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竹林:從球友到文友——文壇師友錄之十一

        2013-01-26 01:07:10何啟治
        海燕 2013年6期
        關(guān)鍵詞:竹林生活

        □何啟治

        20世紀90年代初何啟治與竹林的合影

        我與球友之間,似有一種神秘的心靈感應(yīng),甚至打過幾次球,便終生相知

        說起我和竹林的初識,真是有點奇特:既沒有熟悉的朋友介紹,也不交談文藝問題,甚至剛開始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姓名,就連地點都出人意外——竟是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前后樓之間一片大概有兩個籃球場大的空地上。那是剛剛打倒“四人幫”不久的時候,政治上是“乍暖還寒”,經(jīng)濟上依然是一片蕭條,這片空地上不會像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后那樣停滿了公家和私人的各種品牌的汽車。那么,是什么成為我們相識的媒介呢?原來,竟是一只小小的羽毛球。是的,我們是因為休息的時候在這片空地上打羽毛球而相識的。我們是球友。

        后來,竹林在《我的球友》這篇回憶文章中,對我們的相識相知有更詳盡生動的記述。讓我們看看她的敘說吧。

        我一向很喜歡打羽毛球:喜歡跳起來猛殺的那種生命的騰飛之感;喜歡感受撲過去搶救險球時那種力挽狂瀾的瞬間樂趣;我愛抽球——好比在生活的進程中義無反顧地向前,沒有什么力量能阻擋我;也愛反抽——如同厄運飛來時的一個漂亮的側(cè)身,仿佛躲避卻是一記“回馬槍”,同樣英勇無畏,而又瀟瀟灑灑。

        不過,別看我揮灑自如地“抽”出了這么多人生感悟,其實我連正式比賽的規(guī)則都不懂,連正式場地也沒上過。我之打球,純屬玩玩;而我的球友,自然也高明不到哪里去。但奇怪的是,我與球友之間,似有一種神秘的心靈感應(yīng),甚至打過幾次球,便終生相知。

        1975年歲末(按,應(yīng)為1978年,1975年我作為首都各部委派出的援藏教師隊之一員,正在青海的西藏格爾木辦事處中學和拉薩等地工作),我住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修改我的長篇小說《生活的路》——這是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后來被公認的“文革”之后一代下鄉(xiāng)知青的第一聲吶喊。然而雖有種種殊榮,但當時我的心情十分壓抑,原因是我所在的上海工作單位的領(lǐng)導,由于我寫這部小說而召集全體群眾開大會批判我。我雖然經(jīng)過“文革”,也下過鄉(xiāng),可挨批還是頭一次。從年齡上講,批我的人大多可稱作“叔叔阿姨”,甚至“爺爺奶奶”,平時我無比尊重他們,甚至在批判會那天,滋潤他們焦渴咽喉的開水,也還是我去打的。我十分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匆獙ξ疫@樣一個渺小的、無親無故無家可歸,除了這部稿子外一無所有的小姑娘如此仇恨!人究竟為何物!為什么在殘殺自己的同類時比普通的動物更兇狠?這種人生的幻滅之感直至我歷盡曲折來到北京,始終伴隨著我。因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在熱情肯定了我這部書稿之后又提出一些意見讓我修改。所以,我這時所面臨的,不啻一場嚴峻考驗;若書稿改好得以順利出版,回去以后也許他們暫時還不敢拿我怎樣;若改不好不能在國家的出版社出版,則完全“證明”了原單位批判的正確,等待我的也許是比批判更糟糕的結(jié)局——單位領(lǐng)導早早已揚言過要待我回去之后再算賬的。

        按照修改意見,改動并不是很大,但有一條很讓我想不通,就是非讓我把自殺的女主人公改得活過來不可。

        我是個死腦筋,總覺得這么改不如原來的好,可不改又通不過,實在憋不出一個萬全之策,就跑到樓下院子里去打羽毛球。

        很長時間,我不知道跟我打球的球友叫什么名字。反正每天上午十點左右,他就從對面樓里的魯迅著作編輯室里走出來了。他告訴我,他的工作是研究魯迅,還打算寫一本《少年魯迅的故事》——于是我就在心里叫他“魯迅”。

        “魯迅”戴一副深度近視眼鏡,斯斯文文的有學者風度,打起球來也不慌不忙。與“魯迅”相比,我就有些疲于奔命了,忽前忽后,忽左忽右,跑得氣喘吁吁,終于忍不住大叫:“這不公平,你站著動也不動,盡讓我跑!”

        “魯迅”推推鼻梁上的眼鏡,“呵呵”笑起來。他笑的時候,被風吹得紅撲撲的臉更紅了。“我可不是故意的,可不是故意的啊!”

        原來我們所打的可謂是“友誼球”,以球不落地而能不斷地打下去為最高原則,并非要把對方打死??吹贸鰜恚棒斞浮逼鋵嵰蚕虢o我?guī)讉€“好球”,但往往力不從心,又有風,不是偏了就是高了或低了。我總是喊:“你往右邊打!”因為右邊來的球我最順手,可他偏偏一個勁地往左。終于讓我逮著機會,掄起胳臂狠狠一抽,那球又急又兇地飛向他的左側(cè)。我不無幸災(zāi)樂禍地想,這下“魯迅”斯文掃地啦!

        偏偏“魯迅”敏捷地一個轉(zhuǎn)身,長臂一揮,就把這只球救起來了。我樂了:“好球,魯——”忽然想起人家并不姓“魯”,趕快噤口。

        這天打得特別開心,出了一身汗回到寫字臺前,感到通體舒坦,頭腦豁然開朗:球有各種打法,人也有各種活法。何況書里面,一個被我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物,其實要他活也容易得很,只須“自殺未遂”,加個尾聲讓他死而復(fù)活。如此既符合了出版社的意見,又不變我的初衷,豈不兩全其美?

