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莉莉 李秋霞
(哈密日報社,新疆 哈密839000)
在8月19日到20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出席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這次會議承上啟下,體現(xiàn)了黨的十八大精神,也緊密地聯(lián)系著實際——目前正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新形勢下,如何進行重大主題報道?如何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已成為黨報更好服務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重頭戲。
新疆《哈密日報》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做好重大題材報道作為提升黨報輿論引導力的重要課題,作為打造地方黨報品牌的重要資源,作為培養(yǎng)和鍛煉高素質編采隊伍的有效載體,創(chuàng)新報道理念、報道內容、報道形式和報道機制,相繼推出了一批有影響、有聲勢的新聞報道。
說起撰寫重大題材報道,一些記者編輯認為就是根據當下形勢所做的“大塊頭”文章,長篇幅、大版面、重標題,有時甚至推出系列報道。《哈密日報》認為,重即厚重,能摸準時代脈博,緊扣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能承上啟下的文章;大即篇幅雖長,但需精益求精,打破常規(guī),勇于創(chuàng)新,做到不同凡響,真正提高受眾的關注度和知曉度,讓重大主題報道引起最廣泛的社會共鳴,這是時代賦予黨報的神圣職責。為此,記者編輯不僅要對時代主題了然于胸,還要落到當地實處,找準報道切入點,做到見微知著。
《哈密日報》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成功推出“民生第一線”系列報道、“記者走基層”采訪活動的基礎上,今年又推出“和群眾聯(lián)系在一起”等大型特別報道,及時、全面地展示了哈密各行各業(yè)的戰(zhàn)略和舉措?!豆苋請蟆吩?013年的宣傳報道中,還更加注重策劃,注重深度,注重宣傳的實際效果。圍繞河南省援疆工作采寫了系列報道“援疆進行時”。在此期間,報社骨干記者深入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伊吾縣,挖掘援疆干部中的模范典型、援疆項目中的亮點,學習、研究外地經驗,先后刊發(fā)了《哈密:率先趕超“圓夢”民生》、《河南援巴項目工程進展快》等報道,很好地給哈密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指導性的建議,同時也將援疆工作全方位進行展示,使援疆工作得到更多的支持。
在《哈密日報的》在宣傳報道中,在“尋找最美哈密人”的基礎上,還推出了“尋找最美鄉(xiāng)村醫(yī)生”,始終將挖掘先進典型、弘揚社會正氣、唱響主旋律作為重要工作來抓。2012年以來,先后推出了劉鎖超、徐文明、阿依先木·阿吉、王新平、熱沙來提·沙吾提等一批重大典型,他們的先進事跡經《哈密日報》刊登后,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添上濃重一筆。
春天,明朗而絢爛,充滿生機和活力。對于黨報重大題材的報道,也應做到脈絡清晰,張馳有度,鮮活而生動,其中要突出思想的深刻、分析的深入、細節(jié)的深挖、背景的深掘,并具有深層次分析功能?!豆苋請蟆吠诰蛑卮箢}材報道的現(xiàn)實途徑,就是對重大題材報道進行全程策劃,把報道做到哈密地區(qū)經濟社會蓬勃發(fā)展的“春天里”,做到讀者的閱讀期待中。
與一般消息相比,重大題材報道采訪過程復雜、采寫時間較長,占據版面大,從總編輯、采編部門主任到記者、編輯,幾乎都要參與其中,其厚度、深度都較之消息影響面更廣。這期間,就要做足功課,首先要做好前期策劃,從采訪思路到編輯思路,都要做到知己知彼。雖然哈密地區(qū)媒體相對于大城市競爭對手少,但報紙、電視、電臺、網絡也是遍地開花,競爭激烈。眼下,許多新聞資源都成為各媒體“公開的秘密”,大家各顯其能,從不角度通過各種方式對新聞進行解讀。但作為《哈密日報》這份黨報,沒有獨家新聞,但可以做到獨家策劃,發(fā)揮黨報的特有優(yōu)勢,使策劃獨樹一幟。
如今,哈密地區(qū)被新疆自治區(qū)確定為新疆一級交通樞紐、新疆新型工業(yè)化建設的主戰(zhàn)場、新疆副主中心城市,這對于正在跨越式發(fā)展中的哈密地區(qū)來說,無疑成為地區(qū)發(fā)展的王牌。此時,黨報作為地方主流媒體在宣傳報道上定要先聲奪人,不遺余力。圍繞哈密地委(擴大)會議提出的進一步解放思想、提振信心,尋找差距、理清思路,明確目標、突出重點,民生優(yōu)先、狠抓落實。以昂揚向上、只爭朝夕、后發(fā)趕超的精神狀態(tài),推進地區(qū)跨越式發(fā)展和長治久安。為在新疆率先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加快建設強而精、富而美的和諧哈密而奮斗,報紙推出了《守好第一道關做好第一服務留下第一印象》、《征收背后的故事》、《用科技引領農牧民致富》等報道,體現(xiàn)出民主、和諧、自由、公正的和諧哈密、幸福哈密、活力哈密。
此外,報社還抽調精兵強將,分赴兩縣一市,行程數千公里,邊走、邊看、邊了解,采寫了大量的“和群眾聯(lián)系在一起”的稿件。其中,有《做群眾的主心骨》、《更好地為村民們服務》、《村民們的“親丫頭”》等,每篇報道以新聞視角,擷取當地干群以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推動科學發(fā)展的新進展、新亮點。
如何讓重大題材報道更吸引讀者眼球?關鍵是按照新聞規(guī)律辦事,大膽創(chuàng)新,促進報道方式的轉變。報社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邀請一些媒體“大腕”或將采編骨干送到全國知名報刊學習考察,使報道理念、報道思路和報道手法也在不斷轉型升級。
比如,“走進北京城”系列報道,分“廣角”、“聚焦”、“圖片”,圍繞一個精品哈密瓜采寫了《京城勁吹“哈密風”》、《精品哈密瓜王府井熱銷》、《精品哈密瓜的北京甜蜜之旅》等,主題展開、各有千秋。“廣角”是全文的主打稿,著重點面結合,見人見事,寫作生動活潑;“聚焦”以小見大,體現(xiàn)細節(jié);“圖片”既有全景式的掃瞄,又有聚焦式的展示,三位一體完美闡述了主題,讓讀者看了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與此同時,為重大題材報道尋找一個好平臺也十分重要。2012年,《哈密日報》一版由一線記者采寫的“民生第一線”專欄,深受地區(qū)領導肯定及百姓的歡迎。專欄稿件都是與最新時事、政府決策、社會關注密切相關的社會熱點、難點,篇篇涉及重大主題,架起了聯(lián)系政府決策與社會公眾的橋梁,起到了釋疑解惑、輿論引導的作用,體現(xiàn)了黨報媒體良好的服務性。
重大題材報道是黨報的“重頭戲”,也是黨報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只要我們認識到位,準確定位,精心策劃,大膽創(chuàng)新,保持宣傳報道的常態(tài)化、強勢化、精品化,就一定能夠很好地發(fā)揮正確的輿論引導和服務各族群眾的作用,并能夠打造自身的品牌,成為主流中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