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凱敏
(河池學(xué)院 藝術(shù)系,廣西 宜州 546300)
鼓吹署是鼓吹樂的專門性官方管理機構(gòu),它的產(chǎn)生伴隨著樂府制度的發(fā)展及鼓吹樂禮儀化程度的提高。它的設(shè)立使得本是源于北狄,漢初邊軍以壯聲威的軍樂進入官方,并逐漸與禮結(jié)合經(jīng)過官方的途徑傳承延續(xù)下來,也讓鼓吹樂逐漸衍生成各地種類繁多的吹打樂用于士庶吉兇之禮和迎神賽會等禮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鼓吹署的建立是鼓吹樂發(fā)展歷史上的里程碑。因此,辨明鼓吹署的建立時間與職能,對于研究鼓吹樂的傳播途徑、發(fā)展動力而言相當重要。
鼓吹署的建立要晚于鼓吹樂的出現(xiàn)。據(jù)《樂府詩集》卷十六引劉瓛《定軍禮》載:“鼓吹未知其始也。漢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鳴笳以和簫聲,非八音也?!盵1]P436最早關(guān)于鼓吹樂的文獻記載是班固《漢書·敘傳第七十上》中提到的“始皇之末,班壹避地于樓煩,致牛馬羊數(shù)千群,值漢初定,與民無禁,當孝惠、高后時,以財雄邊,出入弋獵,旌旗鼓吹”[2]P3079。由此可知,秦末班壹效仿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馬上之樂形成了鼓吹樂,后逐漸由邊民或戍邊將士傳入中原?!吨芏Y·大司樂》曰:“王師大獻,則令奏愷樂?!盵1]P436上古時代,我國就有在軍隊中運用類似的“凱樂”的傳統(tǒng)。后漢蔡邕《禮樂志》曰:“漢樂四品,其四曰短簫鐃歌,軍樂也。黃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揚德、風(fēng)敵勸士也。”[1]P436蔡邕在《禮樂志》中將東漢宮廷樂署使用的樂章分為四大類:“一曰《大予樂》,郊廟上陵之所用焉;二曰雅頌樂,辟雍饗射之所用焉;三曰黃門鼓吹樂,天子宴群臣之所用焉;四曰短簫鐃歌樂,軍中之所用焉?!盵1]P436大予樂和雅頌樂是由大予樂令執(zhí)掌的雅樂。黃門鼓吹和短簫鐃歌可以統(tǒng)稱為鼓吹樂,按場合和用途被用于鹵簿、宴享、給賜邊將、軍樂等。由此可見,漢代對于鼓吹樂的引進和使用是相當豐富的,并對“鼓吹”進行了分類管理。但就此認為漢代出現(xiàn)了“鼓吹署”這樣的專門性管理機構(gòu),依然顯得證據(jù)不足。
對于兩漢鼓吹樂管理機構(gòu)的名稱、職能,學(xué)界還有許多不同看法。袁行霈在其著作《中國文學(xué)史》中認為,在東漢就已出現(xiàn)了鼓吹樂的專門管理機構(gòu)——“黃門鼓吹署”,他提出:“東漢管理音樂的機關(guān)也分屬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大予樂署……一個是黃門鼓吹署,由承華令掌管,隸屬于少府?!盵3]P75胡天虹、李秀敏在《略論漢魏兩晉南北朝宮廷音樂官署的沿革》一文指出:“東漢時期使用新的宮廷樂署——黃門鼓吹署代替樂府?!欠窨梢赃@樣推斷,東漢的‘承華令’一職即為西漢時期樂府令的后身。”[4]P41-45兩者都認同在承華令掌管下的黃門鼓吹署是鼓吹樂的管理機構(gòu)。但也有觀點認為“漢代黃門鼓吹署是不存在的?!比缭S繼起的《漢代黃門樂署考》[5]P22-28及劉斌的《六朝鼓吹樂及其與五禮制度的關(guān)系研究》[6]P42。那么,究竟事實的真相是怎樣的呢?