        一切變得如此簡單,簡單極了!我只花半天時間寫好了尾聲。然后,稿子通過,我打點行裝回上海。

        臨別時竟沒來得及向“魯迅”告辭。事實上又無法告辭,因為我既不知“魯迅”的真姓名,也不知他家住何方。走前的兩天,我來到每日打球的地方,抬起頭,仰望面前的灰色高樓,期待他從那里走出來。

        然而他并沒有像往常那樣,握著拍,嘴角含一絲笑,輕快地從樓上下來——他不見了。

        起風了。這北方的風,被固態(tài)的沙染得黑黃,鋪天蓋地席卷而來。這樣的天氣,連站著都睜不開眼睛,別說打球了。也許,因為這天氣的關(guān)系,“魯迅”呆在辦公室里不出來了。

        我很想徑自上樓,到魯編室去,跟“魯迅”道一聲再見,可終于沒去。我在昏黃的風中站了很久,覺得前幾日,在藍天麗日下跟我打羽毛球的“魯迅”仿佛是個幻影。他的出現(xiàn),好像就是為了給我一個奇跡,一道靈感,一次人生智慧的啟迪。

        回滬后,為生活所迫,我久居滬郊農(nóng)村的一隅,再也沒人跟我打羽毛球了。但偶爾也會想起那輕白的小球,想起“魯迅”含笑的眼睛和敏捷的動作——如淡淡的云飄來,給我?guī)自S溫柔。

        以上,是竹林關(guān)于我們成為“球友”的回憶??墒?,臨別我們并沒有道一聲再見的機會。她也不知道我叫何啟治。如果事情僅僅到此為止,那在我們?nèi)松耐境讨?,也就真像她說的那樣,如一縷“淡淡的云”,飄過來,然后融入無垠的天幕,化為烏有。

        然而卻不然。13年后,我們又在這幢灰色的大樓里相見了——不但相見,而且我成了竹林又一部長篇小說代表作《女巫》的終審人和直接的支持者。這是怎樣的緣分呵!

        陳忠實:這下好了,《女巫》可以寫鬼魂,我為什么不可以寫鬼魂呢!

        1980年底,我在發(fā)完魯迅的《華蓋集》、《朝花夕拾》和《野草》等集子的注釋本后,按照我個人的興趣和出版社工作的需要從新版《魯迅全集》的編輯注釋工作轉(zhuǎn)移到當代文學的編輯工作上來。具體地說,是從魯編室轉(zhuǎn)到了《當代》雜志編輯部。《當代》創(chuàng)刊于1979年,其時還屬于草創(chuàng)時期,確實有待充實編輯力量。所以,當我到《當代》報到后,先我在刊物編輯部工作的詩人楊匡滿開玩笑地說,歡迎歡迎,盼星星盼月亮呵!

        我在《當代》工作這十幾年,從管西北、西南片的編輯到編輯部的副主任、主任,從副主編到常務(wù)副主編。這時候,竹林又飄然來到我的面前,帶著她對文學、對人生更成熟的認識,也帶著她裝在手提旅行袋里的沉甸甸的、40萬字的長篇小說《女巫》復(fù)印稿。

        13年前的1978年歲末,竹林背著裝滿書稿的行囊來到北京,來到人民文學出版社這座灰色的五層大樓面前,奢望繆斯的微笑治愈她心靈的創(chuàng)傷。然而,在迷茫的風雪中,繆斯的微笑也是迷茫而脆弱的。加在《生活的路》這部長篇小說頭上的罪名是“否定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如今,13年后的1991年,加在《女巫》這部長篇小說頭上的罪名則是“宣揚封建迷信”。

        竹林是在《女巫》被上海某出版社退稿后,懷著忐忑的心情到北京,到《當代》和人民文學出版社來碰碰運氣的。行前,深知出版行情的朋友告誡她:“現(xiàn)在的行情是,一部書稿,一家要,別家也會搶著要;一家不要,別家也不會要。所以,你可千萬別告訴人家這部書稿是上海退了的?!敝窳植簧怠u東西的商人怎么會說自己的貨色是別人挑選過后不要的呢?

        然而,在我這個當年的“球友”,如今的《當代》常務(wù)副主編面前,竹林仿佛覺得不說出真相就會愧對純真友誼似的。

        那是在收到《女巫》書稿大約一周后,我打電話給竹林,告訴她,稿子編輯部正在看,我也很快會安排時間看,讓她放心,不要著急。

        “謝、謝謝——”電話里,傳來竹林欣喜又略感不安的聲音。

        “謝什么,你不是說我們早就是配合默契的球友嗎!”我順口就提到十幾年前的往事。

        對方似乎一時無語,不知說什么好,稍停才說:“告訴你呀,這部稿子, 是上海的一家出版社退了的。他們說我宣揚封建迷信……”

        啊,原來《女巫》是別人的退稿。我何嘗不知道,要肯定一部幾十萬字的被別人退了的稿子,要有更大的勇氣和擔當。但我也有獨立做出正確判斷的自信,便說:“等我看過便會有自己的判斷,看過再談吧?!?/p>

        其實,雖然我還沒有看過稿子,還沒有發(fā)言權(quán),但在心里已經(jīng)被竹林這種真誠坦蕩的態(tài)度所深深感動了。

        這使我想起當時一位當紅作家柯云路的態(tài)度。

        柯云路,原名鮑國路。柯云路,是從他妻子羅雪柯,兒子鮑云和自己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的筆名。

