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秋
筆者在汽車美容裝具與營銷專業(yè)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大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此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面向的是汽車4S店等汽貿(mào)企業(yè),所以對學生的素質(zhì)要求比較高,不但要求學生精通汽車美容與裝具技術,還要求溝通能力強、營銷能力強。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和工作中通過利用PPT、視頻、音樂、電子圖片等大量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工作,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各方面的素質(zhì)。
為了增強學生的表達與表現(xiàn)能力,設置每天常規(guī)的兩次學生活動,即早會活動和午會活動。在這些常規(guī)活動中,運用到一切能利用的多媒體手段,如每次活動都要求用PPT做活動流程課件,并且這項工作由學生獨立去設計和完成,學生把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幻燈片中要展現(xiàn)出來,如唱歌、跳舞、配樂詩朗誦等。早午會活動第一項固定環(huán)節(jié)是手語舞表演,隨著動感勵志的音樂響起,學生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開始動感勵志的手語舞,如“我相信”“我的驕傲”“向前沖”“快樂崇拜”“相信自己”等曲目。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隨著音樂邊唱邊跳,載歌載舞,還會隨機邀請某些學生來前面帶動,這不僅能激勵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而且可以幫助一些以前性格內(nèi)向,不善于表達和表現(xiàn)自己的學生突破自我、釋放自我、表現(xiàn)自我,有利于學生表達與溝通能力的提升。
每天的活動有一些是固定的流程,但千篇一律的活動和流程如果做過多次,就味同嚼蠟、索然無味了。所以鼓勵學生加上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設計和發(fā)揮,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活動策劃能力。如在去年母親節(jié)之際,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音樂劇。開場一位女生先來一段配樂詩朗誦:“天冷的時候,想起母親,母親不怕冷,母親怕兒女們冷。冬天來了,母親穿著薄薄的衣衫,為兒女們縫制一件件暖和的棉衣,母親的手通紅,母親的嘴唇卻紫著。母親總說:不冷……”此時《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前奏響起,學生在音樂中清和著這首經(jīng)典歌曲。接下來《燭光里的媽媽》《魯冰花》《懂你》《母親》等一首首膾炙人口、滿含深情的歌曲唱響了,學生在音樂的陶醉下,凈化了心靈,更深深地體會到母愛的偉大,體會到母親為兒女含辛茹苦,培養(yǎng)學生樹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孝道觀念。
首先,營銷技能和溝通與表達能力訓練課程,節(jié)節(jié)都使用PPT等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PPT可以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官刺激,通過對PPT設計不同母版背景、動畫飛入方式及音效,黏貼切合課程需要的圖片,以及超鏈接音樂和視頻等影音資料,能夠讓一堂堂職業(yè)素質(zhì)訓練課程變得有聲有色,大大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感覺,容易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多媒體在課堂上的大量運用,顛覆了傳統(tǒng)課程的那種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生被動填鴨式的學,讓課堂“活”了起來,大大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這種課堂氛圍中很少再有趴桌子睡覺的。
如在溝通與表達能力訓練課上,其中有一節(jié)是有聲語言訓練。筆者在課程開始的設計直接用超級鏈接播放配樂詩朗誦舒婷的《致橡樹》:“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diào)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陽光,甚至春雨。不,這些都還不夠!……”通過使用多媒體播放出來的配樂詩朗誦,使學生能在聽覺的感官接收到正確愛情觀的洗禮,理解正確的愛情,陶冶自身情操: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
其次,讓學生通過聆聽名家朗誦,邊聽邊輪流模仿名家朗誦,學習朗誦技巧,讓學生充分把握有聲語言的四要素,即語氣、語調(diào)、停頓和重音,再通過更多的配樂詩、散文等讓學生領悟有聲語言的魅力和技巧,并能將這些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再有一堂是關于“講故事的技巧”的課程,課程開始時先點出講故事需要的幾點要素后,中間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長達20分鐘的話劇——莫泊桑的《項鏈》。這部話劇描寫的是一個小職員的妻子因為愛慕虛榮借了朋友的假項鏈參加舞會,結(jié)果項鏈丟失,為賠項鏈兩個人借高利貸,一直奮斗了10年,才還清賬,“一夜歡愉,十年艱辛”。還清賬后,見到朋友,朋友告訴他們那條項鏈是假的,最多值500法郎,而他們當初為了還項鏈卻借了幾萬法郎。話劇中有非常到位的人物角色扮演,讓學生能從這個故事中領悟到:注重利用矛盾能制造很強的吸引力,講故事一定要有細節(jié)描寫,盡量少用交代性的語言。筆者還要求學生分析思考并講出其中每個角色的特點,最后讓他們領悟《項鏈》帶來的啟示:我們不應該追求那種并不屬于自己的虛假的東西,而要腳踏實地地去干一番事業(yè),通過奮斗,創(chuàng)造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榮譽、自己的幸福,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教師講授的知識面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有限的課時的前提下。如果教師只將自己所知傳授給學生,那么學生學到的也許只是冰山一角。但多媒體在課堂中的更多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現(xiàn)在的學生缺乏的也許不是知識,而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思想和文化。為了讓學生重拾傳統(tǒng)文化,筆者將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思想理念,重新烙印在學生的心里,輸入學生的血液中。然后根據(jù)課時安排,定期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陳大惠老師組織和主持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論壇》視頻講座。這些講座中,有很多對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曾經(jīng)的黑社會老大、社會混混兒,康金利、康金勝老師,二人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以他們的心路歷程為主線,通過鮮活的方式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真摯生動地闡釋了國學教育啟迪心靈、培育新人的力量。講座圍繞“孝悌之本,改過自新,棄惡揚善,感恩社會”的主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qū)W生講述了傳統(tǒng)國學熏陶發(fā)生在自己心靈上的巨大變化。這堂視頻講座引起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強烈的心理共鳴和思索,他們紛紛表示,以前在家里只知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沒有為父母做過什么事,今后一定好好學習《弟子規(guī)》,好好學習傳統(tǒng)文化,將來好好孝敬父母。
筆者也經(jīng)常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多部名家的講座,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視頻可以學到更多成功人士的知識和理念。如收看李強老師的《自動自發(fā)》時,不但讓學生領悟到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應該做一個積極主動、自動自發(fā)的人,同時筆者認為李強老師的手勢語是最好的手勢語,是學生效仿和學習的最好示范。所以在收看視頻講座時,要求學生全體起立,跟著視頻中李強老師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手勢語去模仿去練習。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學生的眼神、大腦的反應能力,還體會領悟了有聲語言及無聲語言的完美結(jié)合,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