崔寧和陳二姐。二巧在于劉貴的大娘子過了一年之后又碰巧做了當年偷走劉貴錢的真正盜賊的壓寨夫人。因此當年的錯案才真相大白。這種巧合性的利用讓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得更加情趣盎然、出乎意料,形成了緊張又充滿生氣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