        剛進入文壇的柯云路是以寫工廠改革的《三千萬》(刊于《人民文學》雜志)而引人矚目的。以后,他在《當代》發(fā)表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新星》和“京都三部曲”的第一、第二部《夜與晝》和《衰與榮》。所有這些作品,包括塑造了“當代包青天”李向南這位廣受讀者喜愛的藝術(shù)形象的《新星》,都可以用“直面人生,貼近現(xiàn)實”這八個字來概括,它們都有觸及尖銳復(fù)雜社會問題的嚴肅內(nèi)容和題旨。

        1989年早春,當我們得知柯云路又有長篇新作要交給《當代》和人文社時,我們自然以為也許就是“京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生與滅》,起碼也是直面人生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在我看來,聰明、機敏、強烈關(guān)注現(xiàn)實政治的柯云路怎么變也不會脫離現(xiàn)實人生的軌道。直到捧讀《大氣功師》,真是大吃一驚。

        由于此時柯云路在文壇和社會上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響,他在處理自己的稿件時已經(jīng)慣于向編輯部提出一些特別的要求。這就是:事先不透露內(nèi)容,連書名暫時也不說,只請有終審權(quán)的編輯進行封閉式審稿;能用就按他的條件用,不接受就權(quán)當作沒看過這書稿,對外一律保密。這樣,我和《當代》雜志的另一位副主編朱盛昌便被請到北京西三旗的一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賓館里住起來(其時柯云路夫婦就住在西三旗他父親所有的一套一居室的單元房里),唯一的工作就是讀柯云路的新長篇《大氣功師》,《當代》雜志和人文社用不用三天后表態(tài)。我和老朱接受了柯云路三天的招待,也接受了他的探索性作品《大氣功師》。1989年北京那場政治風波后,《大氣功師》分三期在《當代》連載。我為它寫了肯定這種探索的“編者的話”。

        對比柯云路和竹林對編輯部的態(tài)度,我固然理解柯云路算計周詳?shù)淖龇ǎ易匀桓蕾p竹林的真誠坦蕩。

        大約又過了一個禮拜,我約請竹林到編輯部來談稿??吹贸鰜恚窳钟悬c心里沒底的不安情緒,我便開門見山地說:“你這部書稿,在橫跨大半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中,描述了中國農(nóng)民的痛苦、掙扎、反抗和希冀。我相信《女巫》這部小說不僅能感動中國人民,也能感動世界人民。這是一部有震撼力的時代紀念碑式的好作品……”

        我當然也說了一些具體的修訂意見,但就是不提什么“宣揚封建迷信”。在我看來,真實地描繪大半個世紀的中國農(nóng)民生活不能回避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中的某些迷信活動。竹林的《女巫》按生活的本來面貌真實地描寫了農(nóng)村中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并給予符合當今科學的邏輯和交代,這就可以了。

        我們幾乎給了竹林的《女巫》以最高的待遇:在《當代》1991年第5期選載,全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重鎮(zhèn),《當代》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在關(guān)鍵時刻給予竹林這樣努力創(chuàng)作的作家以有力的支持,不但對竹林本人是重要的,就是在文壇上的影響也是積極的。1997年底,《白鹿原》在作者做了并非傷筋動骨的修訂之后,終于榮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陳忠實在獲獎后到上海訪問。竹林舉杯向他表示誠摯的祝賀時,忠實也坦誠地向她回憶了幾年前的往事:收到選發(fā)《女巫》的1991年第5期《當代》,陳忠實先是躺在沙發(fā)上看;看著看著他忍不住坐起來繼續(xù)看;到后來忠實終于憋不住心里的激動,放下刊物便跑到院子里去。忠實邊大步在院子里轉(zhuǎn)悠,邊嘀嘀咕咕地說:這下好了,這下好了,《女巫》可以寫鬼魂,我為什么不可以寫鬼魂呢!

        其時,忠實正把他視為生命一部分的《白鹿原》手稿交給《當代》和人民文學出版社,正難免有點忐忑地等待著來自這座文學的“高門樓”的回音呢!

        竹林并不懷疑自己和千千萬萬同齡人在踏上征途時那種真誠和熱血沸騰的心。但生活終于使她明白:整個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是對一代青年的貽誤,甚至是摧殘

        竹林,原名王祖玲。王祖玲從小跟著奶奶長大。1974年奶奶病逝之后,她就獨自生活,靠自己照顧自己。

        王祖玲從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就以“竹林”為筆名,迄今已過耳順之年仍不改初衷。為什么?這不僅僅因為“竹林”是“祖玲”的諧音,更主要的是因為經(jīng)歷過上山下鄉(xiāng)知青艱苦生活磨練的竹林,親見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在山村高高低低的山旮旯里,只要有一點點土,有一點點水,就會有青翠茂盛的竹林茁壯地生長著。當然,修長翠綠的竹子也有一種高潔的美。竹林愛美,但不欣賞濃艷之美。她說,她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她不羨慕人家花枝招展。

        如前所說,竹林的成名作,是真實講述上山下鄉(xiāng)知青生活故事的《生活的路》。

        關(guān)于她的這部成名作,有一個奇巧而真實的人生故事是我這個七十望八的文學編輯都難以想象的:有一次,竹林從鄉(xiāng)村采訪后正要趕回縣城的住所。天下著雨,路滑難行,她沒有趕上郊區(qū)汽車的末班車。摸黑趕路,急慌慌地竟迷了路。屋漏偏逢連夜雨,更糟的是,竟又碰上流氓攔路搶劫。竹林的背包、錢包、雨傘都被搶走了。她只好逃離公路,往路邊小道上跌跌撞撞地亂跑。遠處終于出現(xiàn)了淡黃色的燈光?;艁y中竹林急不擇路地撲了過去。敲開門,接待她的是老兩口和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女。他們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給澆得透濕的竹林換上了干凈的衣服,端上了熱飯熱菜;更讓竹林激動不已、終生難忘的是,她與女孩同眠的時候,女孩為了安慰她,居然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書,用這本書的作者的例子來鼓勵她堅強地面對生活——這本書不是別的,竟然就是竹林的成名作《生活的路》!