筆者遍查典籍,均未見有“黃門鼓吹署”一詞的出現(xiàn)。許多學(xué)者根據(jù)范曄《后漢書·安帝紀》記載:“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九月壬午,詔太仆、少府減黃門鼓吹以補羽林士。”[7]P140認為漢代已經(jīng)有了“黃門鼓吹署”。從此處文獻可見,“少府”對黃門鼓吹有管轄權(quán),而且黃門鼓吹是可以補充羽林軍的,并非普通的音倡。但據(jù)此認為建立了“黃門鼓吹署”未免牽強。那么,此時的黃門鼓吹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樂署呢?還是其中的一種音樂部類呢?黃門鼓吹真正的管理者是誰呢?要判斷這些,只需識清主管機構(gòu)的職能、權(quán)限,答案自然就水落石出了。
唐代杜佑《通典》卷二十五云:“東漢少府屬官有承華令,典黃門鼓吹,屬少府?!盵8]P360又張九齡撰《唐六典》卷十四稱:“后漢少府屬官有承華令,典黃門鼓吹百三十五人、百戲師二十七人?!盵9]P142根據(jù)這些文獻,許多學(xué)者判斷黃門鼓吹由少府屬官承華令管理。事實究竟為何呢?對此,確定承華令的職責(zé)范圍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承華之名西漢有之,與帝王乘輿出行有密切的關(guān)系。《漢書》卷十九《百官公卿表》言:“秦漢置太仆卿,下置承華監(jiān),掌乘輿路車?!薄逗鬂h書》卷六《順帝紀》亦言:“(漢安元年)秋七月,始置承華廄。”李賢注引《東觀漢記》曰:“時以遠近獻馬眾多,園廄充滿,始置承華廄令。”[10]P272《文選》張衡《東京賦》記載:“駙承華之蒲梢,飛流蘇之騷殺。”薛綜注:“承華,廄名也。言取華廄之蒲梢,以為副馬也。”[11]P41不難推知,起碼在漢代隸屬于少府的承華令之職主要是管理帝王出行所用的車馬。這雖與主要用于帝王宴樂群臣的黃門鼓吹在用樂場合上有矛盾。倒是作為管理帝王出行所用車馬部門,可能會管理帝王出行時鹵簿中用的騎吹。
1.漢代黃門鼓吹分為黃門鼓吹(宴饗)和黃門騎吹,騎吹由黃門冗從仆射管理,也受少府承華令的安排
《后漢書·安帝紀》永初元年九月載:“壬午,詔太仆、少府減黃門鼓吹,以補羽林士?!盵12]P208羽林士乃指禁軍兵卒,從這里可以看出,黃門鼓吹并非普通的音倡,是可充當禁軍兵卒的,除了作為乘輿的禮樂儀仗,還擔(dān)負著持兵護衛(wèi)之職。《宋書·樂志一》云:“而漢世有黃門鼓吹。漢享宴食舉樂十三曲,與魏世鼓吹長簫同。長簫短簫,《伎錄》并云:‘絲竹合作,執(zhí)節(jié)者歌。’又《建初錄》云:‘《務(wù)成》、《黃爵》、《玄云》、《遠期》,皆騎吹曲,非鼓吹曲?!藙t列于殿庭者為鼓吹,今之從行鼓吹為騎吹,二曲異也?!盵1]P436把騎吹和黃門鼓吹的演奏形式、特點做了明確的區(qū)分:黃門鼓吹更接近相和歌的表演形式,娛樂性更強。而騎吹則主要是用于“從行”,必然聲威宏大!東漢議郎衛(wèi)宏《漢官舊儀》不僅言及官制,而且大量涉及禮制,如籍田、宗廟、春桑、酎、祭天等禮儀。其中卷上稱:“黃門令領(lǐng)黃門謁者。騎吹曰冗從,仆射一人,領(lǐng)髦頭?!盵13]P59《后漢書·恒帝紀》亦稱:“永壽三年六月,初以小黃門為守宮令,置冗從右仆射官?!弊⒁稘h官儀》曰:“守宮令一人,黃門冗從仆射一人,并秩六百石?!盵10]P308《后漢書·輿服志下》注引《東觀書》曰:“建武元年,復(fù)設(shè)諸侯王金璽綬,公侯金印紫綬?!袝?、中謁者、謁者、黃門冗從四仆射、諸都監(jiān)、中外諸都官令、都候、司農(nóng)部丞、郡國長史、丞候、司馬、千人秩皆六百石,……以上皆銅印黑綬?!盵14]P3679《后漢書·百官志》:“中黃門冗從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黃門冗從。居則宿衛(wèi),直守門戶,出則騎從,夾乘輿車?!盵14]P3573由以上可以看出,漢代的黃門鼓吹應(yīng)該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黃門鼓吹(宴饗),二是黃門騎吹也被稱之為“冗從”,由黃門冗從仆射管理,用于出行時的乘輿儀仗。騎吹亦稱為鼓吹,黃門冗從仆射實際上就是管理騎吹的官員。
而黃門冗從仆射則隸于少府。在秦代,少府為九卿之一,其職責(zé)主要掌管皇室“山海池澤”的稅收供養(yǎng)和皇室的手工業(yè)制造,是皇帝的私府。西漢政權(quán)的少府仍為管理帝室財政的重要機構(gòu),在東漢,少府一職掌管宮中御衣、寶貨、宴饗膳飲等事物,仍為九卿之一。少府之職皆由宦官主管之機構(gòu)所掌握。[15]P136據(jù)《漢書·百官公卿表》卷十九上載:“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供養(yǎng),……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nèi)者、宦者八官令丞。諸仆射、署長、中黃門皆屬焉?!悬S門冗從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黃門冗從。居則宿衛(wèi),直守門戶;出則騎從,夾乘輿車?!盵16]P731可見,黃門冗從仆射的職責(zé),就是管理夾乘輿車的從行鼓吹,平日還有宿衛(wèi)之責(zé)。而黃門冗從仆射歸屬少府領(lǐng)導(dǎo),因出行時要用到車馬,也接受少府職官承華令的安排。
2.黃門鼓吹(宴饗)的管理者是小黃門
