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
急性心肌梗主要是指患者的冠狀動脈供血量急劇減少或突然中斷, 導致心肌持續(xù)、嚴重缺血, 最終形成心肌壞死的一種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多以發(fā)熱、胸骨疼痛劇烈、血清心肌酶升高、缺血、壞死、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為主。該病的起病較急, 發(fā)病后病情嚴重且兇險, 若搶救不及時、不合理, 很有可能導致患者死亡[1]?;诩毙孕募」K兰膊〉奶厥庑? 臨床上在早期搶救的同時給予充分、積極、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也尤其重要。因此,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中醫(yī)院就對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并探討其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現(xiàn)作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男女比例為79:41, 年齡在32~76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53±5.27)歲。所有患者均根據臨床癥狀表現(xiàn)和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 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各60例, 兩組均給予積極的搶救和對癥治療, 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 實驗組行護理干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癥狀表現(xiàn)等一般資料中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治療的同時行內科常規(guī)護理, 護理人員定時巡視病房, 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護理處理。實驗組60例患者行護理干預,具體如下所述。
1.2.1 心理護理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 了解到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嚴重性, 容易產生絕望、恐懼、悲觀等負面情緒, 因此, 護理人員應積極、及時地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 多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 詳細講解保持良好的心理對疾病治療的積極作用, 同時向患者講解與該病相關的知識, 在條件允許下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使其能夠充分信任醫(yī)護人員, 進而積極配合治療。
1.2.2 飲食護理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飲食也需進行嚴格的指導, 患者多以低熱、低膽固醇、低脂、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 并保持少食多餐的規(guī)律。同時, 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補充給其足夠的維生素, 以促進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另外, 針對急性期的患者, 為了避免因飲食不當而造成的腹脹、便秘現(xiàn)象, 應在急性期3~5 d多以流質飲食為主, 并避免對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以保持大便通暢, 減輕心臟負荷, 避免各種并發(fā)癥的誘發(fā)。
1.2.3 給氧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療時, 多會給予充足的氧氣, 因此, 護理人員還需做好患者的給氧護理工作。針對病情嚴重的急性期患者, 應給予持續(xù)性的高流量氧氣(4~6 L/min);針對病情較穩(wěn)定的患者, 多會給予間歇性低流量的氧氣(2~4 L/min)。通過積極給氧護理, 提升患者的血氧含量, 進而有效改善缺氧、缺血現(xiàn)象。
1.2.4 疼痛護理 患者由于疾病的發(fā)作, 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這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因此, 護理人員需嚴密的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根據臨床癥狀表現(xiàn)與疼痛程度的不同, 給予患者不同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物, 有效緩解疼痛, 進而及時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2]。
1.2.5 病情監(jiān)測 為防止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衰等并發(fā)癥, 護理人員還需實時、動態(tài)、嚴格地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變化, 每隔15~30min測量BP、P、R 1次,并詳細記錄患者24 h的出入量。對患者的體溫、脈搏、血壓、心率等變化情況嚴格觀察與記錄。
1.2.6 生活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療時一定保證絕對的臥床休息, 發(fā)病期1周之內,護理人員應督促患者多臥床休息, 以減少耗氧量、減輕心臟負荷、預防病情進展。在此階段,患者的日常生活均由護理人員及家屬協(xié)助完成, 若治療有效, 無并發(fā)癥情況, 患者可以第2周之后適當?shù)剡M行床上運動, 以促進身體恢復;至第3~4周后, 根據患者的病情恢復程度, 指導患者下床于室內或室內進行輕度的運動[3]。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與處理, 一般資料用()表示, 計量資料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 在P<0.05的情況下, 表示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控制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氣緊等臨床癥狀表現(xiàn), 有90%的患者有心悸, 80%的病員有焦慮狀態(tài)。通過積極的治療和不同的護理措施, 對兩組患者的癥狀控制情況比較發(fā)現(xiàn), 實驗組患者癥狀控制有效率明顯優(yōu)有對照組患者, 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比較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 給予護理干預措施的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明顯低于給予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患者,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病情的兇險, 在入院積極搶救治療的同時, 實施24 h動態(tài)監(jiān)護, 給予患者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措施十分重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 從心理、飲食、休息、疼痛等方面給予個體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可以促進醫(yī)患關系,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主動、積極配合各項治療與護理。此外,良好的護理干預, 還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的恢復, 減少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提高治療的有效率。
綜上所述, 積極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效果, 減少住院時間, 節(jié)約住院費用,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邱華珍,葉建波.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12(12):1164-1165.
[2]陳健蘭, 楊金環(huán),葉維雅,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護理體會.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3,21(21):246.
[3]高云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護理路徑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33(33):12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