        啊,這比虛構(gòu)的小說還要離奇的情節(jié)卻是百分之百的真人真事。在心里暗暗地流淚的竹林被震撼了,她真切地看到了文學的力量!

        那么,如此深得年輕人青睞的長篇小說《生活的路》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來,又經(jīng)過怎樣的曲折才得以面世呢?

        “文革”后期,竹林被推薦上大學,到了縣里又被因家庭出身問題刷了下來。從縣城回生產(chǎn)隊,突遇暴雨。山洪淹沒了竹林必經(jīng)的名叫澗灣地方的橋。當時不知出于一種什么念頭,也許是一種絕望情緒吧,竹林竟沖著滾滾波濤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就在這時,一位素不相識的老農(nóng)突然在背后喊住了她。他告誡竹林:這里太危險,眼下不要過去。但竹林執(zhí)意要過,老農(nóng)便拉著她摸索急流下的橋,一步一步朝對岸走去。橋很窄,只有兩步寬。走到中間,滔滔洪水已沒過膝蓋,水的沖力也更大了。竹林踉蹌地彎了腰,眼睛死死盯著腳下的一點點水面,頭腦一陣眩暈。老農(nóng)感覺到竹林的緊張,鼓勵說:“不要怕,不要光盯著你腳下的一點點水面,你抬起頭來往前看,只要站穩(wěn)了就行?!敝窳衷囍局绷松碜樱痤^,突然視野開闊了,天地變大了。水連著天,天連著水,寬闊洶涌的河里,到處跳躍著白浪!到了對岸,竹林很想說幾句感激的話,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說什么好。直到老農(nóng)走運了,竹林才想起,該問一問他的姓名、住址呀!但風急雨大,她的喊聲淹沒在風聲里。她只看見一頂紅色的油紙傘在雨霧中晃動著,漸漸消失在她的視野里。

        然而,在她生命的視野里,這頂紅色的油紙傘再也沒有消失過。尤其在遇到艱難困苦的時候,它總會讓竹林看到生活里人與人之間的同情、愛和真善美的光亮,從而感到溫暖,產(chǎn)生渡過難關(guān)的信心和力量。

        1975年冬,當竹林辦好一切手續(xù),成為上海的少年兒童出版社文藝編輯室的一名正式編輯之后,她決定再也不寫那些在生活中實際上不存在的故事和人物,而要寫一部真實地反映她在安徽下鄉(xiāng)六年中所感受到的真實生活的小說。她并不懷疑自己和千千萬萬同齡人在踏上征途時那種真誠和熱血沸騰的心。但生活終于使她明白:整個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是對一代青年的貽誤,甚至是摧殘。

        1976年暮春,竹林開始動筆。前年奶奶病逝之后,她和奶奶合住的小閣樓已另有所屬。她已無家可歸。她只能暫住在單位辦公室樓上的一間亭子間里。五月間,當出版社院里的廣玉蘭綠瑩瑩的枝葉間綴滿了凝脂般晶瑩的白色花朵時,她在夜深人靜時鋪開了稿紙。有時候?qū)懙教烀擅闪?,她會從抽屜里取出一面小圓鏡,照一照發(fā)黑的眼圈和額上過早出現(xiàn)的細紋,揉一揉發(fā)脹的腦門,再用涼水洗一把臉。

        到炎熱的夏天,她便用冷水泡著腳,用濕毛巾敷著腦袋寫。冬天的上海陰冷陰冷,她便等辦公室的人走完之后,匆匆套上棉褲和棉鞋,再抱上一只灌滿了熱水的玻璃瓶。寫著寫著,瓶里的水冷了,手凍僵了握不住筆,她就站起來,圍著桌子跑幾圈。聽說酒能御寒,她偷偷買了一瓶,但又實在忍受不了那種辛辣,只好又加進糖和水,成了一種怪味的飲料。每逢節(jié)假日,她便先在食堂買幾個冷饅頭,好在深夜里啃著冷饅頭充饑……這樣直寫到1977年的初夏,在她的案頭終于堆積起一大摞稿子。小說寫完了。

        1976年金秋,粉碎“四人幫”舉國騰歡的時候,直覺告訴竹林,這部本不準備公開拿出來的書稿,也許會有問世的一天了。

        然而,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在某些人看來,知青上山下鄉(xiāng)運動依然是毛主席的號召,凡是毛主席所肯定的依然不能否定。何況,那時候要公開發(fā)表作品,還要過作者所在單位政審這一關(guān)。竹林便首先請社長審稿。還好,社長說太忙沒時間看稿,但同意她往外投稿。

        這就好。稿子有少數(shù)人先看過。有人支持,叫好,也有人發(fā)出善意的警告,甚至有人說她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些,竹林都顧不上反駁解釋了。她首先把稿子就近交給了上海文藝出版社。退稿。她接著將稿子寄北京的一家市級和一家中央級出版社。還是退稿。理由都一樣:不能否定知青上山下鄉(xiāng)運動。

        幾經(jīng)輾轉(zhuǎn),稿了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現(xiàn)代文學編輯室副主任孟偉哉的手里。孟偉哉以他詩人的激情和敏感肯定了這部小說,并把早春解凍的信息透露給了作者。他用鉛筆在書稿上寫下這樣一段話:“這部小說,我讀了一個通宵,掉了幾次眼淚。我相信,它出版以后會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但全國一千多萬知識青年會支持你,他們的家長也會支持你。努力吧,你是大有希望的!”

