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華 曲小娜
平衡針療法治療急性腰扭傷57例
孫東華 曲小娜
目的 觀察平衡針療法治療急性腰扭傷的療效。方法 對57例急性腰扭傷患者行平衡針針刺治療。結果 痊愈31例, 顯效15例, 好轉(zhuǎn)11例, 總有效率100%。 結論 本療法治療急性腰扭傷有很好的療效。
急性腰扭傷;平衡針;針刺;治療
祖國醫(yī)學, 博大精深。急性腰扭傷的治療方法很多, 但大多數(shù)治療方法療效欠佳或者治療繁瑣, 患者不易接受, 為探求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 作者幾年來采用平衡針療法治療急性腰扭傷57例, 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57例均為門診患者, 年齡20~30歲46例, 30歲以上11例。
2.1 病史和癥狀 急性腰扭傷多由于體位不正而突然改變姿勢;或扛抬搬移重物時, 用力過度或用力不對稱, 或跌撲閃挫、暴力撞擊, 傷腰及腰背部肌肉, 筋腱, 韌帶或腰椎后關節(jié)紊亂, 使腰部軟組織受損傷。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腰部疼痛劇烈, 活動受限, 患者身體向病側歪斜, 以手扶腰, 步履遲緩, 表情痛苦, 咳嗽、排便等能加重疼痛。本病好發(fā)于青壯年人, 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1]。
2.2 排除疾病 腰椎間盤突出或腰椎骨折引起的腰痛。
3.1 取穴 腰痛穴, 仰臥, 位于前額正中, 將前額人為的劃個十字, 十字的交叉處即為此穴。
3.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 采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皮膚, 取3寸一次性無菌針灸針, 中間疼者向下平刺、單側疼者向健側平刺、上腰疼者向上平刺2寸, 針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 出現(xiàn)針感時出針, 一般提插3次左右。在針刺的同時囑患者輕微的、慢慢地活動腰部, 然后慢慢地站起,輕輕的下蹲, 彎腰。一般5 h以內(nèi)的急性患者, 扎1次即可,效果最好, 超過1 d的要扎2~3次。
4.1 療效標準 痊愈:患者自覺癥狀消失, 活動無不適感;顯效:患者自覺癥狀較前明顯減輕;好轉(zhuǎn):患者自覺癥狀較前減輕;無效:腰疼癥狀無明顯改變[2]。
4.2 治療結果 57例患者, 經(jīng)過1~3次治療后, 痊愈31例,顯效15例, 好轉(zhuǎn)11例, 總有效率100%。
急性腰扭傷一般稱“閃腰”, 患者受傷以后, 局部氣血瘀滯, 常出現(xiàn)嚴重的腰背疼痛與活動受限, 如不及時施以有效的治療, 可遺留較長時間的頑固性腰背疼痛。本病在青壯年和體力勞動者發(fā)病率較高。治療時以通經(jīng)絡、調(diào)氣血、利腰脊為原則。
平衡針是我國著名針灸專家王文元教授潛心研究創(chuàng)立的現(xiàn)代針灸學。平衡針療法突出了一病一穴, 有快速針刺, 及時觀察, 無不良反應等特點[3]。通過針刺穴位強刺激, 通經(jīng)絡、調(diào)氣血、利腰脊為原則以行氣血, 改變小關節(jié)、韌帶、肌肉的紊亂失衡, 使氣血得以通暢, 通則不痛。筆者在學習王老理論的基礎上, 注意結合臨床, 摸索經(jīng)驗。通過臨床實踐,筆者感覺此穴是臨床上治療急性腰扭傷患者的特效穴位, 而且此方法簡便易學, 值得在社區(qū)醫(yī)療中推廣。
[1] 王文祥, 張仕年 , 鞠傳軍. 實用推拿按摩.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0:109.
[2] 梁素梅, 魏素英, 王文元. 全國首屆平衡針灸學學術會議論文綜述. 針灸臨床雜志, 1995(4):48.
[3] 孫東華, 李曉春. 平衡針療法原發(fā)性痛經(jīng)67例. 醫(yī)學創(chuàng)新研究, 2008:190.
271017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校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