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玲
在中華民族的藝術長廊里,琴棋書畫與人的關系最為密切。這四種看似平常的藝術,通過不同的藝術載體,可映射出中國博大精深文化的光彩。2013年5月,在福建省莆田市工藝美術展覽城舉行的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選活動中,我的參展作品萬花開空粉彩《琴棋書畫》仕女圖瓷板,以方形瓷板空出圓堂,圓堂內飾以琴棋書畫題材,圓堂外邊《琴、棋》采用粉彩萬花傳統(tǒng)技法,《書、畫》采用新彩萬花穿枝蓮圖案,工筆細描,濃墨淡彩,惟妙惟肖的展示了四組,每組五位古代仕女生動傳神的藝術形象,仕女與琴棋詩畫題材的完美結合,給人一種純粹的“中國式”美,經(jīng)評審委員會評審獲得本次活動金獎。
在古代,彈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圍棋)、書法、繪畫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故合稱琴棋書畫。今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古往今來,描寫琴棋書畫的詞語不勝枚數(shù)。如詠琴的有:弦外之音、蘊藏哲理、繁弦急管,敲金擊石、陽春白雪、品竹調絲、千回百轉、穿云裂石、八音迭奏、繞梁三日;詠棋的有:紋枰玉子、棋布錯峙、縱橫捭闔、不可端倪、楚河漢界、別有天地、棋逢對手,袖里玄機;詠書的有:三真六草、炫異爭奇、龍飛鳳舞、渴驥怒猊、鐵畫銀鉤、勁骨豐肌、顏筋柳骨、遒勁有力;詠畫的有:妙手丹青、尺幅千里、烘云托月、開心寫意、畫龍點睛、神來之筆、逸態(tài)橫生、畫中有詩。更有智者,將琴棋書畫與詩詞歌賦內涵組成一幅長聯(lián):上聯(lián)是:吟太白詩養(yǎng)浩然氣誦稼軒詞壯報國情品漢卿曲恤民生苦讀東坡賦懷赤子心百代文章引人手不釋卷育智士不盡;下聯(lián)是:撫仲尼琴沐幽蘭香與堯帝棋謀天下勢法右軍書得靈性通游范寬畫入清雅境萬世經(jīng)典為士修生養(yǎng)性滋仁者無窮??梢娛廊藢η倨鍟嫷南矏?。
仕女圖亦稱“仕女畫”,是以中國封建社會中上層婦女生活為題材的繪畫。以仕女為主題,在瓷器上裝飾典型紋樣,最早見于唐代長沙窯瓷器。明清時期是仕女圖的發(fā)展時期。明代早期由于當時青花原料的限制,仕女圖并不多見。明中期的仕女圖多反映貴族婦女的生活,雖然為數(shù)不多,卻對后來仕女圖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成化時期的仕女圖雖不甚精細,但頗有古意。明晚期的仕女圖大量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現(xiàn)狀。清代仕女圖尤為盛行,但歷朝風格各不相同,如順治仕女的衣帶飄然,康熙仕女的妙筆傳神,乾隆仕女的精細寫照,無不具有獨特的時代特色。
仕女畫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屬于人物畫的范疇,它以女性人物為主要描寫對象,并以此反映當時的社會內涵,傳達特定的藝術韻味和審美價值。仕女畫是民族繪畫藝術中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人們通過宣紙圖畫、絹繡或陶瓷等多種形式創(chuàng)作仕女畫,以再現(xiàn)中國古代美麗、賢惠、嬌柔的婦女形象。仕女畫作為美人畫的同義詞,所畫仕女首先必須具備美麗的外表,即女子外在的容貌、身姿要符合當時人們普遍認同的美麗標準。
《琴棋書畫》仕女圖系列瓷板,構思精密,造型嚴謹,四個畫面既獨立成章,又一氣貫通。人物形體比例準確,面型橢圓,眉目清秀,束腰長裙,柔情似水,體態(tài)生動自然,纖麗淑婉,輕盈修長,烏黑的發(fā)髻與艷麗的服飾,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女性獨有的含蓄美、韻味美。她們沒有因才華的出色而顯現(xiàn)出欣喜欲狂的神態(tài),紿終以淡泊平和的表情或坐或立,或琴或弈,或書或畫,女性本身所特有的輕柔、飄逸與女性嫻雅文靜的矜持儀態(tài)相契合,從而成功地昭示出仕女們超凡脫俗的高逸美及樸實無華的個性美。
《琴棋書畫》仕女圖系列瓷板,形神兼?zhèn)?,畫中并無多余的背景,主要以琴棋書畫為表現(xiàn)中心,從多個側面,生動細致的描畫了二十個仕女們在不同場面的神情與活動,把仕女們花園庭院中顯露才華,縱情琴棋書畫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同時善用細節(jié)傳情達意,巧妙地利用梅、蘭、菊、竹和時令蔬果,皮燈、熏爐等物象切換時空,點明節(jié)令,完成不同場景間的過渡,將時間和空間不著痕跡地揉合為一。以人物的疏密,景象的鬧靜等來調節(jié)節(jié)奏,精細地把握住了仕女們情緒變化的脈絡,通過人物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反映其內心狀況,營造出多種群像組合形態(tài),透出生動和諧的形式美感。