        有人反對,有人支持,本在意料之中。

        然而,還是反對的人出手快。一個批判竹林的大會在上少社召開了。規(guī)格不低,以編輯室名義召開,社領(lǐng)導親自出馬。羅織的罪名是:白專道路,名利思想,個人主義,政治品質(zhì)問題等等。“左”的思想和“武大郎開店”的傳統(tǒng)觀念都在其中吧。

        散會了。竹林獨坐在空蕩蕩的辦公室里發(fā)呆。她不禁想,數(shù)度寒暑的辛勞就要付之東流了,為那個時代、為我的知青朋友講一些真話的愿望也將化為泡影了……這時,黃昏的天空沐著風,沐著雨,辦公室窗外的廣玉蘭樹憔悴的綠葉在深秋的寒風中瑟縮。她餓,卻吃不下東西?;秀敝校窳謱嵲谙氩幻靼祝何以谶@里工齡最短,工資最低,每天勤勉地做事,發(fā)稿字數(shù)在編輯室里也是相當高的。為什么?他們?yōu)槭裁匆@樣對待我呀?!

        她可以忍受委屈和批判,但無法接受這部小說就這樣被封殺。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我豁出去了。于是,竹林把一張為自己申辯的小字報貼到了食堂里。

        反抗的結(jié)果是社里宣布不準她住集體宿舍。偌大的上海沒有可供她安放一張棲身的小床的地方。她只好賴在宿舍里不走,雖然今天不知明天還有沒有可容她安身之處。

        然而,無論怎樣的晦暗中,她總會看見當年風雨中的那一頂紅色的油紙傘。她在困境中沒有失去信心。

        果然,一些素昧平生的女同事主動找領(lǐng)導幫她說話了。剛復(fù)刊不久的《中國青年報》的編輯部主任郭梅尼和當時正準備出國深造的溫元凱特意到上海來約見她,給了她很大的鼓勵和支持。一些知青朋友也來了。他們讀手稿,嘆息,流淚,叫好……

        然而,壓制的力量似乎無遠弗屆。北京人文社少兒編輯室的某位頭頭首先發(fā)難,他直指《生活的路》是反對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的“大毒草”。孟偉哉無奈地告訴竹林:“脾氣也發(fā)過了,烏紗帽也摜過了,結(jié)果怎樣就要看上面了?!?/p>

        上面?起碼是指人文社的社級領(lǐng)導吧?竹林很想給時任人文社總編輯的韋君宜寫封申訴的信,但她知道上少社已經(jīng)有人給國內(nèi)許多報刊雜志和出版社發(fā)了信函,其中有的是蓋著單位公章的。對韋君宜來說,蓋著公章的公函肯定要比一個素不相識的小作者的申訴信可信得多吧。竹林在彷徨無主中度日如年。就在萬念俱灰時,竹林接到了一封來自北京的信。拆開一看,竟然是請她到北京去參加人民文學出版社召開的中長篇小說座談會的邀請函。這真不啻是滿天陰霾中突然出現(xiàn)的一縷讓人感到溫暖的陽光!

        1979年2月,北京友誼賓館溫暖如春的會議大廳里,竹林第一次見到了韋君宜。已屆花甲之年的韋君宜坐在高高的主席臺上,短發(fā)齊耳,五官輪廓分明,一身藍布衣褲樸素大方,一口京腔干脆利落。竹林想,人文社的駐會主持人很有幾分颯爽英姿呵!

        她又把敬仰的目光投向自童年時代就崇拜的茅盾先生。坐在主席臺中央的茅盾跟神采奕奕的韋君宜不同,顯得衰老、溫和、慈祥。他那帶著濃重浙江口音的普通話,別人聽著費勁,竹林聽起來卻格外親切。突然,聽見茅公提到竹林的小說。他說:“最近,我看了《娟娟啊娟娟……》的詳細提綱(按:如前所述,1978年歲末竹林在人文社改稿時曾按出版社編輯部的要求把小說《生活的路》改名為《娟娟啊娟娟……》)這部小說如果寫得好的話,是會很感人的。我祝她早日面世?!?/p>

        一股暖流和巨大的喜悅沖擊得竹林有點暈乎了。還沒等她回過神來,又聽見茅盾在臺上叫喚竹林。他說想和竹林見見面,說幾句話。性格內(nèi)向、靦腆的竹林更暈了——我在這樣一位大文學家面前能說什么話?我的手往哪兒放?我的眼往哪兒瞄?竹林驚慌失措,低著頭,縮著手,一動不動,大氣都不敢喘。主持會議的嚴文井社長一催再催,竹林卻把頭壓得更低了。在尷尬中,同樣受邀來開會的天津作家馮驥才(當時也有小說《鋪花的歧路》引起爭議)昂首闊步走上了主席臺,代表與會作者向茅公致意,也為不知所措的竹林解了圍。

        會后進餐,韋君宜突然出現(xiàn)在竹林身邊:“你怎么搞的,叫你上臺你為什么不上去?!”那責備的口氣無異于興師問罪?!拔摇抑皇呛ε拢?、真對不起……”竹林囁嚅著。

        “這有什么好怕的,”韋君宜搖搖頭,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你就是一時想不起說什么,也該上去向茅盾同志問個好,這是禮貌嘛!”

