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在歷史學科教學中,史料教學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將史料呈現給學生,并在史料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多媒體技術就應更好地發(fā)揮其輔助功能,為教學服務。
在新課改背景下,史料教學可以看作最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和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在一般情況下,史料教學往往是首先將史料呈現給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從史料中得出部分結論。其次,經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對某一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信息時代,究竟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呢?筆者認為,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要在史料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然而,目前史料教學中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qū)。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史料展示給學生,以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僅是將史料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而缺少對學生進行學科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不容否認,歷史教學中涉及的名勝古跡照片、歷史人物圖片、漫畫、影像資料等資源,因具有良好的觀賞性,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史料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在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之后能否提高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如果單純的只是要運用多媒體通過展示史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史料教學的真正目的就被忽視了。
如一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展示史料時,對史料的取舍有不當之處,沒有經過仔細的計劃和取舍,導致出現大段史料的堆積。甚至一張幻燈片上的文字史料密密麻麻,字數多且字體小,從而導致教學過程中時間安排不合理,學生看不清楚,整個課堂教學秩序比較混亂。
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已經習慣于將所有教學內容都放在多媒體上,以至于傳統(tǒng)的板書被多媒體完全代替,一節(jié)課40分鐘就在不停地翻動幻燈片中度過。筆者認為,在各地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前提下,并不是所有的課堂教學內容都要用多媒體展示,教師是選擇使用多媒體技術還是選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實施教學,應該把握好“度”。
一些教師往往在學案教學時使用史料教學,將大量史料印在學案中,這樣不僅浪費了資源,也沒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此外,由于各地教學基礎設施條件的不同,有些地方學校由于教育資源落后,還沒有實現每個教學班配備一套多媒體設備,不能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如在人教版歷史(必修二)第六單元第19課“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課教學中,學生首先面對的問題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為什么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都要干預經濟的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給學生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四則材料,學生一般根據這四則材料就可以概括出幾點原因。但為了強調,筆者將四點原因也用多媒體展示了出來:1)是為了應付戰(zhàn)爭或經濟危機;2)是國家大規(guī)模建設巨額投資的需要;3)是擴大國內外市場的需要;4)是學習社會主義國家的結果。
很顯然,在這個問題的講解過程中,如果沒有史料的應用,不僅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困難,而且教師的講解也會顯得生硬難懂??梢?,讓學生清楚地閱讀并解讀材料,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如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就“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課設計了幾個探究性問題:
思考探究一 為什么西歐國家一改過去的自由放任政策,普遍實行國家干預經濟政策?
思考探究二 有人說,凱恩斯不僅是“二戰(zhàn)后的繁榮之父”,也是“戰(zhàn)后滯脹之母”。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思考探究三 1)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國社會的什么問題?2)為了緩和這一問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了什么政策進行調整呢?(這一思考探究題主要是根據一則引用史料設計。)
思考探究四 我們如何看待這種“福利國家”制度?(評價問題)
思考探究五 戰(zhàn)后資本主義出現的新變化,是否能夠說明資本主義已經從根本上解決了其制度固有的矛盾?
通過對這5個探究性問題的思考,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得到很好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發(fā)揮,思維也得到了激發(fā)。
此外,在導入課程時,筆者采用了戰(zhàn)后4張英、法、德、日有關城市廢墟的圖片。在講解第三產業(yè)時,筆者根據寧夏實際情況選擇、展示了寧夏著名品牌——“老毛手抓”等9張第三產業(yè)的圖片。大量圖片史料的展示,能幫助學生對具體問題有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如果不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圖片史料就出現缺失,學生失去了加深理解與認識的機會。
綜觀本節(jié)課課件,筆者共設計了32張幻燈片。除去隨堂練習外,幻燈片是27張;除去標題和小結外,涉及史料教學的幻燈片是20張。不僅幻燈片數量適當,而且每張幻燈片內容安排合理,從而很好地實現了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作用。
在新課改背景下,盡管全國已經不再使用統(tǒng)一的教材,高考也不再使用統(tǒng)一的試卷,但是由于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的總體目標是不變的,因此在歷史學科教學過程中,嘗試進行統(tǒng)一課件的開發(fā)與多媒體材料的選擇也是有可能的。
新課改的目標不僅是教學質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在統(tǒng)一課件開發(fā)與多媒體材料選擇的同時,各省、各地、各學??梢砸虻刂埔?,自己組織鄉(xiāng)土教材的編寫與相關課件的開發(fā)。這樣可以兼顧歷史教學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具體執(zhí)行者,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掌握,對課件、課程材料的認知、理解與使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成功與否。因此,要加強對歷史學科教師多媒體應用技術的培訓,只有教師掌握了這一技術,才能在備課、史料選擇、課件制作等方面游刃有余。
另外,由于各省區(qū)、各地區(qū)的地域差異和經濟發(fā)展水平各異,各學校的教學條件也高低不一,因此要著力進行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和教學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多媒體技術的正常應用提供充分的條件。
[1]沈茜苓.在真實中感悟歷史:談史料教學在中學課堂上的運用[J].中學英語之友,2009(4):36-37.
[2]戚青平.高中歷史教學應重視史料教學[J].歷史教學問題,1999(2):56-57.
[3]高建光.正確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J].文教資料,2007(17):129-130.
[4]李志.歷史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電教,2010(10):125.
[5]王錦華.多媒體輔助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山西電教,200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