《琴棋書畫》仕女圖系列瓷板,采取平鋪列繪的方式,人物線條簡潔圓渾而有力,設色濃艷富貴而不俗。仕女的形象,乍看近似,實際各有特點。仕女衣裙圖案的描繪信筆而成,似規(guī)整但又非常流動。仕女的發(fā)髻和鬢絲,精細過于毫毛,筆筆有飛動之勢。高髻上簪插荷花、牡丹、海棠、芍藥、茉莉等花卉,在黑發(fā)的襯托下,顯得雅潔、明麗。敷色雖然復雜,但層次清晰。人物的描法以游絲描為主,行筆輕細柔媚,勻力平和,特別是在色彩的輔佐下,展示出仕女面容端莊清麗,身材婀娜勻稱的質感。仕女怡情于亭臺庭院,舉止間流露出女性柔和、文雅、恬靜之美,即繼承了傳統(tǒng)又有所變革。既有盛唐人物造型“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遺風,又與現(xiàn)代人關注人的內在精神氣質,追求超脫的時代特征相吻合。
《琴棋書畫》系列粉彩瓷板畫,追求粉彩材質表現(xiàn)豐富的可能性,在筆觸和色彩的表現(xiàn)力上嘗試了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作品注重強化畫面的形式感,造型以直觀的形體、筆墨、色彩、線條來描繪,簡化了畫面形象,強化了畫面的形式,作品呈現(xiàn)出豐富的筆觸和色彩變化,增強了粉彩的表現(xiàn)力。
首先從工藝手段方面來看,《琴棋書畫》采取以線為主的傳統(tǒng)裝飾藝術,并在創(chuàng)作中結合粉彩裝飾的工藝特點,形成了柔和、粉潤、淡雅而協(xié)調的時代特色。構圖細致而洗練、工謹而概括。一方面繼承了勾勒細致、敷彩明麗的傳統(tǒng)技藝,一方面又著意強化畫面的寫意性與抒情性。除勾線、填色、洗染外,還在仕女的衣服上加入了明暗渲染法,增強了立體感。不僅考究作品的形式美感和裝飾品味,以靜求動,平中寓奇,更追求工藝技法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以材質襯見畫面,采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依據(jù)描寫仕女特定的情景,在點、擦、洗、染中顯示意境,使琴棋書畫及其他物象有濃淡明暗之感。人物意象之間、運筆縱橫之間、設色濃淡之間,都達到情景熔融、神情化一的藝術效果,有著獨特的審美趣味。
其次,從裝飾形式方面來看,《琴棋書畫》系列粉彩瓷板畫,不僅注重整體裝飾與器皿的協(xié)調、和諧,即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而且還追求瓷畫藝術和工藝技術上的完美,處處表現(xiàn)出藝術境界與精湛技藝的高度統(tǒng)一。如仕女人物使用了粉彩的表現(xiàn)手法,邊景卻使用了粉彩和新彩的表現(xiàn)手法。兩種技法表現(xiàn)之間,注重表現(xiàn)繪畫內容的塊面、層次和空間關系,樹立新的造型觀念,強化意象造型。通過對色彩運用的變化,從立意,背景襯托,設色點綴均以暖色調完成始終,使色彩的運用更為講究。仕女形象秀美,氣質高雅。邊景萬花絢爛,優(yōu)美自然。給人以純凈、質樸、回歸自然的意境。仕女與邊飾的精美神韻,通過構圖、色彩、線條、造型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同觀賞者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再次,從審美特征方面來看,《琴棋書畫》系列粉彩瓷板畫,不僅將“珠山八友”以來的瓷上繪畫藝術發(fā)揚光大,而且進一步與現(xiàn)代藝術諸形式結合,形成了既有文人氣息又有時代特征的新面貌。仕女外形的刻畫,體態(tài)修長,線條柔和,束腰長裙,衫領低開,頭飾簡潔,面目嬌美,表情溫婉而楚楚動人,體現(xiàn)了古典仕女那窈窕清麗、純潔溫文、冰清玉潔的完美形態(tài)。仕女衣裙用粉紅、鵝黃、雪青、湖綠填繪,線條簡潔,色澤淡雅。整體畫面動靜結合,色澤協(xié)調,十分完美。作品既有傳統(tǒng)繪畫神韻,又有現(xiàn)代審美意趣。這種靜中有動的藝術效果,形象地描繪了仕女撫琴對弈、觀書作畫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動,遵循了形貌刻畫的規(guī)律,顯示了以形寫神,及刻畫神情動作的藝術表現(xiàn)力,體現(xiàn)了“傳神”這一人物畫創(chuàng)作的審美最高標準,增添了當代粉彩瓷繪藝術裝飾的審美品位和文化內涵,從而使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作品意境、氣韻格調上的美感追求上升到更加主要的位置。
琴棋書畫,此乃古代閨閣淑女和和風塵名妓所必備之技能。琴棋書畫對于名媛淑女來說,它只作為一種家傳修養(yǎng)、消閑自娛,往往在女紅之余,充分反映出古代女子們的一種修養(yǎng)和消閑的方式。但藝術反映生活必須完全依靠藝術媒介的傳達,也就是當客體中蘊含主體,自然中體現(xiàn)人文時,媒介亦會隨著人的情感變化而變化,從而構筑起作者精神家園的意識產(chǎn)物。
萬花開空粉彩《琴棋書畫》仕女圖系列瓷板,運用中國陶瓷特有的傳統(tǒng)粉彩附著力強,顏色鮮艷的特點,結合現(xiàn)代表現(xiàn)手法,不僅在仕女的形象上發(fā)力,塑造了一群體態(tài)端莊,清麗脫俗,高貴文雅的仕女嫻靜畫面,更賦予畫中內容以精神和情韻。簡樸中可窺見繁復,淡雅處可看到多彩。其藝術形象體現(xiàn)了時代生活的特點,其審美意義亦是不可言喻的。
1 陳淑娟.粉彩人物仕女畫創(chuàng)作淺談.陶瓷研究,2009
2 李文躍.景德鎮(zhèn)粉彩瓷繪藝術.中國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研究叢書,2004
3 李美珍,張吟玲.論粉彩藝術在現(xiàn)代陶瓷裝飾中的運用.裝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