        韋君宜字字干脆,全不顧竹林的窘態(tài)。眼見竹林頭都抬不起來,她才放緩了語氣說:“我是替你惋惜。惋惜你失去了這么好的一次機會——也許你此生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p>

        果然,一年多以后,茅公溘然長逝。竹林在悲痛之余,更真切地體會到當年貌似嚴厲的韋君宜對她寄予的厚望。

        竹林回到上海,單位對她的壓制仍未放松,他們宣稱要“秋后算賬?!?/p>

        就在她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卻接連在《光明日報》和《中國青年報》上看到了韋君宜支持竹林這部長篇小說的長篇評論文章。竹林便想:我有救了,有希望了。

        果然,1979年國慶節(jié),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竹林終于收到了來自北京的散發(fā)著油墨清香的《生活的路》的樣書。此書后來收入人文社的“當代名家長篇小說代表作”叢書,成為竹林作為當代名家的奠基之作。

        《生活的路》公開出版之際,正值全國千百萬知青大返城之時。書一印再印,累計達數(shù)十萬冊。

        竹林每天都收到許多讀者來信,有的表達衷心的支持,有的還在信中訴說自己在上山下鄉(xiāng)運動中的種種苦難、委屈和不幸。

        國內(nèi)外許多媒體都作了報道。國內(nèi)率先報道的是發(fā)表在《解放日報》上由許錦根寫的《正視生活的人》;國外率先報道的是發(fā)表在英文版《亞洲周刊》上的由Richald King寫的《上海升起的一顆新星》。當時許錦根是復(fù)旦大學新聞系的一名學生,而King則是復(fù)旦大學的外國進修生。他們都不辭辛勞穿越市區(qū)到上海遠郊嘉定去采訪竹林。

        King在第二次采訪后交給竹林一封封好的信,并叮囑竹林等他離開后再看。竹林遵囑獨自打開了這封信。原來里面是一張面額為10元的美金,潔白的信箋上有用純藍墨水書寫的中文:“竹林,知道你的曲折經(jīng)歷和遭遇。實在很不好意思,這一點點錢,請你吃一頓好一點的飯。”

        啊,竹林,竹林,古道熱腸,關(guān)心支持你的,不僅有中國的男男女女,還有外國的男子漢。你曾經(jīng)是不幸的,受盡了屈辱和不公平的待遇,然而,卻又是如此的幸運?。?/p>

        竹林含著熱淚珍藏了這封信和這張10元的美鈔,透過迷茫的淚霧,她好像又看見了那頂在風雨中晃動的紅紙傘。

        竹林再次見到King已是一年以后。他從美國飛到上海,告訴竹林,他在劍橋大學的博士論文已獲通過,寫的正是研究《生活的路》的論文,而他翻譯的《生活的路》的部分章節(jié)也即將發(fā)表。竹林執(zhí)意請King吃飯,但只字未提及那封讓她熱淚盈眶的信和10元的美鈔。竹林知道這是永遠不能觸及的話題——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King擔任加拿大駐華大使館的文化參贊,直到他從多倫多飛到上海,帶來剛剛在夏威夷出版社出版的他翻譯的《竹林中短篇小說集》,期間他們有過多次吃飯、交談,可就是一次也沒有談過那封信。他問得比較多的只是:為什么自《生活的路》以后,很少再看到關(guān)于你的消息?你好像從文壇上消失了?

        1998年7月,何啟治參加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節(jié)目組開播20周年紀念活動中,與竹林(左)方方(右)攝于無錫。

        1998年7月何啟治在無錫參加“讀書時間”節(jié)目組開播20周年紀念活動。左起:何啟治、方方、竹林、賈平凹。

        竹林一時無言以對。當初書已出版,竹林的所謂“政治品質(zhì)”問題不攻自破。然而在那個年代,可以整人的手段還有很多。竹林求告無門,便給韋君宜寫了一封傾訴心曲的長信。想不到,在不久召開的全國文代會上,韋君宜以竹林和她的《生活的路》為例,發(fā)出了支持和幫助青年作者的熱切的呼吁。八十年代初,竹林到上海郊區(qū)嘉定農(nóng)村生活寫作時,她又不辭奔波親自去看望竹林,并執(zhí)意向在困境中給竹林在圖書室的一角安置了一塊棲身之地的嘉定二中的張昌榮老校長鞠躬致謝。竹林打心眼里覺得,自己的生命之杯已因這么多的垂恩而滿溢,至于她個人是不是從文壇上“消失”,實在已經(jīng)無關(guān)緊要了。更何況,文藝界還有許多前輩,諸如茅公、冰心、蕭乾、嚴文井、秦兆陽、江流,以及許多相熟和不相識的朋友在她面臨艱難的時候,都曾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讓她終生難忘。

        雖然曲折艱辛,卻相當完美?!渡畹穆贰返膭?chuàng)作和終于面世讓竹林認識到: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就存在于對真善美的渴望和實踐,就存在于對思想自由的追求之中。這是人類最終的精神家園。

        身為上海人,卻堅持到滬郊農(nóng)村生活,堅持農(nóng)村題材的寫作

        竹林當然沒有從文壇上消失。只是,有一段時間,她確實是從繁華熱鬧的上海市中心暫時消失了。

        竹林自己坦言,她生在上海,長在上海,甚至也從未太久地離開過淮海路?;春B飞习偈①徫镏行哪欠N光怪陸離、紙醉金迷的氛圍,她不但熟悉,而且還感到有點親切。她還說她酷愛巧克力,喜歡房間里彌漫著咖啡的香味。但竹林畢竟是赤誠的愛國者,是有使命感的中國作家。所以,她認為我們決不能沉溺其中。她確信,能夠一擲千金前來消費的,畢竟只是很少數(shù)。城市繁榮的外表不能掩蓋我們的沉重的、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難題。如果忽視和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的歷史和文明就難以有長進。