用于宴饗的黃門鼓吹管理者究竟是誰呢?《后漢書·禮儀志》中朝會注引蔡質(zhì)《漢儀》曰:“正月旦,天子幸德陽殿,臨軒。公、卿、將、大夫、百官各陪位朝賀?!患榷?上壽?!婍嗖⒆鳌3珮樊?作魚龍曼延。小黃門吹三通,謁者引公卿群臣以次拜,微行出,罷?!盵17]P3127衛(wèi)宏《漢官舊儀》卷上:“黃門令領(lǐng)黃門謁者?!盵13]P59《太平御覽》卷五六九所引作“樂畢,作魚龍蔓延,黃門鼓吹三通”。《后漢書·恒帝紀》:“永壽三年六月,初以小黃門為守宮令,置冗從右仆射官。”注引《漢官儀》曰:“守宮令一人,黃門冗從仆射一人,并秩六百石?!薄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供養(yǎng),有六丞。屬官有……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庇纱丝梢姡↑S門擔(dān)任黃門令,并在宴饗上黃門鼓吹三通,且指揮黃門謁者引公卿群臣依次朝拜。其與黃門冗從仆射一樣屬于少府下屬職官,二者分別掌管了用于宴饗的黃門鼓吹和用于行駕的騎吹。
3.黃門鼓吹(宴饗)樂人源自于樂府
《周禮·春官宗伯·旄人》:“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编嵶ⅲ骸吧?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矣?!盵1]P23孫詒讓《周禮正義》卷四六:“此黃門倡,即習(xí)黃門鼓吹者?!薄稘h書·禮樂志第二》:“至成帝時,鄭聲尤甚。黃門名倡丙強、景武之屬富顯于世。”[16]P1072漢成帝時的黃門倡丙強、景武等皆為隸屬樂府樂人,習(xí)黃門鼓吹,以歌舞、俗樂娛樂帝王。因而用于宴饗的一些黃門鼓吹樂人來源于樂府[18]P12-21。
綜合以上資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漢代“黃門鼓吹署”還尚未出現(xiàn)。作為一個音樂部類,漢代黃門中的鼓吹包括宴饗中用的黃門鼓吹和行駕中用的黃門騎吹兩個部分,分別由來自樂府的黃門倡和來自少府可充當禁軍的黃門冗從組成。用于宮廷宴饗的部分由小黃令管理,騎吹則由黃門冗從仆射管理,并接受承華令的管理,二者同為隸于九卿的少府管理,在小黃令和黃門冗從仆射的領(lǐng)導(dǎo)下,二者同屬少府,構(gòu)成了后世對鼓吹樂進行管理的初步機制,也為西晉時正式建立鼓吹署管理鼓吹樂和百戲打下了基礎(chǔ)。
盡管此時,作為東漢宮廷音樂的四大樂類之一的黃門鼓吹,擁有豐富的內(nèi)涵,已經(jīng)形成了比較嚴格的用樂規(guī)模和程序。但當時仍尚未建立真正獨立意義上的專門性質(zhì)的鼓吹樂管理機構(gòu),其建制、分工還不明確。所以,把少府對鼓吹樂的管理稱之為鼓吹署建立的雛形會更貼切!
[1]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史料集[Z].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西安公司,2000.436.
[2]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3079.
[3]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5.
[4]胡天虹,李秀敏.略論漢魏兩晉南北朝宮廷音樂官署的沿革[J].沈陽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2,(4):41-45.
[5]許繼起.漢代黃門樂署考[J].云南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2,(4):22-28.
[6]劉斌.六朝鼓吹樂及其與五禮制度的關(guān)系研究[J].天籟,2007,(1):42.
[7]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140.
[8]杜佑.通典[M].長沙:岳麓書社,1995.360.
[9]李林甫.唐六典[M]. 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92.142.
[10]范曄.后漢書(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1.272.
[11]蕭統(tǒng).文選(第一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1.
[12]范曄.后漢書(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1.208.
[13]孫星衍.漢官六種[M].北京:中華書局,1990.59.
[14]范曄.后漢書(第十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1.3579.
[15]李俊方.漢代皇帝施政禮儀研究[D].吉林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06.
[16]班固.漢書(第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2.136.
[17]范曄.后漢書(第十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1.3127.
[18]孫尚勇.黃門鼓吹考[J].黃鐘,20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