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張樹花
(山東省安丘市中醫(yī)院,262100)
腳氣俗稱“爛腳丫”、“香港腳”,西醫(yī)學稱之為足癬,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病,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足、踝部痛癢,并有針刺蟻爬樣感,夜間尤甚,干擾睡眠,腳趾之間及腳掌出現(xiàn)小水皰、水腫及漿液滲出。腳氣看上去是小病,卻因奇癢而影響工作,繼發(fā)感染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夺t(yī)宗金鑒》以“臭田螺皰最難纏,腳丫瘙癢起,搓破皮爛腥水臭,治宜清熱滲濕痊”來論述腳氣,由此可見腳氣根治之難。經(jīng)多年臨床應(yīng)用,自擬荊礬湯具有起效快、不易復(fù)發(fā)等特點,確為治療腳氣之良方,現(xiàn)介紹如下。
80例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7~65歲,以18~45歲最為多見;病程最長10年,最短1個月。
荊礬湯藥物組成:荊芥10g,白礬15g,紅花10g,防風10g,地骨皮10g,大楓子15g,皂角15g。
制備方法:將上述藥物放入1000ml醋中浸泡5d,于每晚臨睡前泡腳20min,連續(xù)治療7d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注意保持足部的清潔干燥,患者的襪子應(yīng)用開水燙洗,鞋子要多在陽光下暴曬。
痊愈:癥狀完全消失,皮損痊愈,觀察1個月后無復(fù)發(fā)者,計75例;顯效:皮損恢復(fù),局部癥狀明顯好轉(zhuǎn)者,計3例;無效:使用4個療程后癥狀及皮損無明顯改善者,計2例。治愈率為93.75%,總有效率為97.50%。
腳氣又名“臭田螺”、“田螺泡”,多由濕熱或真菌感染所引起,以腳汗臭、爛腳丫、腳癢為突出特征,臨床診斷較容易,根治較困難。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中醫(yī)學認為其病因多由于濕熱下注或久居濕地染毒所致。荊礬湯方中荊芥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白礬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紅花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地骨皮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大楓子祛風燥濕、攻毒殺蟲;皂角開竅通閉、殺蟲散結(jié)。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祛風勝濕、殺蟲止癢之功效。本法簡單易行,經(jīng)濟實惠,療效顯著,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廣。