        當然,不僅僅是這些理性的認識,在比較長的時間里,竹林的實際生存環(huán)境也使她不能不把關(guān)注的目光投向農(nóng)村。

        1980年秋天,竹林一人背著簡單的行囊,乘長途汽車來到滬郊嘉定,在嘉定二中這所農(nóng)村中學的圖書室里安了家。張昌榮老校長在學校圖書室的書庫里給她安排了一張學生集體宿舍里用的上下單人小木床和一張小課桌。把兩條小床單掛在兩排書架的兩頭,竹林便在充滿書香和灰塵味的書庫里有了一塊寫作和生活的小天地。出了這所農(nóng)村的小書庫,面對的就是一片小樹林和一道彎彎曲曲的小河,小河對岸便是一望無際色彩豐盈的田野。學校里的老師、工友總是投來理解和善意的目光,同學們則是表現(xiàn)出熱情和好奇心。竹林很快和他們打成一片,參加了同學們的文學小組活動,聽他們講有趣的故事,和他們座談。

        這種生活并不是由于竹林主觀上很早就有深入生活的意識,毋寧說還是出于無奈。如上所說,真實反映知青生活的長篇小說《生活的路》既給她帶來榮譽和贊許,也在她的供職單位招致了責難和壓力。在上海市中心實在是連一張可以棲身的鋪位都安不下了,竹林這才在參加完“文革”后,中國作協(xié)舉辦的第一期文學講習所的學習后,選擇了重返農(nóng)村,堅持創(chuàng)作的道路。

        一年多以后,在上海市委宣傳部領(lǐng)導的關(guān)心下,嘉定縣為她提供了新的臨時住所——這是在公房頂上的加層,冬冷夏熱,但她畢竟有了一個固定的住所,自己的“家”。她便把這個新家戲稱為“寒暑齋”。

        在嘉定二中的書庫里,竹林和這所農(nóng)村中學的老師職工和同學們朝夕相處,沉浸在少年兒童美好純潔的世界里,創(chuàng)作了兩部少兒生活題材的長篇小說《夜明珠》和《晨露》。30年后,這兩部長篇和后來完成的《竹林村里的孩子們》均被選入了“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jīng)典書系”,獲得了應(yīng)有的重視和榮譽。

        在“寒暑齋”,竹林潛心思考和整理了她所掌握的生活素材,陸續(xù)寫出了《苦楝樹》、《嗚咽的瀾滄江》、《女巫》,以及《天堂里再相會》、《摯愛在人間》、《靈魂有影子》、《竹林村的孩子們》、《今日出門昨夜歸》、《蛻》、《漁舟唱晚》、《蛇枕頭花》等一系列長、中、短篇小說。它們幾乎都是反映農(nóng)村生活的,同時也應(yīng)和著農(nóng)村變革的時代脈搏。其中,《摯愛在人間》獲全國“八五(1991~1995年)優(yōu)秀長篇小說出版獎”,《今日出門昨夜歸》獲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和上海市文藝創(chuàng)作精品獎。

        竹林迄今已完成長篇和中短篇小說數(shù)百萬字。最近和讀者見面的是連載于《中國作家》2012年9、10期的《魂之歌》。這是一部借“文革”時期外逃緬甸等地的知青生活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理想主義和科學精神的50萬字的長篇小說。

        從我所涉獵的竹林的長篇小說來看,其中有些突出的特點,我認為是特別值得看重和肯定的。

        其一,是獨創(chuàng)性和開拓性。藝術(shù)創(chuàng)作貴在創(chuàng)新。前人已有的經(jīng)典性作品應(yīng)該學習、借鑒,而不是亦步亦趨地模仿?!渡畹穆贰肪褪且徊矿w現(xiàn)了獨創(chuàng)性和開拓性的作品。由于獨創(chuàng),讀來備感新鮮;因為開拓,沒有前人可借鑒,所以有特殊的震撼力,也容易招致各種質(zhì)疑和批評(惡意的批判不在此列)。這是為備受苦難、遭盡不幸的上山下鄉(xiāng)那一代知青發(fā)出的第一聲吶喊,說了真話,反映了他們真實的思想和命運。所以,盡管難免有稚拙之處,其歷史地位不可撼動。就是同一個作者在十幾年后完成的相同題材的長篇小說《嗚咽的瀾滄江》,雖然有了新的歷史高度和思想深度,也不可能取代《生活的路》的歷史位置。

