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 毅
新刑訴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刑事辯護制度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與進步。但是,理論上仍然要警惕“曲意釋法”的現(xiàn)象。所謂“曲意釋法”,即公、檢、法機關利用其解釋和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話語權”,故意違背刑事訴訟法的立法原意曲解刑事訴訟法的條文內涵,對刑事訴訟法作出有利于自己卻不利于辯方的解釋,以擴張自身權力并壓縮辯護權行使的空間、抑制辯護權的行使。“曲意釋法”現(xiàn)象在司法實踐中的客觀存在,將會極大地減損、抵消甚至架空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在辯護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為此,應當對辯護律師的調查取證權、閱卷權、辯護人的舉證責任、辯護律師的懲戒權等爭議問題上作出妥當?shù)慕忉尅?/p>
世上本沒有完美無缺的立法,新刑訴法在辯護制度設計上仍然遺留了諸多問題,需要在司法環(huán)節(jié)予以完善、解決。“曲意釋法”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往往隱藏在法律解釋活動的背后,在外觀上表現(xiàn)為一系列法律解釋行為:在形式與載體上既有抽象的司法解釋也有具體的個案解釋,在手段與樣態(tài)上則表現(xiàn)為:曲解法條的規(guī)范性質,如將強制性規(guī)范解釋為任意性規(guī)范,或者將任意性規(guī)范解釋為強制性規(guī)范;第二,曲解法條用語的文字詞句,達到擴張職權并限制辯護權的目的;第三,選擇性采用對自己有利的法律解釋方法,對法律條文進行孤立、片面的文義解釋;第四,以擴張解釋為名行自我授權之實。
“曲意釋法”現(xiàn)象在我國司法實務中的產生絕非偶然,而是有著體制、制度和觀念層面的多重原因。其一,體制上、制度上缺乏一套預防和解決刑事訴訟法解釋爭議的法律機制。其二,觀念上、技術上對刑事訴訟法解釋學和法律解釋方法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和尊重。要遏制這種現(xiàn)象,必須從制度、程序、技術等多方面同時著手,包括在體制上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積極行使法律解釋權;建立《立法理由書》公開制度作為解釋法律的權威依據(jù);在程序上強調以公開、開放的方式制定司法解釋性文件或部門規(guī)定時;在技術上重視并強調法律解釋學的在實務中的運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