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泰
中國古代有兩個宏大的工程奇跡,一個是長城,一個是大運河。一個橫貫東西,一個縱行南北;一個是阻斷南北的一道長長的屏障,一個是溝通南北的大動脈。長城和大運河也經常被描述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筆者多次去過長城和大運河,在困難時期還參加過大運河的勞動,感慨頗多。出于個人的愛好與專業(yè)的本能,就這兩個工程奇跡相比較,更青睞于大運河。我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長城隔斷物流,而大運河承載物流;長城是保守、停滯的象征而大運河是發(fā)展、生命的象征。
所以筆者對于大運河有更多的感慨和更多的思考,歸結起來就是:大運河的價值遠高于長城。這不但是對于它幾千年價值的判斷,也是對它在今天作用的判斷。長城和大運河都是世界的文化遺產,都是中國乃至是世界的奇跡,然而長城只是歷史的一個奇跡,而大運河從歷史到現(xiàn)在都是一個奇跡。至今在偌大的地球上,大運河仍然是人工水道中最長的一條河流。
請看:雖然歷史上曾經的隋唐大運河要比今天的京杭大運河更長,現(xiàn)在的京杭大運河也難以和他鼎盛時期的長度相比,但是現(xiàn)在的長度仍然有1794公里,通航里程可以達到1442公里,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這是世界第一的概念!拿世界另外兩條非常有名的運河相比,大運河的長度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是巴拿馬運河的33倍……再有,大運河的歷史已經有2500多年,其它運河誰能與之相比呢?
大運河的航運功能對于中華民族太重要了!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京杭大運河經濟價值自不用說,促進中國內地廣大地區(qū)文化交流和政治統(tǒng)一方面的更是功勛卓著。作者更關注大運河的物流價值,兩千多年,大運河一直是溝通中國南北經濟的一條物流大通道,這條大通道對于北方地區(qū)更為珍貴。這是因為,大運河北段廣大地區(qū)缺乏水運資源,而大運河南段的廣大地區(qū)卻是另一番景色,從古至今并不缺乏水運資源,河網密布,水量充沛,水路物流一直很通暢,從歷史到今天都是如此。所以,歷史上大運河對北方地區(qū)更具文化、科學、政治、經濟價值,尤其是對于北方地區(qū)的水運物流功勛卓著,真是北方地區(qū)的珍貴的水運通道,一道稀有的風景線。
今天,特別需要我們關注的是:大運河的“今不如昔”。千年前就已經“風帆蔽日”、南北貫通的大運河,現(xiàn)在已經不能實現(xiàn)南北貫通了,包括京、津在內,有幾段重要的河道已經不能通航。問題不完全是出在今天,清朝著力開發(fā)南北陸上交通,后期又開始利用沿海海運,改漕運為海運,從那時候大運河已經不再是國家溝通南方與北方地區(qū)最重要的運輸大通道了。上個世紀,大運河有幾段逐漸斷航,雖然個別河段還有很強的通航能力,但畢竟已經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南北貫通的大運河了!我很贊同網上的一個評價:“大運河的傳統(tǒng)功能正在逐步衰退,真實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壞”。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忽視了大運河的發(fā)展問題,應當說這是一個失誤。
明年,“中國大運河”將向聯(lián)合國提交申遺報告,雖然以“中國大運河”的名義,但是并不是完整的大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包括幾十項和大運河有關的遺產點項目、幾十段河段主線以及運河故道。有很多人把大運河的希望寄托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之上,實際上,很多地區(qū)工作也是如此,關注點并不在大運河的通航之上,而只在于申遺。申遺非常重要,但是,全面保護和恢復大運河更為重要,要讓大運河全面恢復和重獲活力。大運河是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一條解決運輸問題的“河流”,這條河流誕生時候的生命在于運輸,幾千年之后,當我們又遭遇到嚴重的能源問題、環(huán)境污染問題和高昂的交通運輸成本等問題的時候,這條河又可以它的優(yōu)勢來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恢復和發(fā)展這條河的生命活力應當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但是,當我們關注這個問題的時候,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批評性的說法:“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制定了改造京杭運河的計劃,但是并沒有把運輸放在主要功能位置”。那末擺在主要位置的工作是什么呢?現(xiàn)在看起來,除了申遺,應當就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這項工程是中國國計民生的大事,已確定利用大運河為輸水路線,把充沛的長江水輸送到缺水的華北地區(qū),這是事關我國發(fā)展的一件戰(zhàn)略性質的大事。水能夠載舟,如是,當然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大運河水上運輸?shù)臈l件,是恢復大運河生命的一個重要契機,我們應當抓住這個契機而不是單打一的只解決調水的問題。試想,有朝一日我們看到天津北京地區(qū)不僅有繁忙的路網交通,而且也建立了水上通道,水上的船舶往來不息,那是什么樣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