        其二,是竹林對農(nóng)村題材、對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和理想主義的堅守。在某次作品研討會上,有位青年批評家說,現(xiàn)在我國的農(nóng)村正在消亡,農(nóng)村題材已變得沒有意義也沒有人要看了,可以不必去寫了。這種武斷無知的發(fā)言引起竹林近乎憤怒的反應(yīng)。她想質(zhì)問,此刻你手中的香茗、你那胃囊里尚未消化的午餐,難道都是來自鋼筋水泥的叢林嗎?冷靜下來后,竹林還是認為,“我們這個農(nóng)業(yè)大國的城市化進程,還要經(jīng)歷漫長的歷史時期。農(nóng)民問題還是中華民族面臨的重大課題。中國向何處去,最關(guān)鍵的就是如何處理好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民問題?!保ㄖ窳郑骸稛o怨無悔三十年》)竹林說到做到。她可以說身為上海人,卻堅持到滬郊農(nóng)村生活,堅持農(nóng)村題材的寫作。生活沒有辜負她。她因此體驗到了大城市里根本無法體驗和理解的許多社會問題和人生哲理,并完成了數(shù)百萬字主要是農(nóng)村題材的作品。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了竹林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小說中,對深刻思想內(nèi)涵和理想主義的堅守。她并不欣賞那些思想蒼白,只圖好看和刺激的游戲人生的作品。一位有理想有擔當?shù)纳倘速嵙隋X為流浪失學兒童創(chuàng)辦了免費提供吃住的學校。后來他破產(chǎn)了,身上唯一最值錢的就是他的腎臟。于是,他賣掉了一個腎,讓學校支撐下去。這個感天地泣鬼神的真實人生故事觸發(fā)了竹林的大愛精神而創(chuàng)作了把文學與科學、幻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長篇小說《今日出門昨夜歸》。其實,竹林是借這部青春探秘小說表達對大愛真情和高度文明理想社會的渴望和追求。她以自己很有品位的、張揚完美理想主義精神的大氣、正氣之作,從而明顯區(qū)別于眼下文壇上頗成氣候的講述某些青少年所謂另類人生的小說。當然,竹林也以《今日出門昨夜歸》這部小說生動、精彩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形象來表明,她所強調(diào)的并不是讓小說去宣揚正確然而空洞的思想。深刻的思想和人生哲理當然應(yīng)該通過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和他們的命運來體現(xiàn)。所以她說:“小說,要做到的不是追隨‘時尚’而是創(chuàng)造‘時尚’、引領(lǐng)‘時尚’,要開風氣之先,要創(chuàng)道德之最,還要把真正美麗的生活內(nèi)核挖掘出來,高高舉起,告訴大家:這是一朵金薔薇。它現(xiàn)在很美,將來也會很美;它能經(jīng)受時間的淘洗,永遠是美麗的?!保ㄖ窳郑骸段业乃伎肌罚?/p>

        我也很高興,高興一輩子做了自己最有興趣做的事情

        這篇關(guān)于竹林的長文該是結(jié)束的時候了。

        昨天,和竹林通電話時的一些內(nèi)容卻總是在腦際盤桓不去,似乎要我說出來和讀者共享。

        本來通話是為了核對某些事實和時間,但竹林知道我18日要從三亞飛返北京參加首屆“白鹿當代文學編輯獎”的頒獎活動,就一再熱情地祝賀我獲得這一獎項的“特別獎”。聽說除了獎勵當年(1993年)組織、發(fā)表出版《白鹿原》的有功人員之外,還要一次性地表彰、獎勵20年來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文學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編輯,竹林便問,獎勵一批人,要好多錢吧?都由陳忠實出嗎?

        我說,不知道獎金要多少,重在鼓勵吧。按章程規(guī)定獎金由忠實提供,新聞發(fā)布會等活動經(jīng)費由出版社負責。

        竹林說,那怕是少不了。老陳負擔得起嗎?

        我說,這沒問題。忠實不但有這筆錢,也真心實意愿意出這筆錢。忠實是一位忠厚實誠的、對當代文學的繁榮發(fā)展有使命感的大作家——其實,有的作家比忠實富有、年收入幾千萬元,可有誰既有資格、又樂善好施愿意拿錢來做這種好事呢?

        竹林:對了,我就特別喜歡、贊賞像忠實這樣有情有義的大作家。我可比不了他。用十年八年費力寫一部長篇,稿費也就一、二萬,三幾萬。但我也很高興,高興一輩子做了自己最有興趣做的事情。

        我說,你也是有成就的作家,當然也是很好的人,值得交往的朋友。我想給你補充的是:人如果一輩子做自己很有興趣、又是有價值、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就可以說是幸福的人了。

        竹林:說得對。我也有一件很高興的事情要告訴你:今年4月13日我要在上?;浇虝绞芟磪⒓踊浇塘恕?/p>

        我說,那好,這也是讓人高興的事。作為老朋友、好朋友,竹林哪,你這輩子活到60多歲,至今還沒有組成自己溫馨的家,我總覺得是件很遺憾的事。

        竹林:這下好了,我受洗參加了基督教,我會每天都過得高高興興的。

        我說,那好,你皈依了基督,安妥了自己的靈魂,精神上也就有一個好的歸宿了。

        竹林:是的,謝謝!

        啊,竹林啊竹林,你是上帝的女兒,我衷心地祝愿你在基督的護佑下?lián)碛锌鞓返娜松?/p>

        猜你喜歡
        竹林生活
        竹林察記
        檢察風云(2025年3期)2025-02-13 00:00:00
        竹林察記
        檢察風云(2025年1期)2025-01-22 00:00:00
        竹林察記
        檢察風云(2024年11期)2024-06-13 04:00:59
        竹林察記
        檢察風云(2024年7期)2024-05-13 13:05:25
        竹林察記
        檢察風云(2024年9期)2024-05-10 08:54:31
        竹林奇俊
        空中之家(2017年7期)2017-07-20 10:08:06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水煮生活樂趣十足
        欧美裸体xxxx极品少妇| 绿帽人妻被插出白浆免费观看 | 亚洲av一区二区在线| 成人免费播放视频777777|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偷拍| 最好看的亚洲中文字幕|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中文| 丁香六月婷婷综合| 精品中文字幕日本久久久| 亚洲精选自偷拍一区二|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手机在线免费视频| 97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av在线播放人妻| 久久99久久99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v综合亚洲色欲| 日韩视频午夜在线观看| 肉色丝袜足j视频国产|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狠狠| 伊人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欧美丝袜秘书在线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性瑜伽|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呻吟| av网站韩日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 国产伪娘人妖在线观看| 国产嫩草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 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日本午夜理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